孟岩:只有企業不再假借通證經濟之名收割,通證化才能真正落地


孟巖:只有企業不再假借通證經濟之名收割,通證化才能真正落地


文 | Eyck

“我們已經與許多互聯網公司探討過通證(Token)經濟系統設計的方案,有時指出對方一些錯誤設計觀念時,會引得對方一臉錯愕的說到,‘如果你不讓我這麼做,那我發Token的意義何在,又如何賺取利潤?’”

孟巖則鑑定反駁道:“如今很多企業的目的是融資,甚至藉由通證經濟的名義收割資金,但這不應該是通證經濟的初心。”

此前區塊鏈行業亂象叢生,打著通證經濟大旗的虛假項目與非法ICO橫行於世,一度佔領了區塊鏈行業的市場高地。區塊鏈技術再次迎來“生命週期”的轉折點,猜忌與誤解遮住了民眾關注的目光,骨感的現實也讓不少投資人望而卻步。

人們漸漸的意識到區塊鏈不僅只是數字貨幣和ICO,孟巖作為國內首批推行通證化的學者,在他看來,區塊鏈作為“斂財工具”的時代已然結束,通證(Token)才是新一代價值互聯網經濟的關鍵所在。

“終結資本的一元化統治,用不同的通證代表不同的價值觀,讓每個人可以在多維價值觀的世界中自由選擇。這是我最高的理想”。在孟巖看來通證經濟包含兩層含義,一是萬物通證(Token)化帶來的重塑社會價值觀;二是基於通證(Token)分佈式的協作新方式出現。

然而,紙上談兵無濟於事,即使通證經濟有美好的應用前景與可靠的理論支撐,但最終企業與項目方才是擔任通證化改革重任的主力軍。

為了不重蹈覆轍,“如何打破當下商業模式中固有的利益鏈條”才是目前通證化改革的當務之急。

區塊鏈價值內容分享媒體《鏈條ChainHeadline》對話柏鏈道捷CEO、CSDN副總裁孟巖,深究誰才是促進通證化的中堅力量,以及通證經濟到底從哪些方面改造了人類的協作關係與價值觀體系。

以下為對話訪談實錄:

1.初識區塊鏈,到“All In”通證經濟

鏈條:曾在IBM任職,是什麼原因讓您選擇all in 區塊鏈?是否因為看到了區塊鏈的發展潛力與未來的應用前景?

孟巖:其實我早在09年左右就知道比特幣,但那個時候完全把它當成是一個鬧劇,也根本沒有動機或心思往深處研究。但在2014年,我在澳洲工作期間, IBM全球總部新任CTO在上任後不久後,便把區塊鏈作為公司最頂級的技術戰略,這對於一傢俱有國際市場的全球化公司來說,並不是一件尋常的事。

這也足以引起我對區塊鏈的注意,我本是技術出身,對此有著一定的敏感度。當時身為IBM戰略傳播部門的一員,要求早於公司其他部門瞭解這個新技術,所以我便投入精力去研究。當得知它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後,我便對此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

稍微補充一下。IBM這家公司在預見前瞻性方面,具有一套非常強悍的體系,我們所熟悉的微軟、谷歌都未必有這麼一套完備的體系。比如,以前 IBM每年會聘請全球3000個在各個領域裡面最優秀的專家,然後共同通過頭腦風暴,來形成對未來幾年甚至十年以上的技術趨勢進行有理論依據的展望。而我由於長期跟蹤這件事,瞭解到IBM在預測未來的能力方面很強大。所以,當IBM公司提出把區塊鏈技術作為最高戰略的時候,便知道區塊鏈很有可能會成為未來前沿技術領域的新風口。

這些足夠引起我對區塊鏈的重視。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它把我多年以來特別感興趣的幾個領域都聯繫在一起,其中包括:技術、經濟、激勵、制度設計等產業體系的各部分環節。作為一個關注面比較廣,知識攝取比較雜的人,其實很難找到一個領域,能夠綜合諸多興趣為一體。所以,從那時起我便產生了要“All In”區塊鏈的念頭。

鏈條:那您怎麼從關注區塊鏈,轉向“通證經濟”的?

