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年間黃河南岸有個外號叫小閻王的人,對清王朝的統治極爲不滿

清朝雍正年間,黃河南岸有個外號叫小閻王的,對清王朝的統治極為不滿。他帶領一些農民起來造反,打過了黃河,攻克了許多城鎮和地方。這天,他帶軍來到大司馬鎮附近,本想一鼓作氣拿下大司馬鎮。誰知大司馬鎮守敵嚴守寨門,不與交鋒。無奈,他只好將部隊帶到大司馬鎮東偏北數里的一個樹林裡駐紮下來。

雍正年間黃河南岸有個外號叫小閻王的人,對清王朝的統治極為不滿

第二天,他派兵前去攻城,一連七天,都沒攻下。他著急了,把上衣一脫,握著一把大刀第一個朝雲梯上爬。誰知他爬到半腰,從寨牆上扔下來的磚頭、石塊正好擊中頭部,鮮血直流,染紅了臉頰。

雍正年間黃河南岸有個外號叫小閻王的人,對清王朝的統治極為不滿

下邊的士卒們驚呼:“主公,你負傷了,快下來吧!”小閻王斬釘截鐵地說:“寧願前進一步死,不能後退半步生。不怕死的,跟我上啊!”說罷,他繼續往上爬。

雍正年間黃河南岸有個外號叫小閻王的人,對清王朝的統治極為不滿

地上的士卒看到主公帶傷往上爬,深受感動,也紛紛順著雲梯往上爬。小閻王第一個衝了上去,砍倒了守敵。後續的蜂擁而上,終於攻克了大司馬鎮。小閻王回到大本營因傷口疼痛而昏倒在地。由於受傷太重,失血過多,醫治無效,不幸身亡。

雍正年間黃河南岸有個外號叫小閻王的人,對清王朝的統治極為不滿

後來,這兒形成村莊。為紀念小閻王在此落駕獻身,故取名王落村。小閻王屍身埋在了沁河與黃河交匯的地方,即雙龍口。百姓把他的墓修成陵墓,因為陵墓是方的,所以,人們就把雙龍口改稱方陵了。成村就叫方陵村。

雍正年間黃河南岸有個外號叫小閻王的人,對清王朝的統治極為不滿

小寨原名樓芝寨。它是怎麼改稱小寨的呢?據說清朝時期,黃河南有個叫小閻王的人因不滿清王朝的統治,就率眾起來造反。清王朝對小閻王又怕又恨,因而散佈了很多謠言。說小閻王紅頭髮綠指甲,到處打家劫舍,殺人放火,姦淫婦女。樓芝寨的人信以為真,就砍了些棗樹枝把村周圍遮護得嚴嚴實實。

雍正年間黃河南岸有個外號叫小閻王的人,對清王朝的統治極為不滿

實際上小閻王的隊伍紀律十分嚴明,秋毫不犯。從來不準拿黎民百姓一草一木。雖打家劫舍,打的是土豪劣紳,劫的是皇糧銀庫。這天,他們路過樓芝寨見寨周圍被棗樹枝護著,覺得可笑。

雍正年間黃河南岸有個外號叫小閻王的人,對清王朝的統治極為不滿

手持刀槍劍戟的清兵都阻擋不住去路,何況幾棵棗樹枝?副官叫士兵把棗樹枝用槍桿挑到一邊,小閻王搖手製止說:“水淺養不了大魚,這麼小個寨子也不會有大財主。算了,不進寨吧!”大概是因為小閻王說了此寨太小的話,村從此更名為小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