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一開始你深信不疑,後來又“打死不信”的歷史故事?

我見青史多嫵媚


蒙古軍隊陣亡十六人,明軍陣亡五十二人

上歷史課老師講朱厚照,說他多麼多麼坑,自己跑邊關打仗,殺敵十六,還吹噓大勝而歸。然後還說他搞什麼豹房,什麼游龍戲鳳,然後我就覺得,這皇帝昏君啊,太坑了啊,果然明朝皇帝都很中二啊。

後來覺得,是朱厚照被坑了吧?

怎麼打能打成這個戰績?打王者農藥嗎?

冷兵器時代,帶百十號人去打仗也打不出這個戰績啊。

陣亡十六人,後歲犯邊不敢大入,小說怕都不敢這麼寫吧。


祁門小謝


1946年3月17日,軍統局長戴笠從北平經青島飛往上海,在南京附近岱山飛機失事身亡。據說三個月前,戴笠曾卜了一卦,算命先生說他三年之內必有水火之災,若過了這關則前途無量。

戴笠之所以急吼吼飛往上海,坊間多傳他是要去與影后胡蝶幽會,這個咋一聽很容易讓人相信,畢竟戴的好色之名幾乎人盡皆知。

事實上,戴笠的飛往上海非但不是貪圖美色,箇中可能還隱藏著他的真實死因。

影星胡蝶

他飛去上海要見的不是美色,而是美軍,第七艦隊司令柯克上將

陳紹寬主持的閩系海軍已經在蔣介石面前完全失去信任的信號,被抗戰勝利後對自己前途也比較迷茫的戴笠敏銳捕捉到了,他想謀取海軍部長或者海軍總司令這一要職。

原來戴笠早就通過美國海軍負責情報的官員梅樂斯上校的關係,搭上了第七艦隊司令柯克。1945年底,美國方面同意支援國民政府一批戰艦,由戴笠全面負責重新組建的強大海軍。

1946年3月中旬,柯克到了上海,他和戴笠越好見面詳談計劃。

更為關鍵的是,美軍還建議可以將戴笠掌握的忠義救國軍,改編為海軍陸戰隊

如果這一方案能夠得到執行,戴笠的實力將雄厚的嚇人。

此舉不但避免了數萬的忠義救國軍被裁撤,還將極大強化戴笠在軍界是話語權,這正是素來野心勃勃的戴笠所夢寐以求的。

就在方案由計劃到落地實施的節骨眼上,戴笠“及時”地飛機失事身亡,巧合的不得不讓人猜測背後的故事。

從李宗仁、傅作義、孫立人等人的遭遇經歷看,私下與美國軍方接觸是蔣介石最為忌憚的事情

給你的才是你的,不給,你不能搶,更不能與美國人一起聯手“製造”。這可能就是蔣介石對部下尤其是高級軍事將領設定的底線,誰碰誰觸黴頭。

戴笠此舉正是撞在了蔣介石心中最堅硬之處,戴要謀取的位置,恰恰要通過美國軍方倒過來給蔣施壓來實現。你說這樣能會有好嗎?

川島芳子

非但戴笠飛上海幽會胡蝶不可信,諸如什麼軍統北平站長、川島芳子、九龍寶劍之類與戴笠之死有關的傳聞都顯得過分輕佻了。戴笠之死,其實就是必然,你懂的


敬請交流指正,關注@司馬砸光


司馬砸光


1980年6月17日,彭加木在羅布泊地區失蹤,開始說失蹤,還真是沒什麼懷疑的,畢竟作為一個聽眾一個看客,聽著熱鬧聽著舒服也就那樣了,倒不會去深究事情的根本原委,但聽得多了看的多了就發現這事,至少是所有的猜測以及解釋都不成立,“打死不信”!(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現在吧很多人都說彭加木是遇害了,是考察隊的人自己內訌,最後殺死了他這個考察隊隊長,就羅布泊的流沙來說,埋個人埋得無影無蹤一點問題沒有,但是事情乍一聽是那麼回事,但仔細深究的話,其實就這種大多數人覺著是那麼個意思的事情也不靠譜。

如果說彭加木是被害的,那麼他就不可能留下一張“我往東去找水井的紙條,”首先彭加木本人不會,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會遇害,也就沒有比要提前寫一張紙條,為殺他的人脫罪,再一個說“遇害論”的關鍵就是“提前”,彭加木不是神仙,怎麼可能提前知道有人要害他。

