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騰對未來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樣子嗎?

這一兩年,“出行”似乎已經變成了比造車本身更讓汽車製造商重視的問題,同有現成工藝流程和技術標準的造車相比,“出行”天生就具有“亂拳打死老師傅”的野蠻基因,各路資本不可描述的助力,再加上一個“路權主體權責混亂,規則意識一塌糊塗”的現實環境,各路選手紛紛下場借“出行”之名攻城掠地,踏實耕耘者有之,渾水摸魚的也大有人在。

拜騰對未來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樣子嗎?

後面一種類型,在造車新勢力的群體裡還不是個別情況,加上手裡並未握有讓人信服的產品,檢驗造車新勢力的成色變成了汽車行業一場新的智商遊戲。

拜騰對未來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樣子嗎?

造車新勢力的命門真的在產品嗎?是,但不完全是。撇開所謂的情懷不談,產品依然是企業價值觀最直接的體現,從設計到功能,產品的一切內涵和外延都要為企業所標定的價值取向服務。我們見慣了造車新勢力在產品硬件維度不遺餘力的比拼,新能源車型在模塊化等技術方面的天然優勢讓它在產品創新方面少了很多顧忌,但是一味的軍備競賽卻並未為市場帶來幾件驚豔的產品,反倒是從設計到性能的逐漸趨同讓人覺得索然乏味。

拜騰對未來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樣子嗎?

造車新勢力的出路在產品嗎?是,但不完全是。能夠在汽車行業發展的這個歷史性拐點出現,從設計立意到路徑呈現,造車新勢力理應有自己獨有的姿態和理解,技術固然是立身之本,但是技術如何為結果服務才是他們應該深入思考並能決定成敗的關鍵點——技術,是不是應該有點溫度?

拜騰對未來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樣子嗎?

自從大家的目光逐漸聚焦到“出行”上,關於“人在車內”這個話題的討論也越來越細緻而專業。最一致的觀點是:車內毫無疑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三空間”,區別於工作和家庭生活兩個空間,並且作為兩個空間的連接者,車內空間具備若干獨有的特性,用戶身處其中時對於外界的功能和情感需求都變得更為敏感而多元化,由此產生的需求也自然成為了眾多汽車品牌特別是造車新勢力們各顯神通的最佳戰場。

到了全自動駕駛時代,“人在車內”的想象空間自然會變得無限大,而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事實是,現在倡導自動駕駛的這一代人,很可能無法等到全自動駕駛全面普及的那一天。但即便如此,利用技術進階讓人在車內的時間和空間都變得更有價值,是汽車行業從現在開始無論如何都躲不過的一個重要命題,畢竟,“提升品質”在任何時代都是應者雲集的終極需求,對於品質的標定與磨礪,更是每一個工業產品的應有使命。

拜騰對未來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樣子嗎?

如果我們按照“提升車內生活品質”這一標準把一眾造車新勢力細細捋一遍,你會發現,即使在相似的技術架構以及表達方式之下,依然會有值得注意的差異化存在。比如,和眾多打著“顛覆”旗號的對手不同,拜騰的格調就明顯更為溫和,也具有更好的平衡感。同樣以產品立身,你卻很少見到拜騰在新產品的性能上大費筆墨,即使是最有表述空間的概念車。

拜騰對未來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樣子嗎?

拜騰目前對於市場來說最為成熟的產品是BYTON M-Byte Concept,它也是最能夠充分詮釋拜騰價值取向的實體,儘管有些功能在這輛概念車上暫時還只能以演示的方式呈現,但是超過85%的還原度足以讓我們對將在2019年第四季度亮相的量產車充滿期待。

拜騰對未來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樣子嗎?

量產之後,拜騰首款SUV產品的動力總成提供了兩種選擇:200kW(扭矩400Nm)的後驅單電機和350kW (扭矩710Nm)的前後雙電機組合。後驅單電機版本的71kWh的電池包將提供400km的續航里程,而雙電機四驅版本的95kWh的電池包將提供520km的續航里程。在用戶最為關注的充電性能方面,量產後的產品僅需30分鐘便可充至最大電量的80%。

這樣的硬件水準,讓拜騰的產品性能表現穩穩地居於同級產品前列——但拜騰的注意力似乎並沒有過多地聚焦於此。電動化的先天優勢使得這個環節的產品競爭其實相當簡單粗暴,也讓參與者和圍觀者都容易持續的熱血上頭,然而,這個時點出現的一輛電動車真的應該這麼簡單嗎?

