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都慌了,我们天天用的技术能让国产车逆袭合资车?

年前,丰田汽车CEO丰田章男讲道“一场至关重要的战斗开始了,无关输赢,而是涉及生死存亡”。究竟是怎样的战斗让这个一流汽车集团如此惶恐?这就要说回当今的科技圈了,智能在新时代已经被赋予新的代名词——AI,AI也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之中,不再是躲在手机里面那个蠢钝、只会讲笑话的语音助手。

丰田都慌了,我们天天用的技术能让国产车逆袭合资车?

AI的智能化在汽车界则转变成自动驾驶(Autonomous),以及它所具备的互联化基础(Connected),在加上共享化(sharing)以及电动化(Electric),一同构成了这个生死攸关的CASE战斗。这则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对我们买车用车以及生活产生超乎想象的变化,就像是“蝴蝶效应”一般。

对于政策而言

丰田都慌了,我们天天用的技术能让国产车逆袭合资车?

在CASE战斗中,政策无疑是最大影响因素。作为积极的一面,新能源补贴、送牌等政策真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开放股比、允许合资企业超两家限制,这些是为技术引入作准备,并且也让它们在华设立更多工厂以及移动出行公司,这对我国经济无疑是有有益作用。不过在教授看来,如今新能源汽车却完全依赖于政策支持,在补贴幅度下坡之下,新能源销量也逐渐下降。

丰田都慌了,我们天天用的技术能让国产车逆袭合资车?

作为消极的一方,政策也成了某些无良汽车敛财的保护伞。我国已经暂停发放新能源生产资质,这对于小鹏汽车、蔚来汽车来说无疑是一大痛点,每个省份只允许一个新能源生产厂家,作为资源监控而言这是有益的,但资质被滞留在某些厂家中则是万般可惜。可以说,某些打着坏主意的企业,真毒害着真正想通过汽车改变中国的企业。

对于汽车厂家而言

丰田都慌了,我们天天用的技术能让国产车逆袭合资车?

撇除政策这一宏观要素,汽车厂家如今正迫切地想要转型。丰田在年初就表示要转型为“移动出行解决方案厂家”,除此还有大众、沃尔沃等等品牌,我国则是有长安、东风、北汽为代表。它们正正看中了CASE这个契机,传统汽车制造商必须转型到新兴移动出行解决方案商。而近些年来,越发激烈的新兴品牌们也逐渐威胁到它们未来的地位。

丰田都慌了,我们天天用的技术能让国产车逆袭合资车?

所以我们能看到汽车制造商正“不务正业”,福特与众泰合资建立移动出行公司、沃尔沃推出“M”移动出行品牌、德国大众推出WEE共享出行服务等等。又甚至是如比亚迪想要做各品牌背后的“支持者”,全面开放业务,其中电池将成为重中之重,以及寄望于“云轨”业务。同样看法的还有宝马,华晨宝马述求持股如今国内最大电池提供厂商——宁德时代。也有的传统车企想要新兴化,其中的代表就是推出了MARVEL X的荣威。变化,就是它们不变的要求。

对于我们用车而言

丰田都慌了,我们天天用的技术能让国产车逆袭合资车?

CASE对我们用车而言,也是革命性的。试想一下,路上没有各种新手、粗心大意司机,只有规规矩矩行车的自动驾驶汽车,而且自己不需要买车了,路上随便扫个二维码就可以用车,还不用保险费,不用愁停车位以及停车费的问题,这般使用是否很革命性?未来的汽车品牌,正是让你从“有车”变成“无车”。但就是积极地说,要实现这一层次,可能需要不止十年时间。

丰田都慌了,我们天天用的技术能让国产车逆袭合资车?

在这十年中,教授认为静观其变,坚持燃油车为主,主动安全配置是必须,但放弃当今鸡肋一般的L2甚至更低级别的“驾驶辅助”则是明智选择,燃油车们也展示最后的“生存欲望”,油耗越发低下。最重要的是,燃油车相比电动车“加注燃油”依然方便很多,续航焦虑依然是消费者拒绝电动车的原因。毕竟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便捷出行是重要的。

丰田都慌了,我们天天用的技术能让国产车逆袭合资车?

CASE战斗正迅速刮过整个汽车行业,即使丰田这般行业大头也不禁担心自身安危,谁能成功应对这场革命,那么谁就能在下一个百年获得优势。所以,教授欣赏那些有行业前瞻的品牌,积极应对革命。反观那些安于现状的品牌,或许如今还在埋头解决自己的1.5T发动机来源问题,这差距正是体现了一二流汽车企业的实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