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美食,收藏起来吧

客家小吃就地取材,具有独特的风味,往往被游子们用以寄托思乡之情。跟一般地方小吃不太一样的是,客家小吃其实是主食的延伸,从历史传承来看,它的用途首先是充饥,所以大多是米制品。精选、整理了客家地区流行的50种常见小吃,供喜欢客家美食的朋友们参考。

1

煎圆(煎堆)

“煎圆”是客家人过年时传统的自制年货,取意“团圆、圆满”。客家人由中原南迁,依山而居,山中气候相对湿冷,于是客家食品口味均较浓烈、油量多,利于御寒祛湿。因此,油炸食品耐保存,于是成为了梅州客家人极为钟爱的小吃及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待客上品。平时,街边摊档也有煎圆摆卖。

龙川美食,收藏起来吧

制作方法:

1、先将糯米用清水淘洗干净浸泡10—12小时,糯米捞起滤干水后粉碎成糯米粉;

2、熬糖水,锅头里烧适量开水将糖倒进开水里微火慢熬,待糖完全融化后即可;

3、待熬好的糖水冷却后倒入糯米粉充分搅拌均匀,并将糯米粉反复搓揉成干湿度适中的面团备用;

4、煎丸有包馅与不包馅的两种。做不包馅的煎丸直接取面团揉成圆形或椭圆形摆放在盛具里,沾上一层芝麻,让芝麻牢牢粘满小粄团表面;做包馅的煎丸,将其捏薄后取事先准备好的馅包裹成圆锥形、三角形或扇形的煎丸待炸;

5、炸煎丸。油下锅烧沸后,将做好的煎丸入锅煎,为防止煎丸夹在锅底烧焦,煎丸入锅后要用网勺轻轻将煎丸脱离锅底,炸至煎丸浮出水面并色泽金黄后即可起锅,装盘食用。

2

油角

客家人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小吃之一。

龙川美食,收藏起来吧

制作方法:

1、先把芝麻、花生、白糖、椰蓉搌成干馅放在碗里备用;

2、把一定比例的面粉、鸡蛋、白糖、猪油加入少许水不断搅拌,再用面杖压成饺子皮样(与北方包饺子相似),把干馅放入面皮捏成饺子样;

3、放入油锅炸至金黄色即可捞起,待冷却后,装入坛里避免受潮密封起来,待节日时食用。

3

炸芋丸

客家炸芋丸是人们在春节、七月半、八月半的应节美食,炸芋丸具有“酥、香、脆”的口感,吃后回味无穷,如今已成为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美食。

龙川美食,收藏起来吧

制作方法:

1、炸芋丸用的是一种叫“白荷芋”的芋头(也叫六月芋),把芋头表皮刨净后洗干净;

2、把芋头刷成丝,生姜切丝备用;

3、把芋丝装在盆子里,再加上适量的糯米粉、生姜丝、盐配料后,拌成糊状;

4、烧好油锅,待油锅热后就可炸芋丸了。

4

甜粄

客家人过年,有不蒸甜粄不过年的一说。客家人过年的甜粄必须保留一部分到二月初二,在初二当天将甜粄切成小块用油煎来吃“谓之撑腰骨”(因农历二月份是春种春播的开始),意味着将进行紧张劳动了。

甜粄具有厚、甜、韧的特色韵味。甜粄的吃法很多,可以切成小块用油煎,外酥内韧,香甜可口,别有风味或切成小块蒸软吃,更可直接“冷吃”。

龙川美食,收藏起来吧

制作方法:

1、红糖熬成糖浆,再加入猪油(猪油与米粉的比例1:100),猪油溶解后充分搅匀。糖浆熬制好后放凉冷却;

2、糯米粉+粘米粉(4:1)放大盆中,将糖浆倒入米粉中(比例3:5),揉搓均匀,再加水揉搓,继续揉搓至胶水状;

