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酸浆面,味道真棒

十堰晚报报道:

郧阳酸浆面已有200年历史 清末至今只有4家能称正宗风味

郧阳酸浆面勾起游子几多乡愁

郧阳酸浆面制作技艺上榜我市非遗,为此,8月15日,《十堰晚报》和秦楚网刊发了《郧阳酸浆面已有200年历史》一文。同日,十堰晚报微信也以《清末至今,十堰正宗酸浆面馆只有四家,现存唯一一家在这儿!》为题进行了推送。这篇文章引起网友共鸣,勾起大家舌尖上的回忆和对家乡的怀念,点击率和阅读量很快飚升。截至16日12时,十堰晚报微信阅读量超过5万人,点赞近千,留言超400条。不少网友在留言区推荐十堰味道不错的酸浆面馆,希望这道家乡的美食能走得更远。

■记者 冰客

网友纷纷留言推荐正宗地道郧阳酸浆面馆

《十堰晚报》和秦楚网关于郧阳酸浆面的报道,以及十堰晚报微信《清末至今,十堰正宗酸浆面馆只有四家,现存唯一一家在这儿!》,引发众多网友留言热议。记者发现,这种美食勾起了大家的食欲和兴趣,纷纷打听哪里的酸浆面馆正宗地道,热心网友留言推荐。

网友@惠子说:“北京南路北京小镇那家酸浆面挺正宗的,味道不错。”

网友@风清云淡说:“郧阳区公路段往新客运站方向有一家郭氏酸浆面馆味道很不错噢!面汤喝着酸辣爽,面条嚼着有韧劲。现在每天都卖成限量版的。”

网友@?说:“科器公司旁边有一个道子里有一家不起眼的酸浆面馆,吃完那里的,再吃哪里的都觉得没那里的好吃!”

网友@蓝天留言说:“柳林沟菜市场斜对面那家,面劲道,味正,纯手工面条,特别好吃。”

网友@Zxy介绍:“东风红十字医院上面拐弯那儿有一家酸浆面不错。”

网友@猴哥则说:“何家沟口有一家好吃。”

网友@丹丹说:“浙江路七里垭社区对面正宗郧阳手擀面,好吃爽口,我家小孩吃完都念念不忘的味道。”

网友@星辰留言说:“五堰妇幼保健院那道子里,酸浆面真的做得超级好吃,味道特别正,特别喜欢吃,每次去都是必吃的。”

网友@美猴王爷留言说:“北京北路夏家店转盘往市广播电视台方向约100米处道路西侧,一家由郧阳区南化塘人开的酸浆面馆面条劲道(手工杂面)、酸爽可口,堪称美味,是市区最好吃的酸浆面之一。”

网友@赵静说:“郧阳文化广场旁清真寺的酸浆面特别好吃!”

网友@过眼云烟介绍:“柳林沟和天津路交接那个公交站向前走30米右手边有一家,手工切面,感觉还是小时候吃的那个味道!我每天还得提前几站下车,过完早自己再走过去。”

网友@曹操留言说:“郧阳区这边的各有各的特色,清真寺的辣,小石桥调的是大众口味,公路段郭氏面有时有点粗。总而言之,过了郧阳区都有酸浆面,各有所长各有各的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希望郧阳酸浆面能继续继承传统手艺,发扬光大。”

记者发现,留言热议的多对郧阳酸浆面颇有研究,以十堰城区和郧阳区人居多。网友留言评论达400余条,推荐的郧阳酸浆面馆多达数十家。

地道酸浆面勾起几多乡愁

网友@花信风评论说:“身为郧阳人,会做酸浆面是一种幸福。”

网友@小鱼儿评论说:“记得初中时,学校外路口的一家酸浆面很好吃,但是那时候零花钱不多,只能偶尔吃一次。初中毕业之后好像就再也没吃过,那个味道一直怀念到现在。偶尔回家乡的时候,总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再去吃过,有点儿遗憾。希望下次回家乡能吃上一碗酸浆面。”

网友@诗和远方说:“不在老家,只能怀念。”

网友@拥抱彩虹说:“我是一个远嫁他乡的人,看到家乡的酸浆面,小时候常吃,几十年没吃了,口水都出来了。”

网友@梨子苹果片留言说:“我是郧阳区人,特爱吃酸浆面,可惜已有两年没吃到了!想想那种面的嚼劲,汤的酸爽,味道的诱惑,越发渴望尽快吃到嘴,明天就回老家解解馋。”

网友@梅子留言说:“身在深圳,心心念念想着我的酸浆面,可惜这边没有,馋。”

网友@小云说:“作为一个南方人(家乡以米饭为主),在郧阳区待过一年的人,我就喜欢吃酸浆面。”

网友@珊瑚海留言说:“酸浆面吃的是味道,品的是情怀,它是当之无愧的十堰乃至湖北的美食文化代表!”

