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現在的機會,記住危機發生時候的感覺

上週和張瀟雨老師聊天的時候,他說了一個觀點我很認可:「珍惜現在的機會,記住危機發生時候的感覺

」。他的意思是,大危機事後回看時都特別清楚,當你現在回看 2008 年金融危機、2011 年歐債危機以及 2015 年中國股市大幅下跌的時候,你看到的都是信息,噪音都被過濾掉了。

當我們深處危機之中的時候,你很難分辨信息和噪音,每天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聲音,未來顯得那麼不確定 —— 美聯儲又撒錢了、中國一季度 GDP 同比負增長了 6.8%、國際油價又下跌了、美國的疫情完全沒有看到拐點的意思、中國如何在控制疫情和促進經濟增長中選擇 ... 哪些是不重要的噪音?哪些是投資中真正重要的、那些「每次都一樣」的事情?我們讀了那麼多書,學了那麼多投資的知識,但只有在這個時候,記住當下的感覺,才能真正把對危機的「認知」刻進你的身體。

他說的很對,也讓我聯想到了另一件事情。

很多朋友關心我的近況,我一直沒有在公眾號裡提及。原因其實很簡單,重新開始,充滿了不確定性,怕打臉。

成功都是事後書寫的,現場直播終究有些尷尬。

我之前經常在週報裡寫一些對工作的思考和組織文化,現在回頭看,那時「不確定性」更少,看的更清晰。現在,我和我的夥伴們又回到了從 0 到 1 的起點,像在一個充滿濃霧的森林中漫步,期待有所發現,不知道出口在哪裡,也不知道下一秒要遇到什麼怪物或野獸。

但我最近想明白了,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過程也是真正有趣的過程,把這些真實記錄下來,無論對我的夥伴、我的朋友們還是我自己,都會有獨特的價值。於是,這個實證除了投資實證外又有了另一個定位 —— 「記錄一群人從 0 開始的創業歷程」。

今天我就聊一聊我們最近幾個月的思考和成長。

認知的變現

我越來越認可一句話:「投資是認知的變現」。

而且,我想把這句話的外延再擴大一些。不止是投資,無論是寫一篇文章、一個公眾號、做一個產品、創辦一個公司,這些都是我們「認知的變現」。

這個世界是公平的,就像「均值迴歸」一樣,長期來看,你獲得的東西將會迴歸到你的「認知」。

芒格說:「人只能擁有自己配得上的東西」,我們的老祖宗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其實說的都是這回事兒。即使我們僥倖獲得了自己的「認知」之外的東西(比如我 2011 年爆倉之前通過槓桿快速積累的財富),我們早晚也會失去它。

更多的思考是關於「認知」這兩個字。

讀了一本書、看了相關的文章,這些道理就能變成你的認知嗎?沒有這麼簡單。電影《後會無期》中有一句著名的臺詞:「懂得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其實,你根本沒有「懂得」,這些道理沒有變成你的「認知」,因此無法指導你的行動。

學習投資也是如此。我們可以通過看書、閱讀文章、跟隨其他人的操作慢慢的建立「認知」,更重要的是,把這些「知」和自己的「行」結合起來,在「行」的過程中把成功的喜悅和血淋淋的教訓刻在自己身上,變成更深的「認知」。有知,有行,如此往復,不斷迭代。

不止投資。我的實證寫過很多「大道理」,很多看上去我都明白了的道理,但這些道理都是我在順境的時候寫下來的。當重新開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候,我才明白很多道理我根本沒有明白,經歷了這些事情,我才更懂得了我寫下的那些文字真正的意思

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2018 年 11月,我在《因上努力,果上隨緣》中寫下過這樣的文字:

這個世界特別有意思,有時候你越是單刀直入,直奔結果,尤其是越急著追求短期的結果,你越是得不到

而當你靜下來、慢下來,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做自己喜愛的事,專注於創造價值,不斷突破自己,你原本想要的東西往往不期而至。

我曾這樣描述「放下」:

這裡說的“放下”並不是說自暴自棄、不負責任、不管不問。我說的“放下”是一種全情投入後看淡結果的通達。不再糾結於結果是否如意,而把全部精力放在過程的投入和努力。

2019 年 7 月,在《超越勝負的成功》中,我引用了喬丹和科比的冥想導師 George Mumford 對「成功」的定義:

當我在任何時刻從我所做的任何事情中抽身出來,我可以說,我極其專注並且傾盡全力。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專注了、我學習了、我盡了最大努力。

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果」是可以被看見的,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似乎近在眼前,我自然寫的灑脫。

現在則不同。「我做出過財幫子、且慢,下一個產品也一定要成功」、「我們肩負了那麼多用戶的信任,我們的產品一定不能辜負他們」,這是一段時間以來我和夥伴們內心的真實聲音。你看,這些想法的落腳點都是在「果」上。

我想我們確實更理解了這句話,「因上努力、果上求緣」,不是在你能看的到「果」時故作通達的一句話;而是在你看不清前路,有無數不確定性的時候,依然能放下焦慮,放飛自我,聚焦於「因」,專注當下,100% 的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出來,不斷嘗試,坦然的把結果交給運氣和時間

