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難題,愛與被愛之間糾結如何選擇?

向日葵心理諮詢中心創辦人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知名關係親子專家


情感難題,愛與被愛之間糾結如何選擇?

胡慎之心理

你會選愛你的,

還是你愛的人在一起?

不管你的選擇是什麼,請別忘了愛自己

前幾天正好趕上了一檔關於情感婚姻調解的節目。

當場有街坊團的兩位女性AB問了我同一個問題,“你愛的和愛你的人,和哪個在一起會更幸福?”

因為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人格特質也不一樣,和哪種類型的人在一起幸福,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當時,我的回答是,“可以先問一下自己,你是否值得被愛?”

01

其中一位A女士,她以前找了一個男朋友,很愛他。

A女士各方面的條件非常優秀,面容姣好,追求者眾多。有一些男性對她很好,比如,給她送禮物,每天開車接送她上下班。可以說,她對那些追求者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偶爾,她會閃念一想,找個愛自己的人挺不錯,但是她內心沒有產生很強烈的想跟追求者們在一起的衝動。所以,每當這個念頭升起來時,總有一個聲音在告訴她,“這不是愛情,他這樣的人不可靠,他現在對你這樣好,也許以後也有可能對別人也這樣好。”她放棄了他們的追求,儘管有些捨不得。

後來,A女士遇到了一個她很喜歡且非常有趣的男性。

這位男性各方面的條件並沒有追求者們那麼好,但A女士就是死心塌地愛他。

他特別愛打遊戲,很多人,包括男朋友的父母都反對他打遊戲,但她覺得沒關係,甚至用自己的錢給男友買遊戲裝備。

而且,她給男友買了很多衣服,照顧他的衣食住行。在這過程中,A女士談到一個最重要的細節。

有一次,男友受傷了,她特別心疼,放棄自己的工作。當時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機會,她也推掉了。辛辛苦苦,在病床邊陪了他很長時間,24小時貼身照顧,還幫他端屎端尿,連他父母看到都忍不住誇讚她,“這姑娘真的太好了,我對我兒子都做不到這樣。”

當她聽到男友的父母親這樣誇讚自己時,心裡特別開心。

在她對他這麼好的情況下,男友竟然劈腿了。

A女士知道後很痛苦,她想去男友的住處捉姦。可是,她沒勇氣上樓,在樓下待了很長時間。她擔心看到她不願意看到的畫面,雖然她心裡一直想象著如何質問對方,情急之下如何處理,跟他打一架出出氣等等。

最終,她沒上去,默默地離開了,兩人分手。

分手之後的很長時間,A女士都沒走出來,她想不通,“為什麼我對他那麼好,掏心窩子的對他好,結果是聽到了他背叛的消息。”

身邊的朋友都告訴他,你遇到了渣男。

幸運的是,A女士有自我覺察和反省能力,她對自己的行為做了一些反思,“我做的哪些行為,帶給他怎樣的影響?是什麼導致我們倆的關係變成了現在這樣?”

B女士和A女士有類似的情感經歷:身後有很多追求者,追求者們對她真的很好,給她買東西。但不管是誰,她都會想盡一切辦法回報他們。他對男友很好,但最後男友劈腿了,兩人分手。

現在,她找了另一個男人做老公。

她老公自理,掙錢等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強,但她就是愛他,願意跟他在一起。

兩人在一起後,她給自己買便宜的衣服,給老公買名牌的衣服。面對老公耍的小性子,她都會盡量去接納,容忍,以至於自己揹負著家務,經濟等各方面的重擔。

情感難題,愛與被愛之間糾結如何選擇?

胡慎之心理

02

A女士,B女士困惑了,到底是找一個愛自己的人結婚,還是找一個自己愛的人結婚?

這個問題討論度蠻高的,很多人問過我這個問題。

AB兩位女士對待自己男友(老公)的方式蠻有趣的:他們都在照顧對方,把對方當成了一個沒有自理能力的人。

在心理學上,從精神分析角度分析,男友(老公)似乎退行了。

退行的意思是,一個人從成年的狀態退到了兒童的狀態。

在退行的過程中,他們的男友感覺很不錯,有人照顧自己的飲食起居等等,AB兩位女士也很享受男友的退行。

在影片《撒嬌女人最好命》中,黃曉明找了一個臺灣的嗲嗲女,特別嗲,什麼事情都要他處理,儼然成了一個退行的女朋友。

現實中,離開AB兩位女士的男友會陷入到特別恐慌的狀態中,因為他們之前的所有都來自於女友的照顧。

當我們愛一個人,把對方照顧的像嬰兒一樣,對方是離不開我們的。也許,我們要的,就是對方離不開我們的感覺。

一段時間後,這些所謂的渣男,退行到嬰兒狀態的男孩,他們也會有劈腿的現象,這跟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模式有關。對方很依賴我,我不需要擔心對方會離開我。把對方當嬰兒一樣來對待,讓對方沒有任何的能力。當對方要依賴我的照顧時,對方是一定不會離開的。