3、甜粄装盘时,盘底与盘壁要抹上猪油或花生油,入锅蒸。蒸的时间视厚度而定,一般大火蒸15至20分钟,转中火继续再蒸40至70分钟就可以了。

5

黄粄

“黄粄”是梅州传统小吃,当地人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做黄粄招待亲友。黄粄在兴宁、平远常见,目前兴宁的黄粄制作技艺已作为传统技艺被列入梅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川美食,收藏起来吧

制作方法:

1、采集山上的黄粄树,然后将黄粄树烧成灰,再把黄粄树灰放在水中浸泡过滤,除去灰渣后制成浸米用的黄粄树灰水;

2、将约占三分之一的糯米和约占三分之二的籼米淘净后,放在草木灰水中浸泡数小时,然后把它加工成米浆;

3、将米浆倒在锅中用文火煮,注意在煮米浆中要不断搅拌,使水分蒸发而不致烧糊,从而制成柔软又富有韧性粄团,将粄团取出放在铜盆中,再把粄团蒸熟,然后将蒸好的粄团放在臼中舂上十几二十分钟。这样,黄灿灿、香嫩嫩的黄粄便制成了。

6

萝卜粄

用萝卜丝和粘米粉做成的萝卜粄 ,是客家人年节特有的小吃之一。蒸好的萝卜粄不仅有萝卜的清香,更有各配料的醇香,放凉后切成小块用煎锅稍为煎一下,更香更好吃!

龙川美食,收藏起来吧

制作方法:

1、把萝卜刨成丝,加入些许水煮约10分钟至变成透明色状,熄火加些许盐拌匀待凉备用;

2、油锅里放几粒大蒜和少许姜丝爆香,然后把姜蒜滤去,再加入适量的盐、猪油、味精、白糖、五香粉、胡椒粉、虾仁、香菇丁、猪肉粒等,猛火稍微翻炒即可;

3、将炒制好的配料拌入萝卜丝里。在粘米粉中加入清水,搅拌成稠糊状,把萝卜丝倒入其中拌匀;

4、在小蒸笼中垫上洗净的新鲜芭蕉叶,刷上油,把拌好的生坯萝卜丝糊倒入,用筷子匀平,猛火蒸30分钟。

7

炸腐卷

炸腐卷是梅州特色,制作过程工序较为复杂,但美味独特,新年期间客家人家家户户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龙川美食,收藏起来吧

制作方法:

1、五花肉切丁放少量盐腌制,香菇用温水浸透后切丁,葱去叶跟头,切小粒,薯粉、腐皮备用;

2、将肉丁、香菇丁、葱碎搅拌捞匀并放上适量盐调味;

3、放适量薯粉跟肉馅搅匀,让馅有粘性之余还有好口感;

4、取出腐皮,将肉馅平铺在腐皮上;

5、腐皮围着肉馅裹一圈后,切断多余的腐皮;

6、裹好的腐卷再切成适量大小的块状;

7、锅上放置适量油并烧热,放进腐卷,开始炸腐卷,炸的过程中要不时翻动,避免炸糊。

8

红粄

红粄,顾名思义是红的。红粄用糯米、粘米和红曲作成。讲究一点的红粄,是以暗喻吉祥的动植物为模板,尤其以正面是龟甲,背面是桃子的模子最普遍。因为作成龟甲和寿桃的红粄,是除夕清晨拜天公、祭祀祖先,以及取媳妇、作寿、庙会敬神等,供桌上常用的供品。

龙川美食,收藏起来吧

制作方法:

1、糯米、粘米洗净、沥干,加高过米约三公分的水,浸泡三小时再沥干后,倒入调理机打成米浆,脱水或压干制成生米团;

2、脱水过的米团,放入食用红曲搅拌均匀;

3、将约三两重的米团,放进板印模型(栲里),印出花纹和造型;

4、用小火蒸半小时,要开锅四至五次,以免红粄变型。

9

牛耳饼

“牛耳饼”,顾名思义,因其外形与牛的耳朵类似而得名,是河源客家传统小吃,也是客家人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一样食品。

