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閻錫山、張學良、陳誠、胡宗南及民國其他陸軍一級上將,誰的綜合實力比較強?

在路上的小先森


完全沒有可比性,這五個人當中李宗仁、閻錫山和張學良是1935年首次銓敘時的第一批上將,並非他們功勞如何巨大,而是因為他們分別掌握著桂軍、晉綏軍和東北軍三大地方派系的軍隊,是國民政府的一種拉攏手段而已。這批當中還包括馮玉祥、唐生智兩個失去兵權的老資格,以及掌握粵系軍隊的“南天王”陳濟棠。

真正屬於黃埔系中央軍的只有何應欽一人。



提問其實是不準確的,胡宗南到臺灣後才晉升的二級上將,陸軍一級上將是死後追晉的,不好計入真正的一級上將。陳誠是1947年才晉升的一級上將,這兩位與到死都是二級上將的湯恩伯一起,是國民黨中央軍“陳胡湯”三大軍事集團的頭領,是蔣介石的軍事支柱,不是地方軍閥,與前面的幾個軍閥在本質上就不一樣。

前面三位綜合能力最強的當然是李宗仁,桂系是敢跟老蔣爭天下的,蔣介石三次下野都有桂系的參與,甚至在1949年初李宗仁還當上了“代總統”,從1925年李白黃統一廣西軍政,到白崇禧最後兵敗,桂系的軍事實力是最後一個在大陸被消滅的,堅持的時間最久。



閻錫山自中原大戰失敗後,已無問鼎天下的雄心,偏安山西一隅,抗日戰爭時期在三方壓迫下實力損耗嚴重,自傅作義獨立成系統以後,晉綏軍的勢力已是式微,太原被解放軍攻克後,逃到南方的閻錫山已經成了光桿司令,完全是看蔣介石的臉色混口飯吃。

張學良當然是最差的,張大帥留下的偌大家業,自1928年接班到1936年東北軍被拆散,前後不到八年光景,自己也身陷囹圄,敗家子的典範,還談什麼綜合能力。



(張學良)

客觀來說,陳誠和胡宗南的軍事能力都屬一般,還互相挺不服氣,抗戰末期陳誠短暫出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沒有被轉正的胡宗南耍性子上了華山養病,直到陳誠調走。從陳誠在東北大敗和胡宗南丟失西北的歷史事實看,統兵一方的能力都很成問題。

但是綜合能力上陳誠明顯高胡一籌,陳誠的戰略眼光、政治手腕和主政能力都是不俗,因此“土木系”才能成為黃埔系中央軍實力最強的一個集團,麾下羅卓英、周至柔、林蔚、郭懺、霍揆彰、胡璉等高級將領幾乎全在重要崗位,而胡宗南手下真沒幾個出類拔萃的,所以僅“御人”一條,胡宗南即遠不如陳誠。



陳誠經常打敗仗,從紅軍時期敗到解放戰爭時期,但是仍然寵信不衰,逃到臺灣還官至“副總統”,而胡宗南自大陸兵敗之後,逃臺後基本是閒職,早已失去了蔣介石的信任。

我個人倒覺著,何應欽的軍事能力要強過陳誠和胡宗南,可惜最早失去了信任,再無施展的機會。

(胡宗南)


度度狼gg


蔣介石授予軍銜一般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給自己的直系部隊頒發軍銜非常嚴格,但是對於一些不受他掌控的軍閥或者土匪,蔣介石卻非常的大方。

面對一些有著巨大影響力的軍閥,蔣介石一般都會給他們頒發上將軍銜,而像很多的土匪,他們也有不少人被蔣介石頒發了中將軍銜。


而辛辛苦苦跟蔣介石打拼的黃埔學生將領們,他們的軍銜上升卻非常困難,除了胡宗南在前往臺灣之前被升任了上將軍銜之外,其他大多數的黃埔學生最高只達到了中將軍銜。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國民政府的軍銜制度:

首先在國民黨的將級軍官中由高到低主要有:特級上將、一級上將、二級上將、中將、少將。

然後中下級軍官主要有: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至於其他的士兵士官等級,我們就不介紹了。

國民政府的一級上將是在1935年的時候首次設立的,在此之前,蔣介石和其他的各大軍閥們都是等階相同的普通上將。

而在設立一級上將的時候,蔣介石為了表示自己身份的特殊性,於是他就給自己設置了一個特級上將的軍銜,這個軍銜在歷史中只有蔣介石一個人擁有。


民國時期雖然蔣介石名義上統治了全國,但實際上各大軍閥們卻是各自為政的,他們很多人都有著非常強悍的實力,在他們緊緊把守自己的地盤下,蔣介石所能掌控的地盤只剩下了寥寥少數的幾個省份。

