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趣談」融合南北文化習俗的精髓,厲害了我的南京!

南京地處吳頭楚尾,南北之交,作為十朝古都,南北風俗萃於一城。有許多歲時節令習俗,反映了南京地域的文化、民情和淳樸的民風。

「金陵趣談」融合南北文化習俗的精髓,厲害了我的南京!

無論是禮俗,婚俗,時令俗,抑或是生產習俗、生活習俗,都表露出南北交融,而逐步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特徵的民俗,故有“南風北俗萃於一城”之說。

歷史文化

遠古時期

南京一帶在100萬年至1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湯山葫蘆洞發現的南京直立人分佈在20多萬年前到60多萬年前之間。約7000年前,出現了以北陰陽營文化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原始村落。

「金陵趣談」融合南北文化習俗的精髓,厲害了我的南京!

3000年前,相當於中原的商周之際,秦淮河流域出現了密集的原始聚落,被稱為湖熟文化。春秋戰國時,在這些聚落的基礎上形成了南京地區最早的城邑。

六朝時期

東漢末年,割據江東的孫權於211年將治所移到秣陵,在金陵邑舊地築石頭城要塞,次年改秣陵為建業。

「金陵趣談」融合南北文化習俗的精髓,厲害了我的南京!

229年,孫權稱帝建立東吳,將都城從武昌遷至有“鐘山龍盤,石頭虎踞”之稱的建業,開啟了南京的都城史。

420年東晉滅亡後,宋、齊、梁、陳四朝相繼在建康建都,與東吳、東晉合稱六朝。六朝時的建康相當繁盛,據說梁武帝時城中戶口達到28萬戶,是南京歷史上的第一個高峰。

「金陵趣談」融合南北文化習俗的精髓,厲害了我的南京!

548年(太清二年)侯景之亂爆發,建康遭到沉重的打擊,陳朝建立後建康重新恢復。589年,隋軍滅陳後將建康城全部平毀為農田,僅在石頭城設蔣州,南京歷史上的第一次繁榮到此結束。

建康作為六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六朝制度開創的中心舞臺,因此南京在“四大古都”中具有鮮明的特色(六朝名都崛起江東)。

唐宋時期

唐朝時,建康故地受到刻意貶抑,但是地理上的優勢使這一地區又發展起來。唐初置江寧郡,後置昇州。

唐朝滅亡後,五代十國時期,楊吳改為金陵府,並且修築規模空前的金陵城。

「金陵趣談」融合南北文化習俗的精髓,厲害了我的南京!

1402年,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得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帝位。1421年,遷都順天府,將應天府改為南京留都,設南京六部等機構。明代中葉,南京城人口達120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首都。

「金陵趣談」融合南北文化習俗的精髓,厲害了我的南京!

1842年8月,清朝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被迫與陳兵江寧江面的英國簽訂《南京條約》。1853年3月,太平軍攻陷江寧後定都於此,改名“天京”。

特色民俗文化

秦淮燈會

秦淮燈會是歷史上流傳於南京地區的民俗文化活動,又稱“金陵燈會”,主要集中在每年春節至元宵節期間舉行。

「金陵趣談」融合南北文化習俗的精髓,厲害了我的南京!

秦淮燈會的歷史源遠流長,根據文獻記載,早在南朝時期,都城南京就出現了舉辦傳統元宵燈會的習俗,其盛況堪稱全國之冠。

「金陵趣談」融合南北文化習俗的精髓,厲害了我的南京!

歷史上的秦淮燈會主要分佈在南京秦淮河流域,20世紀以後它主要集中在夫子廟地區,目前已經擴展到“十里秦淮”東側五里地段,核心區域包括夫子廟、瞻園、白鷺洲公園、吳敬梓故居陳列館、江南貢院陳列館、中華門甕城展覽館及中華路、平江府路、瞻園路、琶琵路一帶。

「金陵趣談」融合南北文化習俗的精髓,厲害了我的南京!

