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如果在大帥死後,由楊宇霆接手,會不會比張學良好?

奧力芙

楊宇霆可以說是東北軍中少有的幹才之一,既有軍事才能,又有政治和經濟管理能力。

在奉軍一步步做大的過程中,張作霖的功勞佔一半,楊宇霆也佔到一半。

最開始的奉軍並沒有稱雄天下的本錢,只能在東北勉強自保。在最關鍵的時候楊宇霆出現了,楊宇霆是留學日本的軍事人才,與段琪瑞政府中間的大佬徐樹崢同為日本留學的同學,並且交情很好。

徐樹崢把馮國璋購買軍事裝備的是透露給了張作霖,最後在楊宇霆的操作之下,搶劫了全部軍械。這些軍械幫張作霖重新組建了三個武器精良的混成旅,把奉軍的整體實力提升了一個檔次。

楊宇霆還負責奉軍與北京政府的協調關係,並且一直處理的都不錯。因為他是日本的留學生,對日本的情況比較熟悉,所以與日本政府的外交關係,都是他在負責。

張作霖死後,楊宇霆主要負責東三省的政務和經濟。

因為張學良的確難負大任,並且不聽老派人物的勸告,一意孤行,沉迷酒色和吸毒。導致東北的經濟一片蕭條,政務也多出現銜接問題。

楊宇霆多次勸告,張學良都不聽。楊宇霆一怒之下罵張學良是阿斗,而他自己,從一開始就自命是當世諸葛亮,字領葛,讓張學良心中暗生芥蒂。

再加上在郭松齡兵失敗後,張學良想保郭松齡一面,而楊宇霆下令處死了郭松齡,這件事也讓張學良心中十分不滿。

在東北易幟後,楊宇霆利有自己的地位和能力,拒絕了日本人的非法要求。於是日本人散佈他的不利消息,離間他和張學良之間的關係,最終促成了張學良處死楊宇霆。

如果張作霖死後,楊宇霆接管了東北,東北的形式應該是比較樂觀的。

楊宇霆對東北的處境,分析大致如下:就是遊走在南京政府、日本和蘇俄之間,讓他們相互牽制,為東北爭取最大的利益,而絕不能單純依靠任何一方。

按照這樣的思路走,就不會出現東北投白南京政府,南京政府有沒有辦法和實力處理東北事務,更不會與蘇俄開戰。

張學良走出前邊兩步棋之後,還派出大量東北軍進入關內,給日本人佔領東三省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918事變爆發後,張學良友不顧蔣介石的指示,為了保存實力,拒絕和日本開戰,白白送出了東三省這種事情是楊宇霆絕對做不出來的。

如果楊宇霆在,他會有一百種辦法對付日本人,只可惜他死在了張學良手上。


新知傳習閣

我覺得如果楊宇霆接手了東北,那所迎來的局面將會比張學良在位的時候好上無數倍。

張學良之所以怒而派人殺死楊宇霆夫婦,最主要的根源就是楊宇霆太過於心高氣傲,把張學良當成了掌中物加以訓斥,從而得罪了當時的東北一把手張學良。

接下來我們來介紹一下楊宇霆這個人,楊宇霆在早年的時候留學過日本,學習到了非常專業的軍事知識,瞭解到了現代軍隊的主體構成,所以後來他憑藉著他所學到的知識幫助張作霖建立了非常現代化的東北帝國。

張作霖的東北原本與其他的軍閥一樣保持著原始軍閥狀態,但是在楊宇霆來了之後,張作霖的軍隊開始大變樣了起來,楊宇霆整治軍紀,嚴格採用現代化的訓練,最終幫助張作霖訓練出了非常嚴明的軍隊。

當時張作霖賴以生存的瀋陽兵工廠和炮工廠正是在楊宇霆的手下一步一步打造而成,在楊宇霆的努力建造下,張作霖的東北軍擁有了全國最先進的武器兵工廠,生產出了完全能夠東北軍自給自足、還大有富餘的現代化武器。

接下來又在楊宇霆的幫助下,張作霖完成了對東北境內地主鄉紳們土地的改革,獻計策幫助張作霖展開了對日本人和俄國的周旋制衡,東北軍慢慢的強大了起來,還建立了當時全國最先進、最強大的海軍,置辦了二十幾艘的軍艦。