有限和無限的遊戲

2019 年 12 月,我寫下了我自己很喜歡的一篇文章《有限與無限的遊戲》。我最近自己讀了很多遍,我覺得我才讀懂了很多我當時寫下的文字。

以人生為例,有的人把人生看成一個接一個的“有限遊戲”,他們疲於奔命的為了各種“頭銜”而努力,希望消除各種不確定性。對他們來說,人生最好是寫就的劇本,拒絕意外;有的人則把人生看成一個“無限遊戲”,他們同樣努力,但更開放,接受各種可能性,並把這些可能性看成開啟新“邊界”的契機,願意過“傳奇性的人生”。

關於「劇本」和「驚奇」:

有限遊戲的參與者都想獲勝,因此他們拼命努力,技巧和能力強悍到能在一開始就預見到遊戲和對手的一舉一動。可以極端想象一下,最好的遊戲參與者,在參賽時就好像遊戲已經結束了一樣。他只是在根據劇本行事。

而無限遊戲的參與者時刻準備好未來的“傳奇”(驚奇),他們以完全開放的心態參與遊戲,接納現在並不完美、但時刻在進步的自己,接納各種可能性,也接納觸碰到遊戲的邊界並開啟新的世界。

在有限遊戲世界裡面的輸贏,在無限遊戲參與者眼中都只是遊戲過程中的瞬間。

過去的幾個月裡,我曾經希望是有「劇本」的。最好一切嚴絲合縫的按照劇本來,不要出現意外的情況,最快速度的做好產品、迎來用戶、產生收入 ... 我終於明白了有限遊戲玩家「在參賽時就好像遊戲已經結束了一樣,他只是在根據劇本行事」的意思。

希望很美好,現實很骨感。疫情、政策、市場環境,都讓安排好的「劇本」失去了作用。人在面臨這樣的「不確定性」的時候,一定會焦慮。不過我最近更理解了一件事情,很多時候,我們焦慮是因為我們更多的感受到當下「看的見的」不確定性、困難,而忽略了當下「看不見」的、未來的各種可能以及通向新世界的入口。

舉兩個我們的例子。

創業伊始,當面的溝通和討論很重要,但我們不得不從一開始就遠程工作。當時「看不見」的是,由於遠程而全面採用的基於文檔的溝通,極大的提升了我們的溝通、開會的質量和效率,也將組織內「共同知識積累」這件事情做的更好。我想,這也會在我們的文化中種下一個很好的「因」。

另一個例子有關產品。由於各種原因,我們停下腳步,花了很長時間對過去所做的事情做了深入的思考和覆盤。這些思考的開始很痛苦,但過程越來越過癮,它讓我們看到了很多以前沒有看到的東西,也讓我們更深刻的認識到了「投資者教育和陪伴」這件事情的本質。我彷彿已經看到了一副新的畫卷徐徐展開。

我想我們確實更理解了「無限遊戲」。不再關注自己,關注更大的東西,以「真正」開放的心態參與遊戲,接納不完美、但時刻在進步的自己,「發自內心」的接納各種可能性和來自未來的「驚奇」,準備碰到遊戲的邊界並開啟新的世界

放下焦慮,專注當下

2018 年 10 月,在那個大熊市最慘烈的時候,我寫了一篇週報 —— 《在熊市裡尋求安放》。其中,我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人們總是用一生來等待開始新的生活

長期是多久?也許是幾天,也許是一輩子。如果我們只關注“長期”的目標,“當下”就失去了固有的價值,而變成通向未來的踏腳石。而我們的生命,其實是由每一個當下所組成的。每一個當下的真實感受,才是我們的人生。

我引用了悉達多的證悟:「執著於目標只會遮蔽你的雙眼,阻礙你發現真正的世界,讓你忽略美麗的大千世界,忽略每一個獨特的當下。」

也給出了「幸福」的兩個關鍵點:

  • 擁有長期的目標
  • 對當下的專注和享受,不湊合、全情交付

如果這個「當下」是愉悅、是成功的瞬間,寫下這樣的文字是容易的。但如果這個「當下」是不確定性、是焦慮甚至懷疑的,是不是還能真的做到「不執著於目標」,而去「專注在每一個當下」,我想才是真正理解了這句話。

最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他和我分享了他最近的感悟:「2020 是不同的,疫情帶給了我們很多痛苦和變化。但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我之前的很多年都是 Blur 的,我無法分清 2007 和 2008 有什麼不同,但多年之後,我想我的 2020 是嶄新的。這一年雖然我的收入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但我開始了很多嶄新的嘗試,我真的享受這每一天」。

我想,對我們來說也是一樣。我們擁有長期的目標 —— 「陪伴我們的用戶,一起學習投資知識、獲得合理收益、感悟人生成長、有知亦有行。不再焦慮,專注當下、安心工作、享受生活」,我們也享受每一個當下,無論是喜悅還是焦慮,一起用心體驗創業路上每一個寶貴的瞬間。

最後,送給大家一幅圖,這是我們的夥伴「耳總」手繪的鐵錘的照片,我想它完美的概括了我今天全部想說的話。

放下焦慮,專注當下。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珍惜現在的機會,記住危機發生時候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