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代的國軍將領黃維,爲什麼他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

一箇中國人30019752




說來說去,終究是黃維水平不夠,頗有點紙上談兵的意思。

黃維是陳誠土木系的嫡系將領,他能身居高位,也離不開陳誠的賞識和保駕護航。當然更有意思的是,黃維早年因為宣傳共產主義思想遭到驅逐,後來經共產黨人方誌敏和趙醒依介紹得以進入黃埔,結果在黃埔他卻改變了自己的信仰,成為蔣介石忠實的追隨者。後來黃維因為和關麟徵發生了衝突,被蔣介石調回重慶去培訓青年軍,直到開啟了內戰才又被缺人手的蔣介石拉回了戰場,可謂是呼之則來揮之即去。

1948年黃維在淮海戰役中被我軍活捉,他的“努力”到最後也只不過是徒勞罷了。

時也,命也。



黃維曾經說過,國民黨內部壞人不少,但有兩個人我是不罵的,一個是蔣介石,另一個是陳誠。

黃維生於1904年2月28日,江西貴溪人,1924年因為在學校宣傳共產主義思想遭到驅逐,黃只好流落他鄉,後在共產黨人方誌敏和趙醒依的幫助下,成功考入黃埔一期。黃維與當時考入黃埔的青年人相同,因為黃埔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這份學歷將會讓他受用無窮。

每逢亂世,最不缺的就是英雄豪傑,正所謂是“時勢造英雄”,黃維也很幸運地抓住了這場“時勢”。

陳誠擠走了曹萬順接手了11師,這支部隊是陳誠起家的原始資本,很受看重。黃維也是從11師發家的,1929年黃維到陸軍大學深造,回來後被陳誠任命為11師31旅旅長,此時的陳誠早已當上了18軍軍長,得到了陳誠的賞識,黃維在18軍自然是如魚得水。1933年7月黃維升任11師師長,僅僅過了4年,黃維便當上了18軍軍長,沒有陳誠保駕護航的話,黃維自己是很難做到的。當然,蔣介石對黃維的態度也還行,雖然他“書呆子氣”比較重,但是好歹還算可靠,蔣介石將黃維的字從“悟我”改成“培我”,黃維也是很激動,以為總裁要培養自己了,從此高高興興地使用了“培我”這個字,黃維後來還因為這事被人譏諷過。

黃維曾經說過:“國民黨內部壞人不少,但有兩個人我是不罵的,一是蔣介石,二是陳誠。為什麼呢?蔣介石是我的校長,最高長官。陳誠對我恩重如山,沒有陳誠的重用,我提升得沒那麼快。”



我們知道何應欽和陳誠是老對頭了,兩人明爭暗鬥了十幾年,關麟徵和黃維的爭鬥事實上也是何、陳兩人的爭鬥。黃維被關麟徵擠走了,直到1948年才又重新回到戰場上,但是他的“努力”最終卻只是徒勞。

1943年關麟徵藉助於何應欽與陳誠的爭鬥,從黃維的手中搶過了54軍,讓張耀明擔任54軍軍長,陳誠因此事氣得親自跑到昆明向關麟徵興師問罪,結果還被關麟徵譏諷心胸狹隘。黃維被關麟徵關麟徵搶走了54軍以後,蔣介石在黃維和關麟徵之間選擇了關麟徵,但是為了兩碗水端平,讓陳誠面子上過得去,只好調黃維回重慶擔任“知識青年從軍青年軍編練總監部”的副總監,負責訓練青年軍,實際上就是給個閒職安撫他。

1948年8月到9月間,國民政府建立第12兵團,兵團司令最好的人選應該是當時的18軍軍長鬍璉,或者14軍軍長羅文廣,但是因為兵團司令涉及到陳誠、何應欽、白崇禧三方的爭鬥,最後陳誠和蔣介石只好選擇讓黃維擔任第12兵團司令,但是無論是胡璉、羅文廣或是楊伯濤都不服黃維。



在淮海戰役爆發前,美聯社曾對我黨我軍作過評論:“自今而後,共產黨要到何處,就到何處,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沒有什麼阻擋了。”

