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父母去世時,地主拒絕安葬,朱元璋稱帝后這個地主的下場如何呢?

何均堰


朱元璋從一介布衣到明朝的開國皇帝,可以說他是草根逆襲大成功。我們耳熟能詳《孟子·告子下》篇中的“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朱元璋不同尋常的磨難造就了他傳奇的人生。



朱元璋在成就大業之前,經受了各種苦難和磨礪,以及讓人心酸的往事。朱元璋家世世代代為地主家種地,朱元璋和其父母為地主劉德打工,朱元璋幼年時期就給地主劉德家放牛,常常食不裹腹。有一次他餓的實在受不了,就和小夥伴們偷偷地把地主家的一隻牛殺了吃了,牛尾巴塞到了石頭縫裡,用計策說牛鑽進石頭縫裡出不來了,竟然騙過了劉德。


1343年,天降旱災、蝗災、饑荒和瘟疫,當時“病者無人醫治,飢者無人救濟”,死屍遍地,朱元璋家也未能倖免。由於病餓交加,在短短20多天的時間內,朱元璋就失去了4位親人:他的父親(朱五四)、母親(陳氏)、大哥(朱重四)、侄子(朱聖保)。在這之前的三年裡,由於貧窮吃不飽飯,穿不暖衣,更無錢醫病,朱元璋的大姐和大姐夫全家都死了,二姐也死了,朱元璋的二嫂、三嫂、朱元璋的另一個侄子也死了。15——17歲的朱元璋親眼目睹親人的一個個離去,親人的死別,瞬間的陰陽兩隔,令朱元璋痛徹心扉。



朱元璋非常孝順,當他面對父母親人的屍首,卻無處安葬時,悲痛哀傷不能自已。當時家裡只剩下朱元璋、二哥、大嫂和朱元璋的侄子4人。17歲的朱元璋和他的二哥只好去求地主劉德能施捨出一點土地安葬自己的父母。結果劉德不但不同意,而且還狠狠地訓斥朱元璋兄弟二人,他說:“你們家給我打工,哪回沒有給你們錢?!還有你父母之前欠我的錢,你們做子女的趕緊還!”劉德的這番話無疑是對朱元璋兄弟二人雪上加霜,朱元璋的心靈倍受創傷。

據《明史》記載,“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里人劉繼祖與之地,乃克藏,即鳳陽陵也。”劉德的哥哥劉繼祖是的心地善良的人,他看不下去了,就主動答應把自己的一塊地送給朱元璋,朱元璋對他感激涕零,俯首下跪。就這樣,朱元璋才草草地埋葬了自己的父母親人。這塊墳地就是今天的江蘇省淮安市鳳陽明祖陵的中心。朱元璋將劉繼祖的恩情銘記於心。

人就是因為會死,才會更加努力生存。

二十三年後,朱元璋推翻元朝的統治,建立大明王朝。他在稱帝之後的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高興地榮歸故里,鄉親們都熱烈相迎,朱元璋知恩圖報重賞了劉繼祖,下旨將劉繼祖加封為“義惠侯”,並贈其妻婁氏為侯夫人,朱元璋規定劉繼祖的“義惠侯”爵位世襲罔替,他們的官職與富貴與明朝共存。劉繼祖因為讓出一塊田地,而獲得了幾百年的家族富貴榮華,真是善有善報。朱元璋高聲宣佈:免除鄉親們的所有苛捐雜稅,鄉親們歡呼雀躍。

跪在遠處角落的劉德,一直瑟瑟發抖,臉貼於地面,朱元璋早就用那犀利的眼神掃描到了他,他走向劉德,出人意料地攙扶起他,說:“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你當年的所作所為也是人之常情,我當時那麼貧窮,你怎麼能知道我今後會做皇帝呢?朱元璋不但沒有殺他的頭而且還賜予他30畝良田,並且免徭役10年。劉德心裡一陣萬馬奔騰,五味雜陳,再次俯伏在地,高呼:謝天下第一明君。朱元璋還開玩笑說,朕當年還吃過你的牛呢!……劉德真的後悔,心裡也許會想: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的話,我一定會善待以前的朱元璋。但是時光不會倒流。他感動之餘應該會好好對待身邊的父老鄉親吧。這也讓我們學到:有生之年,應盡力為善!


