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裁員:一半是寒潮,一半是火焰

冰火兩重天

昨天,地產人的朋友圈被兩件大事刷屏。

第一件,是某宇宙級房企爆出減員降速的傳聞,這已經是下半年以來,第三起引發大範圍恐慌的裁員信息。

之前透出裁員風聲的,有高成長的黑馬,有穩健低調的國企,其中部分地區公司或職能條線的裁員規模達到30%,有些部門甚至被一鍋端。

剎那間,地產行業人人自危。

地產裁員:一半是寒潮,一半是火焰

第二件大事則恰恰相反。

昨天,萬科、龍湖、融創、正榮四家標杆房企,在同一天晚上啟動了2019屆校園招聘計劃。作為房企最重要的僱主品牌項目,引發了員工和應屆生們的熱烈轉發。

萬科早已不是原來的萬科,13項新業務全面開花,而最傳統的地產則被拋在海報末位的角落。

地產裁員:一半是寒潮,一半是火焰

今年,龍湖的仕官生去20所985,海外要去8所世界名校,但值得關注的是,這次吳亞軍、邵明曉親自帶隊的海外校招,要招聘卻都不是傳統地產所需的人才。

地產裁員:一半是寒潮,一半是火焰

融創的創想家、傳奇、融譽三大項目,在全國8大區域、70座城市,放出上千個校招崗位。

地產裁員:一半是寒潮,一半是火焰

而一向主打精英人才的正榮,則為榮耀生開出了20萬以上的綜合年薪。

地產裁員:一半是寒潮,一半是火焰

真實與謊言

一邊是裁員的瑟瑟寒潮,另一邊是校招的熊熊火焰,今天的地產職場,到底面臨著怎樣的現實?

其實,最近很多房企的HR,都在跟濤哥交流一個問題,那就是:

接下來,你們要裁員縮編嗎?

有趣的是,跟濤哥聊過的這些房企,都沒有裁員計劃,只是準備在社招方面提高標準,而校招則會繼續擴大招募。

他們之所以會問,其實也是因為市場上裁員的消息真假難辨,大家都摸不準未來的風向,怕自己不夠謹慎。

股市中有句話,叫做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其實大家的規模都還在增長,只是日子越來越辛苦,但由於外界真真假假的傳言太多,才有了現在

草木皆兵,一邊衝業績,一邊擔心裁員的現實。

在濤哥看來,在政府的嚴厲限制下,地產目前確實處於低谷期。投融資都遇到很大障礙,不少公司由於融資難、回款難,出現資金鍊緊繃,進而導致拿地放緩。

但是,經歷過無數次週期的風風雨雨,今年的狀態對大型房企來說,應該說是屬於超出預料,但仍在可控的範圍內。

因此,對於大多數走穩健增長路線的標杆房企,只需要配合集團投資節奏,適當放緩新增招聘即可,並不存在裁員問題。

誰是裸泳者

但是,也並非所有的地產人都能夠高枕無憂,正如巴菲特的名言:

只有潮水退去,才會知道誰一直在裸泳。

市場好時,大家儘管招人,儘管發展,好像招人的速度永遠跟不上業務的增長。

只有市場變差的情況下,才是真正檢驗團隊實力,考驗企業真實管理能力的時候。

舉幾個例子:

1、一些過去認為人均效能不重要,不太關注個體能力,而採用人海戰術衝業績的公司,今年都開始恐慌了。

市場好時,每個員工似乎都能拿出業績,跟著大船吃大鍋飯,感覺各個都是人才。

到了市場不好的時候,卻發現組織中充滿了只會執行、不會思考的庸人,或者混混日子業績平平的“小白兔”。

業績倒逼變革,壓力需要一層層傳導,卻發現下面的人根本撐不住,在順風時完美的團隊,到逆風時卻弱不禁風。

在這種局面下,不管是民企還是國企,都不得不動刀。

2、一些盲目樂觀,習慣高歌猛進的公司,今年都狠狠的砍人了。

市場好時,總對未來有高預期,總覺得人不夠用,總喜歡大量招人、大量儲備人。

而到了市場不好的時候,發現原來的拓展計劃無法實現,原來儲備的這批人派不上用場,只好手起刀落,統統幹掉。

比如當年某房企儲備了上百個小鎮總以及配套的營銷、工程等崗位,後來都做鳥獸散,而今年又直接幹掉了一些拓展不利的事業部。

3、一些在一線城市貌似牛逼的人,到了二三線城市終於知道自己菜了。

現在一線城市拿地極難,很多人都只能往二三線城市發展,跳槽的時候都牛逼哄哄的,尤其是營銷口,動不動就覺得自己幹了幾十億的項目。

然而到了二三線城市,用不了多久就給打回原形,在順風時你做什麼動作好像都對,只有到了逆風才發現,你那些經驗壓根沒效果。

對於其他口也一樣,

房企這幾年的全國化、往二三線城市下沉,讓一批吃市場紅利的人走上了管理崗,但是到了要克服難關時,就會發現這批人根本不行,這也是今年各房企大量換人的原因。

未來該往哪

市場好的時候,去哪家公司似乎都行,總歸都有業績,哪裡錢多就去哪。

只有到了市場差的時候,人與人的價值和境遇才會真正出現分野,過去你羨慕的那些人,如今可能很難受。

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企業就變的非常重要,因為市場的難關目前還未看到盡頭,苦日子可能還要蠻久。

這裡濤哥給各位地產人提出幾點建議:

1、選擇穩健型房企:地產行業太久不談穩健了,但是那些跟濤哥聊編制,發現大家都沒打算裁員的,都是像萬科、金地、龍湖這樣一向穩健,均衡發展的企業。

在發展與招聘時深思熟慮,不盲目激進,市場下行時才能收放自如,不痛下殺手。

2、選擇尊重人的企業:原龍湖CHO房晟陶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把人當做工具還是把(培養)人當做目的,這是完全不同的。

當企業把人當工具時,那就可以花高價買,然後隨時扔掉;只有當企業真正尊重人時,才會去認真思考如何讓人生存與發展,才會對員工負責。

這一點,大家看市場上企業的用人玩法,自然會一目瞭然,不用多說。

3、選擇長期高標準的企業:公司對人負責,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員工在市場上有競爭力,這樣他們未來不管在內部還是外部,都會有持續的發展。

所以,與那些隨意招人、玩人海戰術的企業相比,堅持高標準、高要求的公司,其實對員工更加負責。

這一點上,以萬科、龍湖為標杆,旭輝、正榮、陽光城等都是優秀的案例。

4、跳槽要更加謹慎:市場下行又接近年底時,不是跳槽的好時機,因為這時候的很多坑,都是要解決很大問題的。

所以,對於能力強的人,這可能是彎道超車,破格提升的機會,但對大多數一般人來說,要慎重評估自己的能力,珍惜目前的公司機會,謹慎跳槽、避免進入自己填不動的坑。

最後,今天的地產行業,正面臨著市場走勢的不確定性,和企業境遇的快速分化,希望大家能夠:

1、保持信心,地產行業好日子至少還有十年,沒必要這麼早陷入焦慮;

2、保持進步,如果你的職責三年沒有變化,那麼這就是原地踏步的浪費時間,需要思考如何改變;

3、保持敬畏,每個人都應該正確的評估自己,切忌眼高手低,發展過快未必是好事,練好內功才是王道。

凜冬將至,你準備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