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是綠色的,為何卻叫“黃瓜”?

國學日知

很多人都很詫異為啥黃瓜不是黃顏色的,卻偏偏叫做黃瓜呢?

其實黃瓜最早也不是這個名字,而是叫胡瓜。它們是由張騫從西域帶過來的,之所以又被叫做黃瓜,都是因為石勒。石勒本是後趙王朝的開創者,本身為羯人,但做了皇帝后,還是不滿被叫為胡人,甚至不得出現胡字。有一次石勒召見官員,看到郡守樊坦穿著打了補丁的衣服就來見自己,十分不悅。便大聲訓問為何穿成這樣見我,樊坦一時慌張脫口而出自己的衣服被胡人搶去了,自己只好穿得破破爛爛地來見皇帝。但話脫口而出後,他便知已經觸犯了禁忌。此後,石勒賜膳時,指著一盤胡瓜問樊坦是什麼,樊坦小心翼翼地說此乃玉盤黃瓜。這才惹得石勒滿意大笑。而黃瓜的名字就這樣叫開了。

但其實我們平常吃的黃瓜並不是它真正成熟時得樣子,成熟時它就是黃色的,皮和籽都是黃的,只是不如未成熟的好吃。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黃瓜在古代本來叫“胡瓜”,漢朝時期傳入中國,是張騫出使西域後帶回來的。本來黃瓜一直被稱為胡瓜,但是到了後趙,其建立者石勒本來是個胡人,這可是天大的忌諱,一切書本上的、口語化的記錄記載、動植物名稱皆不可用“胡”字,黃瓜就這麼誕生了。



有一次,石勒去見一個大臣,但看到他衣冠不整,就問,你為何衣衫不整?大臣答,都怪胡人搶掠衣物,才使我如此不堪。但是剛說完,就意識到自己錯了,於是馬上跪下磕頭認錯。


中午吃飯時,石勒又指著一盤胡瓜說,這是什麼?大臣一看,答曰:“紫案佳餚,銀盃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石勒一聽,果然有悔改之心,十分開心。於是,從此以後,胡瓜就改名為黃瓜了。

黃瓜是一種夏天比較常見的蔬菜,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C,具有排毒養顏,清熱解暑的功效。你是否以前也不知道為何黃瓜不黃呢?當然,黃瓜也有變黃的時候。那時候就成了老黃瓜,不能吃了。


歷史密探

黃瓜是綠色的,為何卻叫“黃瓜”?近日,有網友這樣提問,按照顏色來區分,黃瓜的名字應該叫“綠瓜”才對。

1、黃瓜成熟後確實是黃色的

我們通常吃到的黃瓜,一般都是綠色的。清脆可口,水嫩香甜的黃瓜,甚至引得大詩人陸游詩興大發:“黃瓜翠苣最相宜,上市登盤四月時”。碧綠黃瓜常吃,那麼黃橙橙的黃瓜你吃過嗎?其實,民間還喜歡把黃瓜叫“青瓜”,這是相對於它成熟後的顏色。

成熟後的黃瓜不綠變黃,民間稱為“老黃瓜”。老黃瓜刷綠漆——裝嫩;喝老黃瓜籽是民間一道治病土方,在廣東有一道靚湯——老黃瓜瘦肉湯……沒錯!成熟的黃瓜不再是碧綠的,而是真正的黃色。知道這個原因,你還會認為黃瓜的名字叫“綠瓜”嗎?

2、黃瓜最初名叫胡瓜

黃瓜本不產自中原地區。關於黃瓜的來歷有兩個:一說是春秋戰國時期,趙、燕、秦等與胡地接壤的國家,在打擊胡戎、擴展領土時,從胡地引種而來的。二說是漢武帝時的大將軍衛青收復河套地區時,從匈奴處引種到中原地區的。

明朝的李時珍寫《本草綱目》時,還習慣於把黃瓜叫做胡瓜。稱“胡瓜一個,破開,以醋煮一半至爛,空腹服,一次吃完”可解四肢浮腫等病症。

3、黃瓜為啥改名為胡瓜

原產於胡地,所以黃瓜最初叫胡瓜。什麼時候改的名呢?據《貞觀政要》記載,貞觀四年,唐太宗分析隋朝滅亡原因時說:“隋煬帝生性多疑,聽信邪理,他為了提防胡人,敏感到把胡床稱作交床,把胡瓜稱作黃瓜的地步。”

唐朝人杜寶編寫的記載隋煬帝逸聞軼事的《大業拾遺錄》中則說:“四年,改胡床為交床,改胡瓜為白露黃苽。改茄子為崑崙紫苽。”這裡的“苽”發音為“gū”,原意指的是水生可食用的植物“茭白”。“苽”字後多被棄用,而人們更習慣於“瓜”字。

不過,同樣編寫於唐朝的《食療本草》一書,對黃瓜的改名另有一說:“胡瓜,北人亦呼黃瓜,為石勒諱,因而改”。

這裡說的是,後趙王朝的建立者叫石勒,本是胡人。他登基做皇帝后,下令全國禁使用“胡”字,違者問斬。因此胡瓜根據其完全成熟後的顏色,被人們稱做了“黃瓜”。


指動濟南

關於黃瓜是什麼顏色的,這個我最有發言權了,因為我們家種了20多年的黃瓜了,從小到大都是和黃瓜打交道,可以說黃瓜產業是我們家的經濟支柱。

對於很多網友不解,看到的黃瓜明明是綠色或青色的,為什麼叫黃瓜呢?