朱元璋南征北戰,早領悟到得人心的真諦:對人寬厚,會得到大家的尊重、愛戴、擁護、更能獲得別人的理解與支持。有位哲學家說過:世界上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廣闊的是人的胸懷。朱元璋之所以能成為一代明君與他的胸懷和氣度是分不開的。真可謂:與人為善胸寬廣,理智支配怨恨消。

參考資料:《剪勝野聞》《萬曆野獲編》 《明史》


小姐姐講史




朱元璋的前半生太過悲慘,窮,吃不飽飯,受盡地主地虐待,活得沒有尊嚴。這些,朱元璋都可以忍受。

忍受不了的是,父母餓死後,竟然找不到一塊安葬之地。於是,朱元璋請求地主劉德幫個忙,給塊地,葬父母。為什麼找劉德呢?因為他是給劉德放牛的,父母是給劉德打工的。

劉德拒絕朱元璋,劉繼祖雪中送炭



劉德聽明朱元璋的來意,乾脆利落地送上了一個字“滾”。

真是悲慘極了,不能讓父母過上好日子不說,連父母的遺體都無處安葬,朱元璋傷心極了。

這時候,聽聞此事的劉德的哥哥劉繼祖,給了朱元璋幫助,並且說道:

吾饒於地,曷不謂我?任擇用,豈吝耶?

什麼意思呢?我這兒地不少,你怎麼早早不來找我呢?趕快去選一塊吧,我不會吝嗇的。

這劉繼祖如此大方,難道有相面的才能?會不會相面不知道,朱元璋選了一塊風水寶地那是真的。

朱元璋錦衣還鄉,封劉繼祖,賞劉德



若干年後,朱元璋大業得建,成為大明開國皇帝。和所有成功人士一樣,朱元璋錦衣還鄉,榮歸故里。回到老家,第一件事,就是重新修建父母所在的陵墓,並且追尊父母為皇帝、皇后,追封兄弟侄子為王。

問題來了,那曾經的劉氏兄弟如何處理呢?畢竟給朱元璋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劉繼祖的事情好辦,畢竟在朱元璋最困難的時候幫了一個忙,可謂是雪中送炭。當找到劉繼祖家裡時,劉繼祖已經過世,但這不影響追封劉繼祖為“義惠候”,關鍵是這個侯爵之位可以世襲。

厲害了,劉繼祖,一小塊地,換來了子孫十幾代的榮華富貴,這筆投資太划算。



找到劉德時,其人已經快被嚇癱了,除了跪在地上簌簌發抖,顫顫巍巍地呼萬歲,就剩下可憐兮兮地請求饒命了。

朱元璋想到劉德並不是造成父母死亡的兇手,再想到劉德哥哥劉繼祖的幫助,讓人扶了起來,然後慢慢說道:

“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
什麼意思?你的所作所為,符合常理,我不想再多過問。我窮的時候,你又怎麼會知道我能當天子呢?

於是,劉德就這樣得救了。沒有被處以極刑不說,朱元璋還對劉德進行了賞賜,劉德感激涕零。當然,這些賞賜比起賞賜給劉繼祖的,那差得就太遠了。

有人說,朱元璋為什麼要以德報怨?難道是鼓勵做人要無情嗎?非也非也,是人都想給自己的父老鄉親留個好印象。讓人家說“寬洪大量”好,還是讓人家說“睚眥必報”好呢?當然是前者了。

此時,朱元璋剛做了皇帝不久,非常重要的是贏得民心,贏得更多的支持,連劉德這樣的小人物都不放過,其他人會怎麼想呢?



總而言之,劉繼祖太會做人,劉德運氣太好,而朱元璋對下層人民,還是不錯,待人仁義,不計過往。


藍風破曉


朱元璋八代貧農,父母給地主當佃農,小時父母雙亡,沒有葬身之所,可憐的朱元璋向地主請求安葬父母,卻遭到地主殘忍拒絕。以朱元璋嫉惡如仇的性格,他稱帝后這個地主會有什麼下場呢?結局讓我們大跌眼鏡。

朱元璋出生在一個貧苦的佃農家庭,生活特別艱辛,父母給地主劉德拼命幹活,朱元璋很小便給劉德家放牛,一年下來卻連個溫飽都混不著。更殘忍的是,老天爺也來添亂,淮南一帶發生瘟疫和饑荒,朱元璋一家幾乎都餓死了,父母也相繼離世,只剩下朱元璋的哥哥,面對屍骨未寒的父母,求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不知如何安葬。

沒辦法,朱元璋和哥哥一起找到地主劉德,跪在地上請求他給一分地安葬父母。

劉德看著衣不蔽體,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兄弟倆,說出了一句令人絕望的話:你父母種我的地,我養活你們一家子,現在他們死了還要我管?做夢吧你們!