楊宇霆是張作霖最重要的參謀長,他就是張作霖最重要的智囊、心腹,正是因為他為張作霖出的很多計謀、規劃,這才促使了當時的東北軍擁有了全國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也成為了當時全國各軍閥中武器最精良的部隊。

完全可以不負責任的說,沒有楊宇霆就沒有後來的張作霖,就沒有後來的東北軍,但是在張作霖死後楊宇霆就忘記了自己的地位,他覺得他是為張作霖打下江山最重要的功臣,而張學良初出茅廬、經驗非常不充足,所以他覺得張學良必須要聽他的話才能讓東北軍繼續發展強大下去。

所以他對張學良的語氣就很是不客氣,經常用一種長輩的語氣教訓張學良、勸誡張學良,將自己當成了最重要的輔國大臣,是支撐東北帝國的一根擎天柱, 在他的言語當中頗為的瞧不起張學良,那麼當時的張學良是個什麼樣的狀況呢?

當時的張學良還沒有完全從一個紈絝子弟的身份中蛻變出來,當時他還沒有戒掉鴉片,沒有忘卻醉生夢死的溫柔鄉,在軍事上也是一知半懂,在楊宇霆勸誡張學良戒鴉片的時候,因為口氣的惡劣就已經導致了張學良的厭惡。

當張學良準備易幟投靠蔣介石的時候,更是遭到了楊宇霆的反對,他覺得張學良應該和張作霖一樣遊走在日本和蘇聯之間,這樣才能給東北帶來最大的利益,投靠蔣介石,最後帶來的結果就是直接跟日本和蘇聯之間的敵對。

因此更是大大的得罪了張學良,張學良對楊宇霆的反感也與日俱增的強烈。

後來日本人又從中作梗,他們向張學良傳播不實信息讓張學良產生誤解,以為楊宇霆已經和日本人勾結,然後張學良就派人處決了楊宇霆和常蔭槐。

而楊宇霆死後東北發生了什麼呢?張學良除了派出大量的士兵進入中原幫助蔣介石展開內戰之外,還因為中東路事件跟蘇聯打了起來,最終被蘇聯打得落花流水,損失慘重,自此之後就徹底的跟蘇聯人決裂了。

原本張作霖是藉助蘇聯人跟日本人制衡的,讓日本人不敢隨意對東北下手,但是因為張學良的作死,導致了日本人再無顧忌,趁著張學良部下沒有強帥良將,所以在沒過兩年之後就發動了九一八事變。

而張學良因為曾經在中東路事件被蘇聯人挫敗過信心,所以在日本人剛準備攻打的時候就下了命令讓手下的士兵們不準反抗,最終在東北軍造成的大量傷亡後,丟失了東北兵工廠以及巨量的武器裝備,命令著手下們放棄了東北,逃進了關內。

當時張學良還寄希望於國際上的強國,希望他們能對日本的侵略稍加制衡,但是當時的世界各國除了蘇聯之外沒人會對東北這塊土地花時間花精力,但是當時張學良已經得罪了蘇聯,所以蘇聯人反而樂於看見張學良吃虧,所以東北就這樣丟失了,成為了日本關東軍的盤中物。

所以我覺得楊宇霆如果接手了東北,那最終東北就不會那麼輕易的丟掉了,楊宇霆會周旋在蘇聯和日本之間從中漁利,即便最終日本人仍然發動了侵略東北的戰爭,楊宇霆也絕不至於跟張學良一樣嚇得連一槍一炮都不敢放,就匆匆下令逃跑,張學良原本紈絝子弟出身,做事全由本心,打蘇聯的時候他是雄心勃勃的,但是日本人打來的時候因為蘇聯人留下的心理陰影,所以才促使了他的逃跑。


孤客生


張學良接受東北軍後都幹了啥?首先就是全面接管東北軍政,在接受的過程中,大多數人都能對張學良表示接納,只有楊宇霆、常蔭槐等少數幾人不但不馴服,還處處挑戰張學良的權威。

如果張學良與楊宇霆調換位置,那基本上可以參考張作霖在世時張學良為首的少壯派與楊宇霆為首的老派之間的爭鬥,楊宇霆絕不會像張作霖那樣施展平衡術,而是會像張學良那樣動殺機。

任何一個欲在政治上展現抱負的領導人,都不會允許在自己定的調調裡面有雜音出現,特別是一直有雜音。

想當年張作霖槍斃小舅子,不就是因為自己說話不好使殺人立威嗎?