1948年11月6日,我軍對黃百韜的第7兵團展開追襲,淮海戰役爆發。11月11日,黃百韜兵團被我軍圍困於碾莊地區,蔣介石急令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救援黃百韜兵團,黃維亦奉命於11月8日由河南駐馬店經安徽馳向徐州。11月18日,我軍於安徽蒙城堵截黃維兵團,為將黃百韜兵團殲滅於碾莊爭取時間,但是兩個晝夜後蒙城仍為黃維所佔,黃維繼續率部推進。11月22日,第7兵團覆滅,黃百韜陣亡。11月23日,黃維以18軍所部118師度過北淝河對南坪集發起進攻,並於當日黃昏時攻佔南坪集,黃維得意洋洋地繼續推進,然而此時黃百韜兵團已被殲滅,劉伯承和鄧小平改變了“堵截”和“遲滯”黃維兵團的戰略戰術,佈置好了“口袋陣”引黃維往裡鑽,黃維對此絲毫沒有察覺。

11月25日,我軍將黃維兵團圍困於宿縣西南的雙堆集,黃維雖有心有信心突圍,但是蔣介石給他的命令卻是固守待援。11月27日,廖運周率領85軍110師以“突圍”的名義帶著黃維給他的武器和裝備起義,黃維所部大受震動。我軍以“近迫攻堅”的戰術不斷收縮對黃維兵團的包圍圈,並於12月6日對黃維發起全線進攻。12月12日我軍對黃維兵團發起了最後的總攻,12月15日黃維命令所部突圍。



黃維下達了突圍的命令後,自己也胡璉慌慌張張地分別坐上坦克開始了突圍逃亡,但是很可惜的是黃維乘坐的坦克被我軍阻截,黃維也因此成了俘虜,胡璉卻有驚無險地成了漏網之魚。

第18軍軍長楊伯濤試圖跳水逃跑,結果還是沒能逃出我軍的“漁網”。

第12兵團12萬餘人全軍覆沒。

楊伯濤在功德林中仍然痛罵黃維,不過最後這兩人也只能作為“文史資料”而存在,黃維比較有意思,研究起了永動機。


吾與吾國


黃維的雙堆集之敗,首敗於廖運周之手。第十二兵團被圍之初,中野的包圍圈並不嚴密,兵團司令黃維組織四個主力師開路突圍,趁中野立足未穩再以主力隨後掩殺,還真就可能逃出生天,那麼淮海戰役的局面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東邊的華野跟黃百韜、邱清泉、李彌和孫元良正打的難解難分,12萬國軍就像一個巨大的砝碼,壓上去的話,戰場的天平一定失衡。



(淮海戰役中的廖運周)

中原野戰軍其時由二部分組成,第一是陳賡將軍的“豫西兵團”,最初由二個縱隊和起義的第38軍組成,強渡黃河,轉戰豫西,連戰皆捷,裝備和戰力尚可,但畢竟兵力有限;第二是劉鄧從大別山轉戰出來的中野主力,又苦又瘦,戰鬥力比較薄弱,否則也不至於被整11師追著打,因為重武器在千里躍進時基本丟光了,每個縱隊只有萬餘人,面對兵強馬壯、美械裝備的土木系起家部隊,儘管總兵力略佔優勢,在華野增援部隊沒有上來前,合圍和全殲黃維都有些力不從心,當時中野全部家當,僅山野炮44門和200發炮彈,尚不及黃維手下一個軍的火力。

廖運周第110師的陣前起義,不僅使黃維的一鼓作氣突圍的計劃流產,更嚴重的是挫傷了黃司令官的心氣,其實他可以在空軍掩護下重新組織全軍突圍的,國民黨方面甚至準備動用“甲種彈”協同,可惜黃維再次屈服於蔣介石的命令,數度小規模兵力突圍不成後,立即挖掘工事固守,在大兵團決戰中,這是最消級的作戰方式,等於成為一枚死子。華野增援的三個縱隊上來以後,第十二兵團的命運就註定了。

(廖運周將軍)

