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降薪、高管辭任……房企陷“骨折”式危機

“2月和3月我都是拿的基本工資,4月份雖然全面復工,但對於濟南的二手房市場來說成交仍不景氣。截至目前,我們門店的成交量還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領導的意思是如果業績再不好下個月就裁員。”這是一位從事二手房中介人員的工作現狀。

事實上,這也只是房地產行業內當前的一個縮影,疫情的影響讓房地產行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尤其是作為開發企業,在疫情持續期間,“增收不增利”的現象普遍存在,而銷售、融資和負債一直都是亟待攻克的難題。

房企裁員、降薪開源節流式“自救”

面對生存和發展問題,自今年2月份以來,很多房地產企業選擇了裁員、降薪的方式來應對疫情危機帶來的影響,用開源節流來緩解銷售下滑、回款緩慢的困境成為房企自救的一種方式。

3月份,有媒體報道稱華夏幸福出於“降費增效”的考慮,正在進行大範圍裁員同時伴隨著區域優化和業務整合。華夏幸福對此解釋是為了聚焦核心都市圈戰略的實施和落地,聚焦業務重點區域,做強事業部。

4月初,網曝碧桂園裁員30000人。對此,碧桂園內部人士表示,集團2019年員工數比上年末減少約2.9萬,其中2.5萬人系轉崗。

與此同時,恆大員工也在社交平臺稱,恆大集團成立恆大寶在地產公司抽調16000人,因為此舉打破了很多員工的職業規劃,致使員工主動離職,事實上就是變相裁員。

眾所周知,現金流是房企的“生命線”,一旦陷入危機極易出現“骨折”。裁員、降薪的方式對於房企的發展來說杯水車薪,事實上,面對“骨折”式的危機,房企更需要通過提升綜合素質來探索多元融資途徑,在獲取融資成本的同時還要回歸到品質上,提供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高管辭任頻發只是優化人員架構?

面對危機,變相的裁員或降薪已經成為房地產行業內調整人員架構的一種方式。早在去年,部分房企就通過調整內部組織架構等措施來進行人員的優化改革。隨著疫情影響的不斷深入,這些調整也在不斷升級。尤其是3月份以來,多家房地產企業內部高管頻現人事換防,這背後又折射出了行業發展的何種變化?

3月20日,泰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披露公告稱,公司財務總監姜明群因工作變動,向公司董事會辭去公司財務總監職務,辭呈自送達公司董事會之日起生效;姜明群辭職後不在公司擔任其他職務,將到公司控股股東泰禾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任職。

3月24日,龍湖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發佈關於人事變動的公告宣佈,自2020年3月24日起,李朝江先生辭任公司執行董事及薪酬委員會委員,同時,王光建先生獲委任為公司執行董事。

3月24日,遠洋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發佈公告宣稱,沈培英辭任公司執行董事及公司秘書職務,並且將不再擔任公司授權代表,但將繼續擔任公司的財務總監。

4月1日,佳兆業健康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由公告日起,劉士峰已辭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及許昊先生已辭任執行董事。此前,2019年10月,佳兆業健康公告表示,趙愛女士已不再為公司的首席財務官。

4月9日,佳兆業健康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再度出現人事變故,披露公告稱郭英成辭任董事會主席及公司提名委員會主席但仍繼續擔任執行董事,同時金地集團原總裁張華綱獲委任為主席、提名委員會主席及執行董事,即日起生效。

4月13日,遠洋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公告宣佈,方軍辭任公司非執行董事及投資委員會成員。同時,侯俊將代替方軍獲委任為非執行董事及投資委員會成員。

4月14日,路勁基建有限公司公告宣佈,單偉豹將辭任公司執行董事,自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從這些房地產行業辭任的高管名單中來看,分管財務及投融資等重要業務的人員佔據一定比例。業內人士稱,這部分長期與資本市場打交道的房地產高管,對於房地產未來的發展趨勢有了一定認知,當前房地產行業正處於從高收益轉向低利潤時期,他們也因此更易流向其他崗位。

伴隨著房企的轉型和洗牌,當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的時候,房地產行業面臨的不僅是當下疫情的危機,同時,對於企業的管理運營方面也有著更高層次的要求,這些都是房企未來發展需要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