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幣本直播-孟巖、劉曉蕾等五位大咖全面解讀通證經濟

文章來源:幣本社區(bitben_com)

幣本直播-孟巖、劉曉蕾等五位大咖全面解讀通證經濟

9月8日,在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新興經濟產業研究所主辦的區塊鏈技術與通證經濟產業發展論壇上,柏鏈道捷CEO孟巖、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劉曉蕾、北京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馮培、漢拓雲鏈創始人葉開、Tokonomy社群合夥人趙鑫五位專家委員會的成員,分別從政策、技術、法律、實踐理論角度就實體產業的通證化道路展開了非常精彩的討論。

以下是圓桌精彩觀點精編,由巴比特整理。

主持人:哪些領域適合通證化?

葉開:我做傳統產業轉型服務將近20年,我認為適用於通證經濟的產業有這樣幾個特點:第一,需要去中介,比如房地產經紀;第二、存在很大的信任問題;第三、協同共享

,價值在上下游產業鏈中需要形成共識;第四、信息獲取成本非常高、非常不對稱性;因此,像是服務業、粗放的農產品產業、新零售、內容產業,包括數字版權以及傳統的藝術品都有很高的改造空間。

孟巖:我認為比較容易開展通證改造的產業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互聯網化程度比較高;二是做增量,而非存量,因為存量涉及到既有利益,太複雜了,很難去調整。三是將不可量化的資產通證化,比如版權,還有大家不太容易想到的,比如影響力、專業化程度都可以通證化。

趙鑫:當我們談通證經濟的時候,其實可以分為單一價值觀和多元價值觀兩種不同的經濟體,單一價值觀是大家是替換以前的模式,就像剛剛提到的去中介化的共享經濟、電商,它們都是把原來的水擠掉了,在這個角度上,區塊鏈是要推翻互聯網這個中心化壟斷者的。而

多元價值觀的經濟體,它和傳統的價值是不可通約、不可兌換的,比如孟巖提到的影響力、時間。我認為未來會出現很多多元價值的社群,區塊鏈會為他們帶來新的變現途徑。

馮培:我覺得要回答這個問題,應該看一下全世界年輕人,或者說40歲以下的精英分子,他們在關心什麼?第一、大家會發現,他們關心的主要是金融,區塊鏈最適合的領域可能是金融。我們國家也是認可的,人民銀行數字研究所成立也有兩三年了。第二、知識產權領域,這是一個很大的概念。我們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其實有一個問題一直沒解決,就是打假。如果通證合法化,我們何嘗不發行一枚打假幣呢?線上讓大家都去發現打假的證據上鍊,線下通過律師聯盟打假,線上線下結合能夠做到信息對稱。第三、像是律師、會記、醫師是沒有中心化的機構的,管我們的律師協會是群眾組織,司法局是行政監管組織。最近我知道有人在搞律師鏈,我認為像這些非常需要信任的服務性組織

天然適合區塊鏈。

主持人:區塊鏈技術尚不成熟,通證經濟是否一定要依託區塊鏈呢?

孟巖:雖然價值互聯網不一定要用區塊鏈來做,但是區塊鏈是做價值互聯網最好的基礎設施。從長遠來講,我認為通證經濟一定要運行在區塊鏈之上,但是中短期,可以先在中心化系統上把通證經濟跑起來,沒有必要等。

馮培:token被翻譯成通證,這樣的翻譯就像沙發和坦克一樣,它的音譯和原意高度一致,這是天才的翻譯。那麼也有人翻譯成公票、代幣、令牌,我想應該用區塊鏈的方式來解決區塊鏈的問題。通證就是區塊鏈技術結下來的最美好的鮮花和果實,它們二者是不可分的,但我們可以過渡,比如現在的無幣區塊鏈,或者沒有炒作價值的慈善通證、扶貧通證。

葉開:從技術分層設計來講,不一定非要是公鏈,目前做農產品供應鏈的時候,就是聯盟鏈+公鏈,還有做新零售的時候,通過加密技術,也可以讓雲和鏈進行token的共識同步,