第十二兵團4個軍和1個快速縱隊迅速被圍,再敗於黃維的優柔寡斷,之前在發覺中野已有合圍企圖時,11月24日晚,第18軍軍長楊伯濤(黃埔七期)建議抗拒“國防部”要求該兵團收復宿縣的命令,全兵團迅速向東南方向李延年的第六兵團靠攏,第六兵團所在的固鎮距離黃兵團僅80裡,強行軍一天即可匯合。然而黃維對改變路線顧慮重重,只怕擔了抗命的責任,又因為調整行軍序列和機要參謀失聯,整整等了近24小時。

“用兵之害,猶豫為大”!1948年11月25日下午4時,黃維才正式下達轉進的命令,十幾萬人馬混亂中調頭南下,結果行動不過三個小時天就黑了,皖西地區道路坎坷,第十二兵團的重裝備根本無法夜行軍,只好在到達雙堆集時全軍宿營,從此,再無機會離開。這一層看來,黃維的確不是大將之才,執行命令過於機械,缺乏在複雜局勢下靈活機動的能力和臨機決斷的魄力,如果是換成胡璉指揮,肯定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與李延年和劉汝明兵團匯合為要,三軍危矣,什麼“國防部”什麼“參謀總長”,哪怕蔣介石的命令都可以置之不理。

(被俘時的黃維)

原整編第18軍軍長鬍璉雖然鬧情緒,聞聽十二兵團被圍,仍然冒險乘座小飛機降至雙堆集,正式就任兵團副司令官,這也算夠“土木系”的哥們義氣了。然而即便是胡璉也無力迴天,中野加華野的20萬人馬已經追上來死死困住了黃兵團。胡璉飛回南京彙報前,自知勢不可為的黃維勸告他不要再回來,還真是個厚道人,然而這個後來的“金門王”面見蔣介石後,再次空降雙堆集,決心與黃淮共同指揮部隊突圍。

劉鄧這邊其實也很困難,原以為廖師起義後,一鼓作氣在三天內即可解決十二兵團,結果攻擊數次難以奏效。另外一邊的黃維深知孤軍被困之險,卻每次只展開一到三個團衝擊包圍圈,中野頑強阻擊,也已到達極限。關鍵時刻,坐飛機來戰場上空督戰的參謀總長顧祝同幫了倒忙,下令黃維固守待援,這一待,第八十五軍的另外一個師23師也投誠了,等於第十二兵團直接沒了一個軍,士氣大洩。



(解放軍戰士圍觀黃維)

黃百韜第七兵團覆滅後,華野有能力分出相當部隊加強雙堆集方向,12月15日兩個野戰軍共同發起總攻,第十二兵團所餘的10萬人馬灰飛煙滅,黃維和胡璉各乘一輛坦克出逃,胡璉一頓狂奔,負傷逃脫,偏偏黃維所乘的謝爾曼就拋了錨,被追上的解放軍俘虜;最慘的是楊伯濤,原準備投河自盡殺身成仁的,結果河水又淺又凍,只好爬上來束手就擒。

這就是命,黃埔一期的黃維再怎麼努力也白搭,一是自身不夠狡猾,二是時運不濟。

(第十二兵團官兵)


度度狼gg


誰說徒勞?他成功的地方你不會欣賞而已,他是有真個性的人,這在今天已很難再遇到,什麼叫忠於信仰,忠於領袖,他表現得很好,這個也是今天很難再見得到。黃維,字培我,原來字悟我,蔣校長有意栽培他,為他改字叫培我,他學習的確很努力,也有天份,但性格比較固執,所以最後階段戰敗了,也與他太信任同門師弟廖運周有關,廖和他大相徑庭,不講什麼信義,不講什麼感恩,他在國軍的升遷,離不開上級提拔,最後卻是一個臥底,把信任他的人出賣了,和黃維的忠誠待人差得遠了,黃的所謂失敗祗是一時,所謂徒勞也不值一笑,在另一個層面,他很成功,為一些人作出典範,黃維真英雄也!