网友为郧阳酸浆面打出品牌建言献策

还有网友为郧阳酸浆面打出品牌建言献策。

网友@湖北省投促商务-商(协)会联络处说:“可借鉴襄阳经验,襄阳市成立了牛肉面走出去领导小组办公室。”

网友@策说:“可以考虑做真空冷藏包装。”

网友@赵经建则建议:“可以举办学习班,让这一传统小吃遍布中华大地每一个角落。”

酸浆面最好不要长期食用

那么,酸浆面适不适合长期食用?

记者昨日采访了太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张汉语。据其介绍,从营养学角度来说,酸浆面首先是口味重,不适合现在倡导的多食清淡菜肴的健康要求;其次是酸浆面所用酸菜属腌制品,腌制品是致癌食物种类中风险较高的食品;再则,酸浆面缺乏青菜,所用食材富含碳水化合物较多,恰恰易导致人们肥胖和体重增加。因此,从这三个角度考虑,酸浆面偶尔作为调节食用可以,长期食用会导致人体蛋白质摄入不足,腌制食物过量,不利于健康。

提起郧阳酸浆面,十堰人几乎都知道。这种风味小吃,酸香扑鼻,味美爽口,老幼皆宜,不少家庭都会做。别小看它,它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相传是因为郧阳人爱吃酸菜才逐渐形成的。

一碗地道的郧阳酸浆面,究竟如何出炉的?记者日前采访了郧阳酸浆面制作工艺的传承人黄廷芳,请他传授秘诀。

郧阳酸浆面,味道真棒

黄廷芳酸浆面制作30多年,是郧阳酸浆面制作工艺的传承人。

郧阳酸浆面,味道真棒

郧阳酸浆面的主要原料是小麦面,也有杂面。

郧阳酸浆面,味道真棒

焯好水的芹菜、腊菜经过一段时间的腌制,就变成了酸菜。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记者 冰客 通讯员 田英鸥 图/郧阳非遗保护中心提供

郧阳酸浆面诞生于清道光年间

郧阳地处鄂豫陕三省交界,秦腔豫音楚风交汇,乡土小吃种类众多,形成其独特的美食文化。郧阳酸浆面就是郧阳传统小吃之一,史载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因其口感劲道、酸辣开胃而备受欢迎。

关于郧阳酸浆面的诞生,史料记载了一个故事。相传清道光年间,郧阳城有一王姓姐弟,父母早亡,靠乞讨为生,住在城外的破庙里。为了生存下去,姐姐被卖入大户人家。在弟弟12岁生日那天,姐姐凑钱买来一斤白面和半斤豌豆面,准备为弟弟做长寿面。为了调味,姐姐除了放入盐外,还将平日讨来的剩菜汤煮沸,调在面里中。谁知,面汤酸香四溢,过往路人垂涎欲滴,纷纷进庙一探究竟。姐弟俩诚实相告,路人摇头不信。这件事启发了弟弟:“既然人们对剩菜汤面条如此好奇和喜爱,何不开一小店糊口?”姐弟商量过后,姐姐将卖身银钱交给弟弟开店。

弟弟在汉江西河码头边开了一家面馆,专门卖剩菜汤面条。这种面不仅便宜,而且闻来酸香无比,引来众多食客光顾,生意日渐红火。讨来的剩菜汤不够用了,弟弟又想出一个办法,将面汤浇在菜叶上,让其发酵成酸汤。弟弟试验一下,居然成功,研制出了酸香无比的酸浆面。后来,酸浆面几经改进,受到食客的普遍欢迎,食者中不仅有普通市民,还有达官贵人。

没几年时间,弟弟便兑现自己的承诺,将姐姐接回来和自己共同经营面馆。酸浆面经过代代传承,直到现在,成了郧阳的名吃。

清末至今,正宗郧阳酸浆面馆只有4家

郧阳区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介绍,清末至今,继承和发扬了正宗郧阳酸浆面风味的有4家:一是清宣统年间开业的高家酸浆面馆;二是民国时期的刘家酸浆面馆;三是1949年以后开业的张狗娃(张玉金)酸浆面馆;四是如今在鄂西北地区颇负盛名的黄家酸浆面馆,店主是张玉金师傅的徒弟黄廷芳。

黄廷芳今年61岁。1985年,他和家人投奔郧阳老城亲戚家,在张狗娃酸浆面馆打工。1991年,张狗娃酸浆面馆关门,黄廷芳便自己在郧阳城区开了一家黄家酸浆面馆。1994年,根据政府统一规划,黄家酸浆面馆搬至小石桥下。