因此,在東北軍張學良是狼,楊宇霆卻不是溫順的小綿羊,倆人是一山不能容二虎的關係,只能有一人存活。

再說東北易幟,張學良因為這事一直處在民族英雄的地位,換成楊宇霆,斷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情,東北易幟當天,東北軍大大小小的軍政要員都到場出席了儀式。

唯一公開反對並採取實際行動的就是楊宇霆、常蔭槐,倆人採取拒不到場的行為表示不滿。

為什麼?因為東北易幟不符合日本人的利益,日本人一直把東北當成侵華的前沿陣地和進一步擴大侵略的基地,東北一旦天下太平,最緊張的莫過於日本人了。

鐵板一塊的東北,不可能給日本人太多的活動空間,而楊宇霆一直與日本人眉來眼去,在日本人的設想下,通過楊宇霆的閃轉騰挪,東北應該會成立一個親日政府,楊宇霆會獲得重要地位。


但隨著東北易幟,這一切都化成了泡影,楊宇霆自然心生不滿,只是在與張學良的強力回擊下,楊宇霆迅速喪命,也就沒有了楊宇霆接手的問題。

楊宇霆接手的後果也是不可想象的,因為很可能會有親日政權的出現……


歷史三日談

楊宇霆本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而且是奉軍的重臣,他完全知道如何對付日本政府、日本上層、日本關東軍。如果在張作霖死後,由楊宇霆接受,可能會比張學良好了。

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楊宇霆本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而且是奉軍的重臣,他完全知道如何對付日本政府、日本上層、日本關東軍。這樣的話,他在東北能夠更好地與日本人周旋,至少不敗;

二、他作為奉軍重臣,政治經驗豐富,甩乳臭未乾的張學良幾條街都不止,他可以更好的控制東三省,不給日本人以可乘之機;

三、他一直管理軍事和對外外交,可以很好處理對外關係,不會貿然進攻蘇聯,從而暴露奉軍的實力,打破東北的平衡局面;

四、他久經官場,政治經驗豐富,不會像張學良那樣任用反叛將軍石友三,以至於石友三在九一八事變前在石家莊反叛,從而抽調關外主力入關鎮壓,從而使東北兵力空虛,給了日本人進攻北大營的機會;

五、楊宇霆從政經驗豐富,有自己的主見與政治見識,可能不會像張學良一樣發佈不抵抗命令,拱手讓出東三省。

總之,楊宇霆各方面都碾壓職場菜鳥張學良,他上位的話,絕對要比張學良要好,退一萬步,張學良的不抵抗以及九一八事變前的荒唐事,沒有人比他差了,他就是白白將東三省送給日本人了,敗家玩意!


密探零零發

張大帥死了以後,楊宇霆就是最好的人選,有他在的話,估計東北的老百姓不會遭那麼多罪,他是保衛東北一方平安的最好人選,可惜的是長得帥,最後還是心疼兒子,把位子傳給了自己的老兒子。

楊雨婷在外交方面還是有一定的本事的,而且對於東北的責任心也更好一些,他估計不會幹張學良幹那些蠢事。三四年時間就把他父親給他攢的家業全敗光了,你不能不服他!