其實,這更多的是AB女士的分離焦慮和恐懼造成的。

因此,找一個我們愛的,或是愛我們的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你自己是否值得被愛。

第一,AB兩位女士這樣的行為也跟他們的分離恐慌有關。

我跟他們兩人聊了一下,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一個冷漠的,對他們要求很高的,焦慮的媽媽。

這種類型的媽媽,他們需要的是自己的孩子能夠照顧到我們,他們要聽話,乖巧,並按照我的意思來。

孩子的聽好,討好,按照媽媽的意思來,實際上都是在照顧媽媽。這種照顧別人的能力,從幼年時開始形成,漸漸地,變成了她在人際關係中跟別人相處的一種固定模式。幼年時,如果她不按照媽媽的意願來做,很可能會得到媽媽嚴厲的威脅,比如:我不要你了,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忽略孩子。

對孩子來說,媽媽帶來的這種感覺是非常恐慌的。因為媽媽在幼兒的心裡就是天和地,孩子依賴媽媽生存。

媽媽帶給她恐慌,忽略的感覺深深植入到了她潛意識中。所以,長大後,他們要去依賴另一個人生活。在生活或情感上,依賴照顧另一個人獲得存在感。

情感難題,愛與被愛之間糾結如何選擇?

胡慎之心理

03

照顧別人,能很好地避免一個問題:對方不會拋棄我。

第二,AB兩位女士的價值感來自於被別人需要。

在從小聽媽媽話的孩子眼裡,只有聽媽媽話,按照媽媽的意願做事情,照顧媽媽的需要和感受,媽媽才會誇獎她,“你真乖,你是好寶寶”。從中,孩子體驗到了價值感。

AB兩位女士的童年基本是這樣的情形。

學習成績不好,媽媽責怪他們,威脅他們。在威脅的過程中,媽媽表現的比較痛苦。孩子看到媽媽痛苦,心裡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愧疚感,只有不斷地要求自己做的更好才能讓媽媽的心情好起來。

然後,她變成了一個對別人特別好,很會察言觀色,顧及別人的感受,付出型的人。

被別人需要的價值體驗,在照顧男朋友的過程中得到了滿足。尤其是A女士,一方面當她看到男友因自己的照顧,一天比一天好時,真心的感到開心,滿足,因為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報。另一方面,當她看到別的女性朋友得到男友的關愛時,心裡很羨慕。但僅限於羨慕,否則,她不會問我,“到底找一個愛自己的,還是我愛的。”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愛一個人就是對他好,滿足他的需要,按照他的需要去做一些事情。

例如,有一些人的愛,就是我為你改變很多,好像這是愛的一種表現;你要什麼,我來滿足你,這是愛的表現;你沒有提出你要什麼,但我已經開始幫你考慮了,這也是愛的表現。

很多人把愛理解成是這樣子。

也就是說,愛被大家更多的理解為,某人是否對我進行了一種照顧和滿足的感覺。

在這種關係裡呈現出來的狀態非常有趣。

A女士也跟我討論過,她男朋友在這段關係裡的感受,不是很開心。有時給他買衣服或怎樣,她男朋友都不是很喜歡,只要她男朋友表現出一點點不是很喜歡的狀態,A女士心裡就會非常難過,甚至還有憤怒的情緒出現。

當她男友跟別的女生有一些交往或在她面前誇讚別的女生時,馬上就會引起A女士特別強烈的反感,“你誇獎她,是不是嫌棄我?我為你付出那麼多,你竟然去誇獎別的女生,這對我來說是一種傷害性的體驗。”

這樣,她男友感到了很大的壓力。

因為她懂得覺察自己,所以,她總結出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最好的愛是滋養對方,讓其成長,而不是讓對方退行。”

現在她設身處地的感受男朋友,覺得男友真的蠻難的,要小心翼翼地對待她給他的那種好,買的禮物必須接受,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

情感難題,愛與被愛之間糾結如何選擇?

