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各有什麼世界500強企業?

人間電影精華


7月19日,《財富》雜誌公佈世界500強排行榜。透過榜單,人們可以瞭解全球各大企業的發展趨勢,同時也可以一窺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發展模式。伴隨近年來經濟社會高速發展,20家紮根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登頂世界500強,彰顯了大灣區經濟巨大能量。在淨資產收益率榜上,騰訊、碧桂園、華為、美的等大灣區企業排位靠前,也成為大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寫照。

  環視世界三大灣區,東京灣區聚集了豐田、索尼等世界500強企業總部,舊金山灣區分佈了蘋果、Facebook等互聯網巨頭,而紐約灣區則聚集了一大批金融機構。總體而言,粵港澳大灣區入圍企業呈現上升的趨勢,且產業結構呈現先進製造領銜下的多元化特點,創新型經濟能量正在迸發。

  如何更好地與世界500強攜手向前?有專家表示,廣東仍需要做大做強智造企業,推動廣東的先進製造業從生產中心向創新中心發展。同時,粵港澳大灣區應借鑑舊金山灣區產學研合作經驗以及把握金融業擴大開放的重要機遇,為打造世界一流灣區營造創新創業環境以及相匹配的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世界500強:
  中國上榜公司
  總數排第二

  上週,2018《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正式發佈。今年上榜的中國公司達到120家,排名第二,遠超第三位的日本(52家),非常接近第一名美國(126家)。2017年,有115家中國公司進入世界500強,粵港澳大灣區內的企業17家,佔比14.8%。今年,總部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世界500強企業為20家,佔比16.7%,比去年上升1.9%。

  另外今年上榜的大灣區企業中,排名較去年大多有所上升。以同來自佛山順德北滘鎮的兩家“千億企業”美的集團、碧桂園為例,本次再次“攜手”入榜,且名次飆升。美的集團在2018年世界“500強”名單中位列第323位,較去年大幅上升127位;碧桂園集團今年則位列353位,較去年大幅上升114位。

  另外大灣區企業也摘下不少單項冠軍。如中國內地公司中,利潤率最高的是騰訊控股有限公司,超過30%。在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房地產榜單中,恆大集團位居第一名,碧桂園躋身前五。

  而在此前財富中文網發佈的2018年中國500強排行榜中,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內地9市共有60家企業躋身中國500強,集中了中國製造業巨頭,如廣汽集團、TCL集團、中興通訊、海信科龍電器、美的集團、格力電器、中國聯塑等,涉及了家電、通信設備、汽車、機械、材料等諸多先進製造業領域,凸顯了粵港澳大灣區在先進製造業上的強勢地位。

  對標世界
  三大灣區
  先進製造業中心東京灣區:


  要從生產中心到創新中心

  觀察對比世界三大灣區之一的東京灣區,製造業正是其一個重要標籤。戰前日本的製造業中心並不在這裡,二戰後日本準確判斷到能夠利用世界的能源和市場,於是就在東京興建了兩個大型臨海工業帶,把在灣區搞現代工業的優勢利用到了極致。

  東京灣區向西發展出京濱工業地帶,向東發展出京葉工業地帶。這裡集中了包括鋼鐵、有色冶金、煉油、石化、機械、電子、汽車、造船等產業,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產業地帶。東京灣區擁有市原、木更津、君津等工業重鎮,國內生產總值約佔全國的1/3。日本比較大的製造業企業總部大多設在東京,比如豐田汽車、日產汽車、三菱重工、佳能、東芝、日立等。

  反觀粵港澳大灣區,有兩個城市是製造業的典型代表。一個是代表自主產業模式的佛山,一個是代表外資投資模式的東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給這兩個製造業大市的轉型升級帶來了新的機遇。無論是佛山的“國際產業製造中心”,還是東莞的“國際製造服務中心”,都說明先進製造業向灣區聚集,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廣東製造業的龍頭標杆,廣汽、美的、格力、TCL等企業引領帶動粵港澳大灣區湧現出一大批“智能化”“創新型”企業,為高端製造業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力量。隨著粵港澳三地11城合作的加深以及科技創新的帶動,廣東必然從原來的前店後廠升級為先進製造業、創新產業、現代服務業“三輪驅動”發展,為高端製造業的發展提供基礎力量。

  全球科創中心舊金山灣區:
  產學研合作發展 為科技創新賦能

  位於美國西海岸的舊金山灣區堪稱全球科創中心的典範。灣區內的硅谷,被譽為全球科技創新的高地。在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蘋果、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等高新技術、互聯網企業均躋身榜單。而騰訊是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一家入圍的互聯網企業。

