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膠己人”如何稱呼自己的親屬?這裡告訴你!

本文對潮州所轄的潮州市區(湘橋、楓溪)、潮安縣(庵埠、彩塘、古巷、鳳塘)、饒平縣(黃岡、汫洲)八處閩語的親屬稱謂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儘管在選點的密集性和周遍性上還有待改進,但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反映了潮州閩語親屬稱謂的概況。

潮州方言親屬稱謂系統概貌


親屬稱謂的分類方式有多種,本文采用三分法,即:宗親、外親、姻親。下面將通過表格形式將潮州方言親屬稱謂系統詳細地呈現出來(“敘稱”詞在前,用楷體加粗的形式表示)。

(一)宗親

宗親是血親的一個分支,指與自己有血緣關係且同姓氏的親屬,其中又包括直系宗親和旁系宗親。直系宗親包括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兒子、女兒、孫子、孫女等。旁系宗親包括伯父、叔父、堂兄弟、堂姐妹、侄子、侄女、侄孫、侄孫女等。潮州方言親屬稱謂宗親部分詳下表1和表2。

潮汕“膠己人”如何稱呼自己的親屬?這裡告訴你!

直系宗親1


潮汕“膠己人”如何稱呼自己的親屬?這裡告訴你!

直系宗親2


潮汕“膠己人”如何稱呼自己的親屬?這裡告訴你!

旁系宗親1


潮汕“膠己人”如何稱呼自己的親屬?這裡告訴你!

旁系宗親2


(二)外親

外親是血親的另外一個分支,它是指與自己雖有血緣關係,但是不同姓氏的親屬,如外祖父母、舅父、姨母、表兄弟、表姐妹、表外甥(表兄弟姐妹的子女)、外孫等等。

潮汕“膠己人”如何稱呼自己的親屬?這裡告訴你!

外親稱謂表


潮汕“膠己人”如何稱呼自己的親屬?這裡告訴你!

外親稱謂表


需要說明的是,上表中的“舅祖父、舅祖母、姨祖父、姨祖母”既可以指祖母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也可以指外祖母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即對這方面的稱謂是不分內外的。

潮汕“膠己人”如何稱呼自己的親屬?這裡告訴你!

其他外親


(三)姻親

指沒有血緣關係而有婚姻關係的親戚,包括自己的配偶及其父母兄弟姐妹、自己兄弟姐妹的配偶、父母兄弟姐妹的配偶、堂兄弟姐妹的配偶、表兄弟姐妹的配偶等等。

潮汕“膠己人”如何稱呼自己的親屬?這裡告訴你!

姻親


潮汕“膠己人”如何稱呼自己的親屬?這裡告訴你!

姻親


潮汕“膠己人”如何稱呼自己的親屬?這裡告訴你!

(表7)

潮汕“膠己人”如何稱呼自己的親屬?這裡告訴你!


潮汕“膠己人”如何稱呼自己的親屬?這裡告訴你!


潮州方言親屬稱謂的語用特點


(一)偏稱

所謂偏稱,就是出於祈福辟邪的目的,對稱謂對象不按本來的關係稱呼,而改以別的較為生疏的稱謂。正如楊梅《川渝親屬稱謂漫談》指出“所謂偏稱就是不依從原來的稱呼而改用別稱,最常見的偏稱是對父母的偏稱,目的是迴避八字相剋,過去的人認為如果父母與子女的八字不合,就會發生克子或子早夭折的慘劇,於是便設法在稱謂上否定這種父輩與子輩的關係,以欺瞞無常,求得平安”[3]。

潮州方言親屬稱謂的偏稱現象也主要體現在對父母的稱謂上。在潮州地區,經常可以聽見人們稱父親為“阿叔”、“阿伯”、“阿丈”、“阿哥”等,稱母親為“阿姨”、“阿姆”、“阿姐”、“阿嬸”等。偏稱現象在交通閉塞、經濟落後、迷信盛行的地區特別流行,它反映了民間的迷信心理和語言的靈物崇拜,為了避兇求福,甚至可以打破親屬稱謂的倫理常規。據瞭解,不僅僅在潮州,大至整個南方地區都有類似對父母的偏稱。

(二)稱謂變化的社群差異

由於社會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導致不同的社會群體在使用語言上存在一些差別。即使是使用同一種方言,也會因為社會成員的年齡、地域等因素而導致在具體語言應用上的差別,例如在如何稱謂父親、母親這個問題上,就明顯體現了這點。儘管“阿爸[pa55]”、“阿媽[ma55]”這種叫法經得到多數潮州人的認可,但“阿兄(哥)”、“阿伯”、“阿叔”、“阿丈”、“阿爸[pa33]”以及“阿姐”、“阿嫂”、“阿姆”、“阿嬸”、“阿姨”這些稱謂語仍未完全消失。對這些稱謂語的選擇和使用,除了年齡、地域因素外,還受到說話人的社會地位、受教育程度、對外接觸程度等其他因素的影響。