帝國曆史觀察者


楊宇霆這個人到底有多麼盛氣凌人,咱們在他的名字之中就可以窺測到一二。這個軍閥中的重要智囊,原來其實不叫這個名字,為了使自己的名字聽起來有點鋒芒,於是他後來自己把名字給改掉了。楊宇霆原籍宋道口鎮代嶺村,原名玉亭,字麟閣(又作鄰葛)。還說自己的聰明才智已經可以和諸葛亮相比。

不過好在他的上級有著一個很大的胸懷,而且也一樣智慧過人。這是因為這個原因,他這個所謂的諸葛亮才得以展示自己的才華。我覺得事情有的時候就是這樣,領導的心胸越寬廣,他的屬下就會有更大的聰明才智。

作為自己老大的智囊,他這個人的確非常的名不虛傳。也算對得起她自己的稱號。他一直都在辦著實事,從來不整一些虛的東西,而且他還為東北的工業發展貢獻了好大的力量。在外叫方面,他和日本人的周旋也非常的出色,很多時候都是他全權代表自己的老大進行出面。而且對於出兵打仗這方面他也提供了好多的建設性意見。每一次老大像中原發兵,都有他在背後進行指導。

那麼當年,他的老大到底對他多看重呢?

其實,當時他的這位老大非常的懂得審視自己。他覺得自己可能是一個搞政治的料,可是關於軍事方面稍顯遜色了!因為他的這種自我認識,所以當時有一個規定,那就是所有的軍事文件都必須由楊簽字同意才可以。從這裡咱們就可看出當時的老大對他的重視程度。

可是讓人遺憾的是,他這個人有著自己的致命缺點。那就是沒有一點自醒意識。而且他還非常的喜歡講究派頭,辦事一點分寸都沒有。他一直都要把自己的身家地位高調的展示給所有人看。可是如果是身邊的人知道他這樣也就習慣了,外面的人和其他的軍閥可忍受不了他的這番姿態。在和其他軍閥鬥爭的時候,他的缺點就幾乎引起了眾怒。他當時過於強勢,表現的就好像自己的老大根本不存在一樣。

後來他的老大真的不在了,他的架勢就更加的囂張了。但其實他到沒有什麼異心,只不過自己運籌帷幄時間長了,總是覺得自己高高在上,而老大的孩子就像一個根本扶不起來的小阿斗一樣。因此在最後的時候,他終於被自己的新主人給殺掉了,所以情商高點還是很重要的!

再看看楊幫辦是怎麼管理江蘇的,連個江蘇都管不好,還想管東三省?百分之一的可能性都沒有。

入主江蘇的時候,張宗昌已經提前把江蘇駐軍全部按在地上摩擦過了一遍,陳調元、白寶山、馬玉山、鄭俊彥幾個本地軍頭都想暫時先把奉系大腿抱住了再說,結果呢?楊幫辦去了南京沒幾天都把他們挨個得罪了一遍,還不是因為什麼大事得罪的,只是些諸如他可以坐車進都督行署大門,其他人必須要提前下車走路;第一天到南京見到本地代表不肯說好話,非得擺出一副我都不愛來這鬼地方,說些“你們好好地幹吧。”之類的屁話和屁事;結果沒過幾天就把本地派折騰得去找孫傳芳了。

如果遇到事能震住場面,脾氣大點也無所謂了,可惜楊幫辦這人遇到事能把膽子一路縮回喉嚨口,明明手上帶了兩個師進江蘇,真要打起來,江蘇本地駐軍加孫傳芳還不一定能把他怎麼樣,結果呢?風聲一不對,開會開到一半爬窗跑路坐著壓道車一路飛奔到濟南找張宗昌幫他兜底把部隊接出江蘇,這不是搞笑是什麼?同是士官系出身的姜登選都說“我與麟閣結交有年,今始識其無能。將兩師萃於一處,據險結陣,猶堪一決雌雄;不幸而敗,再退不遲,何至驚惶若此,棄師而逃。”

再者說了,找人兜底至少該有個求人的態度,更何況楊幫辦在東北的時候不止一次找張宗昌的茬,把他噁心得不行不行的,現在伸手的時候還伸得特別蠻橫,說些什麼“不行,你非立刻就走不可;如果你不走,我也不離開濟南。你所說的事情,叫參謀長替你辦,準能比你自己辦的還好。你一定要趕快到徐州,接應大軍至為重要!”,以民國時軍頭們的脾氣來說,誰忍得了他?