而為了對他們的投靠進行安撫,蔣介石在名義上是非常優待他們的 。

國民政府在內地授予過的12位一級上將

1935年的時候蔣介石給第一批九個人頒發了一級上將軍銜,而這些一級上將中除了三個國民政府的元老級將領之外,其他都是軍閥。

其中軍閥身份的一級上將有:李宗仁、閻錫山、馮玉祥、唐生智、陳濟棠、張學良。

至於國民政府本身的一級上將有:蔣介石直系軍隊的第二號人物何應欽、早年就一直追隨著孫中山的朱培德、北伐戰爭中投靠國民政府的北洋海軍大將陳紹寬三人。



接下來不說一些去世後追贈的將領,在蔣介石前往臺灣之前蔣介石僅給三個人授予了一級上將的軍銜。

這三個人中第一個是在國民政府中資歷比蔣介石還要深的將領程潛、第二個是廣西桂系軍閥中的二號大佬白崇禧、第三個是蔣介石最為信任的小委員長陳誠。

如果要給這些人劃分一個排行的話,實際上是非常複雜的,因為在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實力的增長消減發生的非常之快。

有些人在某一個時間段內有著很強的實力,但是因為一個特殊歷史事件的發生,卻又會變得非常的弱。

因此我們就不細細地在各個歷史時段劃分他們的實力了,我們就拿他們最巔峰時期的實力來對比。

擁兵40多萬的東北王張學良

如果要說到綜合實力的話,我覺得這些一級上將中東北王張學良巔峰時期的實力是最強的。

張學良因為丟掉東北的原因,所以名聲一直不太好,而如果我們遍觀他的人生歷史,就會發現他的能力也算不上特別優秀,但是這卻無法掩蓋他的實力。



1928年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之後,張學良接手了張作霖留給他的東北大業。

當時張作霖給張學良留下了非常發達的工業系統以及生產能力驚人的兵工廠和大量的武器,還有20多萬人的軍隊。

這時候的張學良還不是最強的,他最強的時期是在中原大戰之後。

在1930年李宗仁、馮玉祥、閻錫山三人聯手對蔣介石發起了中原大戰後,雙方開始進入了僵局,這場戰爭是在張學良加入之後戰局得到改變的。

在張學良的幫助下,蔣介石獲得了勝利,而作為回報,蔣介石把北方的幾個省份給了張學良,也讓張學良收編了馮玉祥手下的眾多部隊,把部隊擴大到了40多萬人。

這個時候張學良的地盤包括了當時東北的四個省份以及河北、山西等眾多省份,當時他的實力和蔣介石几乎是可以分庭抗禮的。

最終再加上當時東北所擁有的強大工業、軍工系統,我覺得張學良是可以排在第一名的,當然這種巔峰沒保持到一年,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他就因為東北的丟失,實力開始大打折扣。

擁兵50萬的西北王馮玉祥

排在第二名的我覺得是西北王馮玉祥,馮玉祥這個人的風評同樣也非常不好,甚至可以說得上是極端惡劣。

但是在馮玉祥實力最強大的時候,他所擁有的地盤甚至比張學良還要多。

馮玉祥的一生非常反覆無常,他的成功、地盤的壯大有很大幾率是靠他的多次叛變得來的。

在馮玉祥勢力最龐大的時候手下軍隊有50萬人,當時的河北、河南、內蒙古、陝西、甘肅等眾多的地方,都是他的地盤,如果不是張學良的東北工業太過於發達的話,我覺得馮玉祥是可以排在第一的。

廣西軍閥李宗仁

排在第三的我覺得是廣西大軍閥李宗仁,李宗仁手下的桂軍可以說是所有軍閥中最會打仗、戰鬥力最威猛的。



在桂軍最為強盛的時候,軍隊也一度達到了40多萬人。

如果不是考慮到地盤以及各種隱性實力的話,我覺得李宗仁軍隊的戰鬥力可以在所有一級上將中排到第一名。

李宗仁曾經發動過數次的反蔣活動,雖然其中經歷了很多次失敗,不過他每次失敗後都能再度東山再起,重拾起自己的隊伍,從這方面來說,他的隊伍凝聚力是非常強的。


山西軍閥閻錫山

第四名我覺得是山西大軍閥閻錫山,閻錫山手下軍隊最巔峰的時期也有30到40萬人。

除了山西之外,他也短暫的統治過其他的幾個省份。

他手下軍隊的凝聚力也非常強,與馮玉祥這種一旦經歷了失敗手下就會紛紛逃脫的軍閥有很大的差別。

如果是在教育方面,閻錫山是可以排到第一名的,在民國所有人上小學都極其困難的時候,在閻錫山的推行下,山西已經有了免費的小學教育,可以說,閻錫山就是民國發展教育的第一人。

廣東軍閥陳濟棠

第五名我覺得是廣東軍閥陳濟棠,陳濟棠在盤踞在廣東期間,發展出了非常雄厚的實力,不過卻因為1936年反蔣活動的失敗,最後丟掉了自己所有的家當。



湖南軍閥唐生智

第六名我覺得是唐生智,唐生智是湖南曾經的軍閥。


至於像何應欽、朱培德、陳紹寬、陳誠、白崇禧等一級上將,我們就不一一排行了,因為他們都沒有獨屬於自己的大體系,都是依託在別人陣營中的,因此他們的綜合實力非常難以計算,我們就暫且不去排列了。