南京地區廣大民眾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家庭美滿和天下太平,在秦淮燈會時通過扎燈、張燈、賞燈、玩燈、鬧燈等諸種形式不斷地營造出“萬星爛天衢,廣庭翻人潮”的美好意境,寄託自己的良好願望與生活追求。

六月六龍舟競渡

高淳縣屬江南水鄉,自明代以來,六月六龍舟競渡是高淳水鄉一項傳統的民間競技活動。

「金陵趣談」融合南北文化習俗的精髓,厲害了我的南京!

據史載,划龍舟源於西漢,每逢農曆五月端午為紀念屈原而舉辦此項活動。

在高淳,賽龍舟的習俗流傳甚久。相傳在高淳山鄉的下壩胥河一帶,每逢農曆五月十三都劃龍船,以紀念關羽。而在高淳圩鄉,每逢農曆六月六舉辦的賽龍舟活動,是為紀念鄭和下西洋而舉辦的一項大型活動,而並非紀念屈原。

「金陵趣談」融合南北文化習俗的精髓,厲害了我的南京!

六月六龍舟競渡分別在官溪河、橫溪河、茅城灣等河道中進行。其中,磚牆茅城龍舟競渡最有影響。

此處河道開闊,可供百餘隻龍舟同時運行,十餘對龍舟同時比賽,河道兩岸為百姓觀賽勝地。1953年6月,磚牆茅城河有103只龍舟彙集,觀眾達數萬人。

飲食習俗

食用“水八鮮”為南京人的傳統習俗。“水八鮮”指地產的8種水生植物。

“三天不吃青,兩眼冒火星”、“南京一大怪,不愛葷菜愛野菜”,這些南京民諺生動而真實地反映了南京人喜愛蔬食野菜的飲食習慣。

「金陵趣談」融合南北文化習俗的精髓,厲害了我的南京!

食素、食野菜的食俗全國各地都有,但人數之多、歷史之久,以及所食野菜品種之繁,卻以金陵為最。

南京人吃素的歷史要追溯到六朝時期,孫吳時佛教開始在南京興起,到南朝梁武帝時,逐漸形成寺院、宮廷和民間普遍素食的風氣,到此南京被稱為我國的“素菜之鄉”。

「金陵趣談」融合南北文化習俗的精髓,厲害了我的南京!

南京城也被戲稱為“八野之鄉”,這裡的“八野”就是南京人通常所說的“八鮮”。

南京產的“八鮮”,頗有名氣,但所指物品說法不一,僅以菜蔬而言,就有水八鮮、旱八鮮之分,而水八鮮又有葷素之別。南京地區河湖縱橫,池塘密佈,是水生動植物生長的良好場所。

「金陵趣談」融合南北文化習俗的精髓,厲害了我的南京!

其中,水芹、茭兒菜、蓮藕、紅菱、芡實(雞頭果)、茭白、慈姑、荸薺8種水生植物,人稱“水八鮮”。玄武湖、莫愁湖、沙洲圩等地出產十分豐富,蜂擁上市時,有“擔子壓斷街”之說。

「金陵趣談」融合南北文化習俗的精髓,厲害了我的南京!

“旱八鮮”是指春暖花開時節生長在田野間的野菜,分別名為:蘆蒿、香椿頭、馬蘭頭、豌豆葉、薺菜、枸杞頭、苜蓿頭和菊花腦。

南京人喜愛水八鮮,不僅因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具有食用價值,還對其充滿了濃厚的感情色彩,賦予其很多故事和傳說。每逢傳統佳節,水八鮮已經成為百姓家中不可或缺的佳餚,食用水八鮮,已經成了南京人的習俗,這又使其具有了濃郁的文化價值。推廣、種植水八鮮,還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

本文部分內容收集於網絡,如有侵權,版本權歸原作者所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我們將在24小時內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