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來電能否解開充電樁運營「死結」?

在盈利難、投入大、回報週期長等運營之殤影響下,充電樁運營正迎來洗牌期,一些無法承受壓力的企業正在退出市場,同時充電樁運營巨頭優勢也正在凸顯。

據相關數據顯示,包括國家電網、特來電、星星充電在內的前幾大運營商巨頭佔據了超8成市場份額。更重要的是,這些巨頭通過快速佈局充電樁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優勢,並有望迎來盈利的“曙光”。

其中,特來電是公共充電樁運營數量最多的充電樁運營公司,其充電樁板塊虧損已經從2016年的3億元減少到2017年2億元,上半年已經縮減至3000萬,並有望於2018年實現盈虧平衡。


特來電能否解開充電樁運營“死結”?


根據高工電動車網瞭解,一直以來,充電樁運營之所以盈利難,除了受前期投入大等因素影響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充電樁利用率低下、商業模式不清晰。

特來電從2014年開始佈局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業務,其採用“共建共享”的運營模式,通過聯合政府、車企、分時租賃運營商、網約車平臺等社會各界資源和資金,通過共建的方式快速在全國各地鋪設充電樁網絡。

截至目前,特來電已經在全國288個城市建設了19.7萬個充電樁,充電樁建設及上線運營數量均居全國第一,全國市場佔有率也已經達到了46%。

此外,特來電還基於現有充電服務網絡,衍生出O2O電動汽車銷售、車輛租賃服務等各類增值服務。

據悉,未來特來電的盈利來源將分為幾大板塊:一是收取服務費;二是電動汽車經營;三是分時租賃;四是4S店的增值服務,比如車的檢修等;五是電子支付;六是互聯網雲平臺。

2018年充電板塊將實現盈虧平衡

截至目前,國內充電樁整體利用率還不足15%,加上盈利模式不清晰的問題,導致盈利難的問題猶如一個燙手山芋擺在各大充電樁運營商面前。2018年以來,已有一部分充電樁運營商因承受不了壓力退出了市場。

特來電是上市公司特銳德旗下子公司,主要涉及充電設備製造銷售、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運營業務,其預計2018年公司的充電板塊業務將實現盈虧平衡。

根據特銳德年報及特來電官網公佈的數據顯示,特來電2015、2016、2017三年充電量分別為480萬度、1.24億度和4.26億度。而2018年上半年,特來電充電量約為4.4億度,充電業務收入達到2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93.8%。

由此看來,2018年特來電的充電量已與2017年全年充電量持平,這也使得特來電充電板塊業務虧損縮小至3000萬元。


特來電能否解開充電樁運營“死結”?


資料顯示,截止2018年6月底,特來電通過與政府、車企、電池企業及滴滴等聯合,已經在全國設立88個充電網運營子公司,累計建設充電樁19萬個,上線運營的充電樁超過12萬個(其中公共充電樁超過11萬個),累計充電量超過10億度,是國內首個充電量突破10億度的充電運營商。

同時,今年上半年,特來電已成功中標寶馬在國內14個城市80家4S店的充電樁投建項目,屆時還將與寶馬共同建設充電樁。其充電樁的迅速鋪建及合作伙伴的日益增多,都在表明其商業模式已初現成效。

“共建共享”+大數據運營模式

僅依靠收取電費及服務費的模式,充電樁運營企業想要盈利較為困難。為了突破盈利難困境,特來電摒棄傳統的重資產投建方式,提出了“共建共享”的輕資產運營模式,正式從充電樁投建型企業轉型為充電網運營公司。

據特來電介紹,“共建共享”模式有三種運營方式:一是,特來電與社會各界力量共建充電樁,社會力量負責投資、特來電負責運營,雙方按照投資比例共享收益;

二是,對於盈利能力強的場站由社會力量進行投資,特來電負責設計、建設和運維;

三是,鼓勵社會各界為特來電尋找和鏈接電動汽車熱點城市的優質充電場站資源,由特來電投資建設,每個站點獎勵不低於1000元服務費。

總體來看,通過聯合社會各界共同出資選址的建樁方式,特來電大大減少了獨自建設充電樁的投入成本。同時,與車企、分時租賃運營商、網約車平臺等合作,特來電的充電樁就有了一定的用戶群體,在充電樁利用率方面有一定保證。

不僅如此,特來電還基於公司旗下現有的充電服務網絡為基礎,提出“大系統賣電、大平臺賣車、大合作租車、大數據修車、大支付金融、大客戶電商”六大商業模式,衍生出O2O電動汽車銷售、與汽車分時租賃企業攜手提供車輛租賃服務等各類增值服務,作為充電服務外的全新利潤增長點。

未來,特來電的盈利的來源將分為幾大板塊,一是收取充電服務費;二是電動汽車經營;三是分時租賃;四是4S店的增值服務,比如車的檢修等;五是電子支付;六是互聯網雲平臺。

此外,特來電還打造了“智能充電網”,可實現群管群控、有序充電、協同調度等功能,並可鏈接車聯網、互聯網,從而形成三網融合的新能源互聯網,最終打造“智能製造+充電運營+數據服務”的價值閉環新生態鏈。

特來電的“龐大朋友圈”

近年來,特來電通過開放、共享、合作、共贏的思維,基於“共建共享”的商業模式,積極推進與政府、產業鏈企業、社會各界企業合作,現已形成了“龐大的朋友圈”。

據統計,目前特來電已經與北汽新能源、重慶長安、蘇州金龍、廈門金龍等國內自主品牌車企,以及通用、寶馬、大眾等國際品牌車企,還有電咖、零跑汽車等新興造車企業,共20多家整車廠達成了戰略合作。

政府及公交公司方面,特來電也已經與西安、成都、天津等20多家政府平臺,以及德州公交、青島公交等近10家公交公司達成了戰略合作。

產業鏈方面,特來電與國軒高科、億緯鋰能等企業達成了深度合作。其中,特來電不僅與億緯鋰能成立了合資公司——惠州億緯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雙方還共同投資建設充電樁等等。

今年以來,特來電還與神州優車、零跑汽車等達成了全面戰略合作,並與滴滴成立了充電網絡建設合資子公司——小桔特來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