所以說這就是國民政府一級上將的排行,論真正的綜合實力、不說能力的話,子承父業、中原大戰投機成功的張學良可以排在第一,但是如果要說到手下的戰鬥能力,我覺得數次反蔣而能屹立不倒的李宗仁可以排在第一。


孤客生


國民政府的陸軍一級上將比較多,我認為薛嶽的綜合實力相比李宗仁、閻錫山、張學良、陳誠、胡宗南要強得多。薛嶽作為抗日戰爭中的“戰神”在四次長沙會戰中表現優異,自創的天爐戰法殲滅日軍十萬之眾,有效的打擊了日寇的猖狂氣焰。薛嶽也是唯一獲得美國總統杜魯門頒授的自由勳章和國軍授予的青天白日勳章的陸軍一級上將。

李宗仁最大的戰績是取得臺兒莊戰役的勝利,他是桂系軍閥首領,做過國民政府的副總統。閻錫山作為山西土皇帝,治理山西有苦,抗日意志不堅定有勞,但軍功確實缺善可陳。張學良坐擁數十萬裝備精良的可戰之師,作為東北三省之主,據然不戰而逃,獲得了“不抵抗將軍”稱號,因此他的軍功最少。胡宗南作為蔣中正的嫡系將領,在北伐、內戰中立有赫赫戰功,在抗日戰爭中屢戰屢敗,不足以稱為名將。陳誠作為蔣中正的嫡系將領,幾乎所有戰爭他都參加了,但是軍功平平,他的主要功績在於主政臺灣時穩定了經濟發展。


薛嶽原名薛仰嶽(仰慕岳飛之意)(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廣東韶關人士,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生,民國時代著名的軍事家、抗日名將。薛嶽一生都在戰場上摸爬滾打,先後參加了北伐戰爭、國共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但是他一生中最出彩的無疑在抗日戰爭 的突出表現。在抗戰中薛嶽被譽為戰神,日寇對薛嶽較為畏懼!

1937年松瀘會戰中薛嶽指揮第十九集團軍在竹園村附近與日寇反覆搏殺,給日寇沉重打擊,同時十九集團軍的傷亡率高達80%以上。1938年薛嶽指揮蘭封會戰,殲滅日寇第14師團及其它日寇軍隊,總共滅敵一萬餘人。1939年9月,薛嶽指揮第一次長沙會戰,此戰日寇慘敗,傷亡四萬餘人,包括少佐以上軍官四十餘人。1941年9月~12月,薛嶽指揮第二次、第三次長沙會戰,此戰日寇還是慘敗,傷亡五萬餘人,薛嶽獲得青天白日勳章一枚。1944年,薛嶽指揮第四次長沙會戰,此戰失利,長沙與衡陽失守。1945年日寇投降,薛嶽任南潯線受降司令官,在南昌城接受日寇投降。1945年10月美國總統杜魯門頒授自由勳章一枚給薛嶽,以表彰薛嶽在抗日戰爭中的桌越貢獻。


大秦鐵鷹劍士


暫且不論其他陸軍一級上將,張學良獨一檔;李宗仁、閻錫山一檔;陳誠一檔;胡宗南一檔。不過這些人加起來也比不過蔣介石一個老狐狸。

張學良,蔣介石最奇葩的對手

之所以把張學良列為獨一檔,不是因為他個人能力最強,而是他的底子最厚。

北洋軍閥時期的各大軍閥中,張作霖的奉系軍閥是最強的,雖然老巢遠在東北,但勢力範圍最強時達到了長江中下游地區,即便張作霖後來退回東北,但其經濟、軍事實力仍是最強。

張作霖死後,留給兒子張學良一個強大、富裕的家底,但張學良個人能力有限,缺乏政治遠見,“糊里糊塗”做了三件大事,結果被囚禁大半輩子:

一是東北易幟,擁護蔣介石統一全國。

二是放棄東北,導致日本取得東三省。

三是西安事變,逼迫蔣介石聯共抗日。

這三件大事正面負面姑且不論,對中國現代歷史影響可謂巨大,正無人能比,只能獨一檔。

李宗仁,蔣介石最頑強的對手

在國民政府內部,蔣介石和李宗仁關係最為複雜,兩人既有合作,也有對抗,既如影隨形,又貌合神離,可以說是同床異夢,相愛相殺,糾纏一生, 李宗仁是蔣介石最大的對手。

北伐之初,李宗仁支持蔣介石,共同北伐,甚至互換蘭譜,結成異姓兄弟,算是蜜月期;