這樣的一張字條等於為殺害彭加木的所有人開脫了,把問題引向了未知,這就是彭加木失蹤其他猜測的出現,比如說神乎其神的“雙魚玉佩”事件,什麼把人傳到王莽的新朝去了,這話聽著都嚇人。


再說彭加木找水這事本身,一次有軍事背景的考察活動,所有的補濟都是軍隊後勤保障的水準,其實相對於民間組織的考察活動,彭加木帶隊的科學考察,風險已經是最低的了,至少說“缺水”這樣的問題,不應該發生在他們的考察隊身上。

再說到彭加木的身份問題――生物學家,雖然說彭加木是最瞭解羅布泊的人,但是讓一個生物學家去找什麼礦物質真的合適嗎?因此也就延伸出了對彭加木考察隊目的的猜測,那就是彭加木是去找古生物細菌,而彭加木則是感染了這種細菌,被特殊處理掉了,怕引起社會恐慌,也就把相關信息掩蓋了下來。

分析了一圈,其實就是官方的消息“失蹤論”最不靠譜,屬於“打死不信”的範疇!


歷史三日談


明朝末年,張獻忠屠川,這個是正史、野史、外國傳教士記述、民間口口相傳都在說的事,似乎是板上釘釘、無懈可擊的歷史。不過,越到後面,越發現其中的問題越大,開始不敢再相信。

關於張獻忠屠川的歷史,是明末清初的重要事件之一。該事件導致蜀中人口十室不存一,到了清朝中期以後,經過湖廣填川移民的充實,蜀中人口才慢慢復甦。

明末清初,巴蜀人口銳減是真實的,湖廣填川也是真實的。因為在元朝以前,無論是兩漢,還是唐宋,蜀中在歷史上都是非常繁華富庶之處,名震華夏。而到了清朝中前期,蜀中的影響開始大肆降低,並且接近了偃旗息聲的地步,只有到了清末才開始重新擁有一定的影響力。這種情況的變化,肯定是和人口的興衰有著直接關係的。而現在各地的地方誌,以及各家的族譜,更是直接說明了這個問題。

但是,蜀中人口銳減是真,製造這個破壞的就一定是張獻忠嗎?顯然難以有說服力。張獻忠從公元1644年入川,並很快進入成都稱帝,以張獻忠這樣快速推進的時間來看,根本來不及對沿途進行屠戮。而張獻忠稱帝以後,其大西朝僅存在兩年的時間,就被南明和清軍擊敗,大西朝殘部南遁雲南。

大西朝在蜀中僅存在兩年多,能否屠盡川人呢?想想也不可能。其一,張獻忠建大西朝時,川南在南明控制之中,川北在清朝的窮追猛打之下。如此情況,張獻忠如何能屠?再則,張獻忠1646年死於西充,其殘部迅速潰散。而如果如歷史所說,川人已盡屠的話,那麼1673年吳三桂反清的時候,蜀中也是最早響應的地區之一,那麼支持吳三桂的川人是從哪裡來的?不可能這個時候就有移民從湖廣填過來了吧?


蘇綻


小時候,有一天聚精匯神的看電視,電視上播的是《穆桂英掛帥》。我爸看我如此痴迷這部電視劇就問我:“穆桂英那麼厲害,她的師傅是誰?”

我:“是梨山老母”

我爸:“那樊梨花的師傅是誰?”

我:“也是梨山老母”

我爸:“樊梨花是唐朝人,穆桂英是宋朝人,兩個相差幾百年,怎麼會是一個師傅呢?”

我:……

沉默良久,我突然想到了,趕緊說:“因為梨山老母是神仙,活的時間長,幾百年不在話下。”

我爸笑了笑,又問我:“真有穆桂英、樊梨花這些人嗎?”

我想了想說:“穆桂英這個人肯定有,樊梨花就不知道了!”

我爸說:“那你可以去查一查。”

我隨口哦了一聲,就置之腦後了。

很多年以後,我都已經成年了,有一次看電視,百無聊賴的調著臺,看到一個衛視在播新版的《穆桂英掛帥》,突然就想起了我跟爸爸的這段對話,於是拿起手機去查,結果卻讓我感到很意外。

穆桂英這個人應該是不存在的。她是明代小說中的人物,因為小說被編成了戲劇被人們口碑相傳,現在又被編成電影、電視劇播放,可謂是家喻戶曉。《穆桂英掛帥》講的是穆柯寨穆羽的女兒穆桂英聰明機智、武藝高強,嫁給了楊宗保,她和楊家將一塊為國出征,屢建奇功,是一位了不起的巾幗英雄。

