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三|耳入显发闻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02)

楞严经·卷三|耳入显发闻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02)

冬天寒风刺骨,夏天凉风宜人,你能告诉我风的样子吗?眼入见性显明、暗之色相,我们看不到风的明相、暗相,风是透明的。但我们能够通过其他的方式感知风。比如说,动、静二相之间,我们能听到风声。

继续边读边聊《楞严经》

楞严经·卷三|耳入显发闻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02)

【阿难,譬如有人,以两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劳故,头中作声。兼耳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毕竟无体。】

佛陀说:“阿难,譬如有一个人,用两根手指快速塞入自己的耳朵孔。塞久之后,耳根产生劳相,就能听到头中有声音。他的耳朵与耳朵的这种劳相,同样都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为在动、静二种分别妄尘中,发出觉闻居于其中,吸取动、静尘像,称名为闻性。这个闻性离开动、静二尘相,毕竟没有一个自体。”

同样的,耳朵攀缘音声,是菩提瞪发劳相。在此基础上,耳朵劳相是又一个菩提瞪发劳相。用手指塞住耳朵孔后,犹如加了一道屏障,身体外的声音动尘有所减弱,故而能听到身体内之声。

闻性因动、静二尘而来,动、静之间,有风相,自然有风声。

【如是阿难,当知是闻,非动静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

“是这样的,阿难,你应当知道,这个闻性。并非从动、静二尘而来,也并不是从眼根而出现的,也不是从虚空中生出来的,为什么呢?”

佛陀就闻性,依然问了三个问题。

【若从静来,动即随灭,应非闻动。若从动来,静即随灭,应无觉静。】

“如果闻性是从静来的话,动就会随即而灭,应该听不到声音动相。如果是从动而来的话,静像随即而灭,应该听不到声音静相。”

因此,闻性不可能从动、静二尘而来。

【若从根生,必无动静,如是闻体,本无自性。】

“如果闻性是从耳根生出的,必定就不关动、静二尘的事。则此闻觉之体,就根本没有自己的体性。”

闻性离开动、静二尘,是没有自体的,故而闻性从耳根生出,此法非义。

【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又空自闻,何关汝入?】

“如果闻性是从虚空中出现的,虚空有闻则成声尘体性,就不能说是虚空。而且,虚空若有闻性,自己闻听自己,则与你的耳入有什么关系呢?”

【是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佛陀总结说:“由此可见,耳入不过是虚妄相想,不以因缘相论、不以自然性论。”

耳根、声尘皆是过去攀缘声相而造作的业力种子。故而耳入之相是虚妄的。但是,耳入而显发的闻性,并不随境界的变化而变化。比如说,闻性不会有你、我之别。闻性不会随人老而变老。听人说话和听歌时的闻性并没有什么不同。如此而观,则“在相见性”,故而说耳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楞严经·卷三|耳入显发闻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02)

欢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