軍閥混戰,李宗仁倒蔣,先是蔣桂戰爭,後又聯合馮玉祥、閻錫山等發動中原大戰,與蔣介石混戰,最終李宗仁戰敗,擁護蔣介石統一,但李宗仁佔據廣西,蔣介石始終無法滲透。

抗戰時期,李宗仁支持蔣介石,全面抗戰,兩人均以民族大業為重,但蔣介石一直對李宗仁的桂系提防有加,防止其做大做強。

解放戰爭時期,李宗仁再度倒蔣,蔣介石以退為進,表面下野,李宗仁則成為代總統。

李宗仁能以一個廣西之地,與蔣介石糾纏了一輩子,堪稱蔣介石最頑強的對手。

閻錫山,蔣介石最聰明的對手

閻錫山跟蔣介石的關係也比較複雜,但總體而言,除了參加中原大戰,被蔣介石擊敗後,他和蔣介石沒有其他武力衝突,也很少覬覦蔣介石的位置。

閻錫山奉行“三不二要主義”,即“不入黨、不問外省事、不為個人權利用兵,要服從中央命令、要保衛地方治安”,他的算盤是我服從你蔣介石,你蔣介石也不要管山西的事、

閻錫山跟李宗仁既有相似,也有不同。

兩人相似,都是軍閥,都佔有一省,都對家鄉建設做出重大貢獻,既擁護統一,顧全大局,又割據一方,各打算盤,都跟蔣介石貌合神離,關鍵時刻能以國家和民族大局為重。

兩人不同,李宗仁堅毅,勇猛,果敢,犀利,心氣高,霸氣外露,但缺少圓滑變通,在政治謀略和手腕上不如蔣介石,所以屢屢被蔣介石挫敗。

閻錫山精明、圓滑,務實,會做人,誰也不得罪,對自己的實力有清醒認識,所以跟蔣介石關係過得去。

陳誠、胡宗南,蔣介石最忠實的黨羽

陳誠、胡宗南都是蔣介石最忠誠的黨羽,這跟張學良、李宗仁、閻錫山與蔣介石接近平等、錯綜複雜的關係是完全不同的,這兩人的實力更多體現在個人實力上,不像張學良、李宗仁、閻錫山擁有強大的派系實力,蔣介石也根本不可能允許他們形成派系。

陳誠的能力是比較全面的,政治、經濟、軍事都可以搞,但軍事水平差點事,內戰時圍剿紅軍、解放戰爭時主政東北,都被我軍打得挺慘,不過政治、經濟水平不錯,而且是個實幹家,深受蔣介石信任和器重,在島內施政頗有政績,總體而言是個傑出的政治家。

與陳誠不同,胡宗南是一個職業軍人,也是最受蔣介石最寵愛、最重要的軍事將領,號稱“天子門生第一人”,但就軍事這一個專業,胡宗南也比較遜,尤其在解放戰爭時期,號稱“西北王”的他成了一個笑話,被評價為一個“野心十足、志大才疏、陰險虛偽的常敗將軍。”

國民政府內部其他陸軍一級上將,如何應欽、馮玉祥、唐生智、朱培德、陳濟棠、白崇禧、顧祝同、程潛、薛嶽等,大多是國民黨內實力派、國內大軍閥等,情況和上述幾人差不多。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在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上將是是最好軍銜。不過上將裡面也是分等級的,分別是:特級上將、一級上將、二級上將。

因為特級上將只屬於蔣介石一個人,所以實際上國民政府的最高軍銜是一級上將!作為分量最重的一個軍銜,國民政府從1935年到1949年一共授予了人:

第一批陸軍一級上將:閻錫山、馮玉祥、張學良、何應欽、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陳濟棠、陳紹寬(後來又被授予海軍一級上將);

第二批陸軍一級上將:劉湘(死後追授)、曹錕(死後追授)、程潛、吳佩孚(死後追授)、宋哲元(死後追授)、陳調元(死後追授)、白崇禧、陳誠


在這裡曹琨和吳佩孚就不放進來討論了,老蔣的面子工程而已。實際上作為北洋巨頭,這兩人要是活著未必會在意一個國民政府的陸軍一級上將軍銜!



閻錫山:晉系軍閥老大,執掌山西長達38之久,橫跨了整個民國時期,這一點是其他所有軍閥比不了的!

馮玉祥:西北軍老大,不過巔峰來得快也去的快,中原大戰之後一敗塗地。

張學良:子承父業,其餘不想多說。

何應欽:蔣介石的心腹之一,替蔣介石和日本人簽了何梅協議,背鍋俠。

李宗仁:新桂系軍閥老大,軍閥之中唯一有資格和能力與蔣介石叫板之人。

朱德培:滇軍元老,孫中山追隨者,北伐軍第三軍軍長,能力不差,資歷更老!

唐生智:湘系軍閥的實力派人物,審時度勢參加北伐,在1929年的反蔣戰爭中輸了個精光,能成為一級上將,怕是有蔣介石安撫之左右。

陳濟棠:粵系軍閥,有南天王之稱,主政廣東期間多次與蔣介石分庭抗禮,1936年兩廣事變後孤家寡人一個。

陳紹寬:原北洋水師將領,北伐中棄暗投明,投靠蔣介石,主要功勞在於建設海軍,唯一一個海陸雙棲一級上將。

劉湘:四川王,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不能獨霸四川,最終在抗日戰爭中率川軍抗日,病逝 ,可稱之為英雄!

