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異:爲東漢政權奉獻一生,平定赤眉起義軍,協助劉秀建立東漢

今天要說的是東漢的開國名將馮異。他跟隨東漢的創始人劉秀打天下,因為功績十分卓著,所以被拜為大將軍。每一次重大行動,他必定是先謀略,然後再戰,他為人謙虛,禮賢下士,深受各位將領的喜愛,他家庭比較富裕,所以他有條件去拜師求學,而且還能研讀到很多很難找到的兵家著作。在西漢末年,階級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正在逐步激化,社會出現了動盪,尤其是到了王莽篡漢時期,各地因為生活無著落而被逼的造反的農民揭竿而起,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之下,他認真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也密切關注著社會的變化。因為他刻苦學習和善於思考,使得在青少年時期,他就已經成為了學識淵博,很有見識的人。等到他長大成人之後,在親友和鄉人的幫助下,去投靠王莽政權,試圖為政權出力。

馮異:為東漢政權奉獻一生,平定赤眉起義軍,協助劉秀建立東漢

到了公元23年,他投奔劉秀,當時正值更始元年,劉玄被立為皇帝,劉秀只是他身邊的一個活躍分子,劉秀到河北地區佔據地盤的時候,人單力薄,還看不出有什麼前途,但是馮異具有遠見和卓識,他覺得留學肯定比劉玄更有政治前途,所以他就投奔到劉秀門下,一起去打江山。後來果然,一些政策使得劉秀深得民心,所以他佔據了河北的地方,為他自己打天下打造了堅實的基礎。他投靠劉秀之後,首先是幫助劉秀消滅了王郎,然後再為劉秀稱王找到了立足之地。在劉秀割據勢力佔據河北的時候有了穩固的根據地,馮異又幫助他向南向西擴張勢力。公元23年,赤眉軍攻下長安,殺死了劉玄,劉玄政權徹底滅亡。馮異雖然博學而多謀,但是他卻為人謙遜,從來不誇耀自己部下,找他去通報軍情,遇到野外的時候,他經常會必在樹下仔細傾聽,所以軍中都戲稱他為大樹將軍。對待部下也十分平易近人,雖然作戰十分勇猛,但是對於手下卻是十分關懷和體貼入微。他跟隨劉秀時立功比較多,但是在這些角色面前,他從來不獨佔,而是和自己的部下一起分享。

馮異:為東漢政權奉獻一生,平定赤眉起義軍,協助劉秀建立東漢

這樣一個將軍實在難得,他為東漢政權奉獻了自己的一生。當初馮異大敗赤眉軍主力之後,劉秀則親自率領大軍到西出發,在劉秀大軍的配合之下,馮奕再接再厲,把赤眉軍的殘部也絕逼到絕境,所以整個赤眉起義軍就這樣滅亡。他打敗赤眉軍之後,繼續揮師西進,去消滅了很多殘存勢力,還收編了一些地主豪強的武裝,控制了整個關中地區,使得劉秀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封建地主階級的割據首領。他對於劉秀的貢獻實在太大,隻言片語是無法說得清楚的。這讓我想起了之前的一位將軍——彭越,彭越是中國西漢初期的名將,農民出身,後來遇到戰亂,揭竿而起,率領農民起義軍去歸附,劉邦,為漢政權的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劉邦稱帝之後封他為梁王,但是當王沒有多久,就有人告密他造反,朝廷不問青紅皂白,立刻把他貶為庶人,並且把他貶到蜀地。在遷徙的路上,呂后秘密派人把他殺了。彭越家世代為農,家裡十分窮困,沒有錢讀書,也沒有人可以教他學兵法,練騎射,不過長年累月的勞作使他練就了一副鐵打的身板,只需要吃飽飯,他就有使不完的力氣,彭越家境貧寒,農閒的時候田裡沒有活,為了彌補不足,他就會到鉅野沼澤地裡去打魚。在打魚的過程中,結識了很多窮苦朋友,彭越行俠仗義,很受窮苦人的喜愛,遇到事情總是喜歡動腦筋想一想,找出其中的根源。所以在鄉里窮人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或者受人欺負的時候,總是要讓他拿主意,久而久之,他在貧苦百姓中有了很高的威信和號召力。鉅野沼澤本來是無主荒地水灘不長莊稼只有魚蝦,這裡本來是農人彌補貧窮和打發農閒的一個好去處,可是秦朝滅了齊國之後,郡守卻向農民徵收在這裡捕魚的稅。

馮異:為東漢政權奉獻一生,平定赤眉起義軍,協助劉秀建立東漢

這遭到了農民的強烈反對,彭越召集鄉間百姓一起去到官府表示抗議,這一下子激怒了官府,郡守下令去捉拿彭越,為了躲避追捕,他躲到別的地方了。時隔不久就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各地貧苦農民和原來六國的舊族勢力紛紛起來響應,秦朝的地方政權也很快土崩瓦解,各郡守有的被殺,有的企業有的在潛逃,全國陷入了沒有政府管理的狀態。在便利的起義軍,處處皆為草王的情況下,彭越也組織了一支農民起義軍,由於他有威望也有頭腦,所以他組織的隊伍比陳勝吳廣的隊伍更有紀律,拉起隊伍之後就走上了戎馬生涯。相比於其他人,其實他很幸運。吳漢。他做過亭長後來因為賓客犯法而受到連坐罪,則當過馬販子。戎馬生涯總共有20多載,勇猛善戰,功績非常卓著,是東漢劉秀政權的重要支柱,他出生在貧民人家,南洋一帶土地肥沃,百姓生活都比較富裕,所以他的家庭每年除了滿足家人的溫飽之外還有魚骨,所以他少年時期並不需要下田勞作,有時間在私塾裡唸書識字。他本身就聰明好學,系井筒,是在這種有限的條件下也學到了很多知識,長大成人之後,在漢政權中謀得了一個亭長的職位。庭長主要負責治安警衛監管,一些旅客,治理所管理地段的民事糾紛等等。

馮異:為東漢政權奉獻一生,平定赤眉起義軍,協助劉秀建立東漢

他從小就喜歡結交一些有識之士,有才之人。甚至一些三教九流他也都在交往。投奔吳漢的人當中,良莠不齊。有非常鮮明的人,也有十分膽大妄為的人,廣泛的結交,使得他開闊了眼界,更加了解社會上很多事物,同時也給他帶來了麻煩,在他所結交的賓客當中,有一個人犯了罪,按照漢朝的制度,一個人犯罪,所有的親友都要連坐,而他的賓客犯罪,他既是親友又是管理治安的庭長,所以受到株連是在所難免的。而且他所有賓客,聽說要治罪於是全部都丟下他,逃之夭夭。將軍們好像大多都是一樣的。有時候看將軍們的故事看得多了,覺得他們其實就是一個個皇帝,他們忠誠、勇猛。既可以上戰場率軍殺敵,又能提出獨到的治軍謀略,如果他們當上了皇帝還可以非常瞭解百姓疾苦,真正為百姓考慮。而那些生下來就當上太子,甚至為了皇位不惜殺死自己的兄長、父親的人,又有何德何能坐上這樣的皇位。只能說有的人命數如此,遇到個好皇帝當上將軍也快快樂樂,遇到個不識大體的君主,就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又能如何呢。選擇追隨的對象就好像是賭博,賭贏了一切都好說,賭輸了也只能自認倒黴。從古至今又有多少人是真的賭贏了一生呢。其實數量上說出來都不被人相信,十個手指綽綽有餘。又要自己有本事,還要遇到個好皇帝,實在太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