黄家酸浆面馆2009年被郧阳餐饮业协会、文化旅游业协会评为“郧阳酸浆面名店”,被中华饭店餐饮娱乐行业协会评为“中华特色名小吃”。

郧阳酸浆面做法考究

黄廷芳介绍,郧阳酸浆面的主要原料是小麦面,也有杂面(用百分之三十的豌豆面加入百分之七十的小麦面),秘制酸汤、酸菜(一般是腌制的酸芹菜或酸腊菜)、放入绿豆芽,撒上葱花、香菜和芝麻碎末(炒香的芝麻稍加捣碎)。工艺并不复杂,却不油不腻,酸香无比。夏天食之,能祛油腻助消化;冬天食时,多调些辣椒油、胡椒粉,能开胃祛寒,增强食欲。既能登大雅之堂,也能存于乡野小馆。

郧阳酸浆面的制作工序主要分为四道:制浆汤、炒浆料、擀面条和煮制酸浆面。

“制浆汤的原料,一般选用腊菜、白菜、芹菜、包菜等青菜,也可用嫩豇豆,掺点花椒叶,色香味更佳。”黄廷芳介绍,制浆汤的方法也叫“抖浆”,在清明节以前抖的浆,是上等的好浆。“把菜用开水焯一下,放入干净的盆中摆好,再将烧开放温的面条汤浇到青菜上,用一块青石压住,陆续浇入适量的凉白开。每次浇水时,盆里的‘浮沫’一定要捞干净。待闻到酸香时,美味的浆汤就制成了。每次取汤后,要将新鲜面条汤适量兑入老浆汤中。”

“第二道工序就是炒浆料。具体作法是:将香油、猪油烧到80℃,下葱花、姜末、食盐,炒成红黄色,铲出锅。如需辣味,也可加入少许辣椒面。倒入浆汤,配以五香粉、味精等调料,待汤汁变成乳白色,放凉,随吃随取。”黄廷芳说。

“第三道工序是制浆面,最好是手工擀切的黄细面(因放入少量碱,面条带有微黄色)。”黄廷芳强调,“和面时,要加入盐、碱和鸡蛋清。这样的面条煮出来,既好吃又有劲道,不糊汤。”

“最后一道工序是煮面。大锅加水烧沸,50克绿豆芽焯水至断生捞起,和切碎的酸菜同置一大碗内。用漏勺盛面条放沸水中略煮,倒入碗中,浇淋煮好的酸浆,撒上一汤匙炒熟且碾碎的芝麻末,根据个人口味,浇一勺用香油调好的辣油,撒上葱花、胡椒粉、味精,调好口味,就是一碗美味可口的酸浆面了。” 黄廷芳介绍。

郧阳地区有“宁可一日无肉, 不可一日缺酸”的说法。酸浆面的面白味美、酸鲜可口,具有开食欲、健脾胃、助消化、驱风寒的作用,很适合高寒山区、湿气较重地区的人们食用。1986年,郧阳酸浆面被录入《湖北土特产》一书。

一碗酸浆面承载了多少游子的乡愁

采访中,记者发现,酸浆面是鄂西北百姓的家常便饭,可谓家家会做,人人爱吃。对于许多从郧阳大山走出去的游子来说,酸浆面是他们日思夜想的家乡味道,勾起浓浓的乡愁。据传,从郧阳走出去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教育家杨献珍,年过古稀还坚持下厨,做家乡的郧阳酸浆面。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老兵回到家乡十堰,拒绝各方宴请,硬是要吃郧阳酸浆面。

日前,郧阳酸浆面制作工艺作为传统技艺,入选十堰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围绕“如何让郧阳小吃更好吃”,郧阳区文体旅广局、工商联、食药监局等相关部门,目前正研究成立郧阳三合汤、酸浆面美食联盟,制定三合汤、酸浆面美食标准化工艺流程;使用绿色健康食材,保证货真价实;发挥联盟优势,广泛宣传推广,严格食品采购、验收、储存、出库、运输等环节质量控制,规范操作,杜绝食品安全事故;实现郧阳美食产业化,培植优质小吃企业做大做强,淘汰落后的小吃店,面向全国发展郧阳小吃产业。

“传承地方美食文化,进一步提升三合汤、酸浆面等特色小吃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打造‘味觉郧阳’。”郧阳区相关部门表示,将主动发挥职能作用,合力打造郧阳品牌名吃,实现“郧阳小吃”走出湖北,走向全国,擦亮郧阳文化旅游美食名片。

郧阳酸浆面已有200年历史 清末至今只有4家能称正宗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