程潛:湘軍元老,鐵血丈夫團成員,孫中山的得力干將,資歷很老。

宋哲元:馮玉祥手下大將,後自立,憑藉喜峰口抗日讓大刀隊名動天下。盧溝橋事變後寄希望於與日軍談判,最終導致平津淪陷。抗日戰爭時期,鬱郁不得志,病死。

陳調元:北洋軍閥,北伐戰爭時期投靠蔣介石,能力平平。多次圍剿我軍,跟著蔣介石一起在西安事變中被張楊囚禁,這大概是在死後被追授一級上將的原因。

白崇禧:新桂系三巨頭之一 ,與李宗仁並稱“李白”,軍事才能出眾,有小諸葛之稱,多次幫助老大哥李宗仁逼迫蔣介石下野。可能更加適合做一個老二。



陳誠:蔣介石集團的二號人物,黃浦系的帶頭大哥,兵權在握,有小委員長之稱,因為夜讀三民而被蔣介石看重,是蔣介石心腹中的心腹。




上面簡單的介紹了一下國民政府時期的一級上將,綜合能力最為出色者,我鎖定在這四個人身上:李宗仁、閻錫山、白崇禧、陳誠!

其中李宗仁和閻錫山都是一方霸主級別的人物,白崇禧則是李宗仁手下的頭號智囊,而陳誠則是蔣介石的黃埔嫡系中的帶頭大哥。

李宗仁的軍事和政治能力都是相當出色的,大局觀也很不錯;

閻錫山政治能力也很出色,但軍事能力一般,能獨霸山西更多的是政治手段周旋於各大軍閥之中,同時能牢牢把握晉綏軍也是政治手腕的體現;

白崇禧有小諸葛之稱,軍事能力恐還在李宗仁之上,但是政治能力遠不如李宗仁和閻錫山。

陳誠是蔣介石心腹中少有的軍政雙修之輩,但在軍事方面比不過白崇禧,政治方面比不過李宗仁,但是選對了領導!

綜上,這些一級上將中,綜合能力最強者非李宗仁莫屬!


胡史亂翔


就軍事能力而言,李宗仁要算其中的佼佼者,李在北伐和抗戰中都屢立戰功,特別是臺兒莊戰役的輝煌勝利。

李宗仁算得上是名將,而且在政治上也較突出,一直是桂系首領,曾任民國代總統。個人成就最大的兩件事就是。一件是臺兒莊戰役,一件是迴歸祖國 閻錫山是地方勢力的代表,在早年在辛亥革命推翻滿清功不可沒。組織與領導了太原辛亥起義。只能說能成大事業,難得大機緣。



張學良出生於舊軍閥系統,但其作為少壯軍人,有愛國熱情,東北易幟歸順中央,避免了東北淪亡於日本,“西安事變”成就了他的愛國心,卻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

陳誠在經濟後勤行政方面比軍事能力要強,無論是抗戰還是國共戰爭他都被作為一個戰區的最高負責人,如果涉及到戰役指揮上,就不行了,但是作為蔣的跟班,身兼多職,四處奔波。
說起胡宗南,就要說起他的天下第一旅,那可是國民黨精銳中的精銳,全副美系裝備,曾經當過蔣介石警戒部隊3年之久。抗日戰爭那一陣還行,比如淞滬會戰,比較有血性。但是抗日結束後,面對解放軍就不行了。 總結以上綜合實力最強我選擇李宗仁,但是都比不上解放軍十大將。謝謝!


軍林天下


國民黨在1935年首次晉封授銜。分為六等18級。將官五級:特級上將、一級上將、二級上將、中將、少將。其中蔣介石是特級上將唯此一人。閻錫山、馮玉祥、張學良、何應欽、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陳濟棠八人被授予陸軍一級上將。在這八個人裡就何應欽是蔣介石的人,其餘七人均為各個軍閥實力派。

李宗仁,時年44歲。桂系軍閥首領。國民政府的副總統。這個一級上將當的名至實歸。既有實力也有能力。李宗仁終其一生都是蔣介石的政治對手。李宗仁始終是控制著廣西,保持著自己的“獨立性”在抗戰方面。李宗仁是絕對抗戰派。而且指揮了國民黨在正面戰場上最大的勝利,臺兒莊戰役。李宗仁從排長到一級上將完全是依靠自己的能力一刀一槍拼出來的。在國民黨所有的高級將領裡,李宗仁應該屬於一流的,比閻錫山、馮玉祥、張學良、何應欽都強。

