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資產:爲何成爲投資新寵?

一提及“不良”,多數投資人的第一反應是拒絕,皆因 “不良” 二字惹的禍。其實,無論是政府、金融機構還是企業,尤其是銀行、券商、保險等,都是不良資產的供給方。“不良”只是一個泛概念,指的是會計科目裡的壞賬科目,並不意味著它們是沒有價值的資產。就在當下的資產管理領域裡,由不良資產構成的優質資產包,已然成為了各路機構爭搶的“香餑餑”。看看近年來不良資產行業的發展趨勢,理性的分析下為何不良資產能夠成為私募投資者的“投資新寵”。

什麼是不良資產

不良資產也稱不良債權。包括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和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其中最主要的是銀行、信託公司等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是指銀信(銀行和信託公司簡稱)融資人不能按期、按量歸還本息的銀信貸款。也就是說,貸款不能按預先約定的期限、利率收回本金和利息。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包括房地產等不動產組合的財務上的定義,即非金融機構(企業)不良資產。不良資產是不能參與企業正常資金週轉的資產,如債務單位長期拖欠的應收款項,企業購進或生產的呆滯積壓物資以及不良投資等。而如今甚至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定義擴展到上市公司掛*ST的股票等。不良資產處置,是指通過綜合運用法律法規允許範圍內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對資產進行的價值變現和價值提升的活動。資產處置的範圍按資產形態可劃分為:股權類資產、債權類資產和實物類資產;或者按照債務人所屬行業劃分;或者按照時間分批次。資產處置方式按資產變現分為終極處置和階段性處置。針對不同類型的不良進行深入分類,以便採取更有效的處置方式。

不良資產是怎麼形成的

一、外部原因,國企存在預算約束軟化問題

國企在登記註冊過程中的預算約束軟化問題從企業的資本金注入、登記註冊就開始了,長期以來,我國國有企業資本金的法律地位不明確,未建立企業資本金注入和保全機制,國有企業資本金缺少法律保護,受到來自各方面的侵燭。另一方面,有些國企還以國家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為名拖延銀行貸款、賴賬不還,銀行也無可奈何。國有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預算約束軟化問題國有企業除了在成立之初,在經營管理過程中也揹負著各種各樣的包袱。

二、銀行內部原因

1、沒把自己當企業,銀行還停留在舊體制的慣性思考商業銀行沒有把自身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來看待,所以在經營管理中不免存在舊體制的慣性作用,為不良資產的形成埋下了隱患。2、貸款管理制度不健全,風險預警系統不太行

一些基層銀行發放的塾交稅利、生產鋪底流動資金等一些貸款,均是以短期貸款的形式貸款出去的,但是卻長期被企業佔用。在《商業銀行法》出臺之前,國有銀行在控制貸款質量方面缺乏有效的內部機制和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在年前,銀行從未提取壞賬準備金,沒有核銷過壞賬損失。經營過程中形成的不良貸款不斷積累,資產質量和經濟效益低下的矛盾日益突出。3、商業銀行不是獨立法人商業銀行(主要是國有商業銀行)屬於國家所有,但是政府部門、企業上級、企業即國有產權的主體、決策主體、責任主體誰也不對經營結果負責,誰也不承擔風險責任。此外,各銀行都不同程度收到了來自外部的放款壓力,形成了所謂的銀行信貸規模的“倒逼機制”。銀信貸款基本分為貸前、貸中、貸後、催收4個階段,而不良資產的產生就來源於此。1. 業務員為了完成任務,貸前對借款人資格審核不細緻,或由於利益與借款人編造資料,騙取貸款;2.風控人員由於審核任務繁重或經驗不足,按照制度一刀切或者對熟悉的業務人員審核放鬆;3.借款人多為企業,由於企業經營不善、政策變化等各種因素,導致無法按期回籠資金,不能償還貸款。4. 抵押物重複抵押或有其他查封,無法處置。

三、制度原因地方保護主義給銀行施壓

對於處於虧損狀態下的國有資產,特別國有大中型企業,為維持社會穩定或受其他非經濟因素制約,政府常常利用行政手段,強制要求銀行向嚴重虧損或理應被淘汰的企業發放貸款,這些貸款主要用於支付職工工資,進入了消費領域。因此,許多企業債務從發生之日起就不可能償還,銀行不良資產數量越積越多,造成銀行不良資產比例上升。

四、體制原因經濟體制改革使國企資本金”先天不足”

過低的固定資產折舊率給國企留下了資金缺乏的病根,國企不僅資金不足,而且固定資產折舊率一直偏低,多數企業未足額提取,就是這種己經很低的企業折舊資金,還被國家以各種形式全部或部分收繳,進入政府財政預算,用於緩解財政困難或新項目的投資建設。致使國有企業只有依靠向銀行借債進行固定資產更新改造,長期處於吃老本的狀況下。

行業發展趨勢

中國不良資產管理行業從國有銀行剝離不良資產的改革起步,經歷了三個階段,分別是:政策性階段、市場化轉型階段和全面市場化階段,全面市場化表現可以用七個“越來越”概括。

一、行業越來越火

隨著參與的市場主體不斷增加,從4+2+N到大量內外資機構進入,以及衍生出大量的第三方服務機構和服務平臺;隨著參與機構增加,大量資金開始湧入不良資產市場,價格逐年攀高,有些資產包甚至達到8毛以上;從交易量看,僅浙江省2017年全年金融不良資產本金成交1147億元;交易平臺方面繼續擴容,除淘寶和京東司法拍賣平臺以及各地產權交易所、金融資產交易所,全國範圍內湧現超400家特殊資產互聯網平臺。