孟巖:回國之前,我已決定全力投入區塊鏈。但回國後,我經歷了一次思想轉變,開始認為我們要做行業級的“無幣”區塊鏈,但後來逐漸意識到“幣”其實只是通證(Token)的一種特例。

而區塊鏈本身最重要的應用就是跑通證,所以我便逐漸從關注“無幣”區塊鏈轉向了通證經濟,現在我認為,這才是更有意義的研究方向。

2.價值互聯網:區塊鏈與通證經濟的聯繫紐帶

鏈條

通證經濟與區塊鏈之間存在怎樣的關係,是否屬於相互依存還是彼此獨立卻相互促進?

孟巖:不是相互依存,兩者可以各自獨立而存在,通證經濟可以脫離區塊鏈而獨自存在,區塊鏈也不是必須跑通政經濟才能體現價值,這兩者間的關係要想講清楚的話,必須引入另外一個概念,就是“價值互聯網”。

那麼,價值互聯網又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在現有信息互聯網之上,進行升級和改造,使它能夠安全地傳遞價值。這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安全的傳遞價值”的隱臺詞,環境裡包含有想要破壞價值傳遞或是篡改傳遞信息的壞人和敵人。確保價值的安全無障礙傳遞是價值互聯網最根本的問題。

傳統信息互聯網之所以在這方面的問題不突出,是因為信息傳遞的過程,實際上是屬於網絡的複製,例如我將一份文件由網絡的一端傳輸到另一端,在傳輸完畢後,雙方均可同時保留文件,在不具備特殊情況下,雙方的“信息價值”並不會產生衝突。

這種情況下,在複製的過程中也存在圖謀不軌的人,他會保存下來變成直接擁有,比如一家公司提供另外一家企業的是數據的一次性使用權,但是接收企業希望獲得多次使用,違約保存了下來,這其實是不合理的。但是總體來講,傳輸的畢竟不是“錢”。

然而,價值的傳輸必須是單向的,價值從一端傳輸到另一端,一旦傳輸完成,雙方的價值便會相應的增加和減少,價值不能在兩端之間複製,所以這就需要構造一個安全可靠的價值互聯網。只要能將安全可靠的網絡基礎設施構建出來,那麼在此基礎之上,便可以創建通證經濟,因為通證的本質就是價值的載體。

鏈條:那什麼叫價值?

孟巖:價值可以是現在的價值,可以是未來能夠產生現金流的價值,同樣也可以是一種合約,一種協議,這些都叫價值。舉個例子,租借雙方籤一份租房合同,那麼,合同本身就是價值,同時也是價值載體,那麼它便屬於廣義的通證。

若要通證在網上能夠順利的去傳遞,便需要構建一個安全可靠的價值互聯網。但實現價值互聯網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技術。就目前而言,最可靠,可信度最高的便是利用區塊鏈技術來構造價值互聯網。

鏈條:能否清晰的說明一下,價值互聯網和區塊鏈的內在關係?

孟巖:區塊鏈僅僅是價值互聯網的充分不必要條件,所以即使不用區塊鏈,也可以構造價值互聯網。某種意義上來講,支付寶,騰訊的財付通,騰訊支付,微信支付都可以算是價值互聯網。

但以上這些廣泛意義上的價值互聯網,可信度和可靠程度都不如區塊鏈,區塊鏈是一個天生的全球範圍內,高度可信的價值互聯網基礎設施,其信用由上萬個節點共同背書,不依賴於某一個具體。自其誕生到現在將近十年的時間裡,比特幣主網沒有發生過一起黑客攻擊成功的事件,這是全世界範圍內其他所有價值互聯網都達不到的。

所以,無論是用傳統方式還是用區塊鏈來構建價值網絡,只要它達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上面就可以跑通證經濟。通證經濟是依附於價值互聯網的,而目前為止構建價值互聯網最可靠高效的方式就是利用區塊鏈技術。

整體來說,區塊鏈、通證經濟和價值互聯網的關係可以總結為“區塊鏈與通證經濟並不屬於相互依附,兩者之間是靠價值互聯網來建立聯繫的“。

3.通證經濟的社會意義與多維價值觀

鏈條:都在說通證化改革,那麼,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傳統經濟存在什麼問題?通證經濟相比傳統經濟又可以解決什麼問題?

