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黃瓜會出現霜黴病?在不用藥的情況下,應該如何解決這一難題?

微塵微視界


答案:黃瓜受霜黴病菌侵染的主要條件,多為黃瓜生長處在高溼環境下,葉片結露過多時易發病,葉片上無有水滴是不會發病的,高溼是構成此病的重要因素,空氣溼度越大發病流行越快。

露地種植的黃瓜在遇到連續陰雨天氣時易發病,雨後曝情會更有利病害流行加重,雨季來的早發病也就早,露地黃瓜幾乎不受溫度的影響、但夏季高溫時會對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大棚保護地黃瓜發病多為通風不良,澆水不當造成環境內溼度過高、管理粗放、早晚葉片結露過多而加重發病。

綜上為黃瓜霜黴病在環境上的適發條件,在自然環境中,特別是露地黃瓜生產中、完全不使用農藥來解決霜黴病的難度較大,通常我們多以增施肥料和葉面補充營養、及選用抗性品種,來增加抗體的防病能力,雖然能有所幫助,卻很有限、因為露地雨水霜露的自然現象是人為不可調控的,露地的黃瓜種植、如果不使用農藥去防蟲治病只能是看天收瓜,只有在設施農業大棚的封閒環境中,利用調控設施環境內的溫溼度、來達到生態防治的目的是可行的,方法如下

措施一,棚膜使用三層共擠消霧農棚。棚內地面用地膜全覆蓋或半覆蓋技求。採用膜下暗灌方法或滴灌設備、進行水肥-體化栽培。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阻止因澆水而蒸發至空氣中的水分程度、在葉片無過多水滴時即可減少發病條件。

措施二,生態防治。

早春大棚黃瓜在大棚具備放風條件時,於早上太陽日出前和下午日落前,實行短時間的放風排溼,而後視情況掌控餘留通風口的大小。在溫度上實行大溫差管理,將晴天的最高溫度掌控在30一33度上下、夜間在12一15度上下、這樣即有利於黃瓜盛瓜期的生產,同時又可抑制各種病菌的繁殖。

措施三、生態防治。

黃瓜霜黴病多因低溫寡照、氮多磷少等造成的營養不良所致,

通過葉面補充肥料來改善黃瓜植

株體的營養狀態,以增加抗逆生長能力的方法來達到防病的目的,即糖氮液、取食用紅糖、或葡萄糖40克+食用米醋30克+尿素30克、兌水30市斤噴霧。

措施四,高溫悶棚。

高溫悶棚的方法、是在藥物防治黃瓜霜黴不理想之後的下下策,如果在一週內的時間內、白天能調整保持30一35度的溫度、能有4-5天左右的時間,加之各項措施的合理應用、基本上不會有霜黴病的發生,儘量不要採用高溫悶棚的方法。

網絡上回答問題只是供友參考的方式,網P曾有小蘇打有防病霜黴的說法,農友需要多加考慮、Pp瞎扯還可以,因為在使用無效非藥劑時、也增加了黃瓜葉面的溼度,特別有霜黴發生後更不可用,供參考。

謝謝閱讀。


劉士志


問題:黃瓜霜黴病為什麼經常出現?有沒有什麼辦法不用藥能解決這一難題?


答案:黃瓜霜黴病病菌是通過植物殘體和土壤腐植質為寄主越冬的,以週期性侵染為特徵。黃瓜霜黴病在滿足溼度要求的情況下,氣溫達到10℃就能發病,在20~24℃時發病迅速。平均氣溫達到30℃以上,就即使雨季,病害一般也會停止發展。解決黃瓜霜黴病不使用農藥,可從三方面來解決。


第一,選擇抗病品種。通過引種,系統選擇,雜交育種和雜種一代的利用等等途徑,獲得了適合當地種植的抗霜黴病的優良品種,取得了良好的抗病和增產作用。露地栽種可選擇津優10號、20號、30號,中農6號、8號、9號、12號等等抗霜黴病品種。

