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秦並六國,為什麼楚國對秦國的恨那麼突出呢?秦、楚有何淵源?

為車奮鬥的人


楚南公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那麼,楚南公說這話是為什麼呢?因為楚國強嗎?不是的!因為楚國冤啊,甚至敗得有點窩囊。

怎麼個窩囊法呢?

我們來看看原話是怎麼說的:

范增: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

楚懷王又是何許人呢,楚人如此懷念他?

楚懷王

說起楚懷王,他也算得上一代名人。

縱橫家蘇秦曾言:縱合則楚王,橫成則秦帝。

評價高吧,可他卻稱得上“楚冤王”,在他手中時,楚國本是有機會統一六國的大國。他繼位時,楚國成了當時世界最大的國家,也是當時物產最豐富、人口最眾多、軍隊最強盛的國家。

論人才他有屈原、田忌、昭陽等,論軍事實力,他先後打敗齊魏,被推舉為七國合縱攻伐秦國的帶頭人。

可他卻偏偏下了一步臭棋,打破了這種格局。

當時,張儀代表秦國出使楚國,許諾只要齊楚斷交,就給楚國六百里土地。他的寵臣又在耳邊扇風,楚王相信了,不僅斷絕了和齊國的結盟,還把屈原給貶謫了。

楚懷王見到秦國沒有給他允諾的土地,他還以為是自己和齊國斷交不夠徹底,還特地派人去罵齊王。這樣做,秦國還是沒有給他土地,一氣之下,他又與秦國斷交了,並且派軍攻打秦國。

結果,兩戰兩敗,楚國的大國地位由此而衰。

公元前309年,齊湣王給楚懷王寫下了一封信,裡面陳述了秦楚之盟的危害利弊,楚懷王又與齊國結盟了。盟約的墨跡未乾,楚懷王又因為秦昭王的聯姻而撕毀盟約,與秦國結盟了。

楚懷王的兒子繼承了他做事不加思考的習慣,在秦國做人質還把秦國大臣打死,逃回楚國去了。秦昭王不能忍啊,就派兵攻下了楚國邊境的一些城市,然後遣使告訴楚懷王約他簽訂合約的事情。

楚懷王正為這事煩惱,還特地把犯事的兒子送到齊國做人質去了,眼見秦昭王邀約議和,而自己的寵臣、妃子也在耳邊煽動。

欣然願往,這一去,便是永遠。

楚懷王去參加會盟後,被秦國給囚禁了,想要逼迫他讓楚國割地。他還算有點骨氣,堅決不答應割地的事情,秦國便一直囚禁著他。

楚國見他被抓,就把他在齊國做人質的太子救回來,擁立他當上了新的楚王。

新的楚王對他父親顯然不是很看重,楚懷王似乎成了被遺忘的人。楚懷王趁秦王進攻楚國的時候,跑了,他跑到趙國後,卻沒想到趙國壓根不肯收留他,沒法,他就想前往魏國避禍,還沒走多久,又被秦國抓住了。