孟巖:通證經濟的目的在於降低交易成本,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不公平的價值分配本質上是一種交易摩擦,然而在現實交易活動中會存在大量的摩擦現象。交易摩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雙方缺少一個公認的信任賬本,如果一個賬本可以把我們所有在過程當中的貢獻都準確完整的記錄下來,並以此進行交易分配,那將極大程度的降低交易摩擦現象。

通證,本質上是一種工具,他可以提供精細的自動化記賬。傳統意義上講,我們現今並沒有一套完善的數目自管理體系,而通證的出現有望讓我們找到了一個可行的解決辦法。

500年前,整個中西方社會對數目的管理方式是非常粗放的。自從有複式記賬法後,社會便開始進入了精緻化管理賬目時期。

如今數目管理已進入科學化的程度。但這個進程並沒有走完。很多人認為以現在的科學技術與經濟金融水平而言,我們已經完成了全部的數目管理歷史階段。其實不然,我們只走完了一半。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大量情況下,並沒有進行精緻的記賬。

但問題在於如何精確完整的進行數字管理。如果遇到某些概念較為模糊的價值分配時,缺少一個精細的價值分配依據,便沒有辦法把數字管理做到精確。於是我們引入通證(Token),把數目管理精確到可信的程度。如果不能進行精緻化的管理,那麼很難讓所有人都感到公平和受到合理的激勵。

鏈條:那麼總結來講,您覺得通證有哪些優勢?

孟巖:通證(Token)的第一個優勢在於它是具有跨多節點、跨長鏈條並有很強穿透能力的記賬單元。

通證經濟的第二個優勢便是智能合約,當利益結構分配完畢之後,一旦形成價值,智能合約便會自動強制性的完成價值輸送。從而實現交易全過程的自動化,提高社會運行的效益。

鏈條:市場上都認為,價值互聯網是生產關係的改變,那麼,怎麼從根本上理解這個生產關係?

孟巖:宏觀來說,它會重新構造兩件事情:一個是人與人的協作模式,二是重新構造整個社會的價值觀。

先從第一點說起,何為協作模式,通俗易懂的說就是雙方或多方合作,共同做事。傳統上的協作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弱協作,二是強協作。例如,今天你來採訪我,這本身就是一種協作,我們雙方在合作完成一件事情,但這並不是一種強協作。當遇到突發事件或是其它有必要打斷採訪的事件時,這個協作便會被打散。歸根到底,我們並不會為了完成這個協作項目而付出很大犧牲,付出很大代價。在某種意義上來講,這種弱協作更像是一種交易行為,我給你提供價值,從而獲得收益。

另一種協作是強協作,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軍隊。一組士兵為了攻佔一個城池,連性命都可以捨棄,為了完成共同的一個目標,他們做出了很大的犧牲。強協作要求人們付出代價,甚至是犧牲。

但是在人類的歷史上,強弱協作,各行其道,各自相安無事出於常態。但一旦發生競爭行為,立刻高下立見。所謂有組織的極少數,永遠可以戰勝無組織的大多數。一小部分的人強協作起來,可以把一群烏合之眾打得落花流水,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所以,當人們要進行競爭行為,比如戰爭或是商業競爭時,便需要組建一個強協作體,並以實現共同的目標為目的。

傳統上兩種強協作是最成功的,一種是軍隊和政府,我們叫它命令性的組織。還有一個就是公司,公司是用經濟激勵機制綁定在一起的一種協作組織。

鏈條:通證經濟可以對這種協作關係發揮什麼作用?