這就意味著通證有可能是一個組合設計。未來企業級的應用,可能是公鏈+子鏈,這個子鏈有可能是個聯盟鏈,和已有業務系統做結合,而在這樣一個分層設計中,token可能既在公鏈中,也在子鏈中,還在業務系統中。也就是說,通證是離不開區塊鏈的,但通證也不是隻有區塊鏈,中心化系統也可以參與進來,只是說怎麼用token實現共識和分層。可以把這樣的共識同步簡單的理解為跨鏈,只不過它跨的不是鏈,而是雲到鏈。那麼一些和token無關的業務不必要放在鏈上,在業務系統進行處理時還有和token相關的加密同步,鏈和雲都圍繞token在運轉,而且公鏈+業務系統可能會讓效率更高。

主持人:通證經濟在哪些商業模式中可以發揮最佳的效率?

趙鑫:通證最重要的就是能在一個經濟體裡做資產的確權和交易行為的確權。我們說通證有很多類型,權益型、貨幣型、實物型,它們有什麼共性呢?就是數字資產的權益通證。它代表了把資產和權益數字化,這就誕生了很酷的事情。比如在過去,商品的權益是很容易確權的,而企業的權益則是很難確權的,今後會有很多商業模式因為引入通證而發生變化,比如加盟商的商業模式、農業領域合作社的商業模式,

這樣一些運用到積分、眾籌、加盟、分銷的商業領域,都可以用通證經濟重塑,將資產和行為數字化。因為資產本身帶有時間的力量,大家做的都是貼現的事情,數字化之後,就相當於加入了空間的力量,你可以把它分拆到很多地方,同時,又增加了數學的力量,以前很多難以計算的權益都可以被計算了。所以我覺得朝著這個方向,會出現很多非常有趣的商業模式。

葉開:我們剛好總結過有哪些模式,第一個是貨幣模式,以比特幣為代表的用於支付的;第二個是溯源,很多人都在做;第三個是服務,比如專業的律師服務,還有養老、家政這樣一些服務類型,因為服務的提供商和接收方之間只有中間商的,而且這其中是涉及信任以及工作量的計算,可以用區塊鏈來解決。第四個是有金融授信的積分模式

、數據模式;第五個是礦機模式,家電裡帶有智能芯片的;第六個是粉絲模式,在文化娛樂領域;第七是分佈式存儲。

劉曉蕾:我認為有社群屬性的比較適合通證經濟,有一些行業和產品並不是交易完成就結束了,它還需要消費者後續的交流,比如除了剛剛提到的粉絲經濟,還有孩子的早教,媽媽群就是一個具有非常強社群屬性的地方。

孟巖:十幾年前,互聯網的到來給我們創造了很多新的商業模式,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平臺商業模式,它在互聯網出現前是不太好做的,而且規模有限,這種模式的厲害之處在於買方和賣方相互加強,因為有越來越多的買方,就會出現越來越多的賣方,反之亦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互聯網效應,現在的巨頭無一不是平臺商業模式的受益者。區塊鏈也會催生一種或幾種新的商業模式,我覺得今天去猜測可能還為時尚早,儘管我們現在已經能夠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比如一些傳統公司,還沒有分所有權,而只是在分利,就已經啟動了高速的成長,我相信隨著通證經濟的深入,會有很多有意思的模式誕生,也期望這樣的創新能夠率先發生在中國。

主持人: 通證經濟的未來發展方向是實用型通證、證券型通證還是貨幣型通證?如何適應監管?

馮培:我們看看9.4之前那些所謂不合法的通證由哪種占主導地位?是融資類的,也就是證券型通證。換句話說,對於新興企業或者團隊,他們想做事的時候最缺的是什麼?還是資金。未來哪種通證占主導地位沒辦法判斷,但是可以預見的是最頻繁的依然是以融資為目的證券型通證,不過我們這裡所說的和ICO條件下的證券型通證是不一樣的。如果未來國家允許融資了,我想可能是STO這種受監管的、安全性的形式,STO借鑑了IPO管理的方式,包括對資金的監管,對團隊真實性的調查、對資金的流向的管控等等,但是相比於IPO的監管,它在時間、效率、成本方面又極大的改善,換句話說,通過第三方發行token還是非常需要監管,STO對國家來講,立法也很方便,我們現在有證券法,將來在證券法下面制定一個STO條例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解決目前一刀切的方式,然後可以讓我們這些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以及一些諮詢公司在線上公開透明的進行第三方監管,這樣效率多高。