過了幾個月,楚懷王心中鬱悶,不幸逝世,秦國便把他的遺體送回了楚國。

當時,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

楚懷王之後,楚國的歷史就從頂級大國開始步入了屈辱史。

秦國打他,割地議和;再打他,嫁公主議和;再打,再割地議和……

楚王此時的態度,可謂就差俯首稱臣了,太子更是直接送到了秦國做人質。秦國一有風吹草動,立馬就派人送禮。

秦昭王死去,送禮默哀;嬴政即位,送禮祝賀。

只是這一切,都挽救不了楚國的命運。

公元前223,王翦、蒙武攻破楚都,殺死楚王,楚國滅亡。


雖然楚懷王自己聽信讒言,貪圖利益,但整體說來,楚國可能是最冤的國家了。

他的子民對於秦朝,是非常不甘心的,這是亡國和辱國雙重的仇恨啊。

所謂“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多數就是這個原因了。

另一個原因便是,楚霸王為了表示自己是名正言順,順應天命去滅秦獲得大義上支持而做出的政治宣傳了。


每日一篇歷史故事,故事有溫度,歷史有詩意,百般滋味,全在心間。

期待您的關注。


腦洞趣味歷史


楚國對秦國的仇恨由來已久。第一,政治外交上,楚懷王以君子之舉,到秦國去談判(是被張儀忽悠的)。卻被秦國扣押,成為了人質。在這裡,我們不談論楚懷王的英明與昏庸。只是說這件事。因此楚國人罵秦國的扣押楚懷王之舉是小人之舉。是背信棄義的反面教材。為此,楚國人(楚懷王)創造出了一個成語,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第二,軍政謀略上。楚國雖然地圖廣闊,但人丁並不怎麼興旺。幾十萬軍隊,守不住自己的國土。更為可笑的是,楚國人特別是守不住自己的宗廟社稷,當然包括他們的都城了。春秋時期,吳國以十分之一的兵力,長途奔襲,一舉攻破楚國的都城。伍子胥還把楚王的屍體從墳墓裡請出來,賞了他三百鞭。接下來,秦國的瘋子白起,更是以數萬對數十萬的劣勢,愣是攻破楚國的都城郢。白起更是一把火焚燬了楚國王室的宗廟社稷。逼得楚國連番遷都,以躲避秦國的鋒芒。

大家看看,楚國在戰國之初,版圖本來是七雄中名副其實的老大。到最後竟然被秦國給修理成可憐的老二了。再加上楚懷王剋死於秦。要說楚國人不恨秦國,恐怕沒人會相信。其實,記恨秦國的不止是楚國,而是其他東南六國(包括楚國),要知道,秦國的老壽星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那他的鄰居們禍害的老慘了。昭襄王在位時期,破格提拔戰神白起(其他國家則稱白起為殺人王,人屠,瘋子等綽號),而白起也沒有讓慧眼識珠的昭襄王失望。白起一生。。。。。。嗨,還是簡單點吧。昭襄王在位期間,白起將韓國的土地拿走了三分之二。把魏國的土地拿走了一半。把趙國的土地拿走了三分之一。當時版圖最大的楚國,愣是被昭襄王給打成可憐的老二。不僅如此,秦國還把楚國都城郢給佔了。並把佔領的楚國土地設為南郡。郡府所在地就是郢。漢朝稱之為江陵。在當時,楚人以文化領先秦國。而秦國在軍政上則優於楚國和其他東南四國。也正因為如此,後世人泛稱秦國為暴秦。由於楚人的王被秦國扣押,再加上秦國的統一六國的過程充滿著血腥。(對楚人尤為殘暴)所以,楚國人最恨秦國。有電視劇說過,楚國人出生的小孩,第一句話不是叫爸叫媽。而是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可見楚國人對秦國的恨是咬牙切齒,恨之入骨的。


風雨中的梅雲


楚國、秦國這對冤家對頭很有意思,都是出身低微的諸侯國,反而勵精圖治,成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強勢諸侯,反觀那些出身高貴的諸侯,反而沒落了。有點像後來滿清的八旗子弟,養尊處優,沒有進取心。秦國的祖先是給周王朝養馬的,在西周分封諸侯時按公侯伯子男等級分,秦國都夠不上級別,在西域偏僻之地給了個附庸國;而楚國連附庸都不是,在蠻夷之地野蠻生長。正是環境惡劣,出身低微,使秦楚更加勵精圖治,奮發圖強。

楚國通過吳起變革,秦國通過商鞅變革都變得強大起來,都有了擴張野心。戰國時代,群雄並起。楚國想問鼎中原,秦國想走向東方。兩個強大的諸侯領土相鄰,衝突在所難免。秦國東進,韓、魏屈服,秦、齊矛盾已上升為主要矛盾。雄踞南方的楚國,西鄰秦東接齊,地位極其重要,是制約齊、秦爭雄的關鍵力量。此時,為了抗秦,齊楚聯盟。

秦惠文王與張儀商量對策,瓦解齊楚聯盟。張儀遊說楚國,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為條件,要楚懷王“閉關絕齊”。待楚、齊絕交後,張儀只承認獻地六里。楚懷王見受到欺詐,惱怒至極,舉兵伐秦,結果慘敗。

楚懷王十七年(前312年),楚、秦間再次爆發大戰,楚國又大敗,秦軍攻楚之漢中,取地六百里。楚懷王三十年(前299年),秦國再次玩欺騙手法,說邀楚懷王到秦國和談。楚懷王去秦國後被扣留,並客死咸陽,楚國國勢迅速衰弱。

楚頃襄王時代,秦國多次伐楚,於公元前278年攻入楚都郢城,燒燬夷陵。秦王政親政後,遣老將王翦,統秦師六十萬,相持一年,公元前223年,大敗楚軍,楚國滅亡。

楚國南方大國,也有問鼎中原的野心。但秦國在與楚國的兼併戰中做法的確不地道,第一次欺騙用土地換楚與齊解除同盟;第二次直接扣留人家國君,最後害的楚國國破家亡。真就是問什麼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後來在推翻秦王朝的戰爭中,楚地起義軍將領項梁起事,在薛城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新“楚懷王”,重新建立楚國,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滅了秦國。



