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傻兒子劉肥為什麼會被李世民當成偶像?對此你怎麼看?

yybukn


首先,唐太宗誇讚的是漢文帝劉恆(劉邦第四子),因為劉恆輕徭薄賦,與民休息,開創了封建歷史上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他繼位之前確實很低調,剷除諸呂的功臣們因為他的“弱勢”或者“懦弱”才推舉他為皇帝,但是韜光養晦可不是傻啊!

其次,劉邦的長子劉肥可一點都不傻,只是也很低調罷了,並且可以說得上是“懦弱”。

劉肥是個可憐的孩子,史書對他的親生母親曹氏幾乎沒有任何記載,劉邦迎娶呂雉之後,劉肥也很少出現在史書中。而漢朝建立之後,作為庶長子的劉肥,被分封為齊王,統治者擁有豐富的資源以及大量人口的齊國。但是劉邦駕崩之後,劉肥就成了呂雉的眼中釘。

當年漢惠帝劉盈曾經組織了一場家宴,並且讓兄長劉肥坐在了主座上(孝惠以為齊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禮),而劉肥也覺得既然是家宴,也沒必要客氣。但是呂雉卻不高興了,她讓人端了兩杯酒,並命齊王劉肥給她祝壽。漢惠帝劉盈見狀,便也端起了其中的一杯,要和哥哥一起給母親上壽。沒想到呂雉卻非常生氣地將劉盈手中的酒杯打翻在地,劉肥見狀自然不敢喝了,便裝醉而去(太后乃恐,自起泛孝惠卮。齊王怪之,因不敢飲,詳醉去),後來得知,呂后準備的兩杯酒都是毒酒。

在劉肥參加這次宴會的不久之前,呂雉剛剛把趙王劉如意從趙國騙到了長安城,並將他處死。而此時,劉肥也在長安啊,他唯恐自己也無法安全脫身,便採用了內史的建議,把城陽郡獻給了妹妹魯元公主(呂后的親生女兒),並且尊妹妹為齊國的太后。如此一來,呂后高興了,便放劉肥回國。

劉肥受了這窩囊氣,回國不久之後便病逝了。

不過,劉肥雖然窩囊,但是他有兩個非常爭氣的兒子,其中最優秀的就是齊王劉襄了。劉襄在呂后死後首先起兵,與陳平、周勃一起剷除諸呂,在當時的情況來說,劉襄稱帝是板上釘釘的事,但是最終由於大臣的反對而沒能順利即位。


國史通論


歷史的味道我知道。

司馬遷在《呂太后本紀》篇中記載,呂雉為獨攬朝權肆意殘殺劉氏宗親。其中,劉邦的八個兒子就有六個死得不明不白,剩下的兩個就是惠帝劉盈和您問題中所提及的傻兒子。

其一,您問題中提及的劉肥是劉邦死得最早的一個兒子,李世民不可能把這樣一個角色當偶像。古來皇帝皆傲氣,更何況李世民也不會崇拜一個耍心機之人。劉肥為活命,讓劉盈和其妹妹擋子彈,李世民生來最恨此人。所以傻兒子劉肥是不成立的。

其二,惠帝劉盈生性膽小,也時不時成了呂雉施政的絆腳石,呂雉為防止兒子劉盈礙事帶他去觀“人彘”,想以此為警告,沒想到直接把劉盈嚇得一病而薨了。這下八個兒子就只剩一個“傻兒子”,我認為這是讓李世民拜他為偶像的第一個原因,呂后連親兒子都敢害,在這樣的局勢下,沒兩把刷子是不行的。

其三,史記中記載那個“傻兒子”是漢文帝劉恆,那是為取得呂雉的信任而裝瘋賣傻。在《二十四孝》中就記載著一個文帝劉恆的故事——文帝親嘗湯藥。劉恆以仁孝聞名天下,而李世民的貞觀之治也是善孝當為先。所以這也就成了拜他為偶像的第二個原因。

其四,“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句話讚揚了四位皇帝,其中就有李世民。在李世民之前的秦皇漢武的功績最大的就是開疆拓土,讓很多民族都匯聚到一起。但在李世民看來,他的疆土比他倆還要遼闊,縱然漢武帝功績一身,對李世民而言這些都是打仗的本事,誰比誰厲害還不一定呢!能讓李世民佩服的就是治國。貞觀之治的精髓就是治國,如何將一個窮困潦倒的國家變得富裕,這一點就要向漢文帝劉恆看齊。所以我認為這一點是讓李世民拜為偶像最大的原因。

以上是我的看法。


讀文學史詩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題主應該是出錯題了,李世民的偶像如果真要說劉邦的兒子,那最大可能的是漢文帝劉恆,而不是劉肥,因為劉肥沒可能被李世民當偶像的。

有一件事情,可以證明李世民崇拜漢文帝。當時群臣聯名上書,請李世民去泰山行封禪大典。李世民說:“漢文帝也沒有去泰山封禪,誰能說他不是明君聖主呢?封禪泰山的事情,還是免了吧。”

可見,李世民是把漢文帝作為比較對象的。

那麼漢文帝劉恆是個怎樣的帝王,使李世民對他這麼在意呢?