說白了,被人罩著的時候幹事是一回事,自己坐老大位置是另外一回事;楊宇霆的本事體現在有張作霖給他撐腰的時候,不會處事的毛病影響不了他行政才能的發揮;但是離了張作霖,讓他坐鎮東三省,以他變著花樣得罪人的性格,下面的軍頭過不了幾天就能把他按在地上打死,共主這位置,不是他這種人坐得住的。

再瞭解一下奉系內部的情況。奉系的前身是東北各地的保安隊,而不是新軍或是袁世凱的北洋軍。他們全是大字不識的粗人。你跟他們講民族大義,他們也許能聽懂,但要他們拿身家性命去為主義拼命,他們一定先斃了你。郭松齡就是死在了這裡。他們是憑江湖義氣和現實利益結合在一起的一群。

在這樣一群人中,楊宇霆的地位其實蠻尷尬的。他的確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高材。可是,他完全是靠著大帥的賞識才能掌握一點權力。大帥一死,他就完全無靠了。

按奉系老人的價值觀念,小六子子承父業執掌東北沒啥可說的。楊宇霆算哪根蔥呢?騎到我們頭上拉屎拉尿,他憑什麼?所以楊宇霆知道自己無望,他沒想過要爭。就算陰差陽錯他爭到了,要麼東北已經血流成河,要麼內部不服者甚眾。

接著我們來討論一下楊的外交路線對東北意味著什麼。我要說的是這種路線未必合你的意。

楊宇霆是不願與日本撕破臉的,這我們都知道。從根本上來說,楊也不贊成東北易幟。道理很明顯,日本人已經給北伐逼急了,濟南、皇姑屯手段越來越烈,你要再易幟就是把日本人往牆角逼了。而且蔣是不是真靠得住,認不認我們這些北洋餘孽?事實證明這些擔心全是對的。

如果真按楊的路線來,東北易幟首先就不可能。蔣不打東北,那就談判處理。這種可能大,蔣在濟南已經被日本狠狠教訓,再做死不大可能。要蔣真的來硬的,那就仿郭松齡例,放關東軍出籠咬蔣。不過真這麼來,楊的名聲不會比汪好到哪裡去吧?

按奉系的內外環境,小六子的民族主義高調是自殺性的。奉系本來就不靠意識形態結合,對內地的優勢在於有日俄帝國保護,只有他入關打你,沒有你出關打他。小六子一旦愛國投蔣,這些優勢全部變劣勢。連帶滿蒙問題成了民國覆亡的關鍵所在。


金山萬丈

東北如果在張作霖去世以後由楊宇霆接受,結果絕對比張學良好。張學良和楊宇霆相比任何方面都不適合做東北三百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的領導人,這一點“九一八事變”的爆發就是佐證,如果換成楊宇霆接受東北不可能三年就送到了日本人手上。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楊宇霆此人有大才。


楊宇霆輔政張作霖的那段期間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比如督辦奉天軍務,建立了成建制的東北海軍,修建了東北的戰備公路,還籌建了東北的軍工廠,這些種種都證明了楊宇霆個人的才幹其實是不錯的。


此外楊宇霆是東北外交的一把好手,這一點是多方承認的,楊宇霆無論是對日對俄還是南京中央政府的外交手法都要強於張學良。日本人將其視為“心腹大患”,當時日本關東軍大本營就明確表示“要想掌握張作霖就必須繞過楊宇霆”,所以張學良一上臺,日本人就到處搞反間計,破壞張楊二人的關係,張學良後來殺楊宇霆可能也有日本人的原因。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楊宇霆在東北軍內部特殊的地位,東北軍一直有派系之爭,比如陸大派和士官派,這兩派代表人物分別是郭松齡和楊宇霆。楊宇霆深受士官派的支持,儼然就是領袖人物,所以如果是楊宇霆上臺勢必會得到軍隊階級不少人的支持,這是我認為楊宇霆能夠比張學良做好的最重要的原因。



