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春秋中期後,被三家瓜分,諸侯國內部的政治格局發生了變化

進入春秋中期以後,各諸侯國內部的政治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卿大夫與公室的政治鬥爭變得日趨激烈,以至於發生了許多以下犯上的事情,有的卿大夫竟然滅亡了公室,而自己擅權成為一方諸侯。就連一向被稱為中原霸主的晉國,在那個時候,國君的權力也開始逐漸衰落,其實權也由六家大夫所把持了。這六家大夫是:韓家、趙家、魏家、范家、中行家和智家。他們各有各的地盤和武裝,互相攻打,殺伐不已。後來有兩家被消滅了,還剩下智家、趙家、韓家、魏家。這四家中,又以智家的勢力最大。公元前456年,四卿驅逐晉出公而立晉哀公,晉國的政局進入一個新時期。

進入春秋中期後,被三家瓜分,諸侯國內部的政治格局發生了變化

這個時期,晉國的國政由智伯一人專擅。智伯名瑤,是智宣子的兒子,他繼位後很有作為。在內政方面先後消滅了範氏、中行氏,驅逐晉出公,擁立晉哀公,獨擅國政;在外交方面曾興兵伐齊、討鄭,威震諸侯。然而智伯自身卻也有著剛愎自用、貪婪無厭的弱點。尤其在其大權獨攬之後,他更驕橫跋扈,不可一世。智伯憑藉自己的權力妄圖消滅其他三家勢力,以圖獨霸晉國。但是,他也明白要達到目的,對那三家大夫應該採取各個擊破的方針。於是,智伯就從結怨最早、最深的趙氏下手。當時,趙氏的主君是趙襄子、他曾多次被智伯侮辱。而智伯還曾要干預趙氏的家政,引起襄子的極大憤恨,兩家的矛盾越積越深。

進入春秋中期後,被三家瓜分,諸侯國內部的政治格局發生了變化

到公元前437年,晉哀公去世,其子晉幽公即位。幽公之時,晉公室已毫無權威,幽公非但不能號令韓、趙、魏三家,反而自己得去朝見三家之君。公室只保留了絳(今山西省侯馬市)與曲沃(今山西省聞喜市東北)二邑,其餘的晉國土地全被三家瓜分。後來,趙氏的趙浣即位,是趙獻子。再後來,獻子之子趙籍繼位,便是趙烈侯。魏桓子之後由其孫魏斯繼位,是為魏文侯。韓康子之後由其子韓武子繼位,韓武子之後由其子韓虔繼位,是為韓景侯。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派遣使者到洛邑去見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們三家封為諸侯。周威烈王眼見情勢如此,只得做個順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為諸侯。從此,韓(都城在今河南省禹縣,後遷至今河南省新鄭)、趙(都城在今山西省太原東南,後遷至今河北省邯鄲)、魏(都城在今山西省夏縣西北,後遷至今河南省開封)都名正言順地成為了中原大國。公元前349年,韓、趙兩國殺晉君,晉國至此滅亡。

進入春秋中期後,被三家瓜分,諸侯國內部的政治格局發生了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