朱元璋停止了哭泣,因為他知道哭也沒用,然後站起來拉起大哥,默默離開。

就在朱元璋陷入絕望時,一個人伸出了援手。

劉繼祖是劉德的親哥哥,也是一個地主,但他還有憐憫之心,看到朱元璋兄弟的窘境,他主動提出送給朱元璋一塊地,讓他們安葬父母,貧農朱五四和妻子終得入土為安。

對朱元璋而言,劉繼祖的幫助就像陰霾寒冷中一縷明亮溫暖的陽光,讓他知道人間尚有情義溫暖。朱元璋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人,劉德的無情無義,他牢牢記在心裡;劉繼祖的大恩大德,他也牢牢記在心裡:你們給我朱元璋的,我遲早會有一天加倍奉還!

在艱苦創業的道路上,朱元璋忘記了很多人很多事,但永遠記得劉繼祖和劉德這對地主兄弟,若干年後,他登基為帝,建立大明,衣錦還鄉,無限風光。

朱元璋想報答劉繼祖的恩情,一打聽才知道劉繼祖已經去世,但他仍然下誥封劉繼祖為義惠侯,讓他的兒子繼承侯爵位,世襲罔替,表達劉繼祖的感激之情,詞曰:

朕微時罹親喪,難於宅兆,爾發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見惠。安厝皇考妣,大惠云何可忘!因贈以侯,並贈其妻婁氏為侯夫人,仍為文以祭。宅兆即今泗州祖陵是矣。不諱龍潛之事,不忘馬鬣之恩,存故舊,報德施,大哉聖孝,真只千古矣!

報完恩,朱元璋又找來劉德,這個薄情寡義的地主仍然健在。

劉德雙膝跪地,面如死灰,一個勁磕頭認罪,但他知道等待自己的或許是誅滅九族。

朱元璋蔑視地看著這個可憐蟲,想起了他自己當初的樣子,再想想九泉之下的父母,他更加痛恨劉德,恨透了這個毫無人性的地主惡霸,恨不得將之碎屍萬段。

朱元璋慢慢走近,攙扶起哆哆嗦嗦的劉德,開口說道:

“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

劉德啊劉德,你當年所作所為也算是人之常情。再說朕當時那麼貧窮,你也不知道我今後會做皇帝呢?罷了罷了!這事已經過去,朕不計前嫌了。

劉德不敢相信皇帝說的話,恍惚了半天才反應過來,再次跪拜高呼:皇上萬歲!

朱元璋非但對劉德既往不咎,還贈予他30頃良田,免除其十年賦稅徭役。

劉德跪在地上,痛哭流涕,他已經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悔恨和感激之情。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朱元璋陰險、嚴酷、刻薄、寡義,對開國功臣甚至救命恩人,動輒大開殺戒,但這件事卻讓我們認識到一個不一樣的朱元璋。

朱元璋是一個典型的雙面人,對搜刮民脂民膏的貪官汙吏,對威脅皇權和大明江山的人,他鐵血、無情、殘酷;對普通百姓,哪怕是曾羞辱自己的人,只要沒有威脅,他大度、仁慈、懷柔,這就是爐火純青的帝王權術。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這不是戲說,而是真事。朱元璋沒有發跡之前,家境赤貧,一家給地主劉德家做佃戶,朱元璋本人也給劉德家放過牛。後來趕上災荒,朱元璋父母兄侄過世,因為家中無田又無錢,連父母兄侄下葬都成了大問題。走投無路的朱元璋為了能讓父母早日入土為安,向地主劉德求助,希望劉德能夠給自己一塊薄地,安葬父母兄侄。可是,這位劉德偏偏是個不願行善之人,根本不願意借地給朱元璋,言語也很不友善。



