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潮汕特色民俗文化——「營老爺」:潮汕神靈坐轎出廟巡遊

在中原大地,很多地方的春節到農曆初六就已經結束,而在潮汕地區,春節重頭戲才剛剛開始。

春節期間,只要你在潮汕地區的大街小巷走一走,肯定會不期而遇各種“營老爺”活動。

春節潮汕特色民俗文化——“營老爺”:潮汕神靈坐轎出廟巡遊

揭東曲溪鎮陳寮村頂鄉古廟供奉的是玄天上帝

“營老爺”習俗的由來

“營老爺”起源於土地崇拜,是由古時鄉閭的伯公祭祀發展而來。土地崇拜導致土神的產生。土地之神,古人稱之為“社”,潮汕人則把它叫做土地公或者伯公。在以前的鄉村,各鄉各里都有祀奉伯公的傳統;祭祀伯公,保留著上古上神春祈的遺俗,祈求的是一整年風調雨順、百業興旺、五穀豐登、大小平安。

據南北朝的《荊楚歲時記》記載:社日,四鄰並結綜會社,宰牲牢,為屋於樹下,先祭神,然後飧其昨。

“營老爺”的營字,是潮州方言詞,保留著迴繞和畛域的古義,是來回走動,飛來飛去的意思,《詩經》中便有“營營青蠅”之句。從流傳至今的形式看,有迎神酬神意義在,因此有的文字表達為“迎老爺”。

春節潮汕特色民俗文化——“營老爺”:潮汕神靈坐轎出廟巡遊

揭東曲溪鎮陳寮村正月十九營老爺的神廠

“營老爺”就是在村中開闊地方設置臨時“神廠”,將神像從廟裡請出,舉行集中祭拜儀式,場面甚為壯觀,然後用八臺大轎抬著老爺,到村子裡遊行,最後再送回神廟安放。

“營老爺”當天,大家會自發搬出家裡的八仙桌,集中到神廠,奉上傳統的祭拜食品三牲(滷鵝、雞、豬腳)五粿齋碗,還有大金紙節,具體用哪幾種,也因神明種類和時節不同而各異,從而產生了各式各樣具有地方特色的豐富民俗美食,有紅桃粿、韭菜粿、餈殼粿、豆目粿、甜粿等等各種美味粿品。現在祭拜時,有些人為了方便省事,直接買些糖果、水果的也有。因此,有些傳統工藝的美食,也在時代進步中不斷地流失,比如傳統做法的薯粉粿等。

春節潮汕特色民俗文化——“營老爺”:潮汕神靈坐轎出廟巡遊

祭拜時用的三牲

按潮汕習俗,“營老爺”分文營和武營兩種。

文營是在祭祀儀式過後,將老爺請上神轎,由選定的壯丁抬著,儀仗鼓樂前導,巡遍社區的每一條大街小巷,再繞社區的邊界遊行一圈, 回到神廠。

武營是在祭祀儀式過後,先用紅綢將神像捆緊在神轎上,做好疾跑的準備。營神開始,各條巷頭巷尾都燃起篝火。丁壯們抬起神像,飛奔來到篝火前,用力把神座舉到頭上,然後縱身跳過火堆,跑過小巷。跑完村裡的巷子,又跑出田間,抬著老爺巡遊村界,回到神廠。潮汕人把這種武營形式叫做"走老爺"(潮汕話的“走”,是“跑”的意思,也是一個保留著古義的方言詞)。有些地方的“營老爺”民俗幾近瘋狂,比如澄海鹽灶的拖老爺和潮州臥石的絞老爺。

