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巖:疫情期間對通證經濟的一些思考

孟巖:疫情期間對通證經濟的一些思考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原文標題:巴比特專欄 | 孟巖:疫情期間對通證經濟的一些思考

本文彙集了我在疫情期間對於通證經濟的一些思考和媒體發言片段。

孟岩:疫情期间对通证经济的一些思考

1、關於通證經濟的三根支柱

我們對於通證經濟的研究已經進入第三個年頭,對於它的認識也有不斷的有提升,我們團隊內部現在將通證的理論稱為“鐵三角”,就是指通證經濟是由三根支柱組成的,一個是數字資產,一個是算法激勵,一個是開放金融。

數字資產是存量概念,就是說在這個經濟行為或者經濟活動當中,我們是不是在創造和應用某種數字化資產,並且整個活動的行為是否能讓這個數字資產得到積累和增值。這對應於傳統公司資產負債表當中的淨資產部分。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經營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其資產負債表中的淨資產不斷增加,道理是相通的。

怎麼能夠讓這個數字資產增值呢?它實際上需要人們的一系列生產協作,為數字資產注入價值流量。大家在一起充分的協作,數字資產隨著協作的規模的擴大和深度的增加而不斷的增長。促進充分協作的一個核心方式就是進行算法激勵,我們制定一套不可隨意篡改的、透明公開的規則,然後實時衡量每個人為這個生態所做出的貢獻,以最快的速度發放通證激勵,這個就是算法激勵的關鍵。

開放金融是整個體系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催化劑、放大器、加速器,開放金融讓用戶能夠把這些自己所獲得的通證以很低的交易成本進行交易和流轉。

數字資產、算法激勵、數字金融三者必須整合起來,通證經濟才有可能發揮它最大的威力。

(以上摘自與王東臨先生共同參與“牛市共享課”活動時的發言,發表時有修改)

2. 通證經濟是工具

通證經濟是一種全數字化、數據化、數學化、數控化經濟,經濟當中各個環節以通證這一新型數字對象為媒介,或者直接在數字化系統中進行,或者在數字化系統中留下可信的數據記錄。整個系統既可以由開放透明的算法來治理,也可以由人為調控,既可以適配市場經濟模式,也可以適配計劃經濟模式,既可以跑在區塊鏈上,也可以運行在中心化系統裡。無論適配哪種模式,它都會帶來更高的效率、更低的交易成本、更低的驗證成本。

因此,它雖然最初以去中心化數字貨幣社群的形態問世,但其本質與經濟權利的產生和分配方式無關,而是工具層面的改進。

從價值觀層面來說,我們樂於看到市場精神與通證的結合,但也同樣意識到,通證其實更是企業和經濟管理者的利器。由於一切要素、商品及服務均以通證為表達,經濟生態內一切交易行為均在通證經濟系統中登記和記錄,因此通證經濟的管理人成為史上第一批可以對體系內一切交易雙邊信息完全、實時掌握的治理者,從而可以應用各種統計分析預測手段,調動各種技術工具和經濟資源,施加各種策略和管理辦法,按照既定目標調節經濟體發展。

所以,通證經濟就是一個工具,它代表著更強的經濟控制力,控制者可以是政府、企業管理者,也可以是去中心化組織頒佈的一組區塊鏈算法合約。控制的邏輯可以是事先預定好的、代表多數人共識的開放透明的規則,也可以是唯某人之命是從。控制的結果可能是繁榮昌盛,也可能是加速衰亡。通證經濟只是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如臂使指的工具,信息更全,效率更高,實時性更好,反應更快,管理粒度更細,制度剛性更強,驗證、審計、取證成本更低。如此而已。

理解央行數字貨幣也應該主要從這個角度。那裡當然有貨幣經濟學問題,但那是個次要問題、短期的問題,中長期來看,央行數字貨幣主要是國家治理工具和國際競爭工具升級的問題。根據貨幣經濟學課本來討論央行數字貨幣,就跟捧著《孫子兵法》來打核戰爭一樣。

從價值觀上來說,我們的理想主義傾向是顯然的。但實際推動通證經濟的發展不能脫離歷史階段。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心化的經濟組織,包括政府、企業、互聯網社區,他們才是通證經濟最迫切的需求者、最積極的推動者。當然,其中很多組織不會使用“通證經濟”這個詞,或者嘴上不承認,但這沒有關係,他們每天都在幫助通證經濟走向舞臺中央。

孟岩:疫情期间对通证经济的一些思考孟岩:疫情期间对通证经济的一些思考
孟岩:疫情期间对通证经济的一些思考

3. 要素市場的全面市場化和數字化“兩步並作一步走”

我們認為通證經濟的本質是要素市場的數字化。

前幾天中央發了一個通知,大概就是要全面加速要素的市場化,因為最近我經常談生產要素問題,因此很多人紛紛的給我發信息說“老孟你又押中了”。其實這個不是我押中,因為去年10月底四中全會已經對這個問題有一個一錘定音的決定。對於區塊鏈,特別是通證經濟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事件。

微觀經濟學有一個很基本的市場模型,基本上每一本經濟學的入門書都會在前兩章就介紹這個模型,我管它叫做兩部門兩市場模型。這個模型是假設沒有政府的參與,社會經濟由兩個部門參與,一個是家庭部門,一個是廠商部門或者是企業部門,兩個部門在兩個市場上分別進行交易。其中一個市場叫做產品市場,在這個市場裡面,家庭部門支付貨幣,從廠商那邊獲得產品跟服務,在產品市場裡面我們這些老百姓都是買家,買食品,買車、買房子、給遊戲充值、買各種各樣的服務。這個市場大家都很熟悉,在這個市場裡面家庭就是需求側,企業是供給側。

