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開國後盡殺功臣,爲何卻沒有殺掉張良呢?今天算是漲見識了

劉邦開國後盡殺功臣,為何卻沒有殺掉張良呢?今天算是漲見識了

中國古代,能稱王的人,都不能是簡單人物,他們除了要夠聰明,還要夠狠,就比如,歷朝歷代的的開國功臣,往往會死於皇帝之手,有人說,漢高祖劉邦開國之後,也殺進了功臣,不過,他為何獨獨沒有殺掉張良以絕後患?

劉邦開國後盡殺功臣,為何卻沒有殺掉張良呢?今天算是漲見識了

首先,做大臣有時候要比做皇帝更難,因為一不小心,就可能會丟了性命。而張良,就是一個十分聰明的臣子。張良很擅長洞察人性,戚夫人是劉邦非常寵愛的一位夫人,她藉著這份寵愛,想要讓劉邦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不過,當時的太子是呂后的兒子,呂后這個人,大家都不陌生,她可不是什麼省油的燈,為了保住自己兒子的地位,便想到了請張良幫忙。

劉邦開國後盡殺功臣,為何卻沒有殺掉張良呢?今天算是漲見識了

不論哪位臣子,遇到這種事情,都是非常棘手的,不答應呂后請求,呂后可能要了自己腦袋,可是答應了請求,就是得罪了戚夫人,而且劉邦這一關也著實不好過。於是聰明的張良,讓她把商山四皓請出來幫助太子,要知道,這四皓在當時可以極其有威望的,而且,都是年邁已高的老人,德高望重,說話很有分量。之後,劉邦看到四皓都在幫太子了,自己要是改立太子,豈不是違背天下人的意願了嗎?於是,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張良對呂后和劉邦的性格分析得十分透徹,他明白不能直接勸說劉邦,便選擇了這樣的一個辦法。

劉邦開國後盡殺功臣,為何卻沒有殺掉張良呢?今天算是漲見識了

其次,張良並不看重權勢,他悉心輔佐劉邦打天下,卻不想謀求一官半職。當年分封官職的時候,張良主動提出,要做江蘇沛縣的留侯,這個官位完全就是個虛的,並沒有什麼實權,而且對於錢財,張良也一直視為身外之物,劉邦賞賜給他三萬戶的封地,張良當場就拒絕了。

劉邦開國後盡殺功臣,為何卻沒有殺掉張良呢?今天算是漲見識了

那些貪圖權勢和錢財的人,往往不會有好結果,因為官場難做人,然而世人很少不被權勢矇蔽雙眼。張良深知,官場如戰場,雖然自己為劉邦立下了巨大的功勞,但是卻拒絕掌握權力,劉邦知道張良無心權勢,將來也就不會對自己造成威脅,自然就沒有了殺他的理由。

劉邦開國後盡殺功臣,為何卻沒有殺掉張良呢?今天算是漲見識了

再者,自從劉邦登基以後,張良就整天稱病不上朝了。因為他知道,他已經幫助劉邦拿下了天下,下一步,劉邦就是要穩固自己的勢力,而此時對自己有威脅的,已經不是項羽等人,而是那些開國功臣。劉邦要收回權力,就不得不誅殺那些功臣,不止是劉邦,每朝皇帝幾乎都是如此。

劉邦開國後盡殺功臣,為何卻沒有殺掉張良呢?今天算是漲見識了

上邊說了,張良早在一開始,就為自己留好了退路,他選擇的官職,壓根不存在威脅,而且如果立刻辭官,恐怕劉邦會懷疑他是去積攢實力,而稱病不上朝,就是躲避劉邦最好的方法了。不過,最後張良還是辭官,隱居深山頤養天年了。畢竟,裝病不能當作長久之計。因為即使不上朝,張良也難免會成為一些大臣的眼中釘,肉中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