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降薪、高管辞任……房企陷“骨折”式危机

“2月和3月我都是拿的基本工资,4月份虽然全面复工,但对于济南的二手房市场来说成交仍不景气。截至目前,我们门店的成交量还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领导的意思是如果业绩再不好下个月就裁员。”这是一位从事二手房中介人员的工作现状。

事实上,这也只是房地产行业内当前的一个缩影,疫情的影响让房地产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尤其是作为开发企业,在疫情持续期间,“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普遍存在,而销售、融资和负债一直都是亟待攻克的难题。

房企裁员、降薪开源节流式“自救”

面对生存和发展问题,自今年2月份以来,很多房地产企业选择了裁员、降薪的方式来应对疫情危机带来的影响,用开源节流来缓解销售下滑、回款缓慢的困境成为房企自救的一种方式。

3月份,有媒体报道称华夏幸福出于“降费增效”的考虑,正在进行大范围裁员同时伴随着区域优化和业务整合。华夏幸福对此解释是为了聚焦核心都市圈战略的实施和落地,聚焦业务重点区域,做强事业部。

4月初,网曝碧桂园裁员30000人。对此,碧桂园内部人士表示,集团2019年员工数比上年末减少约2.9万,其中2.5万人系转岗。

与此同时,恒大员工也在社交平台称,恒大集团成立恒大宝在地产公司抽调16000人,因为此举打破了很多员工的职业规划,致使员工主动离职,事实上就是变相裁员。

众所周知,现金流是房企的“生命线”,一旦陷入危机极易出现“骨折”。裁员、降薪的方式对于房企的发展来说杯水车薪,事实上,面对“骨折”式的危机,房企更需要通过提升综合素质来探索多元融资途径,在获取融资成本的同时还要回归到品质上,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高管辞任频发只是优化人员架构?

面对危机,变相的裁员或降薪已经成为房地产行业内调整人员架构的一种方式。早在去年,部分房企就通过调整内部组织架构等措施来进行人员的优化改革。随着疫情影响的不断深入,这些调整也在不断升级。尤其是3月份以来,多家房地产企业内部高管频现人事换防,这背后又折射出了行业发展的何种变化?

3月20日,泰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披露公告称,公司财务总监姜明群因工作变动,向公司董事会辞去公司财务总监职务,辞呈自送达公司董事会之日起生效;姜明群辞职后不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将到公司控股股东泰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任职。

3月24日,龙湖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关于人事变动的公告宣布,自2020年3月24日起,李朝江先生辞任公司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委员,同时,王光建先生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

3月24日,远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称,沈培英辞任公司执行董事及公司秘书职务,并且将不再担任公司授权代表,但将继续担任公司的财务总监。

4月1日,佳兆业健康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由公告日起,刘士峰已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许昊先生已辞任执行董事。此前,2019年10月,佳兆业健康公告表示,赵爱女士已不再为公司的首席财务官。

4月9日,佳兆业健康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再度出现人事变故,披露公告称郭英成辞任董事会主席及公司提名委员会主席但仍继续担任执行董事,同时金地集团原总裁张华纲获委任为主席、提名委员会主席及执行董事,即日起生效。

4月13日,远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公告宣布,方军辞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及投资委员会成员。同时,侯俊将代替方军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及投资委员会成员。

4月14日,路劲基建有限公司公告宣布,单伟豹将辞任公司执行董事,自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从这些房地产行业辞任的高管名单中来看,分管财务及投融资等重要业务的人员占据一定比例。业内人士称,这部分长期与资本市场打交道的房地产高管,对于房地产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了一定认知,当前房地产行业正处于从高收益转向低利润时期,他们也因此更易流向其他岗位。

伴随着房企的转型和洗牌,当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的时候,房地产行业面临的不仅是当下疫情的危机,同时,对于企业的管理运营方面也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这些都是房企未来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