一樹梅花一放翁

當然。並且只要不是張學良。張作霖別的兒子接手也不會是當年那個局面。不用別張學良的西安事變的一點功績就說他算是民族英雄。仔細查閱史料,當年確實是中央政府讓張學良不要擴大事態,不要與日本開戰,可隨著東北大部分重要城市被日軍佔領,中央政府已經命令東北當局進行國土防禦戰了。可是張學良確在錦州緊急集合東北軍部隊,但是確不是準備反擊,而是準備棄城逃跑。棄自己父親苦心經營的東三省和富可敵國的家產不要,棄養了他們二十幾年的東北老百姓於不顧。慌忙奪路而逃,不是我以個人情感說問題,大家對於當年中央政府到底讓沒讓張學良抵抗日本侵略這個問題可以看看電視臺播出的史實紀錄片。在臺灣抗戰記錄裡面多次提到國民黨總統蔣介石多次電令張學良讓他抵抗不許撤退,而咱們知道的確是讓他不許抵抗。怎麼樣和我們大家知道的歷史真相不一樣吧?我可以在這裡明確告訴大家,東北軍當年經過張作霖的近代化軍事訓練,已經可以和當年區區一萬二千關東軍一較高下了。再加上全國各地支援,絕對可以和日本打個兩三個月,當年日本軍部頂著內閣巨大反對力量強行開戰的。只要拖到國聯向日本施壓,他們的內閣就不會被那些所謂的軍國主義者控制,順著邏輯思維推理,也就不會有日本對中國,對東南亞的國家嚴重侵略了。所以說張學良是中國抗戰英雄我不贊同,並且如果沒有他的逃跑將東北拱手送給日本人,那他們就沒有那麼豐富的資源去支持那麼多個地方的侵略了。罪人。民族的罪人。至死不敢回中國畢竟他自己知道自己對祖國和人民犯下的罪太大了。


萬萬事事大吉

揚宇霆是一個精明強悍的人,據老人講過,張作霖死與揚宇霆有關,日本人賣通揚宇霆炸死了張作霖,因為,揚宇霆是張作霖貼身謀士,與張作霖形影不離,張作霖走那個地方,就把揚宇霆帶到那,所以,揚宇霆知道張作霖行走時間路線,小日本,買通了揚宇霆,所以,才出現黃姑屯事件,後來,經張學良查證,此事,是揚宇霆乾的,在一次酒會上,張學良槍斃了揚宇霆。張學良,也算是報父之仇,這是我小時聽那些老人講的,如果,真是這樣,我看揚宇霆也是一個鐵桿漢奸,為日本人賣命的人。你算張作霖最相信的人,卻把行走時間路線,告訴日本人,要不時間那麼準確,分杪不差,就到那節車廂暴炸,反而把張作霖炸死啦,這不是白眼狼嗎,?總而言之,揚宇霆死與不死,東北就是日本所站領。歷史,也是這樣按排的。


趙89112171

楊宇霆是個合格的謀士,而並非一個合格的帥才。如果張學良不殺他,結局肯定就不一樣了。


楊宇霆接受過日本軍校的教育,懂許多軍事理論,結合當時中國的形勢,與張作霖合謀相得益彰。在張作霖時代,楊宇霆是他的最佳智囊,張作霖多楊宇霆十分信任,就像親兄弟一樣。張作霖本身就是一個善於權謀的人,加上楊宇霆的軍事理論,可以說是如虎添翼。

那麼張學良為何如此討厭楊宇霆呢?首先,張學良接受的教育和楊宇霆不一樣,政治眼光不同,張學良的知己曾是郭松齡,比較開明,理想主義,而楊宇霆比較傳統、務實。所以說他們之間有很激烈的衝突。再加上楊宇霆一直都看不起張學良,把他當成個小孩,這一點讓張學良十分不爽,暗下殺心。最後刺殺楊宇霆,除掉了這個東北第一智囊。



楊宇霆死後,日本人鬆了一口氣,但是他們絕非害怕楊宇霆接管東北,而且慶幸張學良失去了一個能在大事上給他參考的人。楊宇霆善於軍事謀劃,但不善權謀,並非帥才,所以如果說張學良不適合接管張作霖,楊宇霆也不適合。


首先,楊宇霆肯定不會同意易幟。其次,雖楊宇霆也十分憎恨日本人,但愛國情懷並沒有張學良那麼強烈,張學良是一邊愛國,一邊怕搞丟了張作霖的基業,而楊宇霆,大多是為了東北格局。所以,楊宇霆很有可能會投靠日本人。這樣的話,幾十萬大軍可就不能為中國作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