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世家聊聊:喝水也會胖的痰溼體質

作為一名中醫世家,經常會被人問到:為何我喝水也長胖呀!在這裡,我不得不提一箇中醫名詞:痰溼體質。


痰溼體質的“痰”是什麼?

中醫的“痰”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之痰就是從呼吸道排出的痰;廣義的痰就是指水液在代謝過程不通暢而產生的廢物,隨氣血的運行而流竄全身,位置不定,引起許多疾病,所以有“百病皆由痰作祟,頑痰生怪症”的說法。

痰溼體質的“痰”指的就是廣義的“痰”,當痰溼泛於肌膚,則見形體肥胖;停留在腹部,則見將軍肚、向心性肥胖;“肺為儲痰之器”,痰停於肺,則胸悶、痰多;痰溼困脾,阻滯氣機,則容易睏倦,身重不爽等等。

什麼是痰溼體質?

痰溼體質由津液運化失司導致痰溼凝聚,以黏滯重濁為主要特徵的一種體質狀態。

痰溼體質的人有哪些特點?

中醫世家聊聊:喝水也會胖的痰溼體質

1. 形體特徵:體形肥胖、腹部肥滿鬆軟。

2. 常見表現:面部皮膚油脂較多,汗多且黏,胸悶,痰多,容易睏倦,身重不爽,口黏膩或甜,喜食肥甘甜黏,大便正常或不實,小便不多或微混,舌胖大,苔白膩,脈滑。

3. 心理特徵:性格偏溫和、穩重,多善於忍耐。

4.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梅雨季節及溼重環境適應能力差。

5. 發病傾向:易患代謝綜合徵,包括腹部肥胖或超重,血脂代謝異常,高血壓,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及/或糖耐量異常等,從而增加患中風、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病的風險。

為什麼會形成痰溼體質呢?

痰溼體質由先天遺傳,或後天因素形成。臟腑主要責之於脾,中醫有“脾主運化水溼”、“脾為生痰之源”之說。

形成痰溼體質的後天因素:

首先是過食肥甘。經常攝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食物,又缺乏運動,容易形成痰溼體質。

其次是過食生冷。冰凍寒涼的食物,容易傷脾胃,使其運化功能失常,聚溼生痰,形成痰溼體質,進一步發展還會導致脾陽受損,形成陽虛體質,當痰溼和陽虛結合起來,身體就很容易發胖,且很難消除。

痰溼體質的人,在飲食上要注意什麼?

合理膳食,以清淡飲食為主(低脂、富含纖維),少食肥甘、油膩、寒冷的食品便是痰溼體質最基本的飲食原則。常用的食物可選用赤小豆、扁豆、蠶豆、花生、蘿蔔、洋蔥、冬瓜、紫菜、馬蹄、鯽魚等。

藥食調理以健脾利溼、化痰瀉濁為原則,代表方有二陳湯、參苓白朮散等方劑。常用的中藥有陳皮、白朮、茯苓、山藥、扁豆、芡實、薏苡仁、砂仁、蓮子肉等。此外,可根據痰溼體質兼夾狀況不同隨症加減,如兼氣虛者可加黃芪、黨參等補氣藥;兼陰虛者可加石斛、花粉等養陰藥;兼血瘀者可加活血化瘀藥,如桃仁、紅花等。

痰溼體質食療方

赤小豆雲苓鯽魚湯

材料:赤小豆50g,雲苓50g,鯽魚1條(1斤左右),陳皮1角,幼鹽少許。

方法:赤小豆、雲苓、陳皮分別清水洗淨放入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後加入已劏洗乾淨預先煎香兩面的鯽魚,改中火繼續煲一個半小時左右,加鹽即可飲用。

功效:有健脾、祛溼、化痰的作用。適用於精神睏倦,口黏,身重,痰多,小便不利等。

痰溼體質的運動方

痰溼體質的人以溼濁偏盛為特徵,中醫認為“溼性重濁,易阻礙氣機,損傷陽氣”,故平時應多進行戶外活動,以舒展陽氣,通達氣機。衣著應透溼散氣,經常曬太陽或進行日光浴。在溼冷的氣候條件下,要減少戶外活動,避免受寒淋雨,保持居室乾燥。

脾有一項重要功能是“主身之肌肉”,通過運動肌肉,便可達到健運脾胃的效果。痰溼質的人應當做較長時間的有氧運動,以加強機體物質代謝過程,如散步、慢跑、羽毛球、游泳等,運動時間宜在下午14:00~16:00陽氣極盛之時,運動環境溫暖宜人。

痰溼質的人一般體重較大,運動負荷強度較高時,要注意節奏,循序漸進的進行鍛鍊,保障人身安全。

穴位保健:日常可多按足三里、豐隆、承山等穴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