孟巖:通政經濟的出現很可能會打破這兩種傳統形式的協作關係,並形成第三種協作組織。

首先,闡明的是通證的3個特點:“證”、“通”、“值”。“證”代表可信,不可偽造,可以溯源。“通”代表流通範圍,全球範圍內具有超級流動性。“值”代表經濟激勵作用,具有經濟激勵性。經濟激勵性是一種可以參與協作的人行為發生改變的概念。

簡單理解為,人們為了達到某種目標,願意改變自身的行為習慣,願意做一些以往不願意做的事,比如加班,或者犧牲自己的睡眠時間,這種驅使人們為了某種目標改變行為的特性,叫經濟激勵性。

通證的經濟激勵性可以讓人們為了某一個特定的目標,在短時間之內組織大規模的協同,強協作,而且這種協作的邊界是模糊的,隨時可以加入也可以退出。進入到協作的人們為了獲得經濟激勵,便會充滿幹勁地去完成這種彼此之間的協作,並且協作強度之高不亞於公司制,甚至在某種場景下超過公司制。

因此,通政構造了一種全新的行為模式。在這種協作模式下,單一協作體成員的身份角色可能是模糊的,在身為用戶的同時,也可以是這個通證經濟體的所有人,即股東。而身份的轉變,使用戶更好的融入到通證體系當中,從而降低交易摩擦與交易成本,以上這些便是通證在改造社會協作方面體現。

鏈條:除了改變協作關係,通證經濟還發揮什麼重要的價值?

孟巖:這就要說第二點了,也即通證重構社會價值觀,這是通證意義非常重大的一點。

通證可以把以往人們認為的一些沒有辦法用“錢”來衡量的東西,通證化,並賦予它應該有的價值。舉一個例子,CSDN是中國最大的技術社群,它是個積分制論壇。如果你是一個技術高手,在論壇裡面發很多帖子,回答很多人的問題,你就可以得到很高的積分。那麼,積分客觀上代表什麼?說明兩件事情,第一,表明了這個用戶的編程技術水平;第二這個用戶的樂於助人程度。

在CSDN社區平臺上曾經有這樣一個人物,他在兩年的時間裡回答了5萬個問題,積累了80萬個積分,那麼,請問這80萬個積分意味著什麼?大家都知道這是非常有價值的,意味著幫助了很多人,技術水平很高。但,請問這80萬積分值多少錢?多數人當然會說不值錢。沒有人會願意拿一分錢來買他這80萬的積分,況且也轉不出去。可是,你說他沒有貢獻社會價值嗎?顯然有社會價值,但為什麼他的貢獻沒有被算上“錢”呢?這側面說明,社會的價值觀高度的單一化,人們一直都在用一種價值觀來衡量所有的實物,這其實是不合理的。

實際上,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價值觀的社會里。過去人們總是忽略那些沒有辦法量化,算不清楚價值的事物。即使明知有意義的東西有時也會忽略它的價值,人們只把看的見摸得著的算成“錢”。長久以來便導致大家處在一個非常單一的價值觀維度裡面。

如果我們都可以用通證把不同價值描繪出來,便會使從前“不算數“的變成算數,一旦價值有了明確的價格,便可以在市場上進行自由交換,這樣,我們的價值觀就不再是單一價值維度,從而變成多維價值觀。

從而,終結金錢對於人類社會的一元化統治,用不同的通證代表不同的價值觀,讓每個人可以在多維價值觀的世界中自由選擇,這便是我的最高理想。

鏈條:在建立多維價值觀世界的過程中,如何統一價值觀的標準,也就是如何使得這種標準公平公正?