但是沒有任何史書上提及穆桂英,《宋史.楊業傳》中說楊延昭之子就是楊文廣,沒有楊宗保這一輩,小說中楊宗保的人物原型應該就是楊文廣。這連楊宗保都沒了,哪還有穆桂英呢!而《燼餘錄》中記載了楊延昭的兒子叫楊宗保,仍然沒有穆桂英。所以穆桂英只是小說為了豐富情節,展現楊家將的風采而虛擬出的人物。

樊梨花卻是真有其人。我們現在看到的電視、電影講的樊梨花的故事,大概都是說樊梨花是一個愛情至上的人,她一身本領,文武雙全且貌美如花,卻為了丈夫薛丁山甘願忍辱負重。她幫助薛丁山打了不少勝仗,最終平定了西涼。事實也和這個大致相同,樊梨花是唐貞觀年間的人,嫁給薛丁山為妻,並陪著薛丁山南征北戰,立下了不少戰功,被封為威寧侯,一品誥命鎮國夫人。在我國的地方史記和 掌故俾史中都有對樊梨花的記載。

我後來又問過很多人關於“樊梨花和穆桂英誰是真實存在的”這個問題,答案是大部人也和我當初一樣,認為穆桂英真實存在,樊梨花是虛構的。為什麼大多數人會有這種認識呢?應該有一下三個原因:

第一,現在戲劇和電視裡,太過神化樊梨花了。裡面說樊梨花非常了得,他父親和兩個哥哥加一塊都不是她的對手,而且她還會法術,會移山倒海,感覺太虛幻。而對穆桂英的描寫則比較靠譜,武藝雖超群但還不是戰無不勝的,比較玄幻的就是擺陣、破陣,相對對樊梨花的描寫更務實。

第二,穆桂英和楊宗保的愛情是美好的,純潔的。兩人同心同德克服困難,並肩作戰,是一對恩愛有加、互相扶持的神仙眷侶,他們的愛情是人們都向往的。樊梨花與薛丁山則很狗血。首先,樊梨花為嫁薛丁山失手殺死了自己的父兄,獻出了寒江關,嫁給了薛丁山。這是讓大多數人難以接受的。後來又被薛丁山三休三請,而且薛丁山還有其他老婆。給人的印象就是樊梨花無論怎樣都要跟著薛丁山,這種忍辱負重不符合現代人的人生觀。

第三,穆桂英的大破天門陣和楊家女將的故事太精彩,名氣上比樊梨花大。人們習慣地認為更廣為人知的才是真的。

這就是我所知道的,歡迎指證,我是知亦之乎,謝謝!


孔六十三


《史記》的很多故事真是深信不疑,後來真打死不信了

比如說那個嫪毐吧,太史公說他那裡能轉動車輪

單純如我真是深信不疑,直到我長大閱片無數,才發現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吧,長大覺得《史記》裡很多故事都不靠譜。再比如說項羽舉鼎

為了誇大某人的武力,採用了修辭手法

李斯跟趙高密謀改立胡亥,太史公說的有板有眼,好像就在身邊一樣

2009年出土的西漢竹簡《趙正書》就明確說明了是秦始皇傳位給胡亥的,沒有兩人密謀

最後就是長篇故事了《竊符救趙》

這個故事哪裡不合理呢,首先這個故事只有史記有,沒有其它史書佐證。其次這個故事最大的漏洞就是信陵君偷虎符

虎符是一正一反兩塊才能帶兵出征的,太史公為了讓故事信服,加了讓信陵君偷符的故事,這樣他就有兩塊符了。故事完美無缺。

但漏洞就是太史公撒了一個謊去圓另一個謊,終究是紙包不住火的,太史公坑在自己挖的坑裡:晉鄙奉魏王令出征,兩塊虎符都在晉鄙身上。

說三遍:兩塊虎符都在晉鄙身上!兩塊虎符都在晉鄙身上!兩塊虎符都在晉鄙身上!

