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工仔到致富帶頭人——記泰和新型職業農民彭建軍

□羅善平

從一個月收入只有300元的打工仔,到一個擁有40多名員工的企業帶頭人;從一個只有中專文憑的毛頭小夥,到一個敢於創新、追求夢想的業界精英,平凡的彭建軍用20多年坎坷經歷成就了非凡的事業,詮釋出一段白手起家的創業傳奇。

烏雞痴心漢

彭建軍1994年7月從泰和縣職業中專畢業後就到廣東一家烏雞養殖場打工。1995年初,他懷揣每月300來元的打工款回到老家養殖泰和烏雞,做起了養雞致富夢。經過幾年的打拼,彭建軍漸有積蓄,2003年,他自費參加全國家禽博覽會,心裡觸動很大,他覺得只有實現泰和烏雞標準化、現代化養殖,泰和烏雞產業才有出路和奔頭。可天有不測風雲,當年非典來襲,家禽業幾乎遭遇滅頂之災。非典過後一年,家禽市場行情有所好轉,但2005年,隔壁縣鴨子又大面積染上禽流感,彭建軍的烏雞產業再次跌入谷底。當時很多朋友勸他轉行養豬,畢竟生豬的價格比較穩定,但彭建軍痴心不改,他認為,只有失敗的企業,沒有失敗的行業。這時他開始轉型賣烏雞蛋,不曾想到市場反響度很好,這讓他再次找回養殖烏雞的信心。

賺到第一桶金後,2010年,彭建軍投入150多萬元,建起了3棟標準化雞舍,聘請浙江大學、江西農科院專家為技術顧問,招收員工40多名,並在工商部門註冊了西昌鳳翔禽業有限公司。經過幾年的發展,公司由一個作坊式的小小養雞場打造成一家集泰和烏雞養殖、育種孵化、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現代農業企業。

網絡銷產品

彭建軍在2016年阿里巴巴與泰和簽訂電商扶貧合作協議前,就已經在探索“互聯網+”農業銷售途徑,農村淘寶正式進駐泰和後,他抓住網購熱潮興起和物流快速發展的機遇,在加強傳統營銷手段的同時,開始發揮QQ群、微信、微博、網站等新媒體、新平臺的優勢,組建網絡貿易公司,成立專門從事網絡營銷團隊,將優質烏雞和烏雞蛋快遞到消費者手中。現在,北京的客人只要早上下單,一羽宰殺好了的生態烏雞,晚上就可以擺到餐桌上。2016年,彭建軍的網絡銷售額達800萬元。

為了讓有機產品可追溯,他投資4萬多元安裝了一套有機產品監控系統,採取射頻識別、二維碼及條形碼技術,從一枚烏雞蛋開始,對泰和烏雞的破殼生長、飼料餵食、儲藏運輸、加工銷售全過程進行記錄。為降低市場風險,他採取訂單生產、農超對接等方式,與南昌、深圳等大城市的多家大型超市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帶領鄉親富

為帶動當地百姓致富,2013年,彭建軍牽頭成立了泰和縣西昌鳳翔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社員86人,通過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行模式,實行統一技術規範、統一提供雞苗、統一飼料配方、統一禽病防疫的“四統一”生產管理模式,並按訂單養殖合同回收其鮮蛋和商品雞進行加工、包裝。目前,合作社出產的鮮蛋和商品雞已打進北京、上海、廣東等地38家大型超市,形成了養殖、加工、銷售一條龍完整產業鏈,帶動周邊2500戶農戶發展泰和烏雞養殖,年飼養泰和烏雞260萬羽,創利潤1800多萬元。

彭建軍還與貧困戶結為幫扶對子,給他們免費發放烏雞苗,教他們如何養烏雞,如何培育烏雞苗,讓他們熟練掌握烏雞養殖技術。幾年來,彭建軍先後無償向貧困戶發放脫溫雞苗1.2萬羽,幫扶貧困戶350戶。用他的話來說,“一人富不算富,只有大家富才是真正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