戰塲YOK1942419


黃維說過一句讓人十分感慨的話,他說:”自己沒有犯罪,他只是打了敗仗。“黃維十分不滿自己被當作戰犯對待,因為當時投降的日軍也叫戰犯,也被關在戰犯所,這對於黃維來說是不可接受的,他認為十分的屈辱。而黃維一生也沒少同日軍對抗,也算是抗戰將領,但是黃維卻也是蔣介石的馬前卒。

在淮海戰役的時候,就是黃維兵團給解放軍造成了巨大的麻煩,當時要不是粟裕出手,恐怕難以吃掉黃維兵團。黃維兵團戰敗之後被解放軍俘虜,黃維性格非常的頑固,不肯認錯。作為曾經的抗日將領,當時戰犯所給了他絕對的優待,但是黃維不領情。其實黃維非常的天真,可以說是一個純粹的軍人。

黃維沒能看清楚國民黨的腐敗,認為自己失敗是因為指揮不當,屬於軍事上的過失,其實當時國民黨真的是敗在軍事上嗎?黃維兵團擁有大量的美械,而中野只有小米加步槍,如此情況之下,黃維兵團還是避免不了被全殲的命運,這就說明了國民黨的腐敗已經到了極點,所以戰鬥力才會如此不堪。

而在戰犯所的黃維還做過一件奇葩的事情,那就是研究永動機,黃維打了一輩子的仗,最後搞起了科研,真是令人唏噓。永動機這種早就被證實不可能存在的東西,黃維硬是研究的津津有味。這可能就是他一生的寫照吧,無論怎麼努力,他的未來都和永動機一樣,虛無縹緲!


小司馬遷論史


黃維是蔣介石手下的高級將領,是陳誠土木系的重要干將,同時因為深受舊時代儒家學說的影響,他也是對蔣介石最忠誠不二的人,接下來我們簡單的說一下黃維的人生,然後再說一下為何他的努力都是徒勞的。

黃維在就讀黃埔軍校之前,是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員,雖然民國已經是一個文化蓬勃發展的新時代了,但是黃維仍舊喜愛著以前遺留下來的經典,所以他對孔孟學說仍舊保持著別人所無法理解的狂熱。


就讀黃埔軍校之後,在接觸到西方軍事知識的同時,黃維也棒起了孫子兵法研究了起來,在他的心目中這些老祖先遺傳下來的才是最好的東西,其他的不過是有輔助的作用而已。

黃維在從黃埔軍校畢業參軍之後,仍然保持了這種迷信書本的習慣,所以雖然屢屢建立下功績,但是很多人仍然因為他刻板的帶兵方式,將其稱之為的“書呆子”。

黃維的軍事生涯提升很快,因為是黃埔一期學生的原因,有著很高的資歷,又因為他身上的孔孟思想非常符合當時蔣介石提出的忠君思想,加之本身又有一定的能力,所以黃維就受到了蔣介石心腹大將陳誠的重用,成為了陳誠第18軍的師長,至此徹底的成為了陳誠土木系的干將,在後來陳誠高升之後,黃維更是成為了第18軍的軍長。



羅店血戰所帶來的名聲高漲和後續的下跌

在抗日戰爭之後,黃維和日本人展開了一場血戰,當時是松渡會戰,黃維還只是18軍的一名師長,他帶領著一支師的軍力駐紮在羅店跟日本人展開了激烈的抵抗戰,當時日本人調動了火力強大的進攻部隊對黃維展開了猛烈攻擊。

這一戰黃維的部隊損失慘重,三個團的兵力到後來連一個團的兵力都湊不上了,可見此戰的殘酷,但是黃維仍然帶領著部隊在日本人的攻擊下堅持了一個星期。


因為此戰黃維也開始聲名鵲起,成為了一名受人矚目的將星,可惜好景不長,後來有人經過訪問當時的作戰人員以及事後的研究,發現黃維的作戰方式太過於死板,完全是按照書上所行事,這個消息一發出來,頓時令不少人對黃維產生了失望,頭號書呆子的名號也堅實的扣在了他的身上。

書呆子將軍黃維

黃維書呆子氣的名號可不是說說而已,這在當時的所有國軍將領中,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在黃維身為軍長的時候因為和自己的上司集團總司令關麟徵作惡,被關麟徵以軍糧上面的小事跟當時的國民政府2號人物何應欽告了狀,何應欽當時掌管著國軍部隊的所有軍糧調動,在關麟徵跟何應欽告狀之後,黃維不但沒有認錯,反而跟何應欽爭執了起來。


