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裁员:一半是寒潮,一半是火焰

冰火两重天

昨天,地产人的朋友圈被两件大事刷屏。

第一件,是某宇宙级房企爆出减员降速的传闻,这已经是下半年以来,第三起引发大范围恐慌的裁员信息。

之前透出裁员风声的,有高成长的黑马,有稳健低调的国企,其中部分地区公司或职能条线的裁员规模达到30%,有些部门甚至被一锅端。

刹那间,地产行业人人自危。

地产裁员:一半是寒潮,一半是火焰

第二件大事则恰恰相反。

昨天,万科、龙湖、融创、正荣四家标杆房企,在同一天晚上启动了2019届校园招聘计划。作为房企最重要的雇主品牌项目,引发了员工和应届生们的热烈转发。

万科早已不是原来的万科,13项新业务全面开花,而最传统的地产则被抛在海报末位的角落。

地产裁员:一半是寒潮,一半是火焰

今年,龙湖的仕官生去20所985,海外要去8所世界名校,但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吴亚军、邵明晓亲自带队的海外校招,要招聘却都不是传统地产所需的人才。

地产裁员:一半是寒潮,一半是火焰

融创的创想家、传奇、融誉三大项目,在全国8大区域、70座城市,放出上千个校招岗位。

地产裁员:一半是寒潮,一半是火焰

而一向主打精英人才的正荣,则为荣耀生开出了20万以上的综合年薪。

地产裁员:一半是寒潮,一半是火焰

真实与谎言

一边是裁员的瑟瑟寒潮,另一边是校招的熊熊火焰,今天的地产职场,到底面临着怎样的现实?

其实,最近很多房企的HR,都在跟涛哥交流一个问题,那就是:

接下来,你们要裁员缩编吗?

有趣的是,跟涛哥聊过的这些房企,都没有裁员计划,只是准备在社招方面提高标准,而校招则会继续扩大招募。

他们之所以会问,其实也是因为市场上裁员的消息真假难辨,大家都摸不准未来的风向,怕自己不够谨慎。

股市中有句话,叫做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其实大家的规模都还在增长,只是日子越来越辛苦,但由于外界真真假假的传言太多,才有了现在

草木皆兵,一边冲业绩,一边担心裁员的现实。

在涛哥看来,在政府的严厉限制下,地产目前确实处于低谷期。投融资都遇到很大障碍,不少公司由于融资难、回款难,出现资金链紧绷,进而导致拿地放缓。

但是,经历过无数次周期的风风雨雨,今年的状态对大型房企来说,应该说是属于超出预料,但仍在可控的范围内。

因此,对于大多数走稳健增长路线的标杆房企,只需要配合集团投资节奏,适当放缓新增招聘即可,并不存在裁员问题。

谁是裸泳者

但是,也并非所有的地产人都能够高枕无忧,正如巴菲特的名言:

只有潮水退去,才会知道谁一直在裸泳。

市场好时,大家尽管招人,尽管发展,好像招人的速度永远跟不上业务的增长。

只有市场变差的情况下,才是真正检验团队实力,考验企业真实管理能力的时候。

举几个例子:

1、一些过去认为人均效能不重要,不太关注个体能力,而采用人海战术冲业绩的公司,今年都开始恐慌了。

市场好时,每个员工似乎都能拿出业绩,跟着大船吃大锅饭,感觉各个都是人才。

到了市场不好的时候,却发现组织中充满了只会执行、不会思考的庸人,或者混混日子业绩平平的“小白兔”。

业绩倒逼变革,压力需要一层层传导,却发现下面的人根本撑不住,在顺风时完美的团队,到逆风时却弱不禁风。

在这种局面下,不管是民企还是国企,都不得不动刀。

2、一些盲目乐观,习惯高歌猛进的公司,今年都狠狠的砍人了。

市场好时,总对未来有高预期,总觉得人不够用,总喜欢大量招人、大量储备人。

而到了市场不好的时候,发现原来的拓展计划无法实现,原来储备的这批人派不上用场,只好手起刀落,统统干掉。

比如当年某房企储备了上百个小镇总以及配套的营销、工程等岗位,后来都做鸟兽散,而今年又直接干掉了一些拓展不利的事业部。

3、一些在一线城市貌似牛逼的人,到了二三线城市终于知道自己菜了。

现在一线城市拿地极难,很多人都只能往二三线城市发展,跳槽的时候都牛逼哄哄的,尤其是营销口,动不动就觉得自己干了几十亿的项目。

然而到了二三线城市,用不了多久就给打回原形,在顺风时你做什么动作好像都对,只有到了逆风才发现,你那些经验压根没效果。

对于其他口也一样,

房企这几年的全国化、往二三线城市下沉,让一批吃市场红利的人走上了管理岗,但是到了要克服难关时,就会发现这批人根本不行,这也是今年各房企大量换人的原因。

未来该往哪

市场好的时候,去哪家公司似乎都行,总归都有业绩,哪里钱多就去哪。

只有到了市场差的时候,人与人的价值和境遇才会真正出现分野,过去你羡慕的那些人,如今可能很难受。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企业就变的非常重要,因为市场的难关目前还未看到尽头,苦日子可能还要蛮久。

这里涛哥给各位地产人提出几点建议:

1、选择稳健型房企:地产行业太久不谈稳健了,但是那些跟涛哥聊编制,发现大家都没打算裁员的,都是像万科、金地、龙湖这样一向稳健,均衡发展的企业。

在发展与招聘时深思熟虑,不盲目激进,市场下行时才能收放自如,不痛下杀手。

2、选择尊重人的企业:原龙湖CHO房晟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把人当做工具还是把(培养)人当做目的,这是完全不同的。

当企业把人当工具时,那就可以花高价买,然后随时扔掉;只有当企业真正尊重人时,才会去认真思考如何让人生存与发展,才会对员工负责。

这一点,大家看市场上企业的用人玩法,自然会一目了然,不用多说。

3、选择长期高标准的企业:公司对人负责,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员工在市场上有竞争力,这样他们未来不管在内部还是外部,都会有持续的发展。

所以,与那些随意招人、玩人海战术的企业相比,坚持高标准、高要求的公司,其实对员工更加负责。

这一点上,以万科、龙湖为标杆,旭辉、正荣、阳光城等都是优秀的案例。

4、跳槽要更加谨慎:市场下行又接近年底时,不是跳槽的好时机,因为这时候的很多坑,都是要解决很大问题的。

所以,对于能力强的人,这可能是弯道超车,破格提升的机会,但对大多数一般人来说,要慎重评估自己的能力,珍惜目前的公司机会,谨慎跳槽、避免进入自己填不动的坑。

最后,今天的地产行业,正面临着市场走势的不确定性,和企业境遇的快速分化,希望大家能够:

1、保持信心,地产行业好日子至少还有十年,没必要这么早陷入焦虑;

2、保持进步,如果你的职责三年没有变化,那么这就是原地踏步的浪费时间,需要思考如何改变;

3、保持敬畏,每个人都应该正确的评估自己,切忌眼高手低,发展过快未必是好事,练好内功才是王道。

凛冬将至,你准备好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