就在這個時候,劉德的兄弟劉繼祖出現了,這是一個比較有善心之人,史載“繼祖與妻婁氏輒啟太祖:吾饒於地,曷不謂我,任擇用,豈吝耶?”什麼意思?我地多,你咋不跟我說,偏去找我那為富不仁的兄弟呢?你隨便挑塊地,趕緊讓父母入土為安吧,我不會吝嗇這點兒地皮的。自此,朱元璋才得以讓父母兄侄入土為安。而這塊地,就是後來位於明中都鳳陽的明皇陵核心區域。此後,朱元璋遠走他鄉,謀求生路。



後來,朱元璋參加了紅巾軍,逐漸脫穎而出,最終開元建國,建立了大明王朝。成為了皇帝的朱元璋始終沒有忘記當年一張蘆蓆裹著下葬的父母兄侄的慘相,於是在父母當年的安葬地大興土木,建立了恢宏的明皇陵,並追尊父母為帝后,追封兄侄為王。同時,朱元璋也沒有忘了當年的劉繼祖,劉繼祖對於朱元璋的滴水之恩,朱元璋記了一輩子。所謂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但是,朱元璋報的可不是湧泉,而是江河湖海。朱元璋成為皇帝之後,劉繼祖已故,朱元璋不僅對其後人大加賞賜,而且還追封已故的劉繼祖為義惠侯,封其妻婁氏為侯夫人。要知道,這個義惠侯可是世襲罔替的,而且明朝侯爵的地位很高,就連明朝的開國元勳劉伯溫也沒有得到,僅僅封了個誠意伯。恐怕連當年的劉繼祖也沒有想法,一個小小的善念,給後代換來了兩百餘年的貴族待遇。



那麼,劉德的結局如何了呢?朱元璋殺了他報仇沒有?如果這樣想,就太小看朱元璋了。知道朱元璋成為皇帝的劉德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生怕朱元璋秋後算賬。於是,負荊請罪,求皇上開恩。朱元璋倒也沒有為難劉德,不但沒報復他,還給了他一筆賞賜。朱元璋的理由是,如果沒有當年劉德的為富不仁,或許就沒有今天朱元璋的成就了。當然,這樣的小人物已經不值得身為皇帝的朱元璋動刀了。或許也有他兄弟劉繼祖的情分在裡面,很難說。不過,劉德估計回家得懊悔死,一點賞賜和綿延二百餘年的義惠侯爵位相差何止十萬八千里。如果當初他有那麼一點點善心,這個義惠侯或許就是他家的了。只可惜,歷史沒有如果,他能保住小命就已經是萬幸了。


不務正業歪醫生


元朝末年,富者阡陌相連,窮者無立錐之地,朱元璋就是一個無立錐之地的窮人,父親死的時候,連一塊安葬的墓地都沒有。

朱元璋小時候,租了劉德家的土地進行耕種。朱元璋就給劉德放牛,還曾偷吃了劉德家的牛,捱了一頓毒打。一場饑荒,奪去了朱元璋大部分的親人,當然也包括正值壯年的父母。朱元璋和哥哥一起找劉德,下跪磕頭求他給一點土地安葬父母,讓父母入土為安,遭到拒絕。劉德說“你們父母活著就靠我養活,死了還要用我的地!簡直是貪得無厭!”

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一輩子辛勞,不僅不能養活自己的妻兒,死後連下葬的地方都沒有。不得不說,這個大元朝已經到了不得不亡的地步。因為有句名言這樣說“對待窮人的態度 ,考驗一個社會的良知;對待知識分子的態度,考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幸好,劉德的哥哥劉繼祖伸出了援手,送給朱元璋一塊地,朱五四夫妻倆終於可以入土為安。

十多年後,朱元璋登基為帝,建立大明王朝,不忘衣錦還鄉報答當年的恩人劉繼祖。可是劉繼祖已經去世,他就封劉繼祖為“義惠侯”,世襲罔替與國同休。劉繼祖沒想到自己當初的一點點恩惠,足以讓他的子子孫孫享受榮華富貴。對劉繼祖的葬父之恩,朱元璋說:

朕微時罹親喪,難於宅兆,爾發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見惠。安厝皇考妣,大惠云何可忘!因贈以侯,並贈其妻婁氏為侯夫人,仍為文以祭。宅兆即今泗州祖陵是矣。不諱龍潛之事,不忘馬鬣之恩,存故舊,報德施,大哉聖孝,真只千古矣!

