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與傳統文化

國學與傳統文化

(一)、“國學”與“傳統文化”的概念:

“國家學術”也叫國學,是中華民族在五千年曆史發展中形成的中國先進的學術文化;是以歷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為主體的先人們對中華民族先進文化的創造、提煉、與總結;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每個人的性格、素養、精神的集中體現;是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文化和未來世界先進文化形成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統文化”是在歷史上流傳下來並曾經佔據統治或統領地位的文化。其核心部分,應該是在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長期佔據主導地位的儒家文化;其次是道家文化;再次是兵、法、釋、墨等各家文化;更次是農、醫、民、雜等各家文化。

“二”、“國學”與“傳統文化”的區別:

國學與傳統文化

國學與傳統文化,二者同是中國文化的兩個重要概念。我認為,傳統文化是人們把國學在社會實踐中的內省與外化。在文化的初始階段,可能是先有文,也可能是先有術,二者互為前提,相互成長,並相依存,逐漸地有了國學,有了國家最主要的,在人們生產生活中起支配和主導作用的國家學術,以及那些雖然不是起支配和主導作用,但與人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國家學術,然後這些學術不斷被人們內省和外化,又形成新的學術,而新的學術又被人們內省與外化,又形成了新的文化,從而形成了生生息息、有源有流的傳統文化。

也正因為這樣,致是國學與傳統文化有相同又有不同。從相同方面來看,兩者都是中國歷史上承傳下來的文化。從不同方面來看,傳統文化是文化,而國學是學術。

文化的“文”字最初為彩色交錯的圖形。《說文》:“錯畫也。象交文。”後發展為文字、書、美、善等含義。“化”,《說文》:“教行也”。“化”就是將“文”通過自化、教化、強化等途徑進行發展傳播。

學術,專指有專門系統的學問。

文化,是學術產生的基礎,學術又是文化進一步發展傳播的基礎。所以,傳統文化是國家在歷史上形成的、發展的文化;國學是國家在歷史上形成的、發展的學術。傳統文化之中包含著國學,因為國學也是文化,但傳統文化又不等同於國學。

國學與傳統文化

“三、”“國學”與“傳統文化”的承繼:

首先,國學學習碰到的國學體系龐大、繁雜、籠統,是任何學說都無法相提並論的現實,針對這個問題,宋一夫採取的辦法是:

第一,先找出國學的核心部分。國學的核心問題無疑是儒家學說,核心之外,處在次等地位的,當然是道家學說。除了儒、道兩家之外,兵、法、釋、墨等家的思想,就是處在第三等級了。而農家、醫家、名家等思想又次之。

第二,找到核心和非核心部分後,還要進行第二方面的工作,那就是在核心部分和非核心部分中選擇精華。

儒家的精華有:《仁》、《義》、《禮》、《智》、《信》、《誠》、《孝》、《恕》、《廉》、《忠》、《中庸》、《知行》;

道家的精華有:《道德》、《無為》、《動靜》、《制欲》、《養性》、《天人》、《形神》、《齊物》;

法家的精華有:《變法》、《君道》、《賞罰》、《法》、《術》、《勢》、《農戰》、《集權》、《吏治》;

墨家的精華有:《修身》、《尚賢》、《尚用》、《兼愛》、《非攻》、《節用》、《天人》、《非命》;

冰甲的精華有:《廟算》、《謀攻》、《奇正》、《形勢》、《虛實》、《爭戰》、《變化》、《軍旅》、《地形》、《戰備》、《水火》、《用間》;

這些精華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源、流、脈。

國學與傳統文化

第三,國學各學派都有一個師承關係,這種學說的承傳在我國沿襲了四五千年。

儒家主要有: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韓愈、柳宗元、周敦頤、程璟、朱熹、陸九淵、王守仁、陳確、王夫之等;

道家主要有:老子、莊子、淮南子、王弼、阮籍、嵇康、抱朴子等;

兵家主要有:孫子、吳起、孫臏、尉繚、何去非、劉基、宋主舜等;

法家主要有:李悝、吳起、商鞅、慎到、韓非、桑弘羊、王安石等;

其次,國學學習碰到的另一個問題,便是語言、語境、語意的不同。這個問題,是當今人們學習國學所遇到的主要障礙。國學的內容,多出自於古代典籍,而且大多以先秦典籍為主。因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國學記載的文體與現今人們閱讀的文體截然不同;加之在不同的生活空間中,記載的人和物離現今較為久遠,這給人們閱讀、學習、理解國學的過程帶來諸多不便。解決這些問題,我認為應採取對古文白話給以對譯,對文中涉及的偏僻字詞加以註解,對所讀內容用以講讀等多種辦法,可以解決國學學習、國學普及、國學提升中遇到的語詞艱澀難懂、文意不易理解、道理難以透徹等問題。

國學與傳統文化

再則,要針對不同的人群,採取多種不同的出版形式,使國學學習與普及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同時,在出版內容與呈現形式上追求創新。例如,隨文増加相應的歷史文物圖片,這樣既能文圖相應重現歷史,又能使人們改變閱讀方式,起到自然停頓的效果,給人們的大腦留出思考空間,而且還能令人賞心悅目。

總之,國學是國中有學,學中有術,術中有道,學之則明心,用之則明道。它是先人留給後人的無價之寶,切莫等閒待之。

國學與傳統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