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價+搖號」——是良藥還是毒藥?(下)

就像當年的限購政策,搖號售房正逐漸在多個城市開始蔓延!

小李所在的青島,在過去的一年多的時間裡,房價一直在漲,在去年公佈限購政策後,依然沒能阻擋房價的增長,而在6月初召開的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則再一次把青島的城市地位拔高了一個等級,青島被認為是下一個國際化大都市。看看當年G20後的杭州,再看看今天的青島,多麼熟悉的畫面啊。

“限價+搖號”——是良藥還是毒藥?(下)

在幾天前,青島高新區也開始實行搖號購房。6月25日,青島高新區公證搖號售房規則(定稿)通過青島市城陽公證處官微進行公佈。

原因無他,只因房價在漲!

我們在感嘆之餘,不能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以限購、限貸、限價、提高交易成本為主要內容的調控政策,實施區域越來越廣、執行力度越來越強,可樓市過熱現象不僅沒有得到扭轉,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這究竟是為什麼?

因為它們並沒有觸及到樓市問題的根本。

之所以說,調控政策沒有觸及到問題的根本,是因為這些政策大多指向的都是市場增量部分,而市場存量部分涉及得非常少 ,即便有所涉及,也只是與交易環節相關,持有環節一直是政策“盲區”。

“限價+搖號”——是良藥還是毒藥?(下)

而中國房地產市場最大的問題恰恰出在存量房的持有環節上 。具體地說,就是存量房用於自住或出租的比率偏低,空置率過高。根據國際通常標準,商品房空置率在5%-10%之間可視為正常水準,而我國商品房空置率卻長期處在20%-30%之間(其中二線城市高於一線城市,而三四線城市又高於二線城市),遠遠超出了正常水準。

房子的根本用途是供人居住的,一旦空置就意味著其基本功能未能得到有效發揮。從整個社會來看,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資源浪費。

為什麼樓市調控目標要瞄向空置房?因為從實際情況來看,這些房產只有極少數是持有人留做未來自住的, 其餘部分持有目的只有一個:將其作為投資品 ,待其升值到自己滿意水平時再擇機拋售兌現,以期獲取鉅額投資收益。 說白了,這些房子就是用來“炒”的。

“限價+搖號”——是良藥還是毒藥?(下)

講到這個層面,很多人就想到了一個詞:“房地產稅”。

其實坦白說,這並不是一個對等的邏輯。若要解決房產空置的問題,降低存量房,全面開徵房地產稅確實是一個好的辦法。但這並不意味著,開徵房地產稅就會帶來房價的全面下跌!

房地產稅從動議至今,一直都存在兩種對壘的社會情緒:

一種情緒是支持且樂觀的,認為全民炒房情緒高漲,樓市調控越調越高,唯有通過對投機者徵稅,方能遏制炒房,從而降低房價。

另一種則是猶豫甚至反對,認為通過房地產稅降房價只是一廂情願,它只是財富從民間向官方的轉移。稅收完全可以轉嫁,所以居民購房負擔只會不降反增,房價有可能繼續上漲。

這兩種觀點都不無道理,關鍵在於分清短期與長期,以及廓清政策的現實邏輯。

“限價+搖號”——是良藥還是毒藥?(下)

而從政策邏輯來看,其實,一直以來,官方都沒有做出“房地產稅降低房價”的表態,而且從官方的各種表述來看,降低房價從來都不是政策的目的。

歷來樓市調控,無論有多嚴厲,裡面都不會少一個詞:“保障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既然是“平穩健康”,那就意味著暴漲要得到遏制,但暴跌也不會被允許,其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穩定房價,迴歸到緩慢增長的健康軌道上來。

畢竟,這是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各地土地財政的需要,當然也是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的,所以房地產稅的效用也必然要被侷限在這一框架之內。

“限價+搖號”——是良藥還是毒藥?(下)

這也是為什麼,房地產稅被討論了五年,一直沒有實施的原因!

在這裡,小李只能說,樓市調控,任重而道遠,在反經濟學的中國樓市,誰也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自己和家人的努力,儘快上車,確保自己有一隅棲身!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