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大志、做大事、走大道——專訪歐陽中石先生有感

文/嶽石(書畫家、中訪網特邀評論專家)

中國書法藝術,幾千年來像群星璀璨的銀河系,光輝奪目,有幾顆明星特別耀眼。

李斯、王羲之、李世民和當代升起的歐陽中石等。

秦朝以李斯小篆統一了文字,打下了書法文字基礎。

王羲之,把書法推向藝術高峰,樹立了藝術典範。

李世民,把書法作為科舉考試內容之一,推動了書法藝術大發展。

歐陽中石,確立了書法地位,建立了書法教育體系。

從上面的文字的有序排列可以瞭解中國書法藝術是從遠古到秦代、從秦代到當代,源遠流長,與國同步與民同行。中國是書法的故鄉,書法是民族的藝術形象,是民族精神的載體,堪稱國粹國藝。幾千年來多少人為之傾倒、為之獻身。當代的歐陽中石教授對書法教育、書法理論與書法創作,對承前啟後引領書法藝術從低谷走上覆興都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歐陽先生是我的良師益友。從首都師範大學相識到去年釣魚臺國賓館相逢,三十年過去了,先生一句“好好教書法”沒有忘,好象君子協定,一言九鼎。一句話,一輩子,我教書法,一教就是二十八年。

這些年,先生給我的印象就是:中石——忠實。忠實於國、忠實於業、忠實於道。

中石先生作為中國當代傑出的文化巨匠、著名的教育家、理論家、藝術家。其成功之道是“三大”:立大志、做大事、走大道。

立大志

人活著意義何在,意義應該對人類有意義。——歐陽中石


立大志、做大事、走大道——專訪歐陽中石先生有感


諸葛亮說志當存高遠,岳飛說有志者事竟成。而歐陽先生卻說:“少無大志、見異思遷、不務正業、無家可歸”,這當然是調侃之詞。

先生說的“少無大志”正是胸有大志,只是模糊不清,沒有具體的個人打算。這跟當時的時代是相符的。有大智慧、沒有小計謀。有大事業、沒有小算盤。

先生今年八十四歲,身心健康,神氣十足,哈哈大笑神仙一般。他活得那麼光彩,那麼輕鬆,一不小心活了個天下盡知的名人。無心、無意、無計劃。好就好在“無心”上。有位哲人說:

太精明難成大器

成大器者必然糊塗

大商無算,大人不計

歐陽先生是個不精於算賬的人。他說:“人活著意義何在?意義應該對人類有意義,只要對人類有意義,需要我做,我都做”。

歐陽先生比共和國大二十一歲。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要改變一窮二白的落後面貌,又要摘掉佔百分之八十的文盲帽子,解放了的人們生活在“激情燃燒的歲月”,那是英雄的時代,雷鋒、焦裕祿的時代。改天換地、驚心動魄,真是一場壯舉。

1954年北大畢業分配到通州基層,一教就是二十八年。什麼課都教、什麼活都幹,哪裡需要到哪裡去。需要就是命令、需要就是動力。他從事過語文、數學、化學、物理、歷史、體育幾乎全部課程的教學。跟歐陽先生在通州教學的老師回憶起當時,還記憶猶新,說歐陽老師是個不知累的小夥子,會唱、會寫、會打球,到哪兒都是一團火。有人說埋沒了這個北大驕子,他卻說慶幸了。在他眼裡,幹什麼都好,吃什麼都香,成什麼名,成什麼家也都沒感覺,就象結婚生孩子、當爹當爺一樣,自然而然。在先生那裡我看到的是一顆平常心、平常人,什麼時候都安安靜靜,淡定自若。總是說別人好,自己差,這都是真心話,要想在先生身上找到一點假的東西,只有那顆牙了……。

談岳飛就要談起岳母剌字,談歐陽中石也得談“母教一人”。上面談的是時代造英雄,是大環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小環境,家庭教育、母親的影響,對先生的成功起到了關鍵作用。

1928年先生出生在山東泰安。母親秉承了孔孟家風,以善為心、以和為貴,家中起了個堂號叫“萬和堂”。母親給了他善心、愛心、平常心,這顆心就象一顆種子種在先生的心裡,化為成功的基因,一切成功都從這裡出發。母親培養了他許多愛好,學書法、唱京劇、吟唐詩、詠宋詞。勤奮好學,考上了北京輔仁大學哲學系,後來又轉入北京大學邏輯專業,畢業後教書育人一輩子。