朱元璋這個人,自己常常說自己微末時期的糗事,總是淮右布衣自居,可是當別人說他當過和尚要過飯,他就一定睚眥必報,要了對方的命。以至於朱元璋一直有“暴君”的名聲。

朱元璋回到鳳陽,找到了薄情寡義的地主劉德。當初那個不可一世狗眼看人低的地主老爺,此刻跪在朱元璋面前瑟瑟發抖,不停以頭搶地,成了一條可憐蟲。朱元璋想到深受劉德剝削壓榨最終死去的父母,恨不得把眼前之人碎屍萬段。但他並沒有這麼做,朱元璋說:

“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

朱元璋認為,劉德當初的所作所為,是人之常情。如果他算到朱元璋是真命天子,就不會只是一個小地主了。

劉德免去了一死,對不殺之恩千恩萬謝。可是,朱元璋要做的不只是如此,他還贈予劉德30頃良田,免除其十年賦稅徭役。

朱元璋到底是仁君還是暴君?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公認的觀點是,朱元璋對普通老百姓,是春天般的溫暖,對貪官汙吏則是冬天般的嚴寒。

對劉德這樣的小人物,朱元璋實在沒有報酬的必要。殺死劉德,可能像捏死一隻蒼蠅一樣容易,如果不殺劉德,以德報怨,那朱元璋就成了儒家的道德模範。怎麼選?朱元璋毫無疑問選擇不殺。

閒話幾句:

武則天年輕時,曾被堂嬸善氏逼著嫁給縣令家的癆病鬼兒子,武則天當皇后,回到文水老家,找善氏說起當年之事,善氏不但沒有跪下求饒,反而口出狂言,被宮人活活打死。

張獻忠年輕時,與父親販賣驢馬到四川,因為在別人門前拉了驢糞,居然被人逼著吃掉。張獻忠後來帶兵入川,幾乎屠盡川人。

曹操征討張繡,張繡殺死了他的愛將典韋、侄兒曹安民、長子曹昂。曹操為了統一天下,收服張繡後重用他給他高官厚祿,事後成了優秀的典範。

仇恨的化解方式,不一定是以牙還牙,真正的勇者,可能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歷史知事


俗語道後患無窮,今天咱講講後福無窮的故事。

話說在這元末之時,漢族老百姓們實在忍受不了暴元的殘酷統治,紛紛揭竿而起,但動亂之時遭殃的還是無辜的百姓,在某年大戰之後又是陳屍鄉野,爾後便爆發了極為嚴重的疫情,在這場災禍之中,一個少年的父親,母親,哥哥全都染病而亡,這個少年便是朱元璋。面對突如其來的的滅頂之災,朱元璋苦苦的哀求地主東家能行行好,給塊葬身之地,結果地主竟然無動於衷把朱元璋轟了出去,後來,同村的另外一家富戶名為劉繼祖,他看朱元璋是在可憐,對他說,你想要地埋葬你的父母,為什麼捨近求遠呢,和我說就行了嘛,我手上有片地你拿去趕緊處理父母的後事吧。

就這樣,朱元璋終於埋葬了父母,並且向劉繼祖告謝後便離開了家鄉,他的奮鬥史大家幾乎都是耳熟能詳了,他參加了紅巾軍,後來一步步的走向了人生的巔峰,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了大明王朝,做了皇帝的朱元璋時常回憶起這童年的這段刻骨銘心的經歷,他曾經說,朕昔寒微,生者為衣食之苦,死者無陰宅之難.....爾劉繼祖發仁惠之心.....至今難忘。但遺憾的是,當朱元璋稱帝之時,這位仁義的劉繼祖已經病逝了,朱元璋將其後人找來,對其大加封賞,並且給劉繼祖重新修建墳塋,追封其為義惠侯。最牛的是這個“職稱待遇”是可以代代傳,輩輩用的。而當年拒絕朱元璋的那個地主,聽說朱元璋成為皇帝后,嚇的屁股尿流以為自己死定了,自己到南京找朱元璋承認錯誤希望能跳過一劫,沒想到朱元璋竟然真的放過了他,對其說,如果沒有你當年的絕情,也許不會有我朱元璋的今天。你走吧,我不會為難你。