龙川美食,收藏起来吧

制作方法:

1、把面粉、发酵粉、盐水、鸡蛋、芝麻等混合(各种配料配置标准是:面粉5000克、发酵粉10克、鸡蛋100克、芝麻10—20克、盐水直至把面粉等搅拌呈团状为准),并且搅拌均匀,使之软硬适中,放置旁边待用;

2、将糯米粉、白沙糖、鸡蛋、芝麻、凉开水等搅拌均匀(配置标准与上述面粉团类似);

3、把面粉团、糯米粉团分别用啤酒瓶、橄面杖等圆形带有一定硬度的工具压成厚度约为1—1.5厘米的薄片(将两个面团搓成相同大小的面片);

4、将面粉团和糯米粉团重叠(糯米粉团在下,面粉团在上),卷成直径约为5厘米、宽度约为10厘米的(长度不记)形状,放置一边使之变硬成型;

5、当粉团成型后,把它切成极薄的薄片;

6、把切好的薄片放入油锅中油炸,当油炸的牛耳饼颜色呈金黄色时,就可以捞起了。

至此,香、脆、甜中伴有淡淡的咸、鸡蛋、芝麻味道的客家牛耳饼就做好了。

10

花生饼、黄豆饼

客家地区普遍有炸花生饼、黄豆饼的风俗,外观一般为金黄色圆形薄片,中间半包有花生米、黄豆等,香酥可口。韶关地区客家把这种饼叫做铜勺饼、豆壳儿。

龙川美食,收藏起来吧

11

寥花

蓼花,又称“燎花”,“蓼花糖”是广东兴宁著名特产,始于明代,已有四百多年的加工历史,具有松、香、酥、脆、清甜的独特风味。蓼花外形呈圆鼓槌状,个大体轻,金黄色的表皮上均匀地沾满一层白芝麻;咬开后,里面是雪白细腻的蜂窝状糖心。

龙川美食,收藏起来吧

12

砸粽(炸粽)

儿时墟场上经常能见到的小吃,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知道这道客家美食?

龙川美食,收藏起来吧

制作方法:

客家话的“砸”是压的意思,顾名思义,这粽子是压制而成的。跟所有做粽子的工艺一样,把白糯米洗净,浸一晚上,然后把浸好的糯米加适量碱水拌均匀,使之泛成水粉般的明亮黄色,用锅蒸熟。把糯米饭放在木格子里压实,形成砖块状。一般担挑小街贩出售的砸粽就是这种。把砖块状的粽子切成一小方块,放在油锅里去炸,炸的过程中用特别的长竹筷子对之不停的翻动,当砸棕变得外焦里嫩的金黄时就行了。趁热蘸糖粉或蘸咸香姜蒜蓉即可。

13

鸡颈粄

鸡颈板属于梅州客家传统小吃,用糯米和糖制成,因为像鸡脖子,故取名“鸡颈板”。

龙川美食,收藏起来吧

制作方法:

一般做法是用水把“七分糯三分粘”米粉和成小团,放入热油锅里,用锅铲压拍,然后把它翻过来用锅铲压拍,不断重复,把它压拍成薄片煎熟。趁热取出,撒上白糖和碎花生米,细细卷好。用刀切成一圈圈竖起,哟!还真的象鸡颈呢,吃一口,又香又甜!

1、放适量的糯米粉、红糖,加水揉成团;

2、锅洗干净,放适量的食用油,把刚才揉好的糯米团放进锅里摊开,有个小窍门:用圆的勺子来摊开更容易些;

3、用中火煎,火太大容易焦了,煎好一面,再反过来煎另一面;

4、出锅,撒上芝麻、白糖,或者轧碎的花生米都可以。戴上一次性手套,把煎好的面团卷起来,把它切成一段一段的,类似鸡脖子的样子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