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官渡之戰爲什麼輸這麼慘?袁紹爲什麼不用田豐的計謀?

在官渡之戰以前,可能沒人相信曹操能夠戰勝袁紹,因為當時袁紹在北方佔據最多的兵力,而曹操只有袁紹五分之一的兵力。但是最會的勝者卻是曹操,這也是歷史上非常經典以少勝多的戰役。不過,袁紹為什麼會輸的這麼慘呢?其實袁紹手下有很多能人異士,但是袁紹都不會用,如果袁紹採取謀士田豐的計謀說不定還有翻轉的可能,但是最後失敗袁紹惱羞成怒還把田豐給殺了。

袁紹官渡之戰為什麼輸這麼慘?袁紹為什麼不用田豐的計謀?

三國時期能人輩出,在袁紹手下就有這樣一個謀臣叫做田豐,是個不可多得人才,可是後來田豐幾次中肯的建議,袁紹都沒有聽,導致了袁紹最終的失敗,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當初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田豐建議早點謀取許縣,可是袁紹卻沒有聽取。此後袁紹在田豐的謀略下,擊敗了公孫瓚,官渡之戰之前,田豐建議攻打曹操的後方,可是袁紹卻對田豐說,自己的兒子有病,不便前去,田豐非常惱火,言語之間激怒了袁紹,導致袁紹疏遠了田豐。

袁紹官渡之戰為什麼輸這麼慘?袁紹為什麼不用田豐的計謀?

袁紹起兵攻打許縣,田豐認為此時不宜出兵,但是袁紹依然未聽取建議,還下令把田豐囚禁了起來,袁紹戰敗之後,有人對袁紹說田豐聽說此敗,非常高興,一怒之下的袁紹便殺了田豐。試想如果袁紹沒有聽取田豐的建議,帶著田豐去官渡之戰,或許敗的就是曹操。

雖然曹操靠奇謀取得了局部的勝利,但是面對袁紹數倍於己的大軍,處境仍然十分艱難。建安五年九月,在於袁紹軍相持半年後,曹軍前方兵少糧缺,士卒疲乏,後方也不穩固,曹操幾乎失去堅守的信心,甚至有了退兵的打算。幸而此時曹操的核心謀士荀彧力勸曹操,認為此時已經度過了最為艱難的時期,局勢已經明朗,正是出奇制勝的關鍵時刻,千萬不可坐失良機。曹操採納了建議,繼續等待戰機的出現。

袁紹官渡之戰為什麼輸這麼慘?袁紹為什麼不用田豐的計謀?

建安五年十月,曹操苦等已久的戰機終於出現,袁紹方謀士許攸因家人犯法被抓,一怒之下投奔曹操。曹操聽聞許攸前來,大喜之下,連鞋子都來不及穿趕忙出去迎接。

許攸先是試探曹操,詢問他兵糧還能撐多久。曹操在兩次試探後如實相告:僅剩本月的兵糧了。許攸一見曹操竟能坦然告知,便知道他是英雄。因此為曹操出了一計:火燒烏巢。曹操聞言大喜,依計而行,果然大破烏巢,盡燒袁紹糧草,成為了官渡之戰最大的轉折點。

袁紹官渡之戰為什麼輸這麼慘?袁紹為什麼不用田豐的計謀?

回顧曹操在官渡之戰的表現,前有制定戰略,謀定而後動,派遣大將扼守關隘;後有半年相持,據守官渡。都是堂堂正正的用兵之法,而在此基礎上,屢施奇謀最終克敵制勝。可以說,若無前期佈局,也難有奇襲白馬的大捷,若無半年據守的經歷,也不能熬到許攸來投一舉奠定勝局。

反觀袁紹陣容,許攸在袁紹方時,就曾向袁紹獻策:曹操兵力本來就少,當前全部用來與我軍對抗,許都內部防衛必然空虛,只要我們直搗黃龍,攻佔許都,那麼就立刻掌握了戰事的主動權。而袁紹卻拒絕採納。因此雖然袁軍正面戰場依靠兵力優勢佔優,但是遍觀正常戰役,竟無一次奇謀,其失敗的命運,恐怕也是註定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