孟巖:在市場上自由交易。多維價值觀世界裡錢是否不重要了?不,錢還是重要。錢仍然是所有價值觀的一個基礎衡量尺度,所有的價值觀都可以向錢上去投影。但假如我們引入通證後,很多場景下,價值被投影到相應的其他價值維度上可能會更好的體現其自身存在價值。

微觀經濟學普遍認為:市場是資源配置最有效的手段。交易所提供的叫做集合競價,實質上是一個通證的撮合定價市場,可以理解為尋找對自身最有利的交易對手與最有價值服務過程,從而尋找對自身最有效的市場定價,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那麼,市場之所以能夠最有效的配置資源,是通過價格信號來進行的,進行供需雙方的指導,所以價格就非常重要,市場經濟的死穴就在於發現價格。

市場經濟發現價格並不是沒有成本的,也並不是把具有價值的事物放到市場上,它立刻就能發現價格,發現價值的過程時間很長,有時還會犯很大的錯誤,並且花很多成本才能找到正確的價格,甚至有時根本找不到正確的價格與市場。

這種市場失效的現象是如何造成的?其中包含兩個主要原因,一是市場勢力的存在,壟斷企業,寡頭企業等市場勢力的存在,可以人為的控制價格。

另一個原因則是經濟學最基礎的外部性,這裡包括有人可以搭便車和有人會受害,比如一個汙染企業的汙染成本由老百姓承擔,但是收益卻自己賺取,那麼這就是負的外部性。正外部性,則例如國防事業,納稅人的錢可以供養一支常備軍並保衛國家。但是那些不交稅的人或是想辦法偷稅漏稅的人也享受了國家的安寧環境,這些現象也都是導致市場失靈的原因。

但對於通證經濟來說,自身就可以在市場上實行自由的撮合定價。交易雙方都在尋找最合適自身的市場定價,一個強大的價值互聯網,當有通證放上去時,馬上就會在全球範圍內去尋找對自身最有利的市場定價。

這種方式將更快更好地為產品和服務找到了正確的市場定價,所以,通證經濟可以兼顧公平和效率,並對整個經濟的運行帶來更好的結果。

4.互聯網時代的轉型困局是否會出現在區塊鏈時代

鏈條:在信息互聯網時代,大家都在談論的問題是傳統企業“觸網轉型”,如今大家又在喊“區塊鏈+”、“鏈改”等新概念,由此,信息互聯網時代的轉型困局,您覺得在價值互聯網時代會不會重現?

孟巖:這裡用“困境”一詞並不恰當,打個比方;比如我們發現了一片新大陸,那麼絕大部分的人其實會選擇移民到新大陸去,並創造一個新世界新制度,希望從而擺脫舊制度體系的諸多弊端;而不是選擇在舊制度和舊大陸上去做創新和革新,因為會觸動太多的利益,舉步維艱,比較困難。

所以,我們應看重其增量部分,而不是存量部分,這就需要在價值互聯網這個新的基礎設施上來重新構造我們現在所熟悉的這一套產品和服務,當然,也包括我們的協作模型。

5.通證經濟,一場人性的考驗

鏈條:在推廣通證經濟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實際上的問題?通證經濟目前無法實現的阻礙是什麼?

孟巖:在實踐中一些互聯網公司跟我們探討經濟系統設計的時候,當我指出對方提出的一些錯誤的設計方案時,對方往往會一臉茫然的跟我說,如果你不讓我這麼做,我發Token做什麼呢?在許多傳統互聯網企業看來,發Token或者積分只是一種獲取收益的營銷行為,以此收割資金才是他們真正的目的。

目前市場上的許多傳統互聯網公司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積分超發現象,超發積分本質上是在拖欠用戶服務的情況下為自身謀取利益的一種不誠信運營手段。

有人問我,Token跟現在的互聯網積分有何不同?我們拋開那些學術理論上的不同點,最大的不同就是初心不同。

互聯網公司是希望通過超發積分這樣一種方式,享受一定程度上的不誠信紅利。但這種所謂不誠信的收益恰恰是目前諸多從事互聯網行業公司所普遍存在的問題。而通證則不一樣,通證經濟倡導的便是誠信為本,不能愚弄他人的同時,也不能愚弄自己,很多傳統企業出於這種利益上的考慮,並不想搞通證經濟。

若想真正使通證經濟落地,傳統互聯網企業就必須按住自身那隻閒不住的手,不再以打著通證經濟的旗號去收斂資金,但許多本身有利可圖的互聯網公司並不希望通過捨棄自身利益來進行通證化改革,利益的驅動仍是通證化道路上最大的敵人。

鏈條:什麼樣的企業才能成為驅動通證化改革的主力軍?