閻錫山。時年52歲。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畢業生,清朝陸軍步兵科舉人。晉系軍閥首領,國民黨行政院長。閻錫山這個一級上將更多的是依靠勢力而非能力,蔣介石終其一生就兩個軍閥沒有收復。一個是李宗仁,另外一個就是閻錫山。閻錫山依靠著山西人特有的精明和狡黠周旋於各個勢力中間,自稱是雞蛋上跳舞。閻錫山苦心經營山西二十餘載,卻被解放軍幾個月徹底解放。他的算計全部用在陰謀詭計上。就實際作戰能力而言,卻很一般,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戰績,但他有一句名言,老蔣的黃埔系,能打仗的都給了共產黨,留給自己的都是飯桶。

馮玉祥。時年53歲。西北軍閥。有“倒戈將軍”之稱。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一生8次倒戈反主。他的西北軍漢奸出的最多也是依靠勢力當的上將。馮玉祥應該說是善變,有功名利祿之心,但外表還要表現出淡泊名利的意思,簡直是“偽善”。為人粗俗,對於部下非打即罵。韓復榘給馮玉祥打電話也得下跪,依靠的是恐嚇和利誘管束部下,不識大體不顧大局,為了自己的利益和前程什麼都幹得出,是民國軍閥中個人操守難以恭維。就指揮能力而言應該屬於中流,高於閻錫山之輩。但也沒有出色的戰役,也應該是老蔣出於收買安撫才給了馮玉祥一個上將。

朱培德。時年47歲。在軍士中實力與蔣介石相當。國民黨軍訓總監部總監,參謀總長。雲南講武堂畢業。朱培德這個上將是理所應當的,惜哉,悲哉。如果不是一場意外的醫療事故,朱培德絕對會在抗日戰場大放異彩。一定是一代名將。而且朱培德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攬權,沒有部隊當做自己升官的依仗,始終認為軍隊就是為國打仗的,在醫療事故中,沒有澤怪任何人。朱培德去世以後,蔣介石失聲痛哭,朱培德是國民黨國葬第一人。

張學良。時年34歲。國民黨三軍副總司令

。他是最沒有資格當這個上將的,當少將都是抬舉他了,對於張學良我無話可說。

陳濟棠。時年45歲。粵軍軍閥。兩廣軍政委員會副主席,陳濟棠和馮玉祥差不多,都屬於善變,權謀者。,在政治操守上屬於利己主義者。沒有節操之輩。在1936年公然反蔣。但內部譁變,海陸空三軍紛紛倒戈。也就是震驚全國的兩廣事變。在蔣介石高超的政治手腕之下兵不血刃而完結。南天王陳濟棠就此垮臺,一蹶不振。在國民黨內擔任虛職,一生閒散。應該說陳濟棠的軍事能力還是有的,至少比馮玉祥強多了。

何應欽。時年45歲,何應欽是蔣介石八大金剛之首,也是首批上將裡蔣介石唯一的老蔣的人。畢業於日本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完全徹底的親日派。黃埔軍校總教官,國民黨國防部長。在黃埔的資歷僅次於蔣介石,就何應欽一生的軍旅生涯而言,他始終老老實實地待在老蔣身邊當副手,難怪白崇禧大罵何應欽是童養媳婦。閻錫山也說,何應欽見老蔣就會打立正。何應欽的也沒有任何出彩的戰役。一生基本上就是在高層輔佐蔣介石、也是由於此,何應欽一生沒有自己過得嫡系部隊,也許是老蔣防範關係。

唐生智,時年45歲。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國民黨訓練總監部總監。唐生智一生最大詬病和為大家所指責的就是南京保衛戰。在2月11日接蔣介石命令發佈撤退令的時候,唐生智不顧三軍,自己坐小船逃離南京,因其指揮不當。擅離職守,由於三軍無帥造成軍隊慘痛傷亡。日軍暴行屠殺30萬我軍民。此役之後唐生智還良心。辭去一切職務老家辦學。其宗旨是維護抗日統一戰線為國選才,就其指揮能力而言,應該是不錯的,南京保衛戰的失敗是必然的,但臨陣脫逃是其最大錯誤。

蔣介石授予的這八個上將,,首先看的是他們各自的能力,他們對自己的忠心與否。最後才是他們的能力。如果就就他們的指揮能力而言應該做如下排列:

朱培德>李宗仁>陳濟棠>何應欽>閻錫山>唐生智>馮玉祥>張學良。

我是清水空流,歷代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國民黨的軍銜制度比較有特色,僅上將銜就分為為三種,分別為特級上將、一級上將和二級上將,而且還有一個獨特的中將加上將銜。在上將軍銜中,除了蔣介石這個唯一的一個特級上將,其他最高軍銜的,就是一級上將了。


1935年,國民黨第一批授予了九人為一級上將,分別為: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何應欽、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陳濟棠、陳紹寬等九人。這九個人除了何應欽是國民黨中央軍的嫡系將領、陳紹寬是海軍一級上將,其他的都是獨霸一方或曾經獨霸一方的大軍閥。