但是實際上同等重要或甚至更為重要的還有另外一個市場,即要素市場,這個要素市場就是說家庭部門在這個市場上提供生產要素,賣給企業。

要素市場很多人不理解,它與產品市場恰好相反,企業在這個市場上當買家,我們老百姓是賣家。很多人就糊塗了,我們賣什麼東西給企業呢?我們賣的東西叫生產要素,也就是我們的勞動力、土地、資本、知識等等。你想想,你口袋裡的錢是從哪裡來的?你可能會說,是工作掙來的。但在經濟學裡,這實際上就是你在要素市場上出售了你的勞動力給企業,企業支付給你的工資實際上是它購買生產要素花費的開支。在要素市場,它的整個供需角色正好是倒過來的,企業在要素市場裡面使用貨幣或其它的有價票據來採購生產要素,家庭部門則是生產要素的提供者,即企業是需求側,家庭是供給側。

生產要素包括哪些呢?現在我們官方劃分的是七類:勞動、土地、資本、知識、技術、管理以及數據,數據是2019年10月底剛剛被十九屆四中全會增列的一個新的生產要素,我認為數據的加入以及數字貨幣、數字資產的發展,將會使要素市場發生一個劇烈的變化。

現在中共中央把數據增列為一個新的生產要素,這是有據可查的。2016年,在杭州二十國集團峰會上就發了一個聲明,裡面提及數字經濟需要把數據變成一種生產要素。但是我們國家是第一個明確在國家戰略層面上把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這件事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我們在IT行業都要高度關注這個方向。

企業為勞動支付的叫工資,為土地支付的叫地租,為知識技術管理支付的也叫工資,而企業家獲得的要素收入是利潤,為資本支付的叫利息。但是現在還沒有搞清楚,企業未來為數據來支付的東西是什麼,支付的價格怎麼計算。

現在我們還不知道,我們還沒找到這個名詞,但是按照我們的看法,不管它叫什麼,它支付的形式會是以數字貨幣或者數字資產為主來進行支付,那麼數字貨幣或數字資產市場就變得很重要,一方面企業通過在這個市場上採購生產要素才能夠組織大規模的協作、生產以及創新研發,創造價值;另一方面,它的重要性還體現在我們每一個生活在社會上的個體和家庭,我們的收入是由這個市場決定的。換句話說,能在這個市場上掙多少錢,是取決於能夠在要素市場上提供哪些要素,提供多少要素。

我們認為數字經濟現在走到了這樣一個關口:按照美團CEO王興一個很著名的說法,他說互聯網有上下半場,到2018年的時候互聯網上半場已經走完了,關於下半場他並沒有很清晰的描述。我有一個看法,數字經濟的上半場主要發生在商品市場,把產品市場數字化,典型代表是亞馬遜、阿里、京東等電商公司。也就是說我們比較熟悉的消費者在互聯網上採購產品與服務。消費者在微信、支付寶,在京東、淘寶上買東西,主要都是消費場景,包括我們在互聯網上瀏覽新聞,也是以前的媒體市場數字化的一個轉型。互聯網的發展使產品市場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回過頭來看要素市場,其實變化沒有那麼大,我們還是朝九晚五到一個公司去上班,然後結成一個固定的勞動合同關係,甚至我們整個社會的一系列勞動契約、勞動關係都是基於這樣比較靜態的關係來創建的。

而數字經濟的下半場我認為主要就是要素的市場化與數字化“兩步並作一步走”,頭條、美團、拼多多就是這類新型企業的早期代表。通證經濟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家企業或者說一個不像企業的自協組織通過創造各種各樣的通證,然後用這種通證作為一種工具和手段,以互聯網作為媒介,從廣大的沒有邊界的人群手中交換生產要素,組織生產,最終創造價值的一個過程。這實際上就是一個要素市場數字化的過程,我相信就是未來所有互聯網企業以及傳統企業都會以某種形式對要素市場進行數字化,通證經濟是這個領域裡面的有力工具之一,雖然它目前還處在一個非常早期的階段,成功案例還不多,或者公允地說,大家知道的、意識到的不多,但是隻要大家展開想象力或者用邏輯思維能力思考一下就會知道,要素市場的數字化恐怕離不開這樣的工具。你越是能夠有好的通證經濟模型,就越是能夠有效的去要素市場上採購生產要素,如果你有比較強的組織生產的能力,那麼你就能夠創造出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因此增強你的競爭力,這會是一個正反饋的過程。所以理論上來講,使用了通證經濟來組織生產要素的企業,要比沒有使用這樣的機制的企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和更大的擴張速度。

我必須提醒大家,有很多現在已經成功的一些互聯網公司或者傳統公司,看上去是用了一些創新打法的傳統公司,實際上他們都已經使用了通證經濟的一些思想,甚至是直接使用通證經濟的一些工具,比較典型的是拼多多和頭條,大家可以去研究一下,在這裡我不便展開。

(以上摘自數字3月27日數字資產研究院、橫琴智慧金融研究院與零壹財經·零壹智庫聯合舉辦了《數字貨幣對宏觀經濟的影響與展望》線上閉門研討會與發言,發表時有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