老豬的碎碎念


朱元璋是我國曆史上唯一一個出身赤貧階層的開國皇帝,幼年的生活異常不幸。曾經父母去世後,因為家中沒有任何錢財和土地,所以沒有葬身之所。無奈之下去懇求地主,希望葬在他的土地上,結果這名地主不僅拒絕了,還惡語相向。但朱元璋發跡之後,對待這名地主的態度卻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象。



朱元璋的祖上世居沛地,後來因為無法承擔元朝繁重的賦稅,所以輾轉流浪到了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1328年八月初八,朱元璋出生,因此其父朱五四為朱元璋取名朱重八。

1343年,濠州地區發生了嚴重的旱災和蝗災,無數百姓在死亡線上掙扎。第二年春天又爆發了瘟疫,雪上加霜的情況讓朱元璋的父母、大哥在短短的半個月內相繼去世。這件事讓16歲的朱元璋痛苦不已,甚至晚年的朱元璋回憶此事時,也會心有餘悸。



當時朱元璋的父母是佃戶,根本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無奈之下,朱元璋找到了地主劉德,希望劉德看在父親勤勤懇懇為其當了一輩子佃戶的份上,給一小塊土地讓二老入土為安。但此時的劉德不僅斷然拒絕了朱元璋的請求,而且還出言不遜,惡語相加。

此時,劉德的哥哥劉繼祖看不下去了。他本身也是一個地主,出於好心給了朱元璋一小塊土地,於是朱元璋將其父母的遺體葬在了劉繼祖的土地上。

現實的悲慘並沒有打倒朱元璋,為了繼續生活下去,他擦乾眼淚,背井離鄉踏上了新的征程。剛開始朱元璋去了皇覺寺做和尚,但因為災荒過於嚴重,皇覺寺的糧食也不夠生活。無奈之下,朱元璋又去做了乞丐,後來又機緣巧合之下加入了農民起義軍,成為了起義軍的首領。



公元1366年,朱元璋已是吳王,而且眼看就要統一天下。這一年朱元璋攻克了張士誠佔據的濠州老家,興奮的心情無以言表,於是朱元璋帶著一大群文武官員奔赴家鄉,準備祭奠父母。

朱元璋衣錦還鄉時,父老鄉親除了跪拜就是讚譽,因此朱元璋對大家說此地要修建王陵,大家作為陵戶可以分得土地,且永不交賦。聽到這個消息後,大家瞬間歡呼雀躍,然而人群中唯獨少了地主劉德,還有他的哥哥劉繼祖。



朱元璋令人找到劉德後,劉德已經嚇得魂飛魄散,在朱元璋的面前磕頭如搗蒜,聲淚俱下的祈求朱元璋放過自己。朱元璋看到後,慢慢的將劉德扶起來,並且說;

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劉德的做法也是人之常情,我窮困潦倒之時,你也不可能想到我今天能夠成為天子。所謂不知者無罪,所以朱元璋說這話就是原諒了劉德當年的薄情寡義。



後來朱元璋聽聞劉繼祖已經去世,於是追封了劉繼祖為義惠侯,並且還捎帶賞賜給了劉德30頃土地。以此看來,朱元璋並不是一個睚眥必報的人,反而是一個不計前嫌,以德報怨之人。


我是越關


朱元璋和劉邦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布衣天子,朱元璋家中三代人都是樸實無華的農民。他們一家從外地遷到安徽鳳陽,由於家裡沒有土地,只好向地主租借土地謀生。五六歲的朱元璋便到地主劉德家放牛。地主家跋扈,朱元璋只讀過一點書,劉德便欺負他不識字,扣押他的工錢。<strong>

家境貧寒的一家人在三年的旱災和蝗災中,都快被餓死了,只剩下朱元璋和他一個哥哥。面對父母寒冷的屍骨,傷心之餘的哥倆在愁著如何讓他們如土為安。無計於家中沒有可葬之地,朱元璋和二哥到村頭的地主家乞求施捨一小塊土地,卻被劉德拒絕,本來對朱家就不好的劉德對他們便破口大罵,朱元璋和二哥聲淚俱下,站在一旁的劉繼祖對他們飽含同情,給了兩兄弟一塊地,讓他們去安葬好父母。

後來他入寺做了小和尚,繼而跟著老和尚一起到處化齋,只為了填飽裹腹。在這幾年的闖蕩下,他也大大增加閱歷,視野也更加高遠,個人的胸懷和認知遠在常人之上。他參加義軍,並且平步青雲,個人的能力令人刮目相看,在戰場上衝鋒陷陣,謀略過人,受到了義軍首領的賞識。