胡慎之心理

在客體關係中,被照顧的人內心有很多的衝突。

例如:

第一方面,有依賴與自主的衝突。

孩子特別依賴媽媽,內心渴望自主。掌控感很強的媽媽不會給到孩子自主的機會。

這就像我經常舉的Mary的例子:Mary很喜歡吃巧克力味的冰激凌。一天,她跟媽媽逛商場,想吃一個草莓味的冰激凌。媽媽直接告訴她:“你不喜歡吃草莓味的,你喜歡吃巧克力味的。”但是,Mary就是想吃草莓味的,媽媽還是給她買了巧克力味的。

媽媽的做法,Mary是有一些失落和憤怒的。

在這裡,Mary有依賴和自主的衝突,AB兩位女士的心裡也有類似的依賴與自主的衝突存在。

第二方面,有照顧與自給自足的衝突

我們很享受被別人照顧,就像孩子很需要媽媽的照顧一樣。雖然被照顧的感覺非常好,但是,終有一天,媽媽會離開我們,孩子需要發展出一些自給自足的能力。

從馬斯諾提出的需求層次來看,我們最高的需求層次是自我實現。

自我實現的概念是,我們在一件事上獲得了成就的體驗。

成就體驗是我們人類存在這個世界上的一種美好體驗。有了這種體驗,我們會覺得自己是有力量的,增強自信心。

如果我們一直被別人照顧,自給自足的機會就沒有了,也剝奪了自我成就體驗。

AB兩位女士的男友分手後對別人說:“好像我的一切都來自於她,在這段關係中沒有存在感。很多人都只看到了她的好,忽略了我。同時,我成了一個手無縛雞之力,沒有別人照顧就活不下去的孩子。我很委屈,很難受。”

男友滿足了對方被需要的感覺,無法表達自己,處處受阻,“對方對我這麼好,如果我違背了她,或者有什麼做的讓她不滿意,那我真的不是一個人。”

在他心裡,一旦違背了對方的意思,就會有莫名的愧疚感。這有點像孩子給媽媽製造了麻煩,媽媽很悲傷,孩子認為是自己的責任一樣。

他們男友的感受差不多是這個。

情感難題,愛與被愛之間糾結如何選擇?

胡慎之心理

04

這兩段感情發生的最根本原因是,AB兩位女士把內心中跟媽媽相處遇到的挫折,恐慌全部投射給了男友,讓對方去體會她的感覺,而她作為一個媽媽去照顧他們。

我們去找愛的人,擁有美好的體會,但有時產生深深的失落感:總是付出,沒有回報,委屈,憤怒。對於我們愛的人,容易責怪他,對方似乎沒有任何自主的權利,如果有一天他離開了,那他一定是渣男。

找我們愛的人,似乎更安全一些。

第一,可以避免被別人拋棄。

第二,獲得價值體驗。

第三,對關係有一種掌控感。

被愛的感覺是什麼?如果在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從小到大沒有體會過,或體會愛的感覺不穩定。我們的內心會產生一種矛盾,不穩定的體驗,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值得被愛。

如果對一個嚴厲的人提出我們的需求,像Mary那樣,內心會被深深的挫折感佔據。

這樣看來,找我們愛的人,似乎也是我們愛自己的一種方式,蠻自戀的一個遊戲。

如果我們在跟親密關係相處的時候,有這樣的模式存在的話。

覺察自己,問問對方的感受,儘量讓對方在這段關係中有存在的感覺。比如,在對方真的為你做一些事情時,坦然接受,並表達謝意。在接受的過程中成全別人的價值體驗,承認別人的存在感。

如果你一直用你自己的方式對待對方,這會剝奪對方很多體驗。

當對方在一段關係中沒有存在的感覺,並感覺到的是受控,不自由,依賴與自主的衝突,很可能他會想脫離掉這段關係。

這就有點像很多能幹的人脫離家庭一樣,脫離家庭的控制,不用再去擔負照顧父母的角色了。

< the end >

胡慎之,知名親子關係專家,向日葵心理創始人,向日葵爸爸。新書《陪孩子度過生命第一個三年》、《父母的教養,孩子的成長》、《高情商溝通術》京東噹噹熱銷中。公號:胡慎之(hushenzhix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