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白话大意十四

跟我读藏经,白话写大意 第115篇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四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第二卷之八 原文

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晴虚,回无所有。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色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虚空。空若非空,自不容其华相起灭。如阿难体,不容阿难。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还从目入。即此华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若有见者,去既华空,旋合见眼。若无见者,出既翳空,旋当翳眼。又见华时,目应无翳。云何睛空,号清明眼。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受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是诸幻触,不从空来,不从掌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不应虚空,选择来触。若从掌出,应非待合。又掌出故,合则掌知,离则触入,臂腕骨髓,应亦觉知入时踪迹。必有觉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来。何待合知,要名为触。是故当知,受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悬崖,足心酸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如是酢说,不从梅生,非从口入。如是阿难。若梅生者,梅合自啖,何待人说。若从口入,自合口闻,何须待耳。若独耳闻,此水何不耳中而出。想蹋悬崖,与说相类。是故当知,想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瀑流,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踰越。行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如是阿难。若因空生,则诸十方无尽虚空,成无尽流,世界自然俱受沦溺。若因水有,则此瀑流性应非水,有所有相,今应现在。若即水性,则澄清时,应非水体。若离空水,空非有外,水外无流。是故当知,行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如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入,如是阿难。若彼方来,则本瓶中既贮空去,于本瓶地,应少虚空。若此方入,开孔倒瓶,应见空出。是故当知,识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第二卷完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四

第二卷之八 白话大意

阿难!为什么说“色受想行识”这五阴,本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呢?

阿难!比如有人用清净没毛病的眼睛,去看明明朗朗的晴空,只看到一个晴朗的虚空,其它的什么都没有。这个人不知道什么原因,眼睛一直瞪着晴空,动也不动,时间长了眼睛很疲劳,就会在虚空看到纷杂狂乱的光线,和其它很多五颜六色、似是而非的形象,你要知道,“色阴”,一切物质,也是这样。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四

阿难!这些星星点点的纷乱光线,不是由虚空而来,也不是从眼睛而出。如果说是从虚空而来,那么,由虚空而来,应该回虚空去,但是,如果有出有入,那就不是虚空了,虚空如果不空,自然没有地方让这个星星点点的光线从这里生起、又回到这里隐灭,就像阿难你的身体,不会容许另一个阿难进进出出。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四

如果说是从眼睛而出,那么,既然从眼睛出来,应该要回到眼睛里去。而且,如果这些星星点点的相,是从眼睛里出来的,眼睛是以能见为性的,那么这些相也应该有能见的性。如果有能见的性,从眼睛里出去就是显现于虚空的星星点点的光线,回到眼睛的时候,应该看得到眼睛;如果这些相是没有见性的,从眼睛出去,既然会遮蔽了部分虚空,回到眼睛的时候,应该遮蔽眼睛啊。

还有,你看到这些星星点点的光线的时候,眼睛里应该没有翳病,可以说是很清净的眼睛,那么,为什么看到星星点点的光线,是眼睛有了翳病,一定要看到万里晴空,才能叫做清净的眼睛呢?

由此,你应该明白,一切“色阴”,都是虚妄显现,而如来藏性,常住不动,所以不是因缘而生;周遍圆满,所以也不是自然所生。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四

阿难!比如有人,手和脚很安闲,四肢百骸很舒适,忽然之间,好像忘记了身心所在,没有苦也没有乐。这个人无缘无故,用两个手掌在空中相互摩擦,两个手上,虚妄的生起粗涩、细滑、冷热的感觉,你要知道,“受阴”,一切感受,也是这样。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四

阿难!这些虚幻的触觉感受,不是从虚空中产生,也不是从手掌中产生。如果是从虚空产生的,既然能触及手掌,怎么没有和整个身体相触呢?虚空是没有知觉思想的,不应该有选择性的接触。

如果是从手掌产生的,应该不会等到两个手掌合在一起才有感觉。如果是从手掌产生的,两手相合的时候,手掌就会知道,两手分开的时候,触觉应该回到手掌,手臂、手腕、骨头、骨髓应该都感觉到这个触觉回来的踪迹,心里一定会知道,这个触觉什么时候出去、什么时候回来,有一个物体在身体中往来,哪里还要等到两个手掌合起来才知道,再起个名字叫做“触”呢?

所以,你应该明白,一切“受阴”,都是虚妄显现,而如来藏性,常住不动,所以不是因缘而生;周遍圆满,所以也不是自然所生。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四

阿难!比如有人,在说酸梅的时候,嘴巴里就会有口水流出来;有人在想到自己踩在悬崖边上的时候,脚跟就会发软、脚心发酸。你要知道,“想阴”,一切知觉,也是这样。

阿难!说到酸梅的时候,引起的口水,不是从酸梅里产生,也不是从嘴巴里产生再流出来的。如果说是从酸梅里产生的,嘴里应该在吃酸梅,怎么只是别人说起来、嘴里就流口水呢?如果是从嘴巴里产生的,那么,应该是嘴巴听到酸梅流口水呀,怎么会是耳朵听到酸梅、嘴巴流口水呢?如果只是耳朵听到,口水为什么不从耳朵里流出来呢?自己想着踩在悬崖边、脚跟就发软,道理也是一样的。

所以,你要明白,一切“想阴”,都是虚妄显现,而如来藏性,常住不动,所以不是因缘而生;周遍圆满,所以也不是自然所生。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四

阿难!比如瀑布,波浪连续不断,一浪接着一浪,前后有序,前浪在前,后浪在后,不会逾越、错乱。你要知道,“行阴”,一切意志,也是这样。

阿难!瀑布的这种流动之相,不是从虚空产生,不是因为有水才有的,也不是水的本性,但是也离不开虚空和水。如果是由虚空产生,那么,这十方世界无尽的虚空,就会有无尽的瀑流,所有的世界,就会沉溺在这些瀑流里面了。

如果说是从水里产生的,那么,这个瀑流的体性,应该不是水的自性。水性是能有,瀑布的流性是所有,能有和所有这两种相,应该明明白白的都在。如果说瀑布的流性就是水的自性,那么,在没有波浪、水流澄清的时候,瀑布的流性就没有了,所以说,瀑布的流性不是由水而产生的。如果说瀑布可以离开虚空和水,那么,虚空周遍圆满,哪里有外呢,没有外,瀑布怎么可能离开虚空而存在呢?而离开了水,又怎么会有水流呢?

所以,你应该明白,一切“行阴”,都是虚妄显现,而如来藏性,常住不动,所以不是因缘而生;周遍圆满,所以也不是自然所生。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四

阿难!比如有人,拿了一个频伽瓶,把这种瓶子的两个孔都堵住,瓶子里面装着满满的虚空,然后到了千里之外,准备把瓶子和里面的虚空当做礼物,送给其他国家的人。你要知道,“识阴”,一切认识,也是这样。

阿难!瓶子里面的虚空,不是从本国产生,也不是从他国产生。如果是从本国产生,那么,瓶子既然贮藏了本国的虚空,本国的虚空应该少了一瓶子的虚空。如果是他国产生,打开塞住的瓶孔,应该看到虚空从瓶子里面倒出来呀。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四

所以,你应该明白,一切“识阴”,都是虚妄显现,而如来藏性,常住不动,所以不是因缘而生;周遍圆满,所以也不是自然所生。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四

南无阿弥陀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