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隱居隆中,真的是爲劉備「三顧茅廬」而出山的嗎?

諸葛亮一直自視甚高,將自己與古代名相管仲和名將領樂毅相提並論。隱居隆中之後更是勤勉,除了觀摩世事人情,便是每日讀書、思考,從不間斷。如此過了十年之後,他的學識越發淵博,為人也越發低調,平和了。他的兩個老師,龐德公和司馬徽也一直對他讚賞有加,認為他日後必成大器,是尚未睡醒的龍。

諸葛亮隱居隆中,真的是為劉備“三顧茅廬”而出山的嗎?

諸葛亮隱居隆中圖

東漢後期,劉備一直像只候鳥一樣無處可棲。時而起兵,時而捲入混戰,時而歸順他人,再後來憑藉自身的人格魅力一點點發展起來。他一直都在漂泊,沒有自己的領地和歸屬。他的最後一站是劉表。劉表將其當做炮灰,用來抵擋曹操的進攻。不過,劉備鎮守的新野的那幾年,曹操正忙著平定天下,也沒有時間搭理劉備。

劉備與諸葛亮的人生是如何交匯的呢?這要從諸葛的兩個師傅說起。他們向劉備推介了諸葛,並贊稱他是“臥龍”。有時候,機緣這個東西就是這麼微妙。時下,諸葛一個人滿腔抱負卻懷才不遇,每天都在“抱膝亭”內靜思。山風呼嘯,白雲悠悠,面對天下情勢,諸葛是洞若觀火,卻無處施展抱負。

諸葛亮隱居隆中,真的是為劉備“三顧茅廬”而出山的嗎?

劉備三顧茅廬圖

劉備三顧茅廬,雖說是一個有著皇族尊貴身份的領袖人物,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親自上門拜訪,單這番情義和氣度,就足以撼動人心。諸葛雖被感動,但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一個真正王者應有的氣度。這才是他一直以來要尋找的賢德君王。然而事實上的劉備也確實配得上賢德二字。對百姓仁慈,對士兵友愛,對朋友忠誠,對弟兄更是可以掏心掏肺,這一點是曹操和孫權沒有的,諸葛亮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影響自己一生的東西:重情重義。因此,他雖然兵不強馬不壯,依然有許多人都想投奔他,就連他的對手都敬重他。

諸葛亮隱居隆中,真的是為劉備“三顧茅廬”而出山的嗎?

諸葛亮出山土

劉備的求賢若渴,只表現在(三顧的)行動上;而諸葛亮也並非報國無門,他要求的是"個人作用的最大化".也就是諸葛亮不願作謀臣,謀士,他要做言聽計從的老師,國師。東漢末年,能言聽計從,讓他做國師的人,也只有實力最弱的劉備了。當三顧之後,這兩個千古難逢的檔終於一拍即合,從那以後,在諸葛的幫助下,劉備迅速崛起、壯大,與其他強敵形成鼎足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