性格謹慎、沉靜

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母親薄姬在秦末原為魏王魏豹妾。劉邦憐憫薄姬,把薄姬召來並與她同房。薄姬說:“昨夜我夢見有蒼龍盤踞在我肚子上。”漢高祖說:“這是顯貴的吉兆,我為你促成這件好事。”這一次同房,薄姬就有了身孕。

自薄姬生下兒子劉恆以後,就很少有機會再見到劉邦。

而劉恆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他的母親薄夫人。

薄夫人是一個很沉靜,不貪戀權柄,明哲保身的聰明女人。高祖死後,呂后將戚姬做成了“人彘”,其餘那些受到漢高祖御幸的愛姬,呂后惱恨她們,把她們都幽禁起來,不能出宮。而薄姬因為極少被漢高祖見愛的緣故,得以出宮,跟隨兒子劉恆前往封地代地,作代王的太后。薄姬的弟弟薄昭也跟隨到代地。

在劉恆的一生中,尤其是在登上帝位前,謹小甚微,惜命保身的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

西漢高後八年(前180年),呂后去世,劉邦的舊臣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朱虛侯劉章攜手誅滅了呂氏勢力,然後商議由誰來繼承皇位,因為他們認為當時呂后立的小皇帝劉弘不是漢惠帝的後代,不符合皇位繼承的法統。最後,他們相中了寬厚仁慈名聲較好的代王劉恆。於是派出使者去接劉恆到長安繼承皇位。

而劉恆被人稱為“摘桃皇帝”也正是源於此,不得不說,劉恆是個很有運氣的人。自古以來,大富大貴之人的運氣都不會差的。

話接上文,劉恆見到使者,開始並不是很高興,相反這使他起了疑心,他的屬臣們也意見不同。最後劉恆決定用占卜來決定吉凶。結果達到一個“大橫”的占卜結果,這個結果表明:大橫所裂的紋路很是正當,卜卦人不久要即位做天王,將家族的偉業光大發揚,就像啟延續禹那樣。卦師向他解釋天王即是做天子,比一般的王要高一級。於是劉恆決定入京即位。

但為了以防萬一,劉恆在向長安進發的過程中一步步小心從事,深怕中了計,喪命黃泉。一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長安探聽虛實,二是到離長安城五十里的時候,又派屬下宋昌先進城探路。宋昌到達渭橋,丞相以下的官員都來迎接。宋昌到高陵回報劉恆,於是劉恆行進到達渭橋,群臣以臣禮拜見劉恆,劉恆亦謙遜回拜。太尉周勃進言說:“要求賜片刻時間秘密稟陳。”宋昌說:“要是太尉所陳的是公事,就請當著眾臣的面奏;要是所陳的是私事,王者是無私的。”太尉周勃就跪著送上天子玉璽。劉恆辭謝說“:請到京都館舍再議。”最後,小心的劉恆終於在陳平等眾大臣的擁戴下平安地住進了未央宮,繼承了皇位,是為漢文帝。


鞏固皇位

  • 掌握軍隊

軍權是最大的權,文帝深諳此道,所以在他進入未央宮的當天夜裡,就命令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二軍;命張武為郎中令,巡察保衛宮中。相關部門分別誅殺後少帝及其三個弟弟於他們自己的府第裡。新帝回到前殿連夜頒佈詔令,大赦天下。

文帝知道自己在漢廷並無雄厚的政治基礎,有的宗室認為他是“摘桃派”,僅僅是依靠一批老臣的擁戴而登上皇位的,他所面臨的是不斷壯大和日益驕橫的諸侯王勢力,所以他首要的任務是採取恩威並施的兩手策略來鞏固皇權。

  • 封賞功臣

漢文帝即位之後,首先封賜誅諸呂有功之臣。文帝前元年(前179年)十月,封周勃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灌嬰為太尉,組成新的漢廷中央。隨新帝入朝的官員,有的官至列卿。