相較所謂的“顛覆”,拜騰更在意“改善你的車內生活”,而要做到這一點,顯然需要從產品實現到生態架構更為成熟而均衡的思考。

拜騰對未來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樣子嗎?

不管在整體設計上花了多少精巧的心思,BYTON M-Byte Concept最吸睛的毫無疑問依然是那塊長 125 釐米,高 25 釐米,擁有觸控、語音控制和手勢操作扥功能的49寸的4k顯示屏。它不僅僅是一種技術高度上的標定——畢竟眾多供應商曾經面對拜騰的這一設計搖頭而去,但最終它花落京東方(BOE),這本身就是世界一流屏幕技術的最好佐證。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能從它身上讀出拜騰對於構建車內車外生態系統的思考,我們耳熟能詳的那句“Bigger than bigger”用在這裡,恰如其分。

拜騰對未來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樣子嗎?

雖然我們很樂意把這款貫穿式大屏當做一整塊多媒體屏幕來使用,但從產品構成來講,它其實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獨立工作。駕駛者正前方區域為主駕駛信息區,這個區域顯示的都是與駕駛行為直接相關的功能化數據,比如速度、電量等等。中間區域為主菜單區域,右側區域為智能化信息區域,能夠提供非常主流的信息服務。此外,右側兩個顯示區域還能夠合二為一為導航這樣的功能提供更大的顯示空間。

拜騰對未來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樣子嗎?

但拜騰為這塊顯示屏所做的規劃卻遠不止於我們看到的這樣,左三分之一和右三分之二的區隔不僅僅表現在顯示上,拜騰為左右區域的實際控制權限也做了合理而嚴格的規劃——分區域和分權限,才是一款互聯網產品內在體系化的標誌。事實上,左右分區的控制權限級別並不一樣,為保證基本的行車安全,兩個分區可以在軟硬兩個維度上建立防火牆,左邊區域始終要為行車提供最核心的信息,並要保證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正常工作,而駕駛員的若干基礎操作都可以通過方向盤中心的8寸觸控屏以及屏幕旁邊的若干物理按鍵來實現。而右邊區域更多為乘客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服務,其操作邏輯更接近於主流的人車互動規則,可以通過直接操作或者手機投射等多種方式來實現。出於基本的安全考慮,在極端情況下,即使右側區域出現死機這樣的嚴重故障,左側區域依然能夠正常運行——分級控制很好地體現出了系統功能的主次地位以及對於核心功能的保障。

拜騰對未來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樣子嗎?

拜騰在這款屏幕的底層設計上,為車內信息共享方式作出了很好的示範,給予了駕乘多方不同級別的權限和內容,既有共享也有分權定製,這才是最接近於現階段數字化生活的設定,也為車輛成為辦公和生活兩個空間的延續和連接者提供了合理的功能儲備。

拜騰對未來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樣子嗎?

同樣是“科技以人為本”,在現有產品中,我們更容易看到的是“以駕駛者為中心”的偏重式設計,這種更利於操作的設計固然為駕駛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對於駕乘者之間的溝通卻形成了自然的隔閡。在BYTON M-Byte Concept車內,得益於設計上的優化,每個座椅均可獨立調節,而前排座椅可以分別向對方偏轉12度,形成更利於雙方溝通的狀態。雖然能夠從行駛方向上偏轉首先是基於自動駕駛技術以及環境都能提供的基礎安全保障,但我們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拜騰在車內的功能設計上,不僅僅著眼於“個體的便利”,更重要的是為“個體之間的關係”提供更方便、快捷和智能的服務,這種把服務對象從“個體”向“相互關係”的轉化,體現了拜騰對於“提高車內生活質量”的理解。所謂生態,有時候不在於大而無當的商業模式,如果能夠很好地解決場景化的交互需求,一個個小生態的疊加本身就是不可多得且不可複製的財富。

拜騰對未來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樣子嗎?