加上1935年第一批授予一級上將軍銜,國民黨逃往臺灣之前的大陸時期,一共授予了12人為一級上將,追贈(晉)的則有五人,這其中,陳誠是在1947年晉升的陸軍一級上將,沒有胡宗南的事兒,胡宗南直到1962年去世後,方才被追晉。



雖然逃到臺灣之後,國民黨軍隊晉升了多達24名一級上將,追晉的也有四人,但是,在臺灣時期的國民黨勢力大幅衰退,一級上將的綜合實力自然遠遠不如大陸時期。因此,比較國民黨一級上將的綜合實力,臺灣時期的一級上將就不在考慮範圍內。


李宗仁、閻錫山、張學良、陳誠、胡宗南、馮玉祥這些大陸時期的國民黨高級將領,都曾手握重兵,叱吒風雲。但是,胡宗南、陳誠、何應欽都屬於蔣介石中央軍的嫡系將領,雖然也大權在握,但他們顯然無法像軍閥一樣,軍隊完全屬於個人,因此,這三個人的權利和綜合實力自然無法與地方大軍閥相比。

而在大陸國民黨時期,割據一方的大軍閥,以李宗仁、閻錫山、馮玉祥和張學良四人地盤最廣,軍隊數量最多,綜合實力最強。

而這四大軍閥之中,地盤最大、軍隊戰鬥力最強、軍隊數量最多,卻也最窮的是馮玉祥。但是,馮玉祥雖然煊赫一時,但是卻很快在中原大戰中徹底一敗塗地,成為了光桿司令,再加上馮玉祥西北軍所佔地方太窮,統治力薄弱,綜合實力自然算不上最強。

而繼承了父親張作霖東北軍及東北雄厚家底的張學良,可以算諸多軍閥中軍隊裝備最好、所佔地盤工業最發達、最富裕的軍閥了。但是,張學良卻典型的敗家子兒,不放一槍將東三省拱手讓給日本人,從此,退回關內的東北軍只能寄人籬下,江河日下,自然也無法稱得上綜合實力最強。



而閻錫山雖然起家最早,早在辛亥革命時期,他就已經成為了山西都督,但是,只有山西、晉綏兩省之地,防守有餘,卻進攻不足,尤其在中原大戰失敗後,閻錫山徹底失去了爭霸天下的雄心,晉綏軍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當然也不是最強的。


而民國諸多軍閥之中,綜合實力最強的,我認為還是桂系軍閥首領李宗仁。雖然桂系起家之地——廣西的經濟並不發達,工業也算不上先進。

但是,桂軍戰鬥力一貫強勁,同時,在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的經營之下,新桂系一直是國民黨重要的政治力量,也是蔣介石在國民政府最大的對手。蔣介石一生三次下野,都與李宗仁有直接的關係,從中也可見新桂系的勢力之大,影響力之深。


鳶飛九天2018


問題中所列的五人,可以很明顯地分成兩類:李宗仁、閻錫山、張學良等為地方實力派,通俗講也就是軍閥;陳誠、胡宗南等為中央軍將領,他們的權力全都寄生在蔣介石的重用之上,並不能自成一派。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就從軍閥們中選誰的綜合實力最強好了。

通常來說,能成為盤踞一方的軍閥,政治能力第一,軍事實力第二,經濟實力第三

閻錫山也算政治能力比較出眾的了,歷經袁世凱時代、辛亥革命、北伐戰爭、抗戰而不倒,他的晉綏軍除了傅作義集團還比較能打外,整體並不算一支勁旅。全靠閻老西的長袖周旋,他在山西的統治長達三十多年,也算奇蹟了。馮玉祥就不說了,他的西北軍集團最後不但分崩離析,還產出了數量龐大的漢奸。

至於張學良,九一八後就丟失了賴以生存的東三省地盤,能不能安安靜靜地做個軍閥都不好說了,何談最有實力者?

鋼盔鋥亮的桂軍

李宗仁集團是無可爭議的實力最強者,看他最後的地位就知道了

李、黃、白集團不但有政治眼光,還手握戰鬥力比較強的桂系軍隊,治下的廣西還成為全國模範省,還是蠻強的。桂系勢力最強時佔有廣西、湖南、湖北、北平、天津等地,軍隊數量達到四五十萬之多,是蔣介石最為忌憚的實力派。

更值得一提的是,蔣介石明明極其看不慣桂系,卻又幹不掉,鬧心的很。蔣介石一生中的三次下野,李宗仁的桂系都是重要的推手之一。到了蔣介石統治末期,白崇禧當上了國防部長,後來李宗仁憑實力選上了副總統,併成為代總統。雖說並沒有太多實權,畢竟名義上走向了人生巔峰。李宗仁的副總統一職,到1953年蔣介石安排程序才給罷免。

其他陸軍一級上將諸如朱培德、程潛、何應欽、陳濟棠,唐生智等,要麼被老蔣收編,要麼被打垮,要麼唯老蔣馬首是瞻,都不是很夠格。

其他派系基本都是一個陸軍一級上將領銜,唯獨桂系李、白二個一級上將雙劍合璧,厲害也就不難理解了。還有誰?




