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還是白賣?餐飲老闆們何去何從?

從何時起外賣這陣風颳進了所有餐飲店,不管你曾是高高在上的大酒樓還是路邊一家社區店,都被這陣風吹得暈頭轉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某一天當一位小老闆突然發現外賣營業額佔比要超過店內營業額時,不知該欣喜還是心驚。現在許多隻做外賣的小店,光一個平臺每月單量可達5000單。在這龐大的數據之下,餐飲店到底從中獲利多少呢?我們來了解一下。

外賣還是白賣?餐飲老闆們何去何從?

以2016年上半年新開的一家麻辣燙店為例,在不做任何活動的情況下一個平臺每天單量為10單。當時正是外賣上升期,各外賣平臺經常有補貼。比如店內做45元減10元,平臺補貼4元,65減15元,平臺補貼8元。以此類推,你減的越多,他貼的越多。到2016年底,該店每天外賣單量在60單左右。2017年春節更是每天做到150多單。對許多專業做外賣的店來說,我的這個數據真是小兒科。從2017年下半年起,風停了,店鋪補貼沒有了。偶爾一次補貼個一星期,每單能有幾塊錢,也是平臺業務員和你哥倆好了。當時平臺補貼紅利將近結束但是外賣店鋪少了嗎?完全沒有!越來越多隻做外賣的店鋪出現在大街小巷。

沒有了補貼後的外賣店的滿減情況又是如何呢?減少了嗎?完全沒有!因為競爭越來越嚴峻,許多店紛紛赤膊上陣,狹路相逢勇者勝。你40減5?我30減10!你減10?我25減12!一場漫天喊價的競爭在平臺上無聲上演。於是亂象頻出,如虛高堂吃價格、無證無照違法經營、用低劣的原材料。試想一下,一份標價30元的菜品,做25減12後,客人付18元(不含運費不含紅包抵扣),菜品成本40%,平臺收取商戶20%服務費,商戶實際到手2.4元。每天200份外賣,平均每份30元,商家實際利潤14400元。當然訂單可能有溢價,有些客人會點的更多,有些客人點得更少。

如此低的利潤讓一家原本以堂吃為主,外賣為輔的店很難適應,畢竟更多的訂單需要更多的人工。但更低的利潤又讓老闆們望而卻步,而因為外賣行業的蓬勃發展,堂吃生意勢必受到打擊。因為外賣更方便、更便宜的優勢不可抵擋。

外賣還是白賣?餐飲老闆們何去何從?

外賣單的低利潤大家瞭解了,餐飲店進退兩難的困境也瞭解了。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是一家優質的堂吃店鋪,即地段和人流都有保障的店,不用擠進外賣狂減的洪流。只要按正常價格或略優惠的價格做外賣即可,這樣即不影響自己堂吃客人的體驗,也不用增加人員成本。你仔細一算會發現做得單少利潤並不一定少。如果你是一家人氣較差的店,或是新商場的新開店。那麼在本來就有那麼多閒置人員的情況下還是可以去把外賣生意做多。在平臺上多放一些店內的照片,把客人引流過來。保質保量的把訂單做好,切不可盲目競爭,為了追求高利潤用劣制的食材。

外賣還是白賣?餐飲老闆們何去何從?

作為消費者我建議大家一定要選平臺上的正規店,最好這家店你看見過,它真實存在。如果沒見過,去平臺上看這家店的店鋪圖片。我看過太多的小店無證無照,店內臟亂差一步也走不進,但是外賣每天過百。也有許多店在菜場門口租個攤位換個名字就可以開店,白天是豬肉鋪,晚上就是燒烤攤。環境和食材大家自己腦補一下。在享受低價和便捷的同時,也需要擦亮眼睛。

如需轉載,請經過作者同意,並註明作者和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