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股市該跌多少?

上週的週報留言,有好幾個用戶問了我同樣的一個問題:“疫情對股市的影響有多大,股市會跌多少?”

先來看看上週股市的短期答案,週一各個股指均大跌,後面幾天,大幅反彈:

週一:上證指數跌 -7.72%,滬深300跌 -7.88%,創業板指跌 -6.85%

全周:上證指數跌 -3.38%,滬深300跌 -2.60%,創業板指漲 4.57%

顯然,這樣的強勢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當然,這只是一週,短期大概率來看還會有所反覆。

回到這個問題,在《放回一臂的距離》中,我曾經這樣回答:

學術性的回答應該長這樣:一個公司的估值是未來現金流(一般按照 10 ~ 20年)的折現,1~2 個季度的業績波動,佔公司整個價值的比例,也就是 2%。但股市通常會反應過頭,還是那句話,短期的波動,都是因為“情緒”引起的。

上週睿遠基金的公眾號上有一篇文章 —— 《致敬逆行者 與其同行》(見閱讀原文),裡面有一段講的更清楚一些:

從歷史經驗來看,疫情結束後消費和產出會出現補償性的反彈,因此對很多上市公司而言,其損失可能最多是半年的自由現金流。如果我們假設標的公司永續增長2%(相當於長期通貨膨脹率的假設),貝塔等於1,那麼在10%的貼現率水平下,當年自由現金流水平減半對其價值的影響大約是

-4%。如果標的公司的成長性更好些,假設未來十年有10%的自由現金流增長,然後再進入2%的永續增長,其他條件都不變,那對公司價值的影響降低到 -2%。雖然這只是一個非常粗略的估算,但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短期的損失對公司價值的影響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市場出現非理性下跌,對長期價值投資者來說,可能是非常好的買入機會。

不過這兩段文字都太學術性,不夠用戶視角,今天我嘗試把這個答案講的更直白一些。

小Z 的例子

投資是什麼?投資是用現在的現金去換取未來的現金流。

舉個例子,當你去投資一個商鋪的時候,你付出的是現在的現金,換取的是未來每月帶來的現金流 —— 租金。當我們投資一隻股票的時候,也是同理。我們付出的是現在的現金,換取的是這隻股票背後的公司未來的現金流 —— 公司賺的錢。

舉個生活中的:假設我有一個很好的夥伴,不妨叫他 “小Z”。

小Z 同學初入職場,但努力勤奮、自我驅動、目標明確,是一個典型的成長型人才。他目前每年能賺 15 萬,每年的教育、生活等其它開銷是 5萬元,每年可以自由支配的現金是 10 萬。

小Z 同學目標遠大,他希望進一步投資自己,需要找到一些錢去學習充電,於是他找我來投資他。

我們做了一個約定,假設我投資了小Z同學 10% 的話,未來 20年,他賺的錢的 10% 歸我。

這樣,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確定小Z同學現在“值”多少錢,也就是我用什麼樣的“價格”去買這 10% 的“股份”。

小Z同學很優秀,我估計接下來10年,他平均每年的自由現金流能以年化 10% 的速度增長。10年後,進入職業成熟期,每年可能只能以 2% 來增長了。

小Z同學值多少錢呢?我付出多少現金合適呢?

回顧一下前面的公式,我現在付出的現金,是為了換取小Z同學未來產生的自由現金流。

我們來計算一下:

1)前 10 年

10 x (1 + 1.1^1 + 1.1 ^ 2 + ... + 1.1 ^ 10)

2)10 年後

10 x 1.1 ^ 10 x (1 + 1.02 + 1.02 ^ 2 + ... + 1.02 ^ 10)

這個數字是多少?大概是

440 萬。(請注意,這裡我忽略了貼現率,貼現率的意思是未來的錢不如現在的錢值錢,所以在計算的時候需要進行“貼現”。為了簡化起見,這個未來再來展開)

假設小Z同學剛好生了一場大病,預計半年都沒有辦法工作,大概會損失了一半的收入 —— 5萬。

這 5 萬相較於小Z同學的價值佔比多少呢?2% 左右。

但如果這時小Z去找投資人的話,大家一定把短期的影響放大:

  • 小Z的病情會不會持續一年?
  • 他是不是以後都沒法從事之前的工作了?
  • 小Z這麼不注意自己的身體,他未來經常生大病怎麼辦?

在這樣的短期情緒影響下,大家對小Z同學的報價的跌幅一定會超過 2%。

說到這裡你可能就明白了,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也是類似。短期經濟一定會遇到很大的困難,但長期來看,不會有那麼大的影響。市場短期交易的都是情緒,在恐慌的時候,大家會無限放大眼前的事情,而忽略了長期真正重要的不變的東西。

但是,這個情緒是 5%,10% 還是更多?誰都無法預測。

Prepare, don't Predict (不預測,只應對)

不要去糾結具體的數字。你只需要知道,這不是賣的時候。如果跌幅過大,甚至是不錯的投資時機。

國家是最大的 Beta

上週的週報,我寫了一句話,國家是最大的 Beta。

還是拿上面的例子來說,相對於短期的損失,更重要的是,小Z的未來怎麼樣?這是投資價值中更應該去衡量的東西。

如果,小Z的生病並沒有給他帶來後遺症,他能夠重新返回工作崗位;

如果,小Z的生病能讓他更加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

如果,小Z的生病讓他意識到自己之前對病情苗頭的漠視會帶來如此嚴重的後果,能讓他改善自己的負面清單,避免今後出現類似的情況;

如果,小Z的生病讓他在休息期間有更多時間思考,找到了未來更多的可能性;

...

這樣,病後的小Z能以更快、更健康的速度成長,能帶來更多的現金流,甚至能獲得很多之前沒有想過的機會。這才是長期價值的基石。

知 & 行

知而不行,是為不知。

投資的大道理很簡單,但我們只有真的下場投資,真的體驗這些閃電打下來的時刻,才能把這些道理真的變成自己的“知”,才能更好的指導我們的“行”,做出最好的應對。

因為疫情的原因,《如何建立一套自己的投資系統》的第三部分一直還沒有寫。但我還是想再強調一下,投資、理財是一輩子的事情,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重要的不是一筆、一時的交易,而是用這些極端時刻去打磨自己的投資系統。不管你在上週一是買、賣還是持有,最重要的是,你是根據自己的投資系統去做出了相應的交易,而沒有被情緒左右。如果覆盤的時候發現這筆交易錯了,那就反思、升級、迭代自己的投資系統,避免下次再犯類似的錯誤。

不止是投資,人生也是一樣。

500 年前,王陽明開創了心學,告訴我們應該完善自己的“內心”,用“內心”和直覺來行事,通過在行事的過程中不斷“磨”自己,鞏固和刷新“知”。知行合一,循環往復,專注而平靜,我們希望的那些結果,不過是這樣的行事方式的副產品。

2、本週操作

3、最新淨值

最新的資產是 5,473,746.41,基金淨值是 1.0672,本週增長 -0.81%

新冠肺炎疫情下,股市該跌多少?

最後附上最新的且慢截圖(2020年2月7日)

新冠肺炎疫情下,股市該跌多少?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記錄不代表任何推薦之用,僅作為自己的長期投資驗證。投資者應保持獨立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