在車輛兩側的B柱上,拜騰分別嵌入了三顆臉部識別攝像頭,通過識別接近車輛的個體身份來實現車輛的解鎖,除了開啟方式更為高級,從人車物理接觸的第一刻開始,拜騰就將車輛與人置於數據交流和互動的兩端。而通過相關硬件,以及與用戶的其他智能設備同步,BYTON M-Byte Concept還可以主動跟蹤用戶的健康狀況,包括對體重、心率、血壓的監測。而這一切數據,最終都會整合於BYTON Life。這個連接應用程序、數據和智能設備終端的開放式數字雲平臺,是拜騰為用戶提供全套數字化服務的線上基礎,而BYTON ID的引入,也讓這套服務體系更貼近現有的移動互聯網生活。對拜騰的未來車主和目標人群來說,一套兼具服務與社交功能的聯結體系和一個能夠融於其中的線上身份,可能不僅僅意味著可以享受來自拜騰的單向服務,也許還會有更多雙向交互的可能性存在,而對拜騰的整個產品和運營體系而言,也為更多粘性更高形式更多樣的運營手法留下了想象空間。

拜騰對未來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樣子嗎?

如果說從既存產品的現實呈現,我們可以讀出拜騰在設計理念上的前瞻性,那麼其獨有的“拜騰智造官計劃”則投射出拜騰更友好的互聯網思維方式。

拜騰智造官計劃是汽車品牌中第一個邀請核心用戶直接、深度、長期參與研發過程的項目。與IT產品更易於採用眾測甚至眾籌不同,汽車作為工業與科技功能集成度極高的產品,很難將一些未經體系化驗證的想法納入產品生產過程,而任何一個零部件的設計和製作週期都決定了一個細微的改變都要經過嚴苛的過程才能成為現實,這也是汽車品牌很少能夠將“傾聽”付諸實施的根本原因。

拜騰對未來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樣子嗎?

而拜騰將新能源產品的設計和製造優勢發揮到了最大化,設立“拜騰智造官計劃”,篩選出一批具有跨行業專業背景、樂於嘗試新鮮事物、對生活品質有更高要求的核心用戶成為智造官。這群智造官有機會和研發、生產等多個部門大咖面對面交流想法和建議;可以親自置身於產品和服務的規劃設計環節,將自己的建議變為最終的現實。這些核心用戶所貢獻的建議與反饋不僅僅能夠從用戶端促進產品的迭代,更重要的是,這種機制能夠建立起拜騰與用戶之間互信體系,讓拜騰品牌“謙和近人”的價值觀沒有流於形式。

拜騰對未來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樣子嗎?

如前文我們提到的,作為造車新勢力中並不時常處於風口浪尖的一員,拜騰的格調更溫和,更平衡,也更務實。它並沒有刻意追求“高精尖”的產品性能,但是設計和功能上的驚豔之處卻實實在在地在踐行“通過智能互聯汽車重新定義生活”的願景。如拜騰所說,2019年第四季度將落地交付的第一款產品便將具備L3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屆時只要相關法規支持,拜騰所裝備的若干功能將在自動駕駛狀態下使用戶的車內體驗得到顯著提升。

拜騰對未來出行的理解,是你想要的樣子嗎?

拜騰將自己的產品定位於“新一代智能終端”,並非單純只是運營表述上的差異化手法,而是從產品製造到運營體系的一次精準畫像。從設計細節到與用戶之間的聯動方式,拜騰把自己的關注點放到了如何以數字技術為智能生活賦能。“讓技術更有溫度”其實是一件知易行難的事,而用戶用腳投票的邏輯又格外樸素——誰讓我更舒服,我就用誰。未來的出行,整體效率的提高和人工介入的減少是必然的趨勢,車內空間與時間的品質一定會成為決勝的關鍵,那麼,試圖“讓車內生活更美妙”的拜騰,也許是值得你認真關注的一個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