第二,選擇露地栽培。黃瓜種植田應該遠離溫度、塑料大棚,施足基肥,要深耕土地,做好排灌系統。還可與番茄、辣椒、韭菜、蔥蒜等矮化蔬菜間作套作,有利於通風透光,主要能減輕病害。培育壯苗,增強抗病力。移栽後,控制澆水,加強中耕,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發育。開花結果後,葉片面積擴大,增長了需水量,要增加澆水量,灌溉時不能大水漫灌,以保持土壤長期溼潤為準。要經常通過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尿素、蕓薹素內酯、誘抗素、植保素等等,增強黃瓜長勢,提高抗病能力。



第三,在管理上以控制溫度為關鍵。黃瓜生長前期要少澆水,多中耕鬆土,促使根系正常發育。溫室大棚種植,通風要依據氣溫和澆水情況靈活掌握,氣溫高,溼度大,要加快通風,延長通風時間,把溼度控制在90%以下。結瓜期,白天最適溫度為27℃,白天最高溫度控制在30℃左右。晚上不低於20℃。要做好白天通風換氣外,還要做好夜間保溫,儘量減小晝夜溫差,防治葉片表面有大量的水露。當溫度超過32℃時,黃瓜霜黴病得到抑制。溫室大棚栽種黃瓜,可以通過高溫悶棚來消滅和預防霜黴病。



總之,黃瓜霜黴病可以通過農業防治,避免使用農藥。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旭日東昇付先


首先黃瓜霜黴病是真菌性病害,是真菌中的霜黴菌引起的,霜黴菌為專性寄生菌。

(霜黴病葉片呈現明顯不規則形狀沿葉脈出現一小塊一小塊的退綠狀)

一、隨風氣流傳播,風力把帶病地塊的真菌孢子刮向為侵染地塊進行侵染,有作物葉片氣孔進入作物體內。

二、病殘體或者真菌孢子在保護地內越冬,待氣候溫度溼度條件適宜時候侵染作物出現症狀。

三、人為傳播,農事操作過程中也是霜黴病傳染的一個主要原因。


(葉片背部症狀)

霜黴病特點:黃瓜霜黴病最適宜發病溫度為16-24℃,低於10℃或高於28℃,較難發病,低於5℃或高於30℃,基本不發病。發生起始溫度為16℃左右,而流行適溫度為 20~ 24℃,且要求相對溼度在 85%以上。

與種植環境的溫度溼度密切相關,定植後澆水過多,土壤溼度大,排水不良容易發病。春末夏初或者秋季連續陰雨天氣容易發病。

所以根據霜黴病發生規律及特點在不用藥的情況下首先要做到選用抗病品種,與其他科作物合理輪作;其次管理跟上,種植密度要合理,田間整畦稍微高點,小水勤澆,嚴禁大水漫灌,合理控制田間溼度;農事操作過程中農機具,防護衣及時消毒處理;注重肥料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肥料配比,增加有機肥料的施用,提高黃瓜抗病能力;黃瓜收貨後,應及時清理田間病殘體,帶出棚外銷燬。

(嚴重可減產20%~40%)

一定要注意溫度溼度的調控,創造一個高溫低溼的環境,控制霜黴病的發生與發展。

如果霜黴病已經發生並且開始蔓延,可進行高溫滅菌處理:在晴天的清晨先通風澆水、落秧,使黃瓜瓜秧生長點處於同一高度,10點時,關閉風口,封閉溫室,進行提溫。注意觀察溫度(從頂風口均勻分散吊放2--3個溫度計,吊放高度於生長點同)當溫度達到42℃時,開始記錄時間,維持42℃--44℃達2個小時,後逐漸通風,緩慢降溫至30℃。可比較徹底的殺滅黃瓜霜黴病菌。

我是豐收植保公眾號,厚植大地,春華秋實,豐收植保給您豐收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