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恭達:沙曼翁書法篆刻藝術的美學思想

言恭達:沙曼翁書法篆刻藝術的美學思想

曼翁老師常對我說:歷代書法大師之所以偉大,並非他們在技巧上有如何不可企及,關健在於他們對於歷史上的創作模式從文化到心理的深刻理解與巧妙運用。

縱觀曼翁先生獨特的藝術風格,我以為以下五個方面基本包孕了他的書法篆刻藝術美學思想和藝術觀。

極飾反素,歸於平淡。

劉熙載《藝概》雲“白貴佔於賁之上爻,乃知品居極上之文,只是本色”。如果說,要從“易經”《賁卦》中所示的華麗繁富的美和平淡素淨的美中進行選擇的話,曼翁先生則選擇了“白賁”的美,即絢爛之極,復歸平淡。他認為有色達到無色,自然樸素的白賁之美才是藝術的最高境界。在文與質的關係上,要質本身發光才是真正的美。因此,他並非滿足於常人欣賞的“錯彩鏤金,雕繢滿眼”的美,而更傾心於“初發芙蓉,自然可愛”的美。曼翁先生的書法、金石、包括他從不肯輕易示人的繪畫,乍看是不經意,不過信手為之,逸筆草草,其實這是熟練之極,不求工而自工。行間疏密,照應起伏,正奇巧拙,配合得天衣無縫,了無痕跡。如歐陽修說的“初如食橄欖,真味久愈狂”,力趨平淡,實非平淡,此乃非高手莫屬!

言恭達:沙曼翁書法篆刻藝術的美學思想

言恭達:沙曼翁書法篆刻藝術的美學思想

唯道集虛,計白當黑。

曼翁先生十分重視書法篆刻藝術中的虛空要素。他常以莊子的“虛室生白”說講唐人絕句“無字處皆其意”的高超妙絕。其實,虛比真實更真實,沒有虛空存在,便沒有生命。“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謂神”此乃從實到虛,一直到神妙的不可知之的虛處佳境。他懂得要發揮老子“有無相生”的哲學觀點,達到“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於空寂處見流行,於流通渠道行處見空寂”。作品中不難看出虛靈中傳出動盪,神明裡透出幽深,勁力內含,英華外溢,風神卓犖,自立體貌。以虛帶實,化實為虛,求得神妙境界。他深知“實處就法,虛處藏神”的妙用,常用“補空”手法,留出空處,顯出虛處,因而氣韻流動,空中傳神。書法藝術是一種點線的表現與創造。要達到書家主觀感情的傾注,必須用心造境,以手運心,法求實而情務虛。這就是說,曼翁先生的書法點線已不是單純的僵死的墨象,而是別構一種靈奇。他的用心所在,正是在無筆畫處,這裡是飄渺天倪,天造化工的境界。人們往往追躡這朦朧萌坼的神化妙境,但須知,這境界的實現,端賴於書家平素的精神涵養,天機境植。法別高下,情分雅俗,使若讀書萬卷,馳神千古,使胸次遼闊,可醫一俗,則必主意深長,落墨不凡,避小家氣,呈大氣象。米芾說“心匠自得為高”。“清”、“逸”、“靜”是曼翁藝術審美的基本傾向,他以簡靜沖和,清暢溫雅的藝術風格保證了字裡行間的虛靈之氣,涵映世界的廣大精微。凝情於靜,縮情於虛,絕虛會神,心正氣,從感覺到心理兩個方向均達到虛靜、專一的境地。

言恭達:沙曼翁書法篆刻藝術的美學思想

澄懷觀道,窮理盡性。

書法藝術的意境不是一個單層浮面的文字再現,而是一種深層的創構,從直觀感覺到最高靈境,如古人評畫一樣,“始境,情勝也;又境,氣勝也;終境,格勝也”。終境,則是作者氣格的昇華表現。曼翁先生從古代哲學思維活動中的物我交融的認識,領悟色相聯繫微妙至深的禪境,結合現代哲學的理性,站在時代的高度,追求動中的極靜,也是靜中的極動,直探生命的本質與律動。靜穆深沉的觀照與蓬勃生髮的生命構成了他藝術的二元。“得其環中”,“超以象外”,書家從“傳神”至“妙語”,通過高度的韻律、節奏、秩序、理性顯示深層的生命、力和熱情。曼翁先生借取這草情篆意或楷法隸趣表達心中的韻律,描給出心靈的直接領悟的物態天趣,尋找與心靈的契合。於有限中見到無限,又於無限中迴歸有限。——誕生於真力彌滿,超脫自在的深心的自我!

言恭達:沙曼翁書法篆刻藝術的美學思想

唯觀神彩,不見字形。

“形”是書法字體基本形式結構,“相”即書藝的意象。“無形之相”的高格深永之意是曼翁先生真正追求的。他常以古人“風神骨氣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之訓為準則,唯觀神彩,不見字形,歸真返樸,達到融法度於無形,傳性情於毫端的自由王國。他的書印,不假修飾,有的粗頭亂服,也任其醜樸,不加脂粉,但風韻正,天真全,樸實可愛。為使書法達到“神似”高度,他堅持“無意於書”才能“情意盤礴”用筆自由馳騁,心筆交運,筆隨意行,意不在書而得於書。故他的書印給人總有宛如東床高臥,了無拘束之感,與其說字有根據,不如說筆筆有我在。鑑此,他一貫主張要追求窮源,要向上學,取法乎上,可使筆墨入古,風格超越時流。主張寧瘦毋肥,寧拙毋巧,寧少毋濫,寧輕鬆毋稚拙。曼翁先生疾呼要“脫俗”。他說:“寫字作畫拙大於巧則近古,巧大於拙則易俗。餘謂弄巧較易,守拙甚難。”我自己還是學生,他總對我說要求“出新意於法度之中”,不盲目迷信古人,也要敢於否定自己。

言恭達:沙曼翁書法篆刻藝術的美學思想

言恭達:沙曼翁書法篆刻藝術的美學思想

作意在先,意與靈通。

創作思維過程是個主體反映客體,主客體交融的過程。曼翁老師作書前常常首先熟識書寫內容與形式,結合情感的表現而成一定的意象,然後動筆,做到意筆契合,得心應手。意在筆先,關健在於通靈。只有靈感迸發,如由神助,變化無窮。如張懷瓘指出的“幽思入於毫間,逸氣彌於宇內,鬼出神沒,追虛補微”。由於曼翁先生崇尚自然簡淡的重意思想,他的作品往往做到“筆不周而意周”。他已在退闇老師的基礎上打破“平”“周”的界框,波濤起伏,力求變化。變則通,通則生,“最嫌爛熟能傷雅”。作品常以意運筆,一氣呵成,體態萬千,備極眾妙。遵照孫過庭“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溫之以妍潤,鼓之以枯勁,和之以閒雅”,達到陰陽相和,剛柔相濟的中和之美。

言恭達:沙曼翁書法篆刻藝術的美學思想

言恭達:沙曼翁書法篆刻藝術的美學思想

(本文為節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