劉曉蕾:真正的通證經濟體的社區是沒有主體的,比如比特幣,你監管誰呢?除此之外,對於會計,我們公司買了一個數字資產,我該如何上表呢?以及稅收的問題,數字資產該如何收稅呢?所以從各個角度來講,都給監管帶來了很大的問題。我覺得這需要產學研相結合,共同去解決的,業界也可以為監管提出一些好的建議。

趙鑫:這個話題比較沉重,我從一個輕鬆的角度和大家談談。各位都讀過《百年孤獨》嗎?書的開篇說:“那時候這片天地還是新的,很多東西都叫不出名字,只能用手指指點點。”今天通證就是這樣的情況,很多東西都是新的,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之所以監管比較難是因為在這一個概念下面有太多的可能性,就好比你走在街上,看見孔雀,你管它叫公雞,孔雀開屏了,你說這是個揹著摺扇的大公雞,你想用一個揹著摺扇的大公雞的方式監管孔雀,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覺得確實有待於我們去明確它裡面的經濟內涵以及它能夠作用的外延,一點點的去推進。

我認為,在全球範圍內,貨幣型的通證絕對是有巨大的空間,但是在主權國家內部,可能權益型通證會跑得比較快些。我個人很喜歡實用型通證,你說不清楚它是什麼,可以往裡面裝各種各樣的東西,所以很好玩。

孟巖:我們現在接觸具體項目的時候,面臨的問題就是你到底要吧什麼東西通證化,我們在做的時候不會去考慮它究竟是什麼類型的通證,有時候我們是在做遊戲的生活化,有時候是把產業遊戲化,實際上能夠通證化的東西很多。我們覺得在這個時候,第一不要急於分類;第二不要急於命名;第三不要急於去判斷哪種通證更有前途。先去做吧,到時候一定會出現很多新物種。

葉開:每個產業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給傳統產業做得最多的是資產類的,主要分為三種,第一種token是不上交易所的,我們把它稱為基礎資產。比如土地、林地,對於這些物,我們不用交割所有權,而只是去定義用益權,就是使用的收益權,那這個token不上交易所,是在產業內用法幣去交易的,其實就是實物的電子化,只不過這個不實在傳統數據庫的接入,而是打出來一條鏈,我們認為它是傳統產業資產的區塊鏈創新,配合法幣買賣。

第二種是在基礎資產之上,它用智能合約分配收益、權益,比如約定在一個時間內某種行為收益的分配,還有類似ABS的設計,做隔離、結構化,這是非常典型的證券型通證的設計。第三種是為產業做的鏈,這裡面有個手續費、服務費,也就是平臺幣,平臺幣是可以到數字貨幣交易所交易的,基礎資產只在產業的交易市場交易,而且用法幣。這是我們根據不同的產業設計的一系列模式。也就是說你做了通證未必一定要在交易所交易,可以就是傳統資產的數字化。比如我們在做農產品,就是用區塊鏈做了一個電子數據中心,但問題是投資方看到的是一個token,而不是recode,他們認為這有未來,為什麼呢?如果將來央行的數字法幣發行了,這個token就和它的價值對上了。

主持人:對於實體經濟的通證化道路,有什麼建議?

劉曉蕾:我認為有一個可以借鑑的點是讓客戶成為股東,因為最開始只有投資人是股東,後來衍生出職工持股,也就是僱員是股東,隨著現在的經濟形態的發展,可以考慮讓那些有重大貢獻的客戶股東化。

孟巖:我提四點,第一個是合規,要考慮路徑問題,不要出師未捷身先死;第二個是增量,前面已經講過了;第三個是經濟系統,這件事的難度是比較大的,既要考慮業務層面,也要考慮金融層面;第四個是範式切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利益相關方的權衡,這方面的衝擊是非常大的,很多公司都是身體轉過來,但腦袋還停留在原來的方向,它們會不斷的被舊有的思維和模式所幹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