二、參與機構越來越多

不良資產市場的參與機構從最初的四大AMC,到現在四大AMC和近60家地方省市AMC,以及橡樹資本、高盛、海岸等外資基金;此外,國內基金如鼎一、文盛、東方前海、坤盛等越來越多投資不良資產的異軍突起;民營AMC如新大唐、萬亦投資、胡巴資產、森信資產、恰寶資產、潤木投資等,也在全國範圍開展資產包投資和管理服務業務。

三、買包競爭越來越激烈

隨著不良資產行業進一步市場化,前端資產包持有方的價格預期不斷被拉高,銀行和四大AMC的資產包地方AMC參與度越來越高。特別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的資產包,隨著投資人增多,部分資產包的價格被競價到8毛以上,進一步壓縮投資人和服務商的利潤空間。

四、處置難度越來越大

不良資產市場化的結果也使得一些機構盲目進入這個行業。在資產包價格被拉高的同時,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處置難度不斷加大,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1、欠發達區域的資產流動性差;2、價格買的比較貴利潤空間小;3、因各地司法環境和債務人的和解能力差導致處置週期長;4、購買評估團隊和處置團隊不專業,憑藉經驗而不是科學評估;5、創新處置模式欠缺,沒有共贏意識。

五、創新模式越來越多

不良資產行業的市場化,促進了行業的整體創新,如平安銀行(000001,股吧)的人工智能清收系統,通過建立特殊資產生態圈,利用人工智能應用貸款預警,使不良大幅降低。華融資產於2月1日建立首家不良資產交易中心,藉助互聯網為不良資產處置提供專業交易平臺;民營資管的創新方面也不斷突破嘗試,如新大唐的標準化“盡調9+1”、APMS項目管理系統;互聯網平臺資產360創新人工智能小叨機器人成為催收利器;淘寶網債權拍賣開通地方服務機構通道,彌補線下服務短板等等。

六、細分機會越來越多新一輪不良資產的顯著特點是抵押物比較多,處置方式由原來的傳統催收、訴訟、折讓到出現債務重組、資產證券化、破產清算等創新模式。隨著後端資產使用人的業務前置,現階段的處置創新增加了更多的模式,出現了專門從事商業、酒店、廠房、物流、林業、礦業、碼頭等細分的不良資產處置領域。

七、整合越來越重要

單一的資源優勢已經不符合現階段的不良資產市場,資本驅動下的批發模式和專業驅動下的管退模式都無法真正做大做強,只有通過模式創新,把各方資源有效整合,才能更好地發揮各自優勢。同時,結合專業化的團隊,通過信息化手段,搭建合作共贏的平臺,來實現有效資源整合。特殊資產上中下游產業鏈開始細分,更專注更專業,特別是後端的市場細分,創新出更多的玩法。

逆週期的投資機會

資產管理公司賺錢模式就在於賺取收購與處置不良資產中的差價,收購價格越便宜,利潤空間就越大。但去年以來,不良資產包漲價明顯,甚至一度有傳言某銀行不良資產包漲價至6折,而此前這一價格普遍在3折左右。舉例來說,假如資管公司以3折的價格花100萬元拿下價值300萬元的不良資產包,以兩年時間追回150萬元,扣除每年5%的相關費用,年化收益約15%。但如果折扣上升到6折,以這個比例來算,不算費率,資管公司反而要每年虧損8%。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顯示,當前不良資產處置的平均回收率在40%以上,即價值10億元的不良資產,AMC至少可以回收4億元。由此可見,AMC拿資產的平均折扣空間最好在4折以下。其實,不良資產的投資邏輯很簡單:就是“買的便宜”和“專業處置”。如今,隨著中國經濟步入增速換檔期,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以銀行信貸為主的金融體系備受考驗,商業銀行體系內的不良資產逐漸暴露,不良率急劇上升,不良貸款餘額快速攀升。截至2017年底,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71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74%。預測,到2018年底,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將達到1.88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75%。預計2018年,我國房地產市場會繼續承受較大壓力,涉房不良貸款規模也可能增加,到2018年末國內房地產業不良貸款餘額將達到855億元,不良貸款率將從2017年的不足1%升至1.5%。經濟大環境決定了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通道。場外分析人士認為,今年商業銀行處置不良貸款的緊迫性增強,不良風險會加速暴露,實際不良貸款率可能高於已公開的數據,預計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將於2020年見頂。交通銀行(601328,股吧)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受去產能等因素影響,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規模仍在增加,而非銀機構也越來越多面臨不良資產處置需求,規模龐大的不良資產孕育出巨大的不良資產處置市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通常抵押物充足,手續相對規範,資產較優質,具有很大的價值挖掘空間,能夠獲取超額收益。”另外,資金來源更加多元化是不良資產市場的另一大特點。2016年,銀監會1738號文放寬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限制,允許每個省成立兩家資產管理公司,以此來推動社會資本積極湧入不良資產領域。截至2017年10月,全國已設立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達到55家,省級AMC的股東一般情況下為地方財政廳、國企或者政府投資平臺。整個AMC行業呈現4+2+N模式,持牌AMC機構仍然是主流;很多金融機構自己內部也設立了資產管理公司或者處置平臺;外資基金更是加大了對中國不良資產的投入;民營資本則成為本輪週期中的新力量,通過參股地方AMC、組建民間機構等,搶佔不良資產投資市場。市場的擴大也會提高化解和處置不良資產的效率,使得銀行在出售不良資產方面獲得更大的議價權。越是經濟不景氣,不良資產孕育的價值越高。業界普遍認為不良資產投資市場正逐步成為國內機構投資者,包括私募在內的的投資界“新寵”。投資就像品茶,入口苦澀回味甘甜。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因為可以堅持到底的人不多。盈虧就像坐過山車,有高峰,也有低谷,在投資的路上,希望能夠成為你的良師益友。

不良資產:為何成為投資新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