  今年年初,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團赴舊金山採訪時發現,包括斯坦福大學在內,整個硅谷有加州伯克利大學等20所知名高校環繞。眾多企業都與當地院校建立產學研合作關係,企業通過為大學提供研究資金設備,或是直接參與研究,並把最新研究成果用於工業,而研究機構可獲得大量的科研資金,從而實現大學與企業的創新驅動循環,並推動硅谷科技創新持續向前。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崔屹認為,硅谷臨近斯坦福大學等國際一流的高水平的大學和科研院所,這種科研與生產的緊密結合,從而使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這也是硅谷能持續創新的核心動力。“在斯坦福大學,這裡的教授很熱衷將自己的研究成果面向市場,因此很多教授都是企業的老闆。”崔屹稱,以其自身為例,他也主導成立了兩家公司,將鋰電池等研究成果產業化造福社會 。

  眼下,廣東還攜手港澳共同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主要承載區,未來將進一步完善與香港、澳門的合作機制,促進走廊的產業市場優勢跟港澳的科研信息優勢有機結合。未來隨著三地技術、人才、資金、產業等創新要素便捷流動和深度融合,也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營造世界一流的創新創業環境。

  全球金融心臟紐約灣區:
  提升全球金融資源配置能力

  紐約灣區匯聚著全球金融資源,成為全球三大灣區中唯一的金融灣區。紐約灣區的地標莫過於曼哈頓的華爾街,這條不過500米長的街道,駐紮了近百家本土銀行、幾百家外國銀行的分支機構,還有幾十家投資銀行和其他眾多金融機構,令其被稱為全球金融心臟,成就了紐約金融灣區的地位。

  分析和整合數據資料發現,紐約灣區金融持續發展的根本之一是精準的產業定位和城市規劃,而其全球金融資源的配置能力更是有力地保證其高效運行。從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再到輔助機構金融諮詢公司等,每個金融相關行業在周邊都能便利地尋找到。此外,灣區內雲集的高校也為金融人才儲備上形成了良性循環。

  在最新公佈的2018年中國500強排行榜榜單中,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機構共有4家,包括廣發證券、招商銀行等,其中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為今年新入榜。在金融業的發展方面,粵港澳大灣區除了培養本土金融機構之外,各類金融服務機構也是不可或缺的條件。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不同制度、政策交融的特殊區域,其金融創新核心在於“共通共融”,即利用港澳與內地獨特的產業、制度、金融優勢,推動粵港澳金融競合有序、協同發展,擴大內地與港澳金融市場要素雙向開放與聯通,打造粵港澳金融核心圈。

  廣發證券董事長孫樹明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內部產業體系完備,廣深港澳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具備打造世界一流產業集群的良好條件。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結構和動力正在加快轉變,迫切需要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功能,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加快培育新經濟新動能,促進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單純從經濟總量看,粵港澳大灣區高於舊金山灣區,與紐約灣區相當,但在引領全球經濟發展、主導全球資源配置、帶動全球產業升級等方面還有明顯差距。粵港澳大灣區應牢牢把握金融業擴大開放的重要機遇,大力整合內部競爭優勢,打造與世界一流灣區相匹配的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孫樹明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堅實的產業基礎、人才基礎和廣闊的發展空間,金融創新開放必將促進灣區的發展,同時灣區的發展也將進一步推動金融的創新開放。建議金融創新要堅持“以創新合作為主線”“以直接融資為重點”“以國際化為導向”,推動區內經濟取得新突破、實現新跨越,引領內地、全國乃至全球經濟揚帆遠航。

  世界500強企業代表
  廣州民營企業:雪松控股

  本次首次入圍的新面孔中,大灣區有兩家,分別是來自廣州的民營企業雪松控股和來自香港的招商局集團。其中,招商局集團排名第280名,雪松控股排名第361位。記者瞭解到,總部位於廣州的雪松控股的前身1997年在廣州創立,是以實業為本的綜合型產業集團。

  雪松控股在接受本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企業的發展與壯大,與大灣區的開放與包容息息相關。“近些年, 廣東和廣州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和提升。”雪松控股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東出臺的《廣東省降低製造業企業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及廣州出臺的“民營經濟20條”。“這是廣州市高度重視民營經濟、高度關心民營企業的政策結晶。雪松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該負責人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有望成為全球頂級灣區經濟帶, 廣州處在粵港澳大灣區A字形結構頂端和中部,是大灣區核心樞紐城市。雪松作為廣州第一民企,深扎廣州,旗下多個產業都在助推廣州加速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增長極,特別是旗下供應鏈產業在服務廣州三大樞紐戰略和實體經濟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雪松的發展與廣州的城市戰略緊密相關。”廣州以打造全球貿易中心為目標,在近十多年時間,積極推動流通類企業做大做強。在這個領域,雪松控股也緊密結合城市戰略,不斷探索產業發展路徑。雪松旗下核心企業供通雲供應鏈集團,目前已發展為中國現代智能供應鏈領軍企業和中國最大的大宗商品做市商之一。