在神廠的集中祭拜儀式完畢,老爺就開始出巡了。

春節潮汕特色民俗文化——“營老爺”:潮汕神靈坐轎出廟巡遊

揭東霖磐鎮聯東村營老爺隊伍

“營老爺”沒有固定形式

老爺出巡的儀仗隊伍,沒有固定形式,一般由標旗、彩旗、花籃、醒獅、英歌舞、大鑼鼓、潮樂隊、長老隊等部分組成。隊伍可長可短,長到幾千人,短到幾十人;組織單位或大或小,小到一個村、一個鄉,大到一個社區、一個城鎮,或者相鄰的幾個村子由於行政上或經濟上有密切關係的,或是有共同供祀的大老爺的,都可以一起商議組織、串連巡遊。

老爺出巡的時候,由八名壯丁,用八抬大轎抬著出遊,儘可能地遊遍各個角落,以期盼神明在新的一年裡能雨露均霑,保佑每一個人每一寸土。遊神隊伍一路上敲鑼打鼓,浩浩蕩蕩,所到之處,村民夾道燃炮相迎。有的村民會用手摸一下老爺,相傳這樣可以給自己及家人帶來好運氣,並保一年平安。“營老爺”期間,家家戶戶還會將神廟的燈火接點自家燈籠,然後掛到自家大門上,祈求的是香火不斷,俗稱“點燈籠”。

春節潮汕特色民俗文化——“營老爺”:潮汕神靈坐轎出廟巡遊

揭東霖磐鎮聯東村營老爺隊伍

村民們以能參加遊神為榮,一般參加遊神抬轎的須為去年新婚或新丁(家有新生男嬰)的壯漢,多人報名時需抽籤決定抬轎人選;除抬轎人外,其他有資格參加遊神的人可以扛旗參加遊行。抬轎的時候,要不停搖晃,搖晃得越厲害,說明神靈越高興;神靈一高興,保佑的力度就會越大。

為了使老爺更高興,在“營老爺”日子的前後幾天,一般會搭戲棚做大戲(請潮劇團來演潮劇)給老爺觀賞,演戲酬神。村民們當然也歡天喜地與神共賞同樂,在聲歌輕婉、英歌曼舞中陶冶情操、娛樂娛樂。

春節潮汕特色民俗文化——“營老爺”:潮汕神靈坐轎出廟巡遊

揭東曲溪陳寮村演戲酬神

“營老爺”的時間和意義

“營老爺”的具體時間,各不相同,是根據各鄉村供奉的老爺種類而定,一般從正月初四部分老爺回人間開始,到農曆正月十五前後達到高峰期,甚至到農曆二月初,“拜老爺”及“營老爺”活動在潮汕地區此起彼伏,熱鬧非凡,成為一種獨具特色的潮汕民俗文化,形成了當地的特殊節日,民間地位超過一般意義的春節,很多在外做生意的潮汕人,即使沒時間回老家過年,也會盡量回老家參加“營老爺”活動。故潮汕有"營神正、二月"的俗諺。

春節潮汕特色民俗文化——“營老爺”:潮汕神靈坐轎出廟巡遊

營老爺時村民夾道燃炮相迎

春節“營老爺”,無論規模大小,不管文營武營,其原始意義,都是為了淨土驅邪、祈求平安。既充分展示了觀賞性和娛樂性,同時也是美食的比拼、舌尖上的較量,且達到整頓社區秩序、強化社區治理、團結鄰里關係等作用。

或許有的人認為,“營老爺”帶有迷信色彩,但對於潮汕人來說卻是一種故土情懷的召喚。潮汕人通過“營老爺”這項古老祭拜儀式來弘揚禮智仁義信,增強族群認同感和社區凝聚力,這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傳承,代表的是族群枝葉的繁衍。

“人雖遠,家恆在”,縱在天涯海角,潮汕人一句“膠己人”便能兩肋插刀、守望相助,一句“家鄉有事”,便會毫不猶豫、不辭千里!

如果說潮汕工夫茶喝的是人情味,“營老爺”傳承的則是桑梓之情!

春節潮汕特色民俗文化——“營老爺”:潮汕神靈坐轎出廟巡遊

新鮮出爐的韭菜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