信陵君去哪偷的虎符?根本沒得偷。

這種故事在《史記》裡太多了不一一說了。


銫媒體


首先就是越南戰爭中美軍扔下M16撿起AK47的故事了,這個故事至今還在流傳甚至被不斷添油加醋,而很多人也是一度深信不疑。M16在越南戰爭中最初確實表現不好,但是這和美國軍方有著很大的關係。美國軍方最初認為M16只是一款過渡性的武器,很快就會有新的步槍裝備,所以從一開始就沒有重視後勤保障、維護等工作。

當時美軍裝備的M16步槍普遍沒有維護保養工具,而且美國軍方還擅自更改了配套的彈藥,結果不同型號的發射藥又導致M16這種氣吹式設計的步槍出現了更多問題,所以才會表現不佳。但是到了後來,美軍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M16得到了交戰雙方的認可,是一款不錯的武器。而即使在戰爭初期表現不好,考慮到敵我識別、彈藥補充等問題,除非是無法使用了,否則很少會有人扔下手中的M16去撿起AK47。

然後就是三稜軍刺威力太大不夠人道而被禁用。三稜刺刀的優點是結構結實耐用,但是功能單一,只能刺不能劈砍割,是一種比較落後的刀具,自然被後來的多用途刺刀取代了。至於其傷口太大無法縫合也是無稽之談,連更難處理的槍傷、內傷都能處理,區區一把刺刀怎會難以處理。


戰爭之王


勸君少罵秦始皇,秦始皇搞焚書坑儒是有道理的。現在的教科書還在把“焚書坑儒”列為秦始皇的暴政之一,成為秦始皇殘酷暴戾、滅絕文化的鐵證!這完全是在誤導學生!

首先,說說“坑儒”的事。

秦始皇“坑儒”,殺的大都是搞煉丹的方士和造謠的儒生!

以徐福為代表的方士,忽悠秦始皇能幫他找到長生不老藥。可是,這個謊言早晚會被揭穿的。而且,他們自己都不一定信。要是真有長生不老藥,他們肯定自己吃了。所以,徐福忽悠秦始皇要去東海求仙問藥,提前跑路了。

徐福走後,方士候生、盧生等人也覺得這麼忽悠下去不是辦法。於是,他們開始詆譭秦始皇是個暴君,“剛愎自用,以刑殺為威,貪於權勢,此不足以得仙藥也”。說白了,就是給自己弄不到長生不老藥找藉口!

秦始皇很生氣,騙了老子,還在背後罵老子!殺!殺了460多人。這些人大部分為煉丹的方士(騙子),還有一部分傳播謠言的儒生。這些儒生也是跟方士穿一條褲子。

你說,這些人該不該殺?

再說說焚書的事。

秦始皇只是燒了民間的書,並沒有燒宮中朝廷的藏書!而且,秦始皇燒書的目的是統一思想,讓六國後裔不要再想著復辟!

當時,有很多人提出廢除郡縣制,依然分封諸侯國。而秦國已經累計實行縣制130餘年,也證明確實比分封制好,有利於國家集權。儒生現在倡議分封,不就是想復辟六國嗎?秦始皇必須展示下秦國的政治威懾力!

面對復辟浪潮的如此挑釁,秦始皇很生氣!燒!禁止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

而且,焚書坑儒之後,六經未因此而亡,儒生未因此而絕。可見,秦始皇焚書坑儒很講分寸的。

魯迅在《華德焚書異同論》中,如此評價此事。

秦始皇實在冤枉得很,他的吃虧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幫閒們都替新主子去講他的壞話了。不錯,秦始皇燒過書,燒書是為了統一思想。但他沒有燒掉農書和醫書;他收羅許多別國的“客卿”,並不專重“秦的思想”,倒是博採各種的思想的。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當然是李紳酷愛吃雞舌了,我堅信了十來年,還用它舉了不少例子,知道真相後,我覺得我的臉被打腫了。

小時候家裡訂了一份《讀者》,每期必看。至今記得有一篇文章,寫的是《憫農》的作者李紳,說他酷愛吃雞舌,來旁證他生活奢靡無度。

這個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李紳當官之後,心中對百姓的憐憫逐漸消失,生活也越來越奢侈。尤其是他愛吃雞舌,一頓飯要吃300多個。所以每當他吃飯的時候,院子裡宰殺的雞就堆積如山。

為了增加可信度,最後還加了一句:韓愈,賈島,劉禹錫,李賀都因此鄙視他。

憫農

一直到前一段時間,我還堅信著這個故事。還想把這個分享給大家。在收集資料的時候,卻發現了尷尬的事情——這故事壓根就是偽造的。

小編個習慣,引典論籍的時候,一定要找到出處。但是怎麼也找不到,甚至在李紳的個人百科裡,都找不到這件軼事,不禁產生了懷疑。

不得不說網絡真的是個神奇的東西,小編很快弄清楚了來龍去脈。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一般情況下,歷史故事都不會空穴來風。李紳本人當官的人品不咋地,還弄過冤假錯案,本人也背了個酷吏的名聲。所以被黑也是不足為奇。

