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白话大意四

跟我读藏经,白话写大意 第105篇

《楞严经》白话大意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楞严经》白话大意四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楞严经》白话大意四

阿难说,我曾经听到佛这样开示四众弟子,“由于心的作用生起,有种种的境界生起,因为这种种境界的生起,又有种种的心生起”,我现在觉得,这个能思惟的体,就是我的能明了、能知觉的心,随遇随有,遇到什么就生起什么心,不在内、外、中间这三个地方。

《楞严经》白话大意四

佛对阿难说,你现在说,由于种种境界生起,有种种的心生起,随便遇到什么,就生起什么心。如果这个心没有体,就不能有所合。如果你说这个心没有体,还能有所合,那么,本来六根、六尘、六识共十八界,就会多出“无体而合”这第“十九界”,又因多了“心所合处”而多了一“尘”、成了“七尘”,这是不对的。

《楞严经》白话大意四

如果这个心有体,你用手捏自己的身体,这个知道捏痛的心,是从身体内部出来的,还是从身体外部进来的?如果是从身体内部出来的,应该能够看到身体里面,如果从外部来的,应该先看见你的脸。

阿难说,能看见的是眼睛,能知道是心,不是眼睛,这就是为什么没看到自己的脸。

《楞严经》白话大意四

佛说,如果能看见的是眼睛,那你在房子里面,房子的门能不能看见东西呢?还有,已经死去的人,眼睛还在,应该都能看到东西,但是如果能看到东西,又怎么说是死了呢?

《楞严经》白话大意四

阿难!你那个能知觉、明了的能知之心,你如果一定说有体的话,那么是一个体,还是有多个体?现在在你的身上,是遍布你的身体,还是没有遍布?如果是一个体,当你用手捏四肢的任何一肢,四肢都有感觉。全身都感觉到了,那被捏的就应该不只是一个地方,而是全都被捏到了;如果被捏的是一个地方,那应该只有这一个地方有感觉,那么,你说的心有一个体,自然就不成立了。

《楞严经》白话大意四

如果这个心是多体的,那就成很多人了,哪一个体是你呢?

如果这个心遍布身体,那和前面说的被捏是一个道理。

如果没有遍布整个身体,当你碰到头,也碰到脚,头部有察觉,脚就应该没有察觉。但你现在不是这样的。

所以,随便遇到什么,心就随着生起,这是没有道理的。

《楞严经》白话大意四

阿难对佛说,世尊!我曾经听到佛和文殊菩萨等法王之子,谈到实相的时候,世尊说过,心不在内,亦不在外。按照这个道理,我想啊,在内部又什么都没看见,所以不是在内部,在外部应该互不相知,但是身体和心又互相知道,所以在外部也不对。现在我想,既然相互都知道,在内部又看不到,应该在中间。

《楞严经》白话大意四

佛说,现在你说在中间,中间也不能迷糊,不是没有一定的处所的。你说的中间在什么地方呢,是在身体外部的什么处所,还是在身体的什么地方?

《楞严经》白话大意四

如果说在身上,身体的表层,不是在中间,身体的中间,那就等于是在身体内部了。如果说在另外一个处所,是有一个坐标,还是没有坐标?没有坐标就跟没有一样,有坐标,这个“中间”就没有一定,为什么呢?比如立了一个坐标,说是“中间”,如果向东看,坐标就在西边了,向南看就成了北边了,就不是“中间”了。这个坐标既然混乱了,心也应该是杂乱的。

《楞严经》白话大意四

阿难说,我所说的中间,不是这两种。像世尊您说的,“眼色为缘,生于眼识”,眼睛有分别,色尘没有知觉,就产生了识,心就在这个地方。

《楞严经》白话大意四

佛说,你的心如果在根、尘之中,这个心的体,是两个呢,还是一个?如果说兼有根、尘两种,根是有知觉的,尘是没有知觉的,兼有两者的话,没有知觉的,和有知觉的,就夹杂混乱了,就好像敌对的一样、两相对立,一半有知、一半无知,中间在哪里呢?

兼有根、尘两种是不成立的,那你的心既不是同根的有知,又不是同尘的没有知觉,就没有体性,怎么有“中间”的相呢?

所以,你说应该在中间,这也是没有道理的。

《楞严经》白话大意四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