  深圳互聯網企業:騰訊

  繼去年首次上榜後,作為大灣區互聯網企業的代表,騰訊今年再次入圍,排名大幅上升147位至第331位,彰顯了騰訊作為世界一流科技公司的實力。在淨資產收益率榜上,騰訊排名靠前。另外在利潤率上,騰訊控股有限公司憑藉超過30%的利潤率,也成為中國大陸地區利潤率最高的公司。騰訊表示,今年春節後微信及WeChat的合併月活躍賬戶超過 10億。

  記者從騰訊公關部門負責人瞭解到,2017年,騰訊提出公司戰略定位是“科技+文化”,如今他們正在朝科技公司方向前進。“像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和科技企業,如今要肩負重任,要朝著‘數字中國’和‘網絡強國’的目標,努力奔跑,絲毫不能懈怠。”

  騰訊方面表示,該公司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數字經濟的參與者和推動者。在中國經濟數字化的過程中,騰訊將一直扮演“連接器”的角色。

  佛山製造企業:美的集團

  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來自佛山順德的民營企業美的集團排名第323位,較去年大幅上升127位。在此前公佈的2018《財富》中國500強的家電行業分榜單中,美的集團連續四年衛冕榜單第一名。

  2016年,美的集團第一次躋身《財富》世界500強,成為第一個進入該榜單的中國家電企業。今年是美的集團創業50週年,短短三年時間,美的集團的排名從一開始的481名,攀升到今年的323位;同時從一家以家電製造業為主的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蛻變成為一家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智能供應鏈(物流)的科技集團。美的集團表示,這些主要得益於美的集團把握住工業互聯網、數字化、人工智能等人機新世代賦予的新機遇。堅持“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經營”的戰略主軸,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全球化商業模式與經營體系,不斷加大創新投入,驅動全價值鏈的卓越運營。

  灣區廣角
  應儘早佈局 區塊鏈量子信息技術

  在2018《財富》500強的互聯網企業中,粵港澳大灣區表現不俗。騰訊去年年利潤為715.1億元,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第一名。還有網易、唯品會也榜上有名。中國互聯網行業較之美國起步略晚,但發展很快,特別在互聯網+可以說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了;與世界其他幾大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的互聯網行業也是走在前列的。

  黨的十九大號召新一輪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粵港澳大灣區應該在這方面大做文章。在深化信息化合作,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方面,粵港澳大灣區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橋頭堡,自然要承擔起海上絲綢之路的重任。深化信息化合作是一條重要途徑。國家信息中心2018年發佈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信息發展水平報告》顯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為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信息化發展總體上處於“中等”水平,網絡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移動互聯網普及率較低,國民信息技術素養有待提高,網絡空間治理體系多邊合作局面尚未形成,這就給粵港澳大灣區與這些國家的信息化合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巨大的機遇。

  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我們要把握新方向。去年此時我們提新一代信息技術,指的是“大智移雲物”(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通信、雲計算和物聯網),今年在全國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指出“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動通信、物聯網、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世界正在進入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時期”,量子信息和區塊鏈也成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方向。“春江水暖鴨先知”,粵港澳大灣區區塊鏈企業發展迅速,量子信息在軍民融合上大有作為。我們要積極佈局,在世界級新興產業上大做文章。

  大灣區應率先打造 全球頂級大都市圈

  《財富》的中國500強企業中雖然有60多家集中在粵港澳大灣區,但是中國500強企業總部有半數左右還是集中在以首都北京為中心的京津冀地區,粵港澳地區的企業總部集中度遠遠地無法與東京灣區比擬。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粵港澳地區雖然有香港、廣州、深圳三個中心城市,但其全國性的中樞管理功能遠沒有辦法與北京、上海同日而語。

  粵港澳大灣區的突破方向應該在於著力打造廣州、深圳兩大都市圈,強化其交通樞紐功能、中樞管理功能、文化教育科技功能、高端服務功能和交流功能的中心地位,打造世界級的中心城市,率先形成中國與世界經濟全面融合的、開放的、多元的全球頂級大都市圈。

  大灣區產業鏈齊全 華南輻射作用明顯

  在整個中國來說,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在於集結高端人才,相對寬鬆的商業環境,較完善的法律體制,這些是別的地區無法比較的。人往高處走,我們可以觀察到國內很多高端人才相繼集結到粵港澳地區。

  我覺得有多少家企業,實現了多少GDP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體對整個華南乃至整個全國經濟的波及作用。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鏈齊全,形成包括汽車和電子的高新產業的產業鏈和產業中心。產業的發展不僅僅靠龍頭企業,更重要的是零部件生產商形成的產業鏈,這一點是粵港澳經濟發展的優勢。

  21世紀最主要的資源是人力資源,獲得最高端人才的地區和國家將成為世界的領袖。以往,人才培養是粵港澳地區發展的瓶頸,但這些年粵港澳地區不斷引進著名的高等學府落腳,有內地的,有港澳的,也有外國的。但粵港澳在獲得人才方面還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從制度到行政服務,從法律到生活空間,都有進一步完善的必要。


策劃統籌:溫利

文、圖、表/廣報全媒體記者童丹、王納、溫利(署名除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