雲中漫步笑紅塵


推薦您看《大秦帝國系列》,應當是第九集

1.楚王被太后算計

2.女兒也被太后當槍使,算計楚王

3.楚王帶一老僕從秦返楚卻被拒,他的兒子怕父親回來爭王位。

4.輾轉來到趙國,卻被拒

5.到齊國薛公也拒絕

6.可憐老楚王又單車就道,苦不能言,氣息奄奄回到秦國

屈原代表忠義,他說老楚王落得這個下場。

是啊!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算有典故了。

再者項羽是奉楚王為上,這也啊輿論攻勢。





大師神馬是大師


誠邀!楚國和秦國,仇恨來源已久,而且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下面小逸就和大家聊一聊我個人認為的兩個原因。

一、利益之爭


秦楚兩國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強國之一,而且邊境接壤,軍事,經濟,人口,疆域也是相差無幾,著名典故“朝秦暮楚”正是出自秦楚兩國之爭,為了爭奪天下霸權,秦國和楚國有著很深的利益瓜葛和衝突,也是互有勝負,各不相讓。為此兩國之間曾爆發過多次戰爭,直到秦將王翦統軍六十萬滅楚之後,才暫時告一段落。不過到了秦朝末年,楚國項氏一族又揭竿而起,豎起反抗秦朝統治的旗幟,最終霸王項羽也是火燒咸陽,誅殺秦王子嬰,得報大仇。

二、懷王之死


秦楚之戰後,秦國攻佔了楚國的八座城池。為了談判秦昭襄王約懷王在武關會面。懷王不聽屈原等賢臣勸告,決定前往,結果被秦國扣留。秦王逼迫他割地保命,被楚懷王嚴詞拒絕。秦國由於無法達成挾持懷王而拿到楚國領地的目的,便將懷王一直囚禁。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武關會盟”。懷王被監禁期間,曾經逃走過一次,但最終失敗。後來楚懷王憂鬱成疾,命喪咸陽,秦國將遺體送還楚國,國家震動,人人憤慨,怒髮衝冠。又悲傷於國君之痛,舉國默哀。


綜上所言,秦楚之間的仇恨瓜葛是由來已久的,互不相容,而“武關會盟”秦國背信棄義,有失大國風範的所作所為更是讓秦楚仇恨達到了最高點,就如同兩堆炸藥,懷王之死即是導火索,最終秦滅楚,楚又在一定意義上滅亡了秦朝,二者之爭歸於歷史,留下後人嗟嘆唏噓!

我是小逸聊史,品讀古今史實,探討人生哲理,感謝小夥伴們閱讀觀看,如果覺得小逸說的有道理,求大家動動小手,點點關注!😊


是夏途途呀


正因為秦楚之間的緊密關係,故而“秦滅六國,楚最無辜”。

楚國和其他諸國不同,它一直獨立於周天子之外。同時,秦是西戎,楚是南蠻,兩國數百年間有長達二十餘次的聯姻。秦昭王以來,楚國外戚控制秦國朝政,因此,秦楚之間擁有緊密的關係。

正因為這層關係,楚懷王才會因為信任而進入秦國,昌平君先在秦國為相,平定嫪毐之亂,後成為末代楚王,反秦。

正因為秦楚之間的關係,故而有“秦滅六國,楚最無辜”之說法。

在後來的反秦戰爭中,楚人反抗最激烈,其次是齊國和趙國。正是因為楚地距離中原較遠,一直獨立在周天子之外,秦朝的法律與楚地的習俗存在矛盾,並且長時間不能緩解,其實移風易俗比軍事征服更難。楚人對秦朝統治最反感,反抗也最激烈。


五味社


你個糟老頭子,壞的很,這個我知道,我就教歷史去了


水月清影691


從楚懷王開始,是世代仇恨。


魚遊的海


可憐楚懷王那是藉口,真實原因是楚國山頭最多,集權最弱,地方勢力最強,而秦是高度集權,所以反彈最強。


如海497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原因:

首先,當年秦昭襄王詐楚懷王入秦,扣押不還,致楚懷王慘死異鄉,楚國人深深憐惜楚王並一直耿耿於懷;

其次,秦王嬴政滅六國,楚最無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