何應欽在看到這麼一位小小的軍長敢跟自己叫板的時候,當即打算撤了黃維的所有軍職,但是蔣介石深知黃維對自己的忠誠,不忍心浪費了這麼一塊好材料,所以特意將黃維調到了後方培訓軍隊。

硬氣的黃維

在內戰後期,黃維被俘了,他和杜聿明、王耀武等人被關進了功德林,當所有人都慢慢認錯的時候,黃維卻硬氣了起來,在他的內心有著一套自己的準則,那就是孔孟之道忠臣不侍二主的思想。

在他的心裡,自己的君只有蔣介石一人,所以他堅決不認錯,所以這就造成了黃維的悲劇,他成為了最後一批被釋放的人員,在被關押了20多年之後,才在1975年的時候被放了出來。

至於說問題中所提到的王維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說法,我覺得說的應該就是黃維研究的永動機,黃維在幽禁的生涯裡面恪守著自己的忠君之道,但是在功德林裡面呆久了,黃維的內心也被苦悶慢慢填滿,所以當他從書中瞭解到永動機這種東西的時候,立馬想到了通過研究永動機來解自己的乏悶。

永動機一直以來都是被學術所駁斥的東西,所以當黃維向上申請的時候,很快被拒絕了,但是在黃維的多次努力下,當時的科學院終於同意了黃維的申請,給他加以了許多的資助。

所以黃維在功德林裡面全身心的投入了永動機裡,在黃維被從功德林裡面放出來的時候,他仍然繼續保持了對永動機的研究,黃維從一開始的打發時間變成了真正的熱愛,變成了一往無前的投入,所以這就造成了黃維後來的徒勞,因為這麼多年來,那麼多專業科學家都無法解決的永動機問題,單憑黃維一介半路出家的將軍又怎麼可能破解得了呢?

所以說這就是黃維一生努力都是徒勞的原因,他的忠君思想我們無法辯駁,因為這在那個年代來說,是一種非常可貴的東西,我們因為時代的不同可能會無法理解,但實際上這確實是一種令人敬佩的可貴精神,黃維真正讓人覺得徒勞的原因就是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研究永動機上,這在現代的科學體系下,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這才釀就了黃維後半生的徒勞。


孤客生


黃維晚年一直試圖製造永動機。人類追求能源的持續性和節約化,是工業革命後隨著資源緊缺的一種現實訴求,永動機的提出則滿足了這個期許。永動機是指一類所謂不需外界輸入能源、能量或在僅有一個熱源的條件下便能夠不斷運動並且對外做功的機械。

1、不消耗能量而能永遠對外做功的機器,它違反了能量守恆定律,故稱為“第一類永動機”。

2、在沒有溫度差的情況下,從自然界中的海水或空氣中不斷吸取熱量而使之連續地轉變為機械能的機器,它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故稱為“第二類永動機”。

這兩類永動機是違反當前客觀科學規律的概念,是不能夠被製造出來的。在物理學界,熱力學三大定律的提出之後,所謂“永動機”的構想已被判定為不可能實現的機械,成為人們對於資源利用無限可能的美好幻想。

黃維曾任十二兵團司令長官,俗稱“黃維兵團”。1948年11月25日淮海戰役中,黃維兵團被合圍於宿縣附近的雙堆集。11月27日,在黃維突圍當天,地下黨員八十五軍一一○師師長廖運周率部起義並反戈一擊,打亂了黃維的突圍計劃,導致黃維被俘。自此,黃維在進入戰犯管理所之後,為了逃避“思想改造”,將全部心力投入了永動機的科學研究之中,並曾在1968年得到獄方的贊助展開實驗,然而最後實驗失敗了。在1975年黃維被釋放後,他仍然不放棄這方面的研究。據黃維的女兒黃惠南迴憶稱:

被俘後,他們先是在石家莊附近的井陘集訓了一段時間。父親在茅草屋裡待著沒什麼事,看到外面有人來打水,搖那個轆轤,看得久了,便產生了奇想。他認為,重力無處不在,他要設計一種發動機,把重力變成動力,那麼這部機器可以永遠自動運轉,這是一項可以改變世界工業的革命。父親向管理方要求提供研究條件,遭到拒絕。後來,張治中奉命到管理所看望戰犯,父親趁此機會委託張治中把申請從事永動機研究的報告帶給中國科學院。科學院回覆說,他設想的機器叫永動機,永動機早已被科學證明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這項工作沒有意義。但是父親不死心,還要堅持設計他的永動機,這也被理解成他牴觸改造的一種方式。

