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牌系消費金融頻繁增資 鏖戰金融科技競爭最激烈戰場

持牌系消費金融頻繁增資 鏖戰金融科技競爭最激烈戰場

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這些新興技術正深刻地影響著金融領域的創新和變革,對技術的角逐也成為金融機構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馬上消費金融首席技術官蔣寧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金融科技競爭最激烈的戰場之一是消費信貸領域,即新零售金融。“現在的新零售金融,大數據產業、科技產業要佔50%以上,大部分跟數據相關。”

多家消費金融公司增資

隨著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近兩年業績猛增,其增資需求也愈發凸顯。自2017年年底開始,消費金融公司增資的消息頻頻出現。前有捷信消費金融擬將註冊資本增加至80億元。後又有馬上消費金融傳出擬新增戰略融資20億元,註冊資本從22.1億元增至40億元。

此外,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興業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中原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等紛紛提高了註冊資本。

消費金融市場正呈現如火如荼的發展態勢,不少消費金融公司不僅扭虧為盈,淨利潤更是進入爆發期。據某第三方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5月11日,共有34家涉足消費金融領域的公司公佈2017年經營業績,其中29家實現盈利,淨利潤總計達到154.86億元,有8家公司淨利潤超過10億元。

多數“持牌系”消費金融公司業績位居行業前列。

根據相關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年末,招聯金融實現營業收入41.63億元,同比增長171.60%;實現淨利潤11.89億元,同比增長266.97%。捷信消費金融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32.36億元,同比增長106%;實現淨利潤10.22億元,同比增長9.77%。而2015年才成立的馬上消費金融則成為了一匹黑馬。據網貸天眼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其2017年的營業收入為46.68億元,同比增加2654.43%;實現淨利潤5.78億元,較前一年的652.2萬元增長近88倍。

但不可忽視的是,業績的兩極分化態勢也越發明顯,杭銀消費金融、北銀消費金融等仍在持續虧損。在此行業背景下,科技被認為是未來消費金融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科技成未來核心競爭力

無論是大數據還是人工智能,科技為新零售金融帶來的賦能體現在用科技搭建新的產品和業務模式的能力,可以覆蓋更廣的人群,提高效率、實現更低的交易成本和產品價格,以及更低的風險。蔣寧表示,這也是真偽金融科技的區別所在,提升效率體現在自動化和智能化改變重人力的運營模式。

在蔣寧看來,如果只是提升了借款人和貸款人之間的交易效率,但是並沒有降低價格,並沒有控制好風險,也不能算是真正成功的金融科技。真正的金融科技實際上是通過科技能力降低了邊際服務的成本。

除了馬上消費金融以外,海爾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等都將科技引入相關應用。據悉,海爾消費金融目前已自主研發搭建了雲鏡數據風控系統和智能鏈金融科技平臺。兩大金融科技應用成果的產出,提升了海爾消費金融風險研判及防控能力。

而中郵消費金融在科技上的搭建,則是運用當下最核心的風控技術,包括人臉識別、活體檢測、OCR文字識別、智能信審、反欺詐模型等,貫穿產品營銷、貸前欺詐調查、貸中審批、貸後智能催收的全生命週期。在貸前的信用偵測中,全面運用人工智能算法,並搭建“決策引擎”實現風險規則的快速迭代,實現智能化決策。在反欺詐方面,運用複雜網絡技術,可以實時識別出團夥欺詐,實現毫秒級追蹤,大幅提升實時反欺詐的效果。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也被寄予厚望。目前,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已覆蓋生物識別,大數據風控、智能營銷、智能客服和智能催收等。

可以預見,隨著消費金融市場風控技術不斷創新,金融機構的反欺詐、反套現、貸後催收管理能力將逐漸加強,將為消費金融市場發展提供良好的技術保障。從創新風控模式的應用現狀來看,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運用是大勢所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