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能成實體書店的救命稻草嗎

“外賣”能成實體書店的救命稻草嗎

3月份以來,北京、上海等地的多家實體書店入駐美團、餓了麼線上外賣平臺,推出外賣送貨服務。其中既有新華書店、涵芬樓這樣的國字號老品牌,也有Page One、大隱書局等不少網紅獨立書店。書店業在新的寒冬裡拼命自救。

目前來看,外賣數據並不樂觀。儘管有的書店有亮眼的銷售數據,但更多的還是慘淡。

訂書如訂快餐 外賣半小時送到

疫情之下,人們宅在家裡對書的需求更迫切,通過外賣APP快速訂書,確實滿足了一部分消費者的需求。對於實體書店來說,入駐外賣平臺,藉助平臺的巨大流量,不僅可以拓寬用戶群,吸引更多的消費,也為未來實體書店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北京實體書店外賣的首單來自鍾書閣,僅用30分鐘,家住海淀區的郭先生就收到了剛剛下單的新書。北京外研書店(東昇科技園店)上線首日完成9個訂單,上線一週銷售近百單、營業額過萬,比日常開業的收入都高。

但是濟南的冷湖書園,2月24日開始嘗試外賣送書,市區3公里範圍內,半小時就可以送達。一個月下來,書店在外賣平臺上的訂單卻少得可憐。

藉助外賣,實體書店的自救看起來很美,但卻面臨諸多困難。

“外賣”能成實體書店的救命稻草嗎

相比電商平臺 沒有價格優勢

對於實體書店來說,迅猛發展的電商和電子書,在圖書的流通和出版方式上形成了強烈挑戰。電商憑藉其平臺、規模優勢,在圖書的價格上擁有直接的競爭優勢。而外賣在某種程度上和電商有著一樣的線上拍貨,線下配送,卻沒有更低的價格優勢,僅憑藉更快速的配送時間,來吸引更多的消費群體,實屬不易。

電子書目前在製作、發行和閱讀的體驗上,也達到了較為成熟的階段,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可謂以秒為單位的配送,同時擁有誘人的優惠價格。

大隱書局創始人劉軍坦言,外賣圖書毫無價格優勢,不看好外賣圖書的前景。

銷售提升有限 帶來新的問題

外賣配送作為新的書店業務,能否賺錢?依然有待考察。

有書店表示,外賣銷售業務僅能恢復20%,但是帶來了新的問題。平臺上如何選品、保持庫存、做活動、定好價,都不容易。每一個環節都意味著成本。環節處理的不好,外賣業務就會增添書店的負擔。選什麼樣的書,會有人來買?上架多少本書,可以兼顧線上線下的需求?怎麼樣在外賣平臺的基礎上組織活動,可以吸納新客戶?

“外賣”能成實體書店的救命稻草嗎

能否成為穩定渠道 仍不明確

根據人民日報今天發佈的消息,國民閱讀調查成果顯示,我國成年人紙質圖書閱讀量人均4.65本,高過2.84本的電子書閱讀量。這個數據對實體書店來說,不愧是一個好消息。

從目前來看,外賣可以滿足一些受抑的文化消費需求,作為連接實體書店線上與線下的重要環節,需要拿出“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才是發展空間。

當市場恢復正常後,能否成為一個穩定的銷售渠道,幫助實體書店實現增收,仍不明確。

(中國品牌網 張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