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評獎不是老年俱樂部

文學評獎不是老年俱樂部

當我們的作家熱衷於文學評獎的時候,可能在乎的不是那個“獎”夠不夠權威,而是在意的獲獎之後的巨大利益。我們看到一些作家獲過這樣那樣的獎勵,並堂而皇之地寫入到圖書中的個人簡介當中,以此證明具有重大的文學成就。

不過,有的文學評獎如孔子文學獎就像一個笑話。最近在北京的一個世界哲學大會上,有位專家標識是“第二個老子”,讓人覺得有神經大會的嫌疑。

就這次的四川文學獎的評選來說,青年作家(四十五歲以下)的作家少之又少,一些作家年齡偏大,50後、60後依然是獲獎的主角,是不是青年作家的文學水準就降低了呢。這當然是見仁見智的話題。

如果說文學評獎不是蓋棺論定的話,向青年作家傾斜是一種必然。如今年的魯獎中就有一些青年作家入圍提名作品。這是一種好現象。實際上,青年作家在文壇上是生力軍,他們敢於以新穎的方式進行文學創作,同時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而這樣的創新是值得珍視。

文學評獎不是老年文學俱樂部,大家在一起娛樂娛樂就完事的。一個地方文學的發展沒有對青年作家創新的鼓勵和支持,就有可能使當地文壇缺乏活力。實際上,最近數年來的重要國內文學評獎中,四川作家的缺席,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

文學評獎是件複雜的事。獎項設置和最終獲獎之間有著一定的差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管怎樣,外面從這其中的偶然現象中,或許能洞悉文學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