孟巖:個人認為,滿足這幾個要素的企業可能會是比較積極的推動者。第一,

具備較完善互聯網基礎設施的企業,因為通證經濟的運轉要依賴於價值互聯網,這就要求企業要具備較高的互聯網基礎設施運營水平。由此也可以大大的降低技術領域的啟動難度。

另外要求企業的用戶群體對於虛擬資產、在線提供產品和服務比較接受。往往在這樣的領域裡監管比較靈活,這幾個方面都有利於通證經濟的建設,所以,最早衝到通證經濟環境裡的一定是一群互聯網企業。

第二個特點是有痛點的企業。因為這些企業普遍存在交易鏈條長,交易摩擦大,並且在競爭當中受到許多不公平待遇,這種企業才有動力通過通證經濟來實現更好的發展。

但現行市場上存在著諸多打著通證經濟旗幟,以此斂財“割韭菜”的虛假項目企業。我不承認他們在做通證經濟的,很多公司的初心是融資甚至收割資金,所以在我看來,打個不那麼恰當的比喻,通證經濟改革是一場“中產階級”充當排頭兵的革命。這裡的“中產階級”是特指那些有能力且沒有喪失道德底線的企業,因此,推行通證經濟的主力軍是那些具有良知的第二陣營企業。

鏈條:目前像BAT級的大企業都在全面佈局區塊鏈產業,那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這些傳統巨頭在通證經濟體系下是否會延續巨頭的角色,導致重新出現中心化嚴重的問題?

孟巖:我不認為BATJ他們是天然的區塊鏈贏家,新產業應該會出現新的格局。

首先,來分析一下大企業佈局區塊鏈產業的現狀。目前,大型企業普遍在做的都是無“幣”區塊鏈,此類區塊鏈可以分為兩類:一是無“幣”也無“證”,把區塊鏈作為一個分佈式共享數據庫來運行,這其中包括儲存、溯源等業務;二是無“幣”有“證”,廣義的通證包含合約、發票等形式。以上兩種區塊鏈應用場景是目前大多數大型互聯網企業正在涉及的領域。

但這兩種場景的應用,僅僅是通證經濟的一部分,若要全盤通證化,大型互聯網公司將會面臨諸多的挑戰,其中最為致命的挑戰便是利益分配問題。

尤其一些上市公司,它們普遍受到來自財務投資人、市場監管等多方面的制約。在多方利益的牽制下,它們很難拿出一部分利潤去進行通證化改革。傳統公司相對於未來通證經濟體最大的不同便在於傳統公司是以利益為導向,利潤驅使的協作組織。其存在的根本目的與衡量一個公司成敗的關鍵都在於賺取利潤的多少。

然而通證經濟體是可以不需要利潤的,通證體系並不是一個公司,它更像是一個合作社或者共同體。利益分配的規則可被重新定義,把利潤分配到創造價值的人群手中,而不是把財富集中在所謂的領導層。

現行經濟體系中“取不足而奉有餘”的現象越加明顯,大部分基層勞動者努力協作創造價值,然而最終創造的大部分價值卻分配給極少數的高層統治者;為利益金字塔頂端的人群製造更多的財富,同時位於頂端的領導層想盡一切辦法制定有利於其鞏固財富與收益的規則,這邊導致了利益分配不均的惡性循環。

對於一些大型上市公司來說,通證化的改革代表著要重新構造其內部的價值分配機制,這對於手握權力與大部分財富的決策層而言,這無疑觸碰到了其核心利益的痛點。這就相當於在舊大陸上去進行改革,在多方利益的牽制下是舉步維艱的。

所以我相信,當下傳統互聯網巨頭壟斷的局面在未來通證經濟市場中將會有很大的變化,在確保市場良性競爭與價值自由分配的條件下,通證經濟在未來會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

·END·

鏈條:價值導向,嚴謹、深度、專業、及時報道區塊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