司馬砸光


國民黨一級上將有多牛

不知道把這幾個人單獨拿出來比較有什麼意義,藉著這道題,縱橫來講講民國時期的一級上將,當然也包括點名的這五個人。

昨天我們分析了在整個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擊斃的國軍少將以上軍銜的一共也就四五十人,其中大部分的少將還是從大佐的軍銜上死的,被追晉為少將,日軍的將軍是很保值的。

相比之下,中國的將軍就有點氾濫了,儘管全面抗戰八年,國民黨在正面戰場節節敗退,但是將領卻是越來越多,到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之前,夠上將軍軍銜的達五千多人,中將以上就有九百多人。但是中將加上將軍銜的人數就不多了,只有五十五人。二級上將也有不少,真正值錢的就是國民黨的一級上將了,從開是授銜到目前為止也只有51人,而在1949年之前也就只有十幾人,授銜之嚴格,可見老蔣對一級上將的看重。

在敗退臺灣之前設立的一級上將有,1935年授予軍銜的閻錫山、馮玉祥、張學良、何應欽、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陳濟棠、陳紹寬九個人為一級上將,1938年追贈劉湘為一級上將,1939年任命程潛為一級上將,1940年追贈宋哲元為一級上將,1944年追贈陳調元為一級上將,1945年任命白崇禧為一級上將,1947年任命陳誠為一級上將。

這裡面總共也就15個人,其中劉湘、宋哲元、陳調元三個人還是追贈的,也就是說生前晉升一級上將的只有12人。

從十二位上將的簡介看到底誰最強

張學良,從巔峰時期影響力來說,實力最強的莫過於張學良了,儘管1937年上將銜就被擼了,張學良繼承張作霖大業後主政東北,為東北邊防軍司令,在中原大戰時由於擁蔣入關,被封為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成為名副其實全國二把手,無論是用兵數量還是影響力,在當時都是首屈一指的,就是個人能力實在不怎麼樣,一手好牌,打得是稀巴爛。

馮玉祥,無論是北洋還是國民政府,縱橫誰都不服,就服馮玉祥,從一個大頭兵出身,一直做到擁兵四十萬的西北軍扛把子,那真是一把鼻涕一把淚走出來的。但是中原大戰的時候被蔣介石和張學良挫敗,再也沒有東山再起,說到底還是人品有點問題,對部下的感召力不夠。但是要說帶兵能力,絕對是軍閥將領中的餃餃者。

閻錫山,是那種你給我兩毛錢,我能給你演出五毛錢特效的人,在山西這麼一大旮沓地方,硬生生把自己打造成割據一方的大神,無論誰是巔峰,都沒能扳倒閻錫山,即使是中原大戰中被打敗,日後還能東山再起,這一點不服不行,論政治能力,治理能力,閻錫山是當之無愧的大神,但是太過計較得失,打仗方面差了一點。

何應欽,是老蔣黃埔嫡系,是八大金剛之首,但是成勢後老蔣並不能完全控制,因此從軍界逐漸退出,主要從政,所以不予評價了。

李宗仁、白崇禧,論擁兵數量,李宗仁不比馮玉祥和張學良,但是聯合白崇禧能夠開創一個新桂系,那也是絕對的實力派,新桂系在中原大戰和抗戰後成為國民黨唯一可能和老蔣相抗衡的存在。從軍事上,新桂系始終擁有自己的部隊,一直到解放前,新桂系都很厲害,甚至最後還把老蔣整下野。

朱培德屬於那種資歷老,能力一般,也是死得比較早的一個。

唐生智,湖南軍閥唐生智其實有一段時間也很猖狂,在北伐前後,那也是一呼百應,隊伍最多的時候擴充到幾十萬人,但是在國民黨的內部鬥爭中,輸於政治,最後被老蔣收編,空有一個軍銜,而沒有實際的權力。

陳濟棠,應該算是粵軍的領頭人物之一了,粵軍在北伐中一直佔有重要地位,而陳濟棠作為粵系軍閥的代表後來長期主政廣東,後來還一度和南京國民政府分庭抗禮,但是粵軍中央化太嚴重,因此沒有展示出太多的光芒。

程潛也屬於資歷老,政治上的表現更多一點。

陳誠是蔣介石在部信任何應欽後培養的又一個黃埔系人物,其所主導的土木系在國民黨內佔有巨大的影響力,而陳誠也深得老蔣的信任,並且一致被稱為小委員長,但是縱橫認為陳誠能力還是差了點,真正要挑起整個擔子那是絕對不行的,也就是老蔣的庇護讓陳誠如魚得水,也就是老蔣的影子。

胡宗南在大陸時期並沒有成為上將,是在1955年的時候晉升為二級上將,1962年死的時候才追晉為一級上將,從這裡也能看出,黃埔成就最高的人,也不怎麼樣啊!

綜合來說,李宗仁搭配白崇禧才是最強組合,當然,缺一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