朱元璋在亂世之中嶄露頭角,慢慢的掌控整個軍隊,他的軍事指揮才能十分卓越。在面對多方農民起義軍的時候,巧妙應對,他一反其他謀士的計策,才從群雄中勝出。

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締造者,建立了歷史上非常強大的帝國,位高權重的他沒有忘記故鄉,於是偕同了文武百官一起回到了安徽鳳陽。他想見見當年拒絕他的那位地主。鄉親們看見龍椅上的人都目瞪口呆,紛紛下跪,不曾想之前胡鬧貪玩的朱重八是當今聖上。他真的是感慨萬千,饒有興致的他免除了所有鄉親們的賦稅,並分了很多土地給他們。朱元璋見人群中有個畏畏縮縮的身影,便好奇的走過去,只見是當年拒絕讓他父母的地主劉德。

劉德深知當年虐待了朱家,感知自身的罪孽深重,見到朱元璋來了,跑到皇上面前,直磕頭磕的是頭破血流,鄉親們也都以為他會被處死。

朱元璋當時看見劉德想起了自己九泉之下的父母,心生恨意,對劉德說:“你當年不願安葬我父母,只是沒想到拒絕的是如今天下的主人吧。這也不能怪你,時間已過去如此之久,我也不在去追究了,你起來吧!”。劉德一聽朱元璋如此寬宏大量,連忙叩頭謝恩。朱元璋非但沒有追究,還賞賜他三十頃良田,並且免除他一家十年的賦稅。人們都很是驚訝,都能看出朱元璋並沒有斤斤計較,紛紛稱讚老朱是一個心胸開闊的明君啊!

可是朱元璋尋覓了很久,卻一直不見對自己有大恩大德的劉繼祖,後來詢問周邊的父老鄉情,才得知劉繼祖早已去世多年。聽到恩人去世,朱元璋連身淚下,於是下詔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並讓他的兒子繼承爵位,世代享受國家俸祿。要知道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立下汗馬功勞的人,後來都被朱元璋殺的差不多了,而劉繼祖一家卻一直世襲爵位,實屬難得。

朱元璋這位農民出身的帝王,雖然沒讀過什麼書,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全身上下卻充滿了大帝的氣息。的確歷史上朱元璋兩面性格冷血無情,將開國元老殺的只剩寥寥幾人,可這是朱元璋的性格使然。但從他寬厚對待幼年時欺壓他的地主,便能看出他是靠仁心才取得天下,古今立大事者,必有不一樣的風範。朱元璋的英雄傳奇流傳千古。


無筆史官


這個地主叫劉德,朱元璋是以德報怨,還是該以怨報怨?這個故事是真實的……



朱元璋祖上近幾代都是農民,到父親朱五四這一代,他時常搬遷,有過七八次吧,從江蘇到安徽,以尋求一塊能夠養活一家人的土地。

元朝末年,四處洪水爆發,然後又是瘟疫乾旱。就算遇到賢相脫脫又怎樣?下發的災糧層層暗釦,到最底層,所剩無幾。

這樣的大背景下,六十四歲的朱五四逃不動了,身子佝僂,已一個多月沒吃個飽飯……突然,病毒找上了他,虛弱的身子無法支撐惡劣的攻擊,最終撒手。

零零總總,朱重八的父親母親,大哥等四個親人在十多天之內,相繼離世。朱家就剩下他重八和老二重六,以及大嫂和她的一兒一女。



全家都需要土地安葬,可地在何方?生前沒被一塊地養活,死後同樣也沒被包納。大嫂他們逃荒去了……

最後,無奈加崩潰的朱元璋才厚著臉皮去找租種田地的地主劉德,劉德惡言呵斥,揮一揮衣袖,斷然拒絕。

正好劉德哥哥的兒子看到這一幕,回家便告訴他的父親劉繼祖。劉繼祖有長者風範,樂善好施,和朱五四家比鄰,關係也不錯,就告訴朱重八,

“我家裡有地,你怎麼不直接告訴我呢,我不會吝嗇的,隨你用。”

皇天白日,泣斷心腸……重八和二哥重六各奔東西,各自逃亡。歷史選擇了朱元璋,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稱帝,正式建立大明王朝。