但是吃雞舌這個故事,是移花接木來的。

移花接木來也就算了,但是連移花接木的故事都是虛構的。吃雞舌最初來自《隋唐演義》的作者褚人獲(清朝)的另一本書裡,汙衊宋朝的呂蒙正愛吃雞舌。故事差不多是這樣:

宋朝的呂蒙正小時候窮,後來發達了,生活非常奢侈——喜歡吃雞舌湯,每頓飯必有。一次他在後花園散步的時候,發現一座小山,便問手底下人:“此為何物”。答:”此相公所殺雞也。”問:“我每天也沒吃多少。”答:“你天天吃心裡沒點(A和C之間)數麼。

呂蒙正

說實話,這個故事一看就是假的。就算呂蒙正只吃雞舌,那些雞也絕不會就堆在院子裡,還日久天長,堆成一座小山,屍體不會發臭的麼?

清朝某些文人真的是道德低下,比如說我們今天常說的蒙古保長(摔死第一個出生的嬰兒)就是來自清朝的《燼餘錄》,非常多的匪夷所思的假典故,假故事都來於這個時期。這真的是一個造假成風,胡亂考據的朝代。

再回來說說李紳

本來李紳跟這個也扯不上關係,甚至是八竿子都打不著。但是確實出乎意料,吃雞舌彷彿一夜之間就被套在了李紳頭上。

這個故事一開始出現在地方的報紙上,隨後各大雜誌報刊上更是屢見不鮮。從此這個故事甚至慢慢的成了典故,寫到李紳的時候,都要提一下,彰顯李紳的兩面派。

然後當記者採訪這位最初在地方日報發表此文章的作者時,對方竟然表示也是從網上看來的,而且居然找到了出處。

想不到什麼好配圖了,隨意

令人吃驚的是,這個出處居然也是偽造的,這個新偽造故事分別講述了陳子昂,李紳,蘇軾的軼事,吃雞舌也出自於此。但是,沒有人知道,這篇文章又是出自何處。

這就慢慢的變成了無頭公案,令人唏噓。

李紳本人和我們期望的好官是有所差距的,但是在這件事情上是真的冤枉他了。所以我們在讀到驚奇的故事的時候,先別忙著驚奇,不如去找找出處典故(小編以前做長平之戰的時候,發現不少打著出自《史記》的引用,居然全是假的,汗顏)。

【本文轉自我自己的頭條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喜歡就關注唄: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


侃砍歷史


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人阿基米德名言:給我一個支點和一支足夠長的槓桿,我能撬起地球。

我信了三十年。

現在想請問,阿基米德在2000多年前如何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當時候全世界都認為大地是平了!

因為根據西方信史,直到1500多年後的16世紀,麥哲倫環球航行之後才證明了地球是個球體,而不是平地!

從此以後,我不再相信西方所謂的古希臘歷史。

古埃及歷史也是矇騙了我三十年!

因為地質學家考古發現7000年前開羅這塊地方是淺海,類似現在的黃河入海口,也就是說尼羅河三角洲根本沒有形成,然後一千年後古埃及人就建造了一百多座在現代都堪稱巨型工程的金字塔?請問,荒漠佔90%領土面積的埃及,尼羅河沿岸能種多少糧食養活多少人口然後支撐這麼龐大的金字塔工程?另外,我很奇怪古埃及的統治者不去佔領近在咫尺而且生活環境比埃及好千百倍的歐洲平原,卻幾千年始終如一的困守沙漠玩泥巴建墳墓然後二千年前又被所謂古希臘吞併?請問,這符合人性?這樣的智商能創建一個龐大的帝國?你信嗎?

再說所謂蘇美爾文明。

我們來做一個簡單試驗。

你可以嘗試和稀泥成長方形的“泥字板”,趁著未乾裂在上面寫字,然後你對照所謂的兩河流域出土的“泥字板”,然後等你的“泥字板”幹了之後會變成什麼樣,然後你將“泥字板”放在家裡乾燥的地方你看能放幾年?

然後,你還相信所謂的兩河流域出土文物“你字板”嗎?

你也可以買真羊皮,用碳素墨水在上面寫字(或者木炭),然後你把帶字跡的真羊皮當家裡,你看你的這個羊皮卷能保存多少年?然後你還相信亞里士多德的百萬字鉅作嗎??你還相信“死海羊皮卷”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