黃維對永動機確實樂此不疲。1979年6月,黃維在政協分組會議上就開發“重力能源”做了長篇學術報告,會議通過決議,要支持黃維先生提出的科研項目。

可以看出:其一,黃維不是一開始就熱衷於研究永動機,而是被俘後研究永動機可以彌補監獄的枯燥生活。其二來是迴避當時的思想改造。至於永動機研究,無疑是徒勞無功,消遣而已。三是在當時激進浮躁力求超越的氛圍下,永動機研究似乎比較契合時代風氣。

實際上,永動機已經被目前的科學理論證明不存在。醉心於研究不代表就可以有好的結果。


歷史傳訊社


這和黃維的性格和經歷有重大關係。

1948年底,我軍發起淮海戰役,國民黨第十二兵團暨黃維兵團司令官黃維兵敗被俘,之後一直被關押在戰犯管理所,直到最後一次特赦。黃維很固執地認為:“我沒有犯罪,我只是打了敗仗!”故被稱為“最頑固戰犯”。

圖:被俘的黃維。

作為黃埔一期學員,誰也沒想到這個打了半輩子仗的軍人,最後竟在戰犯管理所搞起了科研,研究的還是永動機。

永動機,是指不需外界輸入能源能量,或在僅有一個熱源的條件下便能不斷運動並且對外做功的機械。科學界早有定論,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不可能實現。可黃維在戰犯管理所迷上永動機後,一直堅持這項研究,甚至製造出了試驗樣機。

剛進戰犯管理所,黃維每天在屋裡沒什麼事,見外面有人打水搖轆轤,看得久了,便產生奇想。他認為,重力無處不在,可以設計一種發動機,把重力變成動力,那麼這部機器便可以永遠自動運轉,這真是一項可以改變世界的革命!

圖:啟發黃維的水井轆轤。

黃維向管理方請求提供研究條件,遭拒絕。後來,張治中奉高層之命到管理所看望戰犯,黃維趁此機會,委託張治中把申請從事永動機研究的報告帶給中科院。中科院回覆說,這項研究是絕對不可能的,也沒有意義。

但黃維不死心,仍堅持設計永動機,這也被看作他牴觸改造的一種表現。

黃維的堅持,也是其性格使然。淮海戰役中,黃維兵團被陳賡部隊包圍。他倆是黃埔一期同班同學,陳賡早已摸透黃維的性格,知道他不僅迷信書本還堅持自我,便採取主動放棄陣地、誘敵深入的方法讓黃維上當。黃維被俘後,得知對手的是老同學陳賡,竟說:“敗在陳賡手上不算冤枉,陳賡是我的同班同學,在學校裡我就比不過他!”黃維的書呆子氣可見一斑。

1968年4月,黃維從北京秦城監獄轉押至撫順戰犯管理所,撫順戰犯管理所批准了他的實驗申請,並從管理所電機廠調出4名技術人員與理科出身的幾名戰犯,共同組成科研小組,還撥了一些經費。

戰犯管理所明知不可為而支持他,主要是為了促成他的轉化。撫順管理所所長金源認為,“‘永動機’是幻想。

但抱幻想,對每個人都是正當的……我考慮,應該肯定他的幻想,同情他的舉動,以此找出幫助他轉變思想的突破口。”金源對黃維說:“我對你研究的永動機很感興趣。如果成功了,對人類將是莫大的貢獻。不要有顧慮,要繼續研究,希望成功。”黃維對此非常感激。

幾經周折後,“永動機”的研製工作全面展開,一切按照黃維的設計圖紙進行製作。為了支持他的設計,管理所又花了一些經費,委託機械廠加工某些技術要求較高的配件。最後的結局是:“永動機”只轉動幾圈便停了下來。