不過,有些地方確實把黃瓜叫做青瓜,但從其顏色來看也沒有什麼不妥,但是呢,實際上人家叫黃瓜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夠黃。

下面我們看一下不同生長階段的黃瓜照片:

幼年成長期的黃瓜

青年採摘期的黃瓜

老年時期的黃瓜



這個夠不夠黃!

所以,我們看待黃瓜不能從他的某一階段去看,而要從他的最終成熟果實去看,我們平時所吃的黃瓜,基本上都是青年時代的黃瓜。


銘蘇先生

除個別品種在成熟後不黃之外,凡是老品種在種子成熟期間,它們的表皮都是金黃或紅黃的。故,從古到今沿襲下來就稱為黃瓜。


老萬95993081

只有在農村呆過的人才知道,真正成熟了的黃瓜是黃色的,真正成熟的苦瓜是紅色的!

這也是一個誤區,隨著城市的興起,住在大城市的人們很少見過真正的農田,城市人買菜都會到各大菜市場。菜場裡的菜為了能有好的銷量都是些新鮮可口,鮮嫩處理過的。就像不知道成熟的苦瓜是紅色一樣,很少會有人知道成熟的黃瓜真的是黃色。



成熟的黃瓜一般是農家用來存種的,未成熟的黃瓜表面粗糙佈滿小刺,像那種已經成熟透的黃瓜表皮光滑開始有裂紋,表面的小刺也沒了。成熟透的黃瓜並不適合炒著吃,因為他們肉質不再鮮嫩,更適合生吃。他內部黃瓜籽此時這已經成型豐滿而堅硬,值得一提的是成熟的黃瓜吃起來是比嫩黃瓜苦的,所以要將兩端頭銷去,否則你會嚐到比苦瓜更苦澀的味道!

但像這種成熟透了的黃瓜一般也沒有人吃,難吃不說還帶苦味,必須削皮,因為他的皮也是苦的。在農村這樣的黃瓜會被挖出黃瓜籽,然後剩下會削去皮再給豬吃,因為太苦不削皮豬都不願吃……



荒野歷史


太極雲飛揚

從小到大吃的黃瓜很多,但是知道黃瓜這個名字由來的並不多。


最初黃瓜也叫做“胡瓜,青瓜”,黃瓜是由西漢時期張騫出始西域帶回到我們中原的,那時候叫做“胡瓜”,五胡十六國後趙皇帝石勒忌諱“胡”字,隨後被漢臣襄國郡守改名為黃瓜,以流傳至今。 黃瓜不僅好吃而且有解毒消腫,生津止渴的藥用價值。如今包括面膜美容都離不了黃瓜。

歡迎各位大V補充哦。


格小霖

張騫出西域,歸漢時將黃瓜從中亞帶進中原。

當時的華夏族把非中原人統稱為“胡人”,故而古代是把黃瓜叫“胡瓜”的。

中原地區是非常瞧不起胡人的。

五胡亂華時,五胡之一的羯族人石勒建立了一個王朝,他對漢人稱羯族人為“胡人”十分惱火,於是規定:說話、寫文章都不許出現“胡”字,違者殺頭。

一次他召見地方官員,發現一個叫樊坦的官員穿補了補丁的破衣服,當場責問樊坦:“為何衣冠不整來朝見?”

樊坦慌亂隨口回答:“都怪胡人把衣物都搶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襤褸來朝。” 樊坦說完就意識到自己犯了禁令,急忙叩頭請罪。

石勒見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責。 召見完畢後石勒宴請這些官員吃飯。石勒指著一盤胡瓜故意問樊坦:“此物何名?”

樊坦看出這是石勒故意為難他,於是激靈一動答道:“陛下,這是黃瓜。”石勒聽後滿意地笑了。

從此以後,黃瓜的名字就叫開了啦。

在後來的我國曆史中,凡屬漢族居統治地位的時期,黃瓜依然被稱為胡瓜,凡屬少數民族居統治地位的時期,黃瓜就只能被稱為黃瓜,至少官方是絕對不敢稱其為胡瓜的。

黃瓜長老後是黃色的, 據後來史學界分析,樊坦激靈回答出黃瓜的名稱,應該是想到了這一點。


讓颶風吹

很久很久以前,婦女之友“黃瓜”還不叫黃瓜。

大約是漢朝某個陽光明媚的清晨,張騫出使西域回到中原,帶了一大車好吃的,比如胡椒,胡蘿蔔,胡桃(核桃)……


黃瓜也在這車上打醬油,不過那會兒的黃瓜還不叫黃瓜。和其他“胡字輩”的一樣,稱之為——“胡瓜”!

後來,又過了很久很久,到了後趙的某個陽光明媚的早上。因為後趙的建立者石勒就是一個胡人,為了避名諱,“胡瓜”被約定俗成的改名為“黃瓜”。

啥?黃瓜是綠色不是黃色??

朋友,作為當年混跡在張騫車裡的老油條,黃瓜肯定是成熟狀態下的黃瓜,因為要保證瓜果內部有可種植的種子。

那麼,成熟狀態下的黃瓜是什麼顏色呢?(見下圖)

沒錯,就是這樣的,所以叫黃瓜不叫綠瓜,不過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