迴歸往事,朱元璋嗟嘆良久……

而劉繼祖早已去世……於是,朱元璋追贈他為義惠侯,劉家子孫也頗受皇恩照顧,世代享受恩惠。

朱元璋也沒以怨報怨地主劉德,不但沒為難,反倒是給了些賞賜,他說道,“當日之舉,情有可原,現在不必追問。我貧困時,你怎知我日後會成天子?”霸氣的話,

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也

我想經歷了那麼多,又到了這個層次,何必在和一個小人物斤斤計較?當以寬容。

韓信當年不也沒殺使他胯下受辱的人嗎?

一壺濁酒喜相逢,這裡是史小二記,歡迎您的關注!


史小二記


首先,這是真事兒,其次,這個有眼無珠的地主雖然受了羞辱,但老朱皇帝沒懲罰他,還賞賜他30畝地。

這是個先悲劇後喜劇的故事,有那麼些黑色幽默的感覺。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出身貧苦,也是歷朝歷代開國皇帝裡最窮苦的,劉邦好歹也是個亭長小幹部,他們全家都依靠給村裡地主幹農活為生,每年只能獲得很少的一部分糧食作為酬勞,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

朱元璋17歲時,已經是元末亂世,除了連綿不絕的戰亂,就是各種橫行的災疫,遍地都是民不聊生的末世景象,這半個多月的時間裡,朱元璋的父母和長兄先後染上災疫去世。

家裡大人去世了,就剩他和二哥,可他們家本身就家徒四壁,半分地也沒有,朱元璋沒辦法,就和二哥一起去求老東家劉德地主,讓他看在全家給他們劉家打工多年的份上,賜予一點點的土地,能夠讓他們的父母入土為安。

畢竟,對於古人來說,死者為大,入土為安是一個家族的大事情,朱元璋必須想盡辦法,讓父母大哥儘快安葬。

可他們連買棺材的錢也沒有,更令他們寒心的是,劉德斷然拒絕了他們的請求,說:給你們地種,讓你們有飯吃,已經夠好了,還想免費佔我地,沒門!

正在他們感到絕望的時候,村裡另一個地主—劉繼祖出現了。

這個劉繼祖也是村裡的地主,也是那個劉德的哥哥,不過他心眼特別好,也見不得這種家破人亡的事情。

於是,他主動伸出了援手,他和朱元璋說:吾饒於地,曷不謂我,任擇用,豈吝耶?”

大概的意思就是,我有地啊,你怎麼不和我說呢,你們隨便用吧,我不會吝嗇的。

在劉繼祖的幫助下,朱元璋和二哥好歹妥善安葬了父母和大哥,隨後,就出去逃荒、流浪去了。

朱元璋稱帝后,衣錦還鄉了,當年那個沒人在意的窮小子,成了九五之尊。

當年的鄉鄰們都跪拜迎接,惴惴不安,畢竟當年都沒給這個窮小子好臉色看。

當然,最害怕的是劉德,歷經多年戰亂,他活的好好的,但皇帝一來,他就知道,自己乃至全族的死期不遠了。

朱元璋找到了劉德,出人意料的,沒有追究他當年的行為,反而賞賜了他30畝地,並下旨說:“爾之所為,亦恆情耳……爾豈知今日為天子也。

朱元璋的大概意思就是:你做的事情在當年也是合情合理,人之常情,而當年我那麼窮,你怎麼可能想到多年後我能成為皇帝呢?

看到朱元璋的做法,可能會有很多朋友大跌眼鏡,畢竟這個朱皇帝可是大殺功臣、嫉惡如仇甚至睚眥必報的人,怎麼對於當年侮辱自己的地主,這麼網開一面呢?

其實也好理解,他當皇帝了,這個境界和情懷肯定不同了,要君臨天下,就要有王者的胸懷和廣度,即使做樣子也得做的好,這樣才能傳為佳話,讓天下人更服氣。

更何況,這裡以後就是“龍興之地”,帝國的“風水寶地”,這裡的老百姓,自然屬於世享皇恩的範圍了。

而那個當年慷慨解囊,幫助他們的劉繼祖,朱元璋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他的後代子孫世襲罔替,一躍而為大明朝的顯貴,一直傳襲到大明國祚終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