圖:眾人圍觀黃維的永動機。

到1975年,黃維成為最後一批獲特赦的戰犯之一。獲釋後,黃維儘管社會活動繁忙,但他仍然堅持研究“永動機”。有的領導人得知後,還向他索要“永動機”的模型觀看。

圖:接過特赦令的黃維。

1979年6月,黃維在一次會議上,就開發“重力能源”作了長篇學術報告。會議通過決議,支持黃維提出的科研項目。後來因黃維年邁,便將研製“永動機”的項目交給了在江西機械廠當工程師的兒子。

圖:晚年黃維。


兵說


黃維,即不是將才,更不是帥才。他最稱職的職業就是一教書匠。如果非要和軍事指揮劃等號,他就是現代版的趙括,只會紙上談兵而已。這樣一個人怎麼竟然成了一個現代化兵團的指揮呢,這和國民黨內部派系的爾虞我詐分不開的。黃維兵團由華中地區的國民黨部隊為主,而華中的軍事長官是白崇禧。所以,東進兵團誰帶領,蔣介石和桂系分歧是非常大。高不成低不就,折中的意見就是選中的書呆子黃維。有人把黃維兵團的被殲說成是寥運周兵變所致,這是偏面不負責任的。寥運周起義只是催化劑,加速了黃維兵團被殲的速度。想想看,比黃維高明不知道多少倍的杜聿明,帶著數倍於黃維兵團的人馬,照樣被殲,何況黃維。


手機用戶6690864011


黃埔軍校的老牌畢業生,是陳庚大將的同班同學,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等等抗日戰爭,也算一位歷經戰火考驗的國民黨將領,所以在國民黨已經要敗亡之際,蔣介石因無人可用,命令黃維為第十二兵團司令長官。



其成名之戰是淞滬抗戰中的羅店之戰,這場戰役可謂血流成河,其面對日軍的進攻,時任師長的黃維硬是以三個團的兵力守了整整一個星期,戰後全師活下的不足百餘人,這場慘烈的戰役也使得黃維名聲大震,一時在國民黨中傳開。



後抗戰勝利,他離開了軍隊,轉到了軍事部門工作,在淮海戰役時期,蔣介石因沒人可用,便想起了這位忠勇可嘉的驍將,讓其帶領國民黨僅剩不多的精銳,但沒想到的是,在淮海戰場上,還沒大顯身手的黃維便被我粟裕大軍圍困於雙堆集,後被解放軍俘虜。



在十二兵團被粟裕大軍全殲之際,蔣介石還以為黃維已經“殉國”了,後知道其當了俘虜,氣的蔣介石大罵。而同一個姓黃的,是第七兵團司令長官,叫黃伯韜,此人非蔣介石的嫡系,號稱雜牌中的王牌,在抗日戰爭中可謂戰功赫赫,也因戰功被蔣介石重用,最後死於淮海戰場。所以說,做為軍人,在國家層面,他們是英雄,但在民族大義面前,他們做了蔣家王朝的陪葬品。


歷史之絕唱


1937年日本8月。日本從海上進攻上海,9月下旬,黃維接任笫十八軍,七十六師師長,在羅店阻擊日軍,日軍武器精良,對七十六發起猛烈攻擊,飛機助戰,七十六師頑強抵抗,浴血奮戰,三個團長一個戰死,兩個身負重傷,師部除一個報務員外,炊事員,秘書都抗槍衝上陣地。滯殆日軍七天七夜。戰後編制不足一個團。國民政府大力宣傳黃維戰績,忠勇可嘉,抗日英雄,被人戲稱書呆子。1939年曰軍入侵越南,在雲南邊堍集結,時任笫五十四軍軍長的黃維,奉調佈防雲南邊郵,後調任國民政府軍委中將高參。後任知識青年軍編訓總監部副總監,負責招募訓練事宜。




1948年淮海戰役,任十二兵團司令長官的黃維,被解放軍包圍兵敗被俘,開始改造.生涯。


在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改造期間,為能逃避思想改造,便全力研究永動機的力學原理。在1968年 得到獄方人力物力幫助。反覆實驗,還是沒有成功。但是仍然堅持不懈研究竟這門科學,特赦後,依.然對這項科學研究不離不棄,一直堅持到去世,也沒能成功。有人不理解而嘲笑。這種設想也是有可能的,好.多創造發明,都是從不可能開始的。後來人一定會實現這個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