除了保留舊有的諸侯王之外,漢文帝又立了一批新的諸侯王。同年十二月,立原趙幽王劉友之子劉遂為趙王;徙封原琅邪王劉澤為燕王。後來,又立劉遂之弟劉強為河間王;朱虛侯劉章為城陽王;東牟侯劉興居為濟北王;立皇子劉武為代王,又徙封為淮陽王,後徙封為梁王;劉參為太原王,後徙代王;劉揖為梁王。

同年正月,即文帝即位三個月後,根據群臣的建議,文帝立長子劉啟為太子。這樣,自漢高祖以來,預立太子就成為漢家的定製。同月,立竇氏為皇后。


漢文帝以秦亡為鑑,深知百姓生活之樂苦對政權安定的意義。其性又節儉,故在位時奉行黃老“無為而治”的政策。曾因惜十家之財而罷建露臺;因憐吏卒輸送之勞而令列侯歸於封國,不須留於長安奉朝請;借緹縈救父之事而下詔廢肉刑;又詔罷天下田租。通過這一系列政策,漢朝的社會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文教大興,國力日益強盛。

政治舉措

  • 司法

秦漢時期的黃老學一個主要特徵是“守法而無為”,所謂“無為”,不是毫無作為,也不是漫無邊際的放任,而是不超越既定的法律規定。“法”是“無為”的界限,而無為的“道”又是“法”的根源。所以,要求“法立而弗敢廢”,就是指立法之後不輕易變更,要“循守成法”。

漢初統治者堅持黃老之學“賞罰信”的思想,主張嚴格執法,即使皇帝也只有“執道生法”的權力,而不得犯法。漢文帝就是一位不以個人意志破壞法律規定而“循守成法“的皇帝。一次,文帝出行中路過渭橋,有人從橋下走出,使文帝乘車的馬受驚而跑。廷尉張釋之判處此人“罪金”(罰四兩金)。文帝要求處死。張釋之向皇帝說:“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共同制定的,如果我們輕易地改變法律,就會使人們對法律失去信任,不知怎樣做才對。”文帝終究表示廷尉做得對。

黃老思想雖然吸收了法家的“執法”“守法”思想,但基於“安民”“惠民”的立場,對法家的“重刑輕罪”主張並不首肯。黃老思想不僅要求“君正”,而且要求“法正”。在這種思想作用下,漢初統治者堅持除秦苛法。

文帝元年(前179年)十二月,除“收孥連坐法”。明令宣佈:“廢除一人犯罪,家人收為奴婢及各種株連的法律。”這是對舊傳統的否定,對成法的改革。

  • 改革刑制

廢除連坐法(首孥連坐法)。

文帝十三年(前169年)五月,廢除肉刑,改為處以笞刑和杖刑。

  • 令列侯歸國

文帝二年(前178年)十月,因當時列侯多居於長安,離封邑很遠,吏卒供給輸送甚為勞苦,而列侯亦無機會去德化其封邑的百姓。於是下詔讓列侯都到自己的封邑去。其中有的身居高位要職與詔令恩准留京的由其太子到封邑去。

  • 入粟拜爵,改善農民處境

文帝二年(前168年),號稱“智囊”的太子家令晁錯向劉恆建議:“募天下之人入粟於邊,以受爵免罪,不過三歲,塞下之粟必多矣。“並在其《論貴粟疏》中宣傳此思想,本套思想非常符合劉恆時期充實國力的目的。於是劉恆採納了這個建議,採取公開招標價賣爵的辦法來充實邊防軍糧。

晁錯又建議,入粟拜爵辦法實行後,邊境積粟足以支5年,可令入粟者輸於郡縣,是郡縣也積粟;邊境和郡縣都已充實,就可以免除天下田租。入粟拜爵辦法的實行,使農民的處境暫時有所改善。

  • 分割諸侯

漢初諸侯王勢力的惡性發展,實際上已成為對抗中央朝廷的分裂勢力。朝廷中一些有識之士,認為到了非從根本上解決不可的時候了。賈誼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時年28歲的賈誼上《陳政事疏》(即《治安策》),提出兩點:第一,親疏不是主要問題,即同姓諸侯王不比異姓王可靠。第二,是強者先反叛,弱者後反叛,在這樣的封國條件下,最後都是要威脅中央集權政權的。賈誼提出解決的辦法就是“眾建諸侯王而少其力”,即分割諸侯王國的勢力,從而達到中央集權的目的。