心血化春雨

潤物細無聲

天下稱老師

遍地桃李紅

辦大事

中國書法是門高深的學問,應當下大力氣加以研究。

這個時代,中外交流需要突出這門子,要趕緊抓起來。

——歐陽中石


立大志、做大事、走大道——專訪歐陽中石先生有感


1981年,53歲的歐陽先生因為教學改革的成績突出被調到首都師範大學,開始了他對中國書法更深、更高、更廣的思考和實踐。

溫家寶總理說的“仰望星空的人”就是對國家、民族、人類生存作深深思考,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自己的事用心最少,國家的事往往是“才下眉頭、又上心頭”。首都師範大學的校園綠樹蔥蔥、書聲朗朗。月光下、書桌旁,先生常常不知疲倦地思考著……

一個民族的興旺、一種精神的長存,不在它的武力強大、它的經濟繁榮,而在它的文化是否有普世的價值,只有文化深厚的民族,才能有千秋萬代。否則,只能是曇花一現。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是民族的生命。書法藝術是我們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幾千年來,書法成了讀書人的象徵。

琴棋書畫、文房四寶,磨墨寫字、讀書明理,多少文人都是這麼磨出來的!練字練人一體、磨墨養性一統,練出了千秋萬代的正人君子,鑄造了一個正人正氣的國家。因此,中國書法與中國相連,民族藝術與民族同在。

歐陽先生就是一位“仰望星空的人”,他作為學者,幾十年如一日,高瞻遠矚,奮不顧身地搶救併發揚光大書法這個民族的鎮國之寶。他把書法放到了一個至高無上的位置,把書法列入大學課程、科研項目,讓國人正視她、重視她,並把她推到學術位置上,每年招收學生去學習她、研究她,列入國家招生計劃,招研究生、博士生,一屆屆、一年年、一代代傳下去,把祖國的文明火種保護起來,燃燒起來,使他與民族同旺。

他做了一件破天荒的大事,艱苦奮鬥了幾十年,在世界上無中生有地創立了高校書法教育體制。

把書法教育從專業班辦起,辦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一步一個臺階,使首師大成為第一所從專科到博士後的書法教育體系完整的學校,這是幾千年來教育史上的創舉。歐陽先生說“這是國家的需要、時代的需要”。

先生說:“一定要追隨時代、為時代服務”。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變得令世界吃驚,他們瞪大眼晴看著中國。我們穿唐裝,他們穿唐裝;我們唱京劇,他們唱京劇;我們練書法,他們也練書法。有許多中國書法家被邀請到國外去教書法。歐陽先生也被邀請到日本、西班牙傳授中國書法藝術。

“這個時代,中外交流了,需要突出這門子了。我們這個還是空白,就需要趕緊抓起來”,先生說。不光抓體制,同時抓教材,才能讓學生有書讀,使研究生、博士生都有配套的教材和參考資料。教學的同時,歐陽先生抓教材的編寫,如《書法與中國文化》、《書學導論》、《中華國寶大典》等二十多部理論書籍,豐富了書法理論,也建立了高校書法教育的理論體系。為謀劃、實施這個大工程,他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

歐陽先生為什麼迷上書法,把它當成根本性的大事來抓。我們舉三個例子證明。

第一個例子:大唐書風

如果世界上根據各個國家的文化特點命名的話,會有歌國、舞國、劇國、詩國,中國應稱為書國,在唐代還要加上詩國。書法是民族文化的集中體現。唐朝是鼎盛時期,唐代的書法家形成了星光燦爛的藝術星座。

唐太宗李世民,既是政治家、軍事家,又是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和書法組織家。

李世民在教育、取仕、官制上把書法列為一個重要方面,為科舉考試四大考題之一。皇帝重視,仕途需要,政府行為,使書法的地位高於其它藝術,唐朝上下書法風氣特別盛行。“以地當紙,以指當筆”,老幼學習蔚然成風,成為中國書法史上最鼎盛時期。

魏徵、虞世南、歐陽詢、諸逐良這幾位都是皇帝身邊的要臣,著名的書法高手。太宗以後幾代仍以書取仕任官,所以顏真卿、柳公權都成為大唐重要官員。

書法就是抒發

寫字就是寫自

繪畫就是會話

李世民很明白“書為心畫”的道理,懂得現代心理學上的“心像學”、“筆跡學”,“心正——身正——字正,只要字正,心便正”,心正就能為公,為公就能為官。

唐太宗李世民就通過練字、練人,達到字正——身正——心正——官正——民正的良性循環,提高了全民素質,“練”出了一大批“好官”,練出了一個大唐盛世。培根說,“給我一個支點就能撬動地球”,書法就是這樣一個支點。

太宗有長策

身先習翰墨

四兩撥千斤

筆桿撬大國

第二個例子,日本書道:

歐陽先生從八十年代至今多次去日本藝術交流,傳授中國藝術,深知日本對書道的熱愛是難以想象的。日本不是把書法作為寫好字的技術,而是真正為了“練人”。日本的書道寫的是漢字,不是為了實用,他們看重的是書法的三大功能:

愉悅功能——育人功能——益壽功能。

是愉快的遊戲,育人的法寶,長壽的妙藥。日本把書法作為他們的國寶。

第三個例子:美國藝術大討論

世界航天事業開始最發達的是蘇聯,蘇聯載人衛星上天驚動了世界,更驚動了美國。美國舉國上下進行了一次大討論,最後找出的原因是:美國的教育不完善,缺少藝術教育,阻礙了想象力、創造力,沒有藝術的教育是殘廢教育。當時政府決定:要使美國公民受到包括藝術教育在內的最好教育。並強調了藝術教育作用,大抓藝術教育。當時麻省理工大學,也必須增設音樂課、美術課,日本把書法當美育教材,美國把藝術作素質教育。

中國偉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有一句至理名言:把藝術當作中國的宗教,它的教義就是追求真善美,科學求真、宗教求善、藝術求美。

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揚振寧先生名言:科學和藝術是人類騰飛的雙翼。

誰也沒有唐太宗那樣明智,看準了就大膽應用。對藝術的功能,他看的很深刻,很科學,這必須對書法有深厚的功底,又有深刻的生命體驗,才能真正認識到藝術的偉大作用。

歐陽先生在他的書房裡對我說:“書法教學是老祖宗留下的瑰寶,不能丟,得傳下去,練字就是練人,好好教”。 情真意切,語重心長。

“練字就是練人”這句話再精闢不過了,太明白了、太深刻了。

從這個思路出發,有些疑問就會恍然大悟,為什麼中國著名的人物都與藝術結緣,都是書法高手:李斯、唐太宗、李白、劉墉、孔子、乾隆、孫中山、魯迅、毛澤東、周恩來……周恩來少年時代就寫得一筆好字,名揚鄉里。他老家有位教書先生看他寫的字好,頻頻點頭,最後感嘆地說:“此人將委以大任也”。

歐陽先生就像李世民那樣極力把書法推到應有的位置。他傾注全部的精力致力於書法,他抓的不是小技,而是關係家國興衰成敗的大事。

走大道

作字幹什麼?為了行文。行文幹什麼?文以載道。文是要載道的。

——歐陽中石


立大志、做大事、走大道——專訪歐陽中石先生有感


1、關於天道

歐陽中石一直強調文以載道,並用畢生經歷踏出了一條人生成功之道和藝術成功之道。人生之道和藝術之道都歸到天道里。天道是什麼?簡單說就是天體運行的軌道。比如月球圍繞地球轉,地球有吸引力(萬有引力定律),月球有離心力,這兩個力正負相等,抵銷為“零”時,月球才不會被地球吸引與地球相撞,也不會脫離軌道飛走。所以,這個“零”就是“道”,就是“和”,就是和諧狀態下的運動。

天道稱“道”,人道稱“德”。老子《道德經》就是由道經和德經組合而成的。

孔子的中庸之道由“仁”和“禮”兩部分組成。“仁”是愛人,是德:“禮”是秩序,管理,法則等,這是一個社會的兩大組成部分。中庸之道的公式為:仁+禮=和(和諧,發展),“和”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

歐陽先生強調“文以載道”,就是用文化,用書法來體現宣傳天道,人道,創造和諧社會。

2、關於書道

人們開始學書法時,是寫筆畫、字形。寫到高境界時就會出神入化,得“意”忘“形”了,成了有血有肉的生命體,甚至變成了自己的藝術形象,達到了“字如其人”,簡單的筆墨線條成了人的“心電圖”、“生命線”。這個藝術真是不可思議,難怪畢加索說“我若在中國,不當畫家,當書法家。”歐陽先生正是把書法之藝和天道,人道融在一體,才使“書法”這一中國傳統文化在新時代有了更新的生命和更深遠的社會意義。

歐陽先生的字非常美,不看落款題名就知道是先生的字,但我還不知道稱為何“體”,只得到強行謂之“中體”吧。“中體”歸到何家何譜呢?先生說到,他上初二時母親帶他拜當地八十高齡的武巖和尚為師,學臨《蘭亭序》,後來又學歐體,魏碑等,打下了堅實的書法基礎,走上正道,又有高人指點,歐陽先生不僅書藝大進,而且逐漸形成了“中和”之美的藝術觀念和書法形象。聯想到先生祖籍的“萬和堂”和先生的名字——“中和之石”,我強行杜撰的所謂“中體”,應無謬矣。

然而,每當談起先生的書法時,他總是搖頭,連說:“我寫的不行,不行。別的先生都比我好。”

把自己看小,才是真大。

轉自2015年11月《中訪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