1、年齡的差異

語言使用隨年齡的不同而產生某些差異。老中青三代由於經驗、習慣的不同、對舊詞的堅持程度以及對新詞的接受程度不同,在對父母親的稱謂上,使用情況就呈現出明顯的差別。

潮州人對父母的稱謂語確實是隨著年齡而變化的,“阿爸[pa55]”、“阿媽[ma55]”這種叫法是後來才出現的。老一輩人由於年齡及習慣所限,已難以改變用詞。中年一代則處於過度期,他們熟知幾種用法,能熟練地在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稱呼語。年輕人及更小的孩童接納了“阿爸[pa55]”、“阿媽[ma55]”這種叫法,有的也還可理解和認知“阿兄(哥)”、“阿伯”、“阿叔”、“阿丈”以及“阿姐”、“阿嫂”、“阿姆”、“阿嬸”、“阿姨”,但接觸與使用較少。

2、 地域環境的差異

生活的環境也是造成說話人語言習慣差異的重要因素。城區與鄉鎮的生活環境不同,使得人們的語言使用習慣也有所不同。生活在城區的人基本上都選擇了“阿爸[pa55]”、“阿媽[ma55]”作為稱呼父母親的詞語,但是替代速度不完全一致,在邊遠地區比較慢。

3、 社會地位的差異

社會地位的差異對父母親稱呼語的使用也有一定的影響,不過,這種影響主要是在早期,現在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了。

在我們調查的潮安縣古巷鎮,40歲及以上的人幾乎沒有人使用“阿爸[pa55]”、“阿媽[ma55]”來稱呼父母親。古巷鎮屬農村,多數人靠務農為生,在他們看來,農村人就不應該學城裡人的稱呼方式,那樣子會被人笑話為“不本分”。只有那些“賺工資”的人家,父母親有正式工作,領國家工資,經濟上有保障,而且到一定時候子女也能“子承父業”,他們有著與生俱來的優越感,他們才能很本分地稱呼父母親為“阿爸[pa55]”、“阿媽[ma55]”。

4、 受教育程度和對外接觸程度的差異

對父母親稱謂的不同,除上述差異外,在相同年齡、相同地區的人群中,還存在因受教育程度和對外接觸程度差異而產生的差異。接受過學校教育且受教育程度較高或在城裡有較親密的親戚朋友的家庭裡,容易接受並使用新說法。在他們看來,“阿爸[pa55]”、“阿媽[ma55]”這種叫法比較時髦,而“阿兄(哥)”、“阿伯”、“阿叔”、“阿丈”、“阿爸[pa33]”以及“阿姐”、“阿嫂”、“阿姆”、“阿嬸”、“阿姨”等則過於土氣。因而他們首先在對外稱謂父母時放棄了“阿兄(哥)”、“阿伯”、“阿叔”、“阿丈”、“阿爸[pa33]”以及“阿姐”、“阿嫂”、“阿姆”、“阿嬸”、“阿姨” 這些土俗的叫法,而使用了“阿爸[pa55]”、“阿媽[ma55]”,一方面是為了避免過於俚俗,一方面也是交際的需要,這樣更容易讓對方理解。雖然他們已經無法改變自己以及上輩人對父母親的那種稱謂方式,但他們的下一代毫無疑問都將會使用“阿爸[pa55]”、“阿媽[ma55]”(甚至是更新潮更富個性的稱謂方式)來稱謂父母親。

地處廣東地區的閩方言潮汕話又會與地處福建的閩南方言廈門話產生哪些差異?有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鏈接閱讀全文。

註釋:

[1]羅湘英《親屬稱謂的詞綴化現象》,漢語學習,2000年8月第4期。

[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增補本,157頁。

[3]《文史雜談》,2001年第2期,第67頁。

[4]其實,廈門話的“安”應系由“阿”演化而成,阿媽[a33ma53]中的“阿[a33]”受後面的“媽[ma53]”的部分同化而成為“安[an33]”。後來便逐漸固定下來並且泛化成為一個親屬稱謂的前綴,構成其他親屬稱謂。

[5]“某”字的本字可能是“母”。“某”與“母”的音韻地位皆在流開一上聲厚韻,讀io、u為文讀,讀(或au)為白讀。

主要參考文獻

[1]陳澤泓:《潮汕文化概說》,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甘於恩等:《典型特點與變異特點——域內閩語與周邊閩語之語音比較》,暨南學報,2005年2期。

[3]甘於恩、吳芳:《潮汕方言與潮州文化》,潮汕文化研究,3-4期,2006。

[4]吳芳:《粵東閩語與福建閩南方言文白異讀比較研究》,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06。

[5]胡士雲:《漢語親屬稱謂研究》,暨南大學2001屆博士論文。

[6]林倫倫:《澄海方言研究》,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1版。

[7]王建設、張甘荔:《泉州方言與文化》,鷺江出版社,1994年第1版。

[8]伍鐵平:《論漢語中的從兒稱謂和有關現象》,載《中國語言學報》1984第2期。

(原載《潮州文化研究》,《漢語南方方言探論》,2014,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