文帝十分欣賞賈誼的《治安策》,然而,當時他正用心於穩定政局,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形勢不允許他用激烈的方式實施《治安策》上的政治構想。他只有耐心等待合適的時機。直到文帝十六年(前164年),齊文王劉則死,無子嗣位,文帝趁機將最大的齊國分為六國。又封劉長的三子劉安、劉勃、劉賜等為王,將淮南國一分為三。賈誼關於眾建諸侯的建議,至此才得以實施。


經濟舉措

  • 安民為本

年輕的賈誼作《過秦論》為文帝提出治國的根本方針為“牧民之道,務在安之”。這股要求安民的社會思潮,是惠帝以來朝野共同的要求,也是鞏固西漢統治的需要。

  • 減省租賦

為了吸引農民歸農力本,文帝以減輕田租稅率的辦法,改變背本趨末的社會風氣,用來激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文帝二年(前178年)和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文帝曾兩次“除田租稅之半”,即租率由十五稅一減為三十稅一,即納1∕30的土地稅。文帝十三年(前167年),還全部免去田租。自此以後,三十稅一成為漢代定製。此外,算賦也由每人每年120錢減至每人每年40錢。

  • 減輕徭役

文帝“偃武興文”,“丁男三年而一事”,即成年男子的徭役減為每三年服役一次。這樣的減免,在中國封建社會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 廢除盜鑄錢令

文帝五年(前175年)四月,廢除盜鑄錢令,允許私鑄。

  • 弛山澤之禁

文帝后六年(前158年),文帝下令,開放原來歸屬國家的所有山林川澤,准許私人開採礦產,利用和開發漁鹽資源,從而促進了農民的副業生產和與國計民生有重大關係的鹽鐵生產事業的發展。弛禁的結果,“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軍事舉措

漢文帝時期,漢朝面臨的主要威脅來自於匈奴,在對待匈奴的問題上,漢文帝也有所作為。雖然沒有取得對匈奴作戰的大勝,但也為後來的漢武帝驅逐匈奴打下了基礎。

  • 防禦

自白登之圍以來,漢廷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雖然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是並不能根本解除匈奴貴族的威脅,雙方一直處於戰和不定的狀態。

文帝在位期間,為了謀求安定的和平環境,對匈奴一直採取剋制忍讓的態度,繼續執行和親政策,避免大動干戈。然而,匈奴雖然受益於和親政策,但是卻不信守和親的盟約。漢廷急需行之有效的御邊之策。

當時任太子家令的晁錯上書漢文帝,分析漢朝與匈奴雙方在軍事上各自的長短,建議實行“募民實邊”的策略。其主要內容為:在邊地建立城邑,招募內地人民遷徙邊地,一面種田,一面備“胡”;每個城邑遷徙千戶以上的居民,由官府發給農具、衣服、糧食,直到他們能自給為止;遷往邊地的老百姓,按什伍編制組織起來,平時進行訓練,有事則可應敵,凡能抵抗匈奴人的侵擾,奪回被匈奴人掠奪的財富,則由官府照價賞賜一半。劉恆在不同程度上採納了這個策略。

文帝還在邊地建立馬苑36所,分佈在北部和西部,用官奴婢3萬人,養馬30萬匹。在民間,同樣獎勵老百姓養馬,以滿足邊防對馬匹的需求。


這些措施產生了積極的作用:改變了單一輪換屯戍的制度,既有利於對邊郡的開發,又大大加強了抗擊匈奴的防禦力量;有利於休養和生息,使內地的社會經濟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為後來漢武帝徹底解決匈奴問題打下了基礎。

  • 戰爭

文帝前元三年(前177年),匈奴右賢王背棄和親之約,率數萬大軍侵佔河南地(今內蒙古伊克昭盟地區),並進襲上郡(今陝西綏德地區),殺略漢民,威脅長安。雙方雖未交兵,但這次用兵是西漢自白登之圍後對匈奴第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表明西漢王朝並不甘於和親政策。


