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電商紅利不再,看他們如何突圍社交電商!

傳統電商紅利不再,看他們如何突圍社交電商!

把自己覺得不錯的商品分享出去,一旦朋友通過你的鏈接購買,就能獲得現金返利或者平臺提供的佣金。有拼多多快速崛起的“黑馬”效應在前,網易嚴選和考拉、每日優鮮、快手等平臺紛紛效仿,一時間,以社交裂變、精準營銷為特色的社交電商潮流開始蔓延

之前很多人認為,B2C 電商行業,淘寶和京東是兩座跨不過的山。但是其實互聯網電商並沒有終局和邊界,總有新的機會會出現。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社交電商將成為“消費升級”路上的必然形態

我們把傳統電商劃為電商的上半場,電商上半場只要有流量就一定有銷售,是一種漏斗式的銷售模式(路過-到店-成交-回頭)。下半場則是精準營銷的時代,是跨平臺融合的時代,是社交電商的時代,也是內容電商的時代。

與傳統電商相比,社交電商主要有三大優勢

首先,社交電商的運營效率較高。社交電商的精髓在於人和人的溝通,個人影響力有著更快的傳播速度和更廣的傳播面。比如你在小程序看中一款零食,直接就分享到你的好友群,有興趣的好友便會主動購買。這種傳播不是自上而下的蔓延,同時也基於大數據技術完成用戶管理,大大節省了時間、人力與推廣方面的成本。

其次,社交電商的推廣頗為即時。社交的核心是人跟人之間的信任,只有信任才會產生交易,只有好的商品才能維持信任,進而持續銷售商品。

而社交電商的購物圈恰恰是沿著社交工具中熟人關係鏈拓展的,由此可以實現購物信息即時推廣,實現用戶的“裂變式”擴張,並帶來更多的流量。

最後,以微信小程序為載體的社交電商功能更齊全。通過社交場景的應用,在“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的同時,不僅更容易將用戶引導到電商平臺進行消費與購物,大大節約獲客成本,還能夠顯著提升用戶的購物體驗,增加消費樂趣。

社交電商方興未艾,百家爭鳴

社交電商可以看成是社交時代,傳統線下層級經銷模式的一種網絡延伸和演變,很多人聽到騰訊的”社交“產品,馬上能想到恐怖社交網絡的“裂變”效應。目前社交電商裂變大致分為以下三種模式:拼多多模式、雲集微店模式和靠譜好物模式。

拼多多的裂變就一直被視為社交電商的例子,它的核心就是拼團驅動人與人關係裂變。然而發展過快的拼多多投訴率也一直居高不下,高達 13.12%,每年高達幾百萬起!用APP來作為引流工具,對於顧客的時間成本損耗過高,因此用戶體驗有負重感。

雲集微店則是微商利益驅動人與人裂變。微店和雲集都是可以在沒有貨源的情況下,去分銷別人的商品來賺取利潤,不用進貨,不用囤貨,甚至不用自己發貨。

靠譜好物主旨是構造分享式品質電商平臺。把遊戲體系的任務玩家和付費玩家引進到電商體系做閉環,選擇以微信小程序做線上導流,做更輕量級的小程序電商。

社交型電商模式的“去中心化”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不是平臺直接發展流量,而是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會通過社交來吸流量。這樣的傳播量也是巨大的,這就解決了商戶獲客的成本問題,而用戶的社交網絡其實是有一定的用戶篩選性作用。

電商的下半場,傳統電商平臺的流量紅利不再,移動社交已經佔據了人們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突破傳統電商模式的社交電商已經成為用戶消費習慣之一,在電商正規軍的攻城之下,社交電商已經開始洗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