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隐居隆中,真的是为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的吗?

诸葛亮一直自视甚高,将自己与古代名相管仲和名将领乐毅相提并论。隐居隆中之后更是勤勉,除了观摩世事人情,便是每日读书、思考,从不间断。如此过了十年之后,他的学识越发渊博,为人也越发低调,平和了。他的两个老师,庞德公和司马徽也一直对他赞赏有加,认为他日后必成大器,是尚未睡醒的龙。

诸葛亮隐居隆中,真的是为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的吗?

诸葛亮隐居隆中图

东汉后期,刘备一直像只候鸟一样无处可栖。时而起兵,时而卷入混战,时而归顺他人,再后来凭借自身的人格魅力一点点发展起来。他一直都在漂泊,没有自己的领地和归属。他的最后一站是刘表。刘表将其当做炮灰,用来抵挡曹操的进攻。不过,刘备镇守的新野的那几年,曹操正忙着平定天下,也没有时间搭理刘备。

刘备与诸葛亮的人生是如何交汇的呢?这要从诸葛的两个师傅说起。他们向刘备推介了诸葛,并赞称他是“卧龙”。有时候,机缘这个东西就是这么微妙。时下,诸葛一个人满腔抱负却怀才不遇,每天都在“抱膝亭”内静思。山风呼啸,白云悠悠,面对天下情势,诸葛是洞若观火,却无处施展抱负。

诸葛亮隐居隆中,真的是为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的吗?

刘备三顾茅庐图

刘备三顾茅庐,虽说是一个有着皇族尊贵身份的领袖人物,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亲自上门拜访,单这番情义和气度,就足以撼动人心。诸葛虽被感动,但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一个真正王者应有的气度。这才是他一直以来要寻找的贤德君王。然而事实上的刘备也确实配得上贤德二字。对百姓仁慈,对士兵友爱,对朋友忠诚,对弟兄更是可以掏心掏肺,这一点是曹操和孙权没有的,诸葛亮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影响自己一生的东西:重情重义。因此,他虽然兵不强马不壮,依然有许多人都想投奔他,就连他的对手都敬重他。

诸葛亮隐居隆中,真的是为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的吗?

诸葛亮出山土

刘备的求贤若渴,只表现在(三顾的)行动上;而诸葛亮也并非报国无门,他要求的是"个人作用的最大化".也就是诸葛亮不愿作谋臣,谋士,他要做言听计从的老师,国师。东汉末年,能言听计从,让他做国师的人,也只有实力最弱的刘备了。当三顾之后,这两个千古难逢的档终于一拍即合,从那以后,在诸葛的帮助下,刘备迅速崛起、壮大,与其他强敌形成鼎足之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