文帝前元六年(前174年),冒頓單于死,其子稽粥即位,號老上單于。文帝前元十四年(前166年)冬,老上單于親率14萬大軍入北地郡,進佔朝那(今甘肅平涼西北)、蕭關(今甘肅固原東南)、彭陽(今甘肅鎮原東南),燒燬中宮(秦宮,故址在今甘肅固原),前鋒直抵岐州雍(今寶雞鳳翔)、甘泉(今陝西淳化西北),距長安僅200裡,直接威脅西漢王朝的統治中心。文帝得報,立即命中尉周谷、郎中令張武為將軍,發車千乘,騎十萬,屯駐長安附近,防衛京師;又拜昌侯盧卿為上郡將軍,寧侯魏遫為北地將軍,隆慮侯周灶為隴西將軍,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成侯董赤為前將軍,大發上郡、北地、隴西等處兵馬車騎迎擊匈奴,苦戰月餘,老上單于方退出塞外,而漢軍逐出塞即還,不能有所殺。從此,匈奴日已驕,歲入邊,殺略人民畜產甚多,雲中、遼東最甚,至代郡萬餘人。西漢王朝深以為患,不得不遣使者復與匈奴修好和親。

文帝后元四年(前160年),老上稽粥單于死,其子軍臣立為單于,仍以中行說為親信,積極準備攻漢。

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軍臣單于絕和親之約,對漢發動戰爭。他以6萬騎兵,分兩路,每路3萬騎,分別侵入上郡及雲中郡,殺略甚眾。劉恆急忙以中大夫令勉為車騎將軍,率軍進駐飛狐(今山西上黨);以原楚相蘇意為將軍,將兵入代地,進駐句注(今山西雁門關附近);又派將軍張武屯兵北地,同時,置三將軍,命河內守周亞夫駐屯細柳,祝茲侯徐悍駐棘門,宗正劉禮駐霸上,保衛長安。此時,匈奴騎兵已進至代地句注邊,邊境烽火警報連連告急。漢軍經數月調動,方抵邊境地區。匈奴見漢軍加強了守備,遂退出塞外。漢軍也罷兵撤警。


漢文帝劉恆在位23年,車騎服御之物都沒有增添;屢次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寶;平時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絲綢做的衣服;劉恆為自己預修的陵墓,也要求從簡。在中國曆代帝王中,劉恆是一生都注重簡樸為世人稱道的皇帝。

文帝的政治方針和措施,使當時社會經濟獲得了顯著的發展,統治秩序也日臻鞏固。西漢初年,大侯封國不過萬家,小的五六百戶;到了劉恆和景帝時期,流民還歸田園,戶口迅速繁息。列侯封國大者至三四萬戶,小的也戶口倍增,而且比過去富實多了。

漢朝社會開始進入治世,史稱文景之治。


說李世民崇拜漢文帝

一方面漢高祖是創業之主,他打下了大漢朝的基業。漢文帝是開創之君,他開創了大漢盛世。李淵也是創業之主,他打下了大唐基業。李世民是開創之君,他開創了大唐盛世。開創之君李世民崇拜開創之君劉恆,屬於“門當戶對”的匹配對象。

再者,李世民治理天下的時候,經常會借鑑漢文帝的治國方法。漢文帝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李世民治理大唐採用的也是這一套治國之策。

據查,《新唐書》記載,李世民曾經問魏徵說:“朕與漢文帝比治政,如何?”

所以,若要說李世民崇拜劉邦的哪個兒子,那應該就是漢文帝劉恆了。


以上為無月個人觀點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老大你才傻吧,如果劉肥真的傻,能坐穩皇位?開什麼玩笑,這是示人以弱,等機會成熟,對手就死定了


塵埃落澱177661970


大師,您也是李世民的偶像。高興吧。


百發百中44


被李世民當成偶像的是劉恆而非劉肥。劉肥也不傻,是劉邦的庶長子,被封為齊王。是當時地盤最大的諸侯王,正是他的兒子劉襄起兵誅殺了呂氏家族才讓天下從回劉姓手中。而劉恆也就是漢文帝,他的傻也是裝出來的,為的是不讓呂后殺掉。被推上皇位之後才顯示出自己的厲害,和兒子漢景帝共同開創了“文景之治”。


老駱駝說古


回答你一劉邦沒有傻兒子,八個兒子性格有弱有強,能力有強有弱但哪個都不傻,二李世民沒有看好推崇劉肥,而是看好推崇的劉邦四子漢文帝劉恆。歷史上很多昏君暴君幼君但正真的傻皇帝只有一個晉武帝的兒子賈南風的丈夫晉惠帝司馬衷。


無畏偉強


搞錯了吧好像,李世民哪有這樣子啊?明明是把漢文帝劉恆當做偶像,在治理大唐的時候,經常會借鑑漢文帝的治國方法。漢文帝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李世民治理大唐採用的也是這一套治國方略。


申公豹大戰叮噹貓


劉肥傻嗎?別那麼無知,想要提問題之